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本手、妙手与俗手琐谈

时间:2023/11/9 作者: 闽南风 热度: 16683
黄喜祖

  有人说,人生就是带着重负的一次短暂旅行。

  这句隔着几堵墙,听起来还觉得寒气逼人的话,细细寻思起来,倒觉得有几分道理。不然,何来“人生哪能多得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之悟道禅语。此种处于“半称心”之生活境遇,据说,人们将其约定俗成为“无伞期”。

  在此人生处于“无伞期”之际,如何棋开“本手”与“妙手”,而避免“俗手”呢?

  徽商代表人物,具有“红顶商人”名头的晚清巨商胡雪岩,曾经向下人说起过他年轻时一件“雨天没伞”的往事:在他为东家催账的路上,一次正好赶上下大雨,而那天刚好“有备而行”,出门之时随身携带着雨伞的他,道行途中之际与一阵急雨不期而遇。胡雪岩不是我行我素地撑伞遮雨行走,而是看到个别无伞而避之不及的同路人,急忙让出雨伞来,为陌生路人打伞。这事,被很多行走于这条路上的人们所看见,对这位后生如此善举,不禁高看一眼。之后,胡雪岩就是出门忘记了带伞,一旦遇上雨天,也会有别人前来为其遮蔽风雨。这一“为人打伞”的故事,为我们开启了“无伞期”的另一个高明层次的做法——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总会遇上“无伞”之时,只要你能在他人“无伞”之际,伸出援手,那么他人将毫不吝啬地回报给予你“有伞”。

  胡雪岩此为本手乎?妙手曰?我想大家自有心得。

  你看,宋朝大诗人苏轼先生与朋友出门在外,忘了带上雨伞,道行途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淋得大家四处躲避,但还是免不了被淋成个“落汤鸡”。可是,苏轼就是苏轼,他却泰然处之,以一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之淡然心态,化解了当下的那种困厄与郁闷的处境。这首《定风波》词,便就是被后世之文化学者,解读出东坡先生那种“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我想,生活之中,处于无奈与纠结应该说经常会与你不期而遇,如果想要解开它,最好的“解铃人”,就是自己。以愚之浅陋之见,苏轼这种“本手”之落子“解法”,将一时的纠结,化有形于无形之中,无疑是一着看似随手拈来,却是刻意着子的好棋步。人生,如果不曾有厚积薄发的积淀,哪有信手拈来的从容?就如这千变万化的棋局,如果没有全局以及大局的修行,何谈行稳致远之本手,更不用说稳操胜券的妙手了。正是如此的久久为功之修为,东坡居士才能下得了如此棋招。这种“以就此化开”的行动自觉,来解开那些捆绑与闭塞自我的拘绊,不就是本手之法吗?为啥,因为再“郁闷”下去,既于事无补又阻滞行事,再度纠结,得不偿失,倒不如就此以“看开一些”的渐悟行动,予以化解。正如禅语所言:执着于一念,将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就是以这种积极的棋招,化解了他官场中的几多贬谪,活成了一代文豪与美食家,而被世人所传颂。因而,学会在“无伞期”之困顿时,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拐得了弯、看得开眼前诸事,才能够赢得“阳光总在风雨后”之人生快意。因此,有人说:心若美好,世界处处皆美好,你若美好,人生处处皆生香。看得开,无疑是人生处于“无伞期”,值得借鉴的本手棋招下法。

  古人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因此,处于“无伞期”之时,不纠结,想得开,化得了,无疑是一种慧智、一番渐悟、一项德行。

  春秋時期鲁国的宰相孙仪,对于吃鱼可是有着一番的个人癖好。那些顾及他的地位以及期望得到他关照的人们,瞄准了孙仪的此种“胃口”之喜好,于是总会三天两头送上上等的鱼货。但是那些隔三差五就“送鱼上门”者,每每都吃了闭门羹。孙仪都会毫不迟疑地将其拒之门外,从未接受送鱼者的“阿谀奉承”。孙仪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久而久之,便使得他的一位弟子疑惑不解,就问孙仪:鱼并非是贵重之物,你又喜欢吃鱼,为何不收呢?孙仪意味深长道来,拿了人家的鱼,就要替人做事,即便不做,内心里也会有人情债留着,可一旦替人办事,慢慢习惯了相互利用,欲望多了,我就可能会被免除相位;到那个时候再想吃鱼,恐怕就没那个命吃了。这鱼“吃与不吃”的“棋子”,全部掌握在孙仪手中,而他却予以拒绝。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是谁都知晓的道理,但是诸君未必都能如孙仪那样“拒之门外”。想一想,原本是一名有着“巨伞”之人,如果因吃鱼而变成“无伞”者,这不是因小失大吗?拒鱼于门外此举,看似就事论事之本手,实际上却是思虑甚远的妙手,孙仪可是深谙其道之高手。因为,这世间里的所有大事小情,冥冥之中都透露出一种生活里的实质指向:世间里没有免费的早餐、午餐、晚餐。

  由此古人做事的意识自觉观之,被那“吃鱼”之欲望的枷锁给束缚了,被送鱼人所送之鱼给囚牢了,自然心里就不得安宁,生活不得舒心,更有可能因此引来祸端。一旦由此而拖累了自身,甚至是惹祸上身,落得个“无伞”不光彩的下场,那不就是俗手臭棋吗?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其代表作《德米安》所阐述的:人生最大的修行,是灵魂的觉醒。如果能够在一生中,逐步践行德行修为的行动自觉这一本手,那么意识自觉和思想自觉的妙手,便自然而然形成,也终将会修成正果,日渐趋于“灵魂的觉醒”。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一篇名为《蝜蝂传》的文章里,说到了一种叫蝜蝂的小虫子。这种小动物,喜欢将它路过之地,所碰到的所有小物件,都往自己背上搬;哪怕是身上背的东西早已不堪其重,但它还是一如既往地贪心追求多多益善,以至于最终累倒在地,被身上的杂物压垮,再也爬不动了。

  蝜蝂,这种被“负重”所累的小小虫子,我想应该走了俗手这招臭棋,才会使它最终被压垮。柳河东先生借助蝜蝂这种小虫子的特性和习性,说出了这么一个道理:“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负累过多,这种社会性的通病,实实在在是应该值得我们反思。“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蝜蝂原本可“有伞”,最终累倒变“无伞”。这种贪得无厌的下场,不是俗手之举所造成的吗?

  小满过后,芒种来临。阴天依旧摩肩接踵,豪雨依然潇潇洒洒,润泽着南国广袤沃土。人们被这雨下得很无奈,为此戏言曰:手机流量包月,这雨看来也是“包月”的哦。一天回老家,远望烟雨迷蒙之中的麦田,在雨帘之下的小麦,麦株弯腰,麦穗儿低头,一片晶莹灿然,给农家人带来了丰收在望的热盼。如此希冀,含着耕者的心血、汗水与笑靥。不免有人担忧:如若再雨,麦收再迟,热望仅存希望。有一农户道,没事,麦收有欠,下茬可再补,老天不把劳碌负。农人既豁达又直截了当的话语,令人称道。造化弄人,苍天开眼。不过数日,阴雨尽收,阳光灿烂,农家开镰。老农的话,听起来好似随遇而安的俗手,其实却包涵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妙手意蕴。

  农人寄托田野予希望,老天可能会作祟。因为这大天大地之间,哪有可能天天风调雨顺?广袤山川,哪片土地不会有坎坷沟壑?生活总不可能像预期的那样,顺心遂意。天天岁月静好,只能是寄予希望的祝福语;一马平川,也仅仅为美好愿望。人生自在烟火中,生活未必尽人如意。尽如这农家人宽心的“有伞”话语。为此,“无伞期”无妨本手出招,妙手纾困,也许这眼前的一切便会变得顺遂,尽如这天与地、雨与麦、盼与得。

  生活需要磨练,人生务必体悟。在“无伞期”的人生中,学会放下,弃掉不该有的杂念,丢弃莫须有的烦恼,扎实好品重柱石的本手基本功,修炼好出“棋”制胜的妙手,约束多余的欲望与奢求那种俗手,那就轻松自如,不被世故所左右,才不至于把人生之棋,下成满盘皆输的俗手。这可以说是自我的一种意识自觉。

  妙和俗,两个字;得与失,一念间。在人生“无伞期”的岁月里,如何求得“半称心”之“有伞”,见仁见智。但淡定从容,不被“无伞”所负累,而是懂得气定神闲的本手,施以方圆的妙手,应该是一种“有伞”的高级处事态度,也是生活应该具备的底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