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芝山南麓,市政府大院内有一座“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它掩映在绿树丛中,因外墙的红砖,人们习惯将其称为“红楼”。1932年4月20日,红楼上亮起了一盏灯。
20世纪30年代,风起潮涌。89年前的1932年,在漳州,也是不寻常的一年。那一年,漳州战役打响,红军进漳。对于我们来说,枪声已远逝,炮筒已冷却。我们的父辈呢。那年,我父亲还远未出生,我爷爷呢,爷爷那年约14岁。他对红军进漳可有印象?那时的漳州还处在国民党统治的白区,老百姓对共产党了解不多不深不全面,也不知道红军这支队伍与其他队伍的不同。
当时国民党张贞部长期盘踞漳州地区,巧立名目,苛捐杂税,鱼肉乡里,这需要改变,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生活也需要改变,风中零散漂浮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的生活方式令人期待。人们那时也许还不能理解革命的意义,但隐约感觉需要一种全新的力量和队伍来打破这一切,也许会是新生活的开启。
有一天,人们似乎比平时更快的行走,大家奔向西门,北门也有,红军列队进城了。爷爷跟着人潮而去。这是1932年4月20日清晨。漳州史册里永远记载这一天。人们看到的红军队伍头戴八角帽,身上的灰布军装都已褪色,但精神抖擞,步伐齐整,他们可是前一晚刚打完天宝战役,枪口硝烟未散。
红军他们从哪里来?什么时候来的?一夜醒来,他们如天兵天将降临。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队伍?置身彼时的历史迷雾中,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局部。当时隔几十年,再来回望历史,哪怕只隔几年,历史的细节就会淡去或被忽略,而主脉络就像河流一样逶迤显现。
1932年4月3日,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率东路军红一军团从长汀出发,远征漳州。4月中旬,收复龙岩,打开了东路军南进漳州的大门。4月13日,东路军的主力在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的率领和指挥下,实行山地快速运动战,以破竹之势向闽南方向推进,途经龙岩县的适中,南靖县的和溪、水潮、金山、龙山等,于4月19日征战天宝大山,在五峰山、峰苍岭、十二岭一线突破国民党张贞的四十九师布设的防线,消灭了张贞主力,一举越过漳州西面的天然屏障——天宝大山。4月20日红军顺利进入漳州古城。因为这次战役,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漳州与毛泽东与红军结下不解之缘。
红楼原系美国教会办的寻源中学主理楼,攻克漳州后,毛泽东同志以此楼作为工作室,多次召开师长以上干部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会议并作出重要决定。暗夜里,红楼的灯就那么亮着。荧荧之火,却如启明星,照亮了漳州大地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漳州1916年便有民營的电灯公司,亮度虽不足,却也算有电灯照明,但连年军阀混战,军队更迭,加上机器电路老化,经营亏损等原因,电灯时亮时灭,煤油灯还是必备的。
我站在红楼那间毛泽东同志工作兼休息的办公室。暮色一点一点从窗口踱步而入。我在有限的空间反复走动穿梭,感觉奇妙和激动。我这个渺小的人和毛主席竟然只隔着时空的距离,这桌这椅这床也许不是原来的物件,但空间方位不曾改变,5个木框玻璃窗,分别在桌前床边,阳光充足。小小房间有三个木门,其中一个打开是阳台,毛主席曾在阳台召开师级以上政委干部会议。
在这小小房间里,毛主席运筹帷幄,指点江山,而我在寻访和追溯。
入夜了,又停电了,闽南的4月还有丝丝凉意。毛主席看一眼窗外,掩上一扇窗,将披肩的外衣提一提,一边弹去烟灰,烟灰已经很长,他刚才看书,入神了。书是隔壁干之楼里的图书馆借的,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等。东路军司令部暂设在干之楼。
他取下白琉璃灯罩,划火柴点燃灯芯,再安上灯罩,轻轻拧一下旋钮,光更明更亮了。这是一盏高脚煤油灯,古典西洋风格,高不过50厘米,金属的底座和油壶上都刻着几只简笔老虎。灯罩像一顶高帽子,火苗稳稳地燃烧着。毛主席凝望着这星星之火,光是温暖、希望,是力量、胜利。毛主席继续拿起书。
毛主席在漳州的日子并不长,在他一生里只是很小的一段章节,却充分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非凡的胆识。漳州战役也用事实印证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在闽南大地上留下深远且久久回响的跫音。
红军来了,红军又走了,带着筹集的银元、粮食、布匹、食盐、药品等重要物资,还有许多漳州各界有志青年。当时漳州是闽南的商业重镇、粮果之乡,经济繁荣,地区富饶,筹到的款和物大大缓解苏区的财经困难,也为可能到来的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漳州青年的加入也是革命力量的增长和人心的凝聚。我还想着当时爷爷再年长一些,说不定就跟着红军队伍走了。工农红军在漳停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和参观交流活动,使得红军的形象和抗日主张深入人心,在漳州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和信念,红军的革命精神也穿越时空,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历久弥新。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清晨和黄昏里,漳州红楼安静矗立。那白琉璃灯罩下的灯火不曾因时光流逝而暗淡,愈发光明。
时光和云团从红楼、从漳州大地上空掠过,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又似乎什么都留下了。所有的追寻都是为了更明白昨日的负重前行,和更加珍惜今天的岁月静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