前幾年就从本地书友发的朋友圈里得知,漳州市龙文区有个古村落有一段古城墙,墙上是纵横交错的榕树根,从图片看,很像我前些年去吴哥窟的崩密列景区看到的场景。今年霜降翌日,雨后初霁,突然想起这个地方,便驱车前往一看究竟。
导航显示目的地距市区仅八公里,出城后沿圣王大道直行,畅通无阻,往右拐进朝阳镇的村道,不一会就到达了桥头村,那古城墙就在路边,寻得一宽敞处掉头停车,我们便走进了这个古名叫做釜山城的地方。
釜山城又名桥头城,位于龙文区朝阳镇桥头村楼内社。是由漳浦人林士章于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万历九年二月,林士章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因厌倦官场的你争我夺,遂再三上书,请求致仕归乡,获得批准。返乡后他在漳州城北,即今日的桥头村楼内社,买下一块地建造城池(原名叫釜山),为安全起见,在田宅周边修筑石头围墙。林士章在釜山城居住了20年,万历二十八年卒,享年77岁。漳州城区香港路双门顶的“尚书探花”坊,便是为林士章而立。
这座古寨城建造工程历时13载,总占地面积75亩,约合5万平方米,城开四门,南边为主门,名曰“迎台门”,西边为辅门,名曰“孚兊门”,另有两道虚门分别处于东、北两侧;城墙全长1000余米,高约4米,全部由长条形石板垒砌而成,结构坚固,气势宏伟。釜山城历经400余载风霜,几经损毁,现只余西南侧一段200余米城墙。
筑城期间,外来鸟种粪便中带来榕树种子,再次生根便长成了参天大榕。如今现存的这段200多米长的古城墙,上面十几株古榕树依然枝繁叶茂,根虬交错扎进城墙,根系附在内外墙面上,粗细不一,错落有致,曲曲折折,连绵成一道壮观的“根瀑”。墙面缠绕交错的树根,如一张张撒开的巨网,又似一幅幅风格迥异的浮雕。古榕树与古城城墙结缘相伴,相依相偎、相栖相息,共同接受风雨冰霜的洗礼,经受着朝代更替,见证着人间沧桑。
在当地,村民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旧时釜山城的正门“迎台门”主要是做红喜事用,只有尊贵的客人来了,才能够从正门进去; 村里的“白事”则要从西门“孚兊门”进出。查阅资料得知,“兊”同“兑”,含有西方之意。明清时期至解放初“釜山城”还基本保存完好,1958年因兴修水利工程需要,釜山城城墙被拆掉了四分之三,后经当地村民的强烈要求,南门至西门200多米的城墙才得以保存至今。
我们在村里行行摄摄,古城墙下有个小广场,也是村里人的活动中心,设有各类健身器材,还有一个喷水池。古城墙的古榕树下,坐着一排村里的老人,正在休憩唠嗑,闲话家常。老墙、老树与老人,构成一个和谐的画面。
前几年我在柬埔寨吴哥窟崩密列看到的,是掩映在丛林里坍塌了几百年的废弃之城,顿生荒凉与沧桑之感。而眼前这个有着几百年古城墙与古榕树的小村庄,依然生机勃勃。村里很多鱼塘与果树苗,与附近的村民交流,得知池塘里养的是虾苗与鱼苗,田地里的地瓜叶与其它蔬菜郁郁葱葱,香蕉树上是一串串果实,一派丰收景象。村道两侧,一树一树的黄花槐正盛开着明艳的花朵,让人心旷神怡。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