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父亲的公文包

时间:2023/11/9 作者: 闽南风 热度: 19086
叶国富

  每当想起父亲,那张身着灰布军装,上衣左上方缝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徽标,腰扎皮带,斜挎公文包,略显清瘦,眉宇间带着英俊气的戎装形象的老相片就映入脑海。那具有时代特征的公文包,是父亲的典型遗物,陪伴着父亲从参军入伍到离开人世。睹物思人,不禁思绪万千。

  父亲去世,屈指算来已有三十九个年头了。记忆中的父亲,为人忠厚老实,乐善怜贫,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极端负责,对待子女,慈爱有加,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父亲。点滴往事还得从他的公文包说起。

  皮革做的棕色军用公文包,那个时代军人的标配。父亲十分珍惜,工作调动到哪里,公文包就随身带到哪里。现在想来,父亲是把这军用公文包当成军人的标志与象征,并以此激励自己。小时候,我会偷偷打开看看里面装什么东西。后来发现都是一些日记本、记事本,才知父亲有记日记的习惯,不是每天都记,但重要的人与事,都有略记。从公文包里装的日记本、记事本中,我粗略知晓父亲做过的一些好事、善事。

  父亲名叫叶英和,曾用名叶荣胡,一九二五年八月出生于福建省平和县芦溪镇新村村大厝组,家中排行老三。祖父名叫叶大会,有薄田数亩,房屋数间,因父亲是最小的儿子,祖父一家省吃俭用,让父亲十三岁开始读书,直到完成高中学业。父亲1949年6月参军入伍,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平和县独立大队任司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靖县公安大队任管理排长等职务,先后参加过解放大坪、解放诏安、解放东山等战斗,1955年到福建省军区训练大队集训学习。从父亲的履历看,他是一名共和国未成立前就参加革命的普通战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点些许的贡献。

  1956年3月,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先后在南靖县书洋供销社、梅林供销社工作。1965年5月,父亲从书洋供销社调往梅林供销社工作。我们全家从书洋搬到母亲的娘家梅林镇官洋村下楼组(现称云水谣景区)落户。当时的官洋村地处长教三个村的中间,长教溪贯穿而过,与璞山村、坎下村隔溪相望,只有简易的木桥架通两岸,一遇下大雨,溪水上涨,木桥被水冲走,交通就阻断了,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官洋村(当时称官洋生产大队)领导找到父亲,商议发动募捐,筹集款项建设石拱桥。父亲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带头捐资二十元(当时月工资才四十元),带头参加义务劳动(抬石头),干部群众建桥热情高涨,一座连接两岸的石拱桥终于建成,现在到云水谣核心景区老街,榕树下的石拱桥就是当年建的,还十分坚固耐用。

  1970年,父亲被调往梅林科岭村供销点负责收购竹木、农副产品工作。科岭村位于南靖县西北部,以科岭为中心的岩永靖革命根据地,是闽西苏区的一部分,也是中央苏区扩展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和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来到科岭,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成立了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有力地领导岩(龙岩)永(永定)靖(南靖)边区的农民革命运动,使科岭成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西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一个可靠落脚点。父亲来到这片红色热土工作,倍感亲切,与科岭群众打成一片,一呆就是七年。科岭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政治觉悟高。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当时还是计划经济年代,父亲充分运用工作特点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采购指标,让科岭丰富的竹木资源和农副产品变成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解决了村民的基本生活费用和子女上学需求。记得有一年,东山县渔业大队急需一批船木用来打造渔船,父亲知悉这个信息后,积极穿针引线,将采运指标给下斜组,当时科岭下斜组(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所在地)苦于没有运输道路,木材运不出来。父亲多次协调东山渔业大队,帮忙开辟一条简易的运输山路,经过多方努力,一条下斜通往科岭的简易山路终于开通了,下斜组的竹木也得以顺利运抵科岭。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父亲在科岭工作七年,科岭群众把他当成自家人和好朋友,逢年过节,都会邀请父亲到他们家里去过节,饮米酿红酒,吃客家饭菜,叙家常友情。

  1977年,父親离开科岭供销点,调回梅林供销社机关,被任命为供销社收购组组长,这大概是对他在科岭工作的一种肯定吧。当时,南靖县“五小工业”正在蓬勃发展,尤其造纸工业。造纸需要大量原料,县里给梅林供销社下达了大量收购菅蓁(学名菅芒,草本植物,一种优质的造纸原料)的任务。父亲甫一上任,就组织发动村民群众上山砍菅蓁,组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群众服务,群众随到随收购。一时间,梅林镇政府所在地的镇区室外空地,都堆满了如小山似的菅蓁垛。夜间,父亲常睡不安稳,经常起夜到菅蓁垛间巡查,生怕抽烟的人路过,不慎酿成火灾。以致血压升高降不下来。这种视公家财产胜过自己生命的行为,当时看很平常,很正常,现在往回看,已是弥足珍贵了。

  1983年12月3日,父亲突发心梗,遽然离世,年仅58岁。来不及办理离休就已故去,悲哉,痛哉!回顾父亲生平点滴,父亲虽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但一生正直善良,实干务实,对工作极端负责任。无论从军,还是转业,都一以贯之,知行合一。翻阅父亲公文包里的日记本、记事本,让我明白,正是有千千万万如父亲这样的普通人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勤奋工作,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