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知道母亲不吃鸡蛋。
那时候我还小,大约四五岁的样子。后来,稍微大一些了,我就想:鸡蛋多好吃啊,为什么母亲不吃呢?記得有一次,母亲给我煮了一个鸡蛋,我掰了一小块,非要给母亲吃,母亲死活不吃。我硬塞到她嘴里,她很快就吐出来,还嚷嚷着“腥,腥”。从此,我确信母亲真的不吃鸡蛋。
我从小爱吃鸡蛋,但那时候物质贫乏,鸡蛋是典型的奢侈品。在我印象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母亲虽然不吃鸡蛋,但却能把鸡蛋做出许多花样来,炒鸡蛋、煮鸡蛋、炖鸡蛋、煎鸡蛋、腌鸡蛋、鸡蛋摊饼、荷包蛋、鸡蛋拌汤等等。每次母亲做鸡蛋的时候,我都要站在锅台边看,看着看着,口水就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有一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到20里以外的烈士陵园扫墓。临行前,母亲递给我一个煮鸡蛋和半个馒头让我路上吃。我如获至宝,装在口袋里就出发了。扫完墓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吃干粮。我一摸口袋,才发现把鸡蛋给弄丢了。看着大家兴高采烈吃鸡蛋的样子,我的心里既委屈又无助。回到家里,我扑在母亲怀里就哭了。母亲也流了泪,但最终没有给我鸡蛋,因为,家里一颗鸡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母亲从外面带回3只小雏鸡来。母亲对我说:“你好好养,等小鸡长大了就能吃上鸡蛋了。”我看着在地上四处乱跑的小鸡,心想:“小鸡这么小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母亲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小鸡长得快,到夏天就能下蛋了。”我问母亲:“小鸡吃什么长得最快?”母亲说:“小鸡最爱吃菜叶和小虫。”从此,每天放学后,我都要绕道菜市场拣几片菜叶,或到地沟里挖蚯蚓喂小鸡吃。

虽然鸡开始下蛋了,但我吃鸡蛋的机会并不多。那时候家里穷,买食盐、买煤油都要等鸡下蛋,哪舍得让孩子都吃了呢?1979年我上了高中,开始住校。因为没钱上面灶,只能每星期回家取一次馍,一日三餐就吃开水泡馍。有一天,我刚上完早自习,母亲挎个小篮子就来了。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妈过来给你送几个馍。”我打开篮子的盖布,只见里面有6个白馍、1瓶咸菜、2个鸡蛋。在那个年代,这无疑是绝好的美食,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如今30多年过去了,那天的情景我依然历历在目。
高中毕业后,我参了军,后来,考上了石家庄陆军学校,再后来,留校当了干部。这一时期,国家开始发展经济,老百姓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鸡蛋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了百姓餐桌上一道普通的菜肴。1991年,母亲给我来信,说想到石家庄来看我。我立刻给母亲回信,让她早日成行。过了几天,母亲终于来了,只见她手里提着一篮鸡蛋,布袋里还装着许多煮鸡蛋。我问母亲:“拿这么多鸡蛋干啥?”母亲说:“你不是最爱吃鸡蛋吗?都是给你拿的。”我没好气地说:“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现在谁还稀罕鸡蛋。”听了我的话,母亲怔了怔,半天没说话。这时,女儿正好从幼儿园回来了,母亲赶紧剥了一个鸡蛋给她吃。没想到,女儿连接也不接,嘴里还嚷嚷:“我不爱吃鸡蛋,我不爱吃鸡蛋。”

母亲小住期间,我坚持每天让母亲给我们做鸡蛋吃,做好后,总是让母亲先吃,母亲不吃,我们就不动筷子,母亲没办法,只好和我们一起吃。看着母亲把一块块鸡蛋放进嘴里,我们全家都开心地笑了。
母亲今年75岁了,一直住在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子里。我每次探家都要给母亲带好多鸡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