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性情中人-----佛门三子

时间:2009/12/10 作者: 棋王 热度: 85569
  明朝张岱曾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苏曼殊(1884---1918)玄瑛,出生于广东佛山,1903年东渡日本留学,学成归来,后在惠州出家,法号曼殊,笔名印禅。1909年11月陈去病,高旭(高天梅),柳亚子在江苏苏州虎丘明末抗清(苏松巡抚)张国维祠创立著名诗社---南社。苏曼殊作为诗书画三绝的情僧,加入南社,为推翻帝制,护法反袁奔走呼号,不遗余力。革命失败后,1918年5月“醇酒美人以自戕”的曼殊病逝上海。“一切有情,都无挂碍”。葬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与苏小小墓南北而望。
  
  〖七绝·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七绝·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李叔同(1880---1942)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执教杭州师范学院,1912年加入南社任编辑。1918年8月(苏曼殊病逝后三月)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世称弘一法师,1942年10月在福建泉州圆寂,“悲欣交集”。他的《送别》显真性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石门镇,与国画大师潘天寿等,曾就读于李叔同(夏丐尊等)执教的杭州师范学院。1921年东渡日本,1927年9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皈依佛门,为居士,法名婴行。曾历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在文革期间被迫害,喜欢白居易的“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丰子恺曰:“人生境界可分三等。一曰物质生活,此大多数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学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数。三曰灵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谛者极少数耳。弘一法师则安步阅此三层楼台也。事母孝,待妻爱,精深艺术,精研佛法。实最完美一人也。艺术家之最高境界,实与宗教相近。艺术之情景交融,与宗教之诸相非相,实止差一步耳。故所谓格律诗、山水画之属,绝非雕虫之技,为其有宗教精神在焉。吾脚力甚小,故不能随法师更上层楼,惟斤斤于小技,但可攀其栏杆作一窥视,深自惭愧云耳。”
  
  对后来拼在一起的“佛门三子”而言,我比较喜欢情僧苏曼殊,也是因了张岱的话。情僧有癖好,美食美色。情僧有瑕疵,任侠冲动。他不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不是一个坚定的政治家。只是一个“情深不寿”披袈裟的至情人。曾有人把他和仓央嘉措放在一起,都是才情无两的痴情人。“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丰子恺,也是有着魏晋风流的奇人,文革中对老舍的投湖,“死则死矣”,故人马一浮罹难“何不早死一年“?青白眼般的漠然,实则是至情无言,至深反薄!相形之下,弘一(李叔同)都做的太成功,与情僧在南社结缘,无惺惺相惜。却形同陌路,可见志趣相去甚远。醇酒美人,放浪形骸的曼殊-----内心的山河魂牵,家国梦断,人鬼殊途。痛有谁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5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