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一场雨,路边的那株牵牛花,便疯长了一节,一夜之间,藤头就伸到了马路上,鲜嫩嫩的样子着实让人喜爱。我怕后面的人不注意踩断它,或是过路的牛羊一卷舌头把它吃了,便蹲下身,轻轻地将它牵向路沿下的荒草里。荒草色杂,淡化了牵牛花的娇嫩,即便是采食的牛羊,不细心也是一眼认不出来的,这株牵牛花又可以继续生长了。
莫名地心疼一株野草,说起来也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这些年,原野上的荒草越来越少,走出村子,已经看不到哪里还有一丛一丛的蒿草或是一片一片的草地了。村里人常去踏青赏花的那片马莲草地,已经被一块新开垦的生地取代,上面散落着很多马莲草黑色的根须,淡雅清香的马莲花,从此成为村里人美好难忘的记忆——残存下来的野草,稀稀疏疏地生长在田地之间的空隙里,倒像珍稀的物种。
每一座村庄都是从自然的荒原上诞生的。每一处庄稼地,都是从荒野中一点一点开垦出来的。先有荒原,后有村庄;先有野草,后有庄稼,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荒原陪伴村庄走过的岁月,就是村庄的历史、村庄的骄傲,失去它们,村庄就失去了脉络和传承,变得空淡和苍白。野草也是不能少的,一茬一茬的庄稼,总有一茬一茬的野草相伴。没有野草的存在,庄稼是孤独和寂寞的,就像一个独生子,养尊处优,只是贪婪地享受着我们给予的一切——不过,草多了,庄稼是长不好的,村里人谁也不会愿意,这是大实话。
有几年春天,雨水好,草长得飞快。开锄的时候,大家伙早晨出去,太阳落了才收工,可还是锄不赢草,结果庄稼都让草吃了,没有长成收获,枉费了我们的汗水和心血。那时候,面对无处不在的野草,我们的内心是恐惧、担忧和迷茫的,企盼有一天能有一种高效的方法,把原野上的野草统统消灭干净,让种地从此变得轻松。现在,当野草在持续地耕耘中渐渐消失,田野除了庄稼就是庄稼,愿望基本实现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却又有了一种莫名的失落和惆怅。这时候,大伙才明白,荒原和野草的消失并不是一件好事,会引发很多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说,荒地开垦完了,就意味着村庄的地亩已到尽头,再没有新增的可能。以后,谁浪费一寸土地,村里就少一寸土地,只减不增的忧虑油然而生。地里没有野草,活路的安排也会出问题。比方说,该锄草的时候,明明知道地里没有锄草的活,却不敢闲在家里,怕人指指点点地骂,自己心里也不踏实,每天还得扛着锄头下地。到了地里又找不到事干,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地里东转转,西转转,别人看了以为是在忙活路,可自己知道是在装样子,真累!不锄草了,田间劳作的锄头镰刀和磨石也成为多余,草帽和水壶也派不上用场。大忙的时节,田地里再也没有到处是人干活的场景,庄稼地像被人遗忘了似的。种田突然变成了一件没有紧迫感、没有压力、不操多少心便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这让大家很不习惯。和过往那种忙忙碌碌的日子相比,这是质的变化,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庄稼人的责任和使命——庄稼当然是不会说的,野草自然也是不会说的,但是这一切,我们心里是清楚和难受的。
一直以来,庄稼地就是村里人的全部,村里人的王道,是把心思和干劲都放到田地里,下大苦、出大力,用满手的老茧换来一季一季的好收成。现在没有荒草,没有锄草的活干,很多肯下苦力的人就失去了优势,长处施展不出来,哪里还有底气、自信和骄傲?至少在比试能耐或是“抬杠”“顶牛”的事情上,拿不出显摆的资本。过去“抬杠”“顶牛”,最好的取胜办法,就是用一块好田地,一片好庄稼压垮对手:“——说得再能管屁用,瞧瞧你种下的田地,草比苗多,庄稼稀稀拉拉的跟野兔子撒下的屎蛋蛋一样,农民不像农民,种地不像种地,还有啥好说的——”对方立刻就低下头,耷拉着脑袋不吭声了。现在,情况不是这样的了,种地不锄草,不下多大苦,不费多少力,照样能长出好庄稼,大家半斤八两,看不出功夫深浅,能耐高低,本事大小,谁还有资本去摆谱呢?没有野草的日子,很多实干人有劲使不上,觉着很憋屈,变得像好逸恶劳的人一样,反倒成了一件很闹心的事情。
当然也有人的想法很另类,和大伙不一样,比方说村上的牧羊人马蛋。他希望村庄的原野上长满荒草,芳草萋萋的样子,才是他眼里最美的风景和最踏实的心愿。他是个养殖户,养了一群羊,他的工作就是天天吆喝羊群寻找牧草,他需要荒原野草来养活家里的羊群,让每一只羊变得膘肥体壮。
有几次,他赶着羊群经过我家地头,见我正在地里锄草,那时候,野草刚出来不久,很鲜嫩、很可爱,却被我锄死一片。他便叹着气说:“可惜了、可惜了,多美的草料,再长两天该多好——”希望我地里的野草长得更好,这叫啥话?我听了哪里会舒服?心里不舒服也只能放在心里,咋说马蛋也是老熟人,小时候还一起上学呢,他是个粗人,说话直来直去不注意,为了几句不中听的话跟他黑脸,我也是做不出来的事情,便不搭腔,只是低头干活,很快又一大片野草倒了下去。他喜欢的草,我除得特别用心卖力。马蛋倒是没有感觉到我的不快,忙不迭地将我除去的杂草捡拾起来,抖去泥土,然后拿去喂他的羊群去了。
现在的牧羊人真是不好做。马蛋对荒草的吝惜和珍爱是有原因的。年年的开垦,让村外的荒野全都变成了良田,长满庄稼,村庄和谐的生物链渐渐断裂。荒原原本是生长野草的地方,野草是牛羊的食物,没有了荒原,就不会有野草,没有野草牛羊吃啥呢?其次是人们对野草的态度,越来越残酷和狰狞。过去,只要不影响庄稼生长,人们对田地之外的野草,都是抱着视而不见的态度。地头边,水渠旁,林带里,荒原上野草照样很茂盛,家里有牛羊的,到了仲夏,便会将这些野草割了晒干,拿回去做牲畜冬天的草料。草是不怕割的,割掉了上面,根和种子还在,明年照样长出一茬一茬的好草。现在完全变了,灭草都不用锄子镰刀,野草正长劲,惹得牛羊流口水的时候,主人家拿来了除草剂,至多打两遍,整个田地的野草便像得了瘟疫,全被杀死个光光。自己田里的野草灭光不说,还顺带把田边地头的野草也灭了,让野草接近田地的机会都没有。哪些喷洒了除草剂的野草,全是病态的焦黄,翻到地里都沤不出肥料,还带有毒,牛羊哪能食用呢?
马蛋过去最不待见的就是我们手中的锄头。好端端的一片草,半天功夫就让它消灭了,羊群眼睁睁地看着,就是吃不上,那滋味羊不好受,他也不好受。不过鋤掉的草,虽不鲜嫩,但扒拉扒拉收集起来,羊群照样可以食用,总比没有的好。再说,锄死的草,根子还在,明年还会长出来。现在,他才知道,除草剂才是羊群的敌人。每一次的喷洒,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斩草除根,意味着他家的牲畜将永久性地失去一片天然的草源。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除草剂的方便快捷和高效,这是一种趋势,预示着村子里能长野草的地方将越来越少。对使用除草剂的人,马蛋总是一脸的愤懑,像见到仇人一般,好像谁使用除草剂,谁就是针对他家牲畜似的,是和他过不去。有几次,经过他们的地头,见用完的空瓶子没来得及清走,就很生气地跑过去,将那些瓶子全部踢进庄稼地里。我想他一定是在发泄不满,让使用除草剂的人知道,如果他们心爱的庄稼沾上了除草剂死去,心里会是个啥滋味——反正,草是越来越少,他的羊群经常是瘪着肚子出去,转悠一天又半饥不饱地回来。马蛋每天出去牧羊,是希望羊群能吃到鲜嫩的牧草好长膘,早出栏,变成财富。可是,村庄的原野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这个美好的愿望了,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现在的马蛋,日子过得很恓惶,再也看不见他吹着口哨,甩着响鞭的潇洒,或是躺在草地上双手枕着头,看天上的白云那样的满足和惬意了,他天天要为羊群在哪里能找到草,吃饱肚子的事犯愁。在矛盾中间生存,从来都是一件很费心力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我去给麦茬地浇水,准备复播秋黄豆,不想遇到了在我麦茬地放牧的马蛋。我说,“羊又不是马,要吃夜草长膘,这么晚了,野地里什么也没有,乱转啥呢?还不把羊吆回圈里去!”马蛋没有回我的话,只是哀叹了一声。我用电筒光朝羊群那儿晃了晃,见羊群正低着头专心吃草,我很纳闷,麦茬地羊群都转了十几遍,哪还有什么草吃呢?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在吃玉米叶子。我说:“马蛋真有你的,这些玉米叶子是从六条田杨老二家的玉米地采来的吧?拿到我的地里喂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干的呢,你可真会做事。”
他笑了笑:“你又不养牲畜,咋会怀疑你呢?再说,都是些老黄的叶子,打下来好通风,玉米好长,一举两得。”
听说我要浇水,马蛋立刻兴奋起来。他说:“这死天气,麦收之后,就没下过一场好雨,庄稼都快旱死了,野草就更别说了。你看看,除了庄稼地,原野上已经变得白茫茫的,刮一点小风就扬起尘土,哪里还有牧草呢?”马蛋家的羊群,就像非洲旱季的食草动物,天天渴望着一场大雨,让干涸的原野重现生机。马蛋递给我一支烟,又给我上火,很是恭敬。我知道他的心思,无非是一遍水过后,地里会长出无数的荒草,牧羊的时候我不要阻拦,他家饥饿的羊群又可以吃到鲜嫩的牧草,马蛋那颗焦虑的心,便有了片刻的安宁。
如此的忧患,早年的村庄是没有的。马蛋父亲给村子里放牧的时候,村庄周围到处都是荒地,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荒草,村里的马厩羊圈,索性就建在村庄外面的荒野上。放牧的时候,打开圈门,牲畜自己就吃草去了,走不了多远,便吃饱。吃了睡,睡了又吃、个个长得膘肥体壮。那时候,放牧是村子里的上等工作,既体面又实惠,还有成就感,人人高看一眼,不是谁想干就能干上的差事。很多吃不赢的荒草,怕长老浪费了,村子里还会组织人,用镰刀或是钐镰割去晾干,作为牲畜冬天的牧草。到了秋天,村子里为了保全来年的生产,减轻冬季草料的压力,会选择性地屠宰一批牲畜,低价出售给大家。那段日子,家家户户的屋子里都飘荡着清炖羊肉的香味,这是村庄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光。马蛋家就更不用说了,大块吃肉,基本是天天的事情。他家靠着马厩,在村庄和学校之间的荒野上,上学要经过他家。有几次,大清早的,我去叫马蛋上学,看见他正盘腿坐在炕桌边吃早饭。那是怎样的早饭呢?碗里的奶茶上漂着一层厚厚的奶皮子和油花花,手里拿着一大块肉,漫不经心地嚼着——我的书包里是两块散发着酸味,想起来就反胃的苞谷面发糕,我的口水一下就流了出来。马蛋现在一米八几的块头,都是那时候他爹照看牲畜,用村上的牛羊肉把他养出来的。
可能是喜欢上放牧的自由和顿顿有肉的生活,学生时代,马蛋就不爱念书,但是骑马吆牛牧羊却十分在行。初中都没毕业,他便接过父亲的羊鞭当起了牧羊人。只不过,这时的村里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砸掉了“大锅饭”。集体的牲畜,该卖的卖了,该折价抵扣给庄户人家的,就抵扣归给了个人。好大的一群马牛羊,没用一天的时间,全部化整为零,成为私人的财产。马蛋的父亲也是在那一天下岗失业的。他胖乎乎的身材,肚子圆鼓鼓的,腿有点罗圈,那是经常骑马的缘故。可能是很少迈腿,走起路来两脚一高一低,像忘记了怎么走路似的,脸上的肉便微微地颤抖。那一次,他没有骑自己心爱的牧羊马,而是牵着。也没有吆喝声,而是默默地跟在村上折合成工錢的十几只羊的后面,无奈地回到原野上的靠着马厩的家。很长一段时间,马蛋他爹都没有从牧羊人的生活中走出来。当然,最大的不适应,是他家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顿顿有肉的日子,说没就没了,简直比预想的要来得快很多,而他和家人并没有做好思想准备。
马蛋生不逢时,没有赶上父亲牧羊时的好光景也就罢了,但沦落到如今找一片野草地牧羊都很困难的处境,这是他和父亲从来没有想到的。过去骑着马才能走出去的荒原草地,就是他和家人的天堂,现在却成为了记忆,这种变化和速度,对于一个牧羊人来说,确实超出了想象,始料不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牧羊真的成为一种沉重和无奈。他只能赶着羊群在条田的斗渠或是地头的林带里转悠,那些地方小,能有多少草料呢?为了填饱羊的肚子,马蛋每天像牧羊犬一样赶着羊群乱窜,今天跑到七条田,明天窜到八条田,后天又回到一条田。做贼似的,在张家的渠道上吃一会儿草,又跑到李家的田埂子上溜达一圈。一不小心,羊儿钻进了谁家的田地,啃食了庄稼,被主人看见了,免不了招来些口舌,他只能满脸堆笑地赔不是,求得宽容。父亲牧羊时候的轻松快乐,他真的是一星点都没沾上。马蛋经常在羊群饥饿的叫声中,眺望远方,就像一只饥饿的猎豹妈妈,焦虑地等待着荒野上出现猎物一样,只是马蛋眼睛看到的,除了玉米麦子就是高粱黄豆——那时刻,他的心思其实简单又复杂,村里人谁都看得很清楚。
两年前,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人把牲畜赶进了冬麦地吃青苗。那年是暖冬,大雪迟迟下不来,晴好的天气像初春一样温暖,冬麦便一个劲地分蘖疯长,本来是一行一行的麦苗,很快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逆天的生长,让麦子的主人们束手无策。有人建议说,不妨把牲畜赶到麦地里“剃个头”试试,至少麦子不会无谓地消耗养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下大雪,天气寒冷下来,麦苗自然不会生长得快了。大伙正在商讨怎么办的时候,真的有人把牲畜赶进了麦子地,给麦苗“剃头”来了。没有经过主人同意,这是破坏生产,可不是一件小事。治保主任和村委会主任来了,乡长和派出所的民警来了,大家很自然地把怀疑的重点指向了马蛋。马蛋养了一群羊,又是草料不济的时候,只有羊群能够给大片的麦苗“剃头”,三五只羊是做不到的。大家越分析,越觉得这事就是马蛋干下的,麦地的主人已经愤怒地要去找马蛋干仗了,但被经验丰富的治保主任制止。他说:“捉奸捉双,捉贼捉赃,没有抓住现场,怎么可以认定就是马蛋干下的事情呢?不着急,尝过腥的猫一定还会来的,等我们抓到了现场,再骂娘干仗不迟!”
第三天案子就破了。贼人果然不是马蛋,而是邻村的一户牧羊人。治保主任带着3个民兵,在麦地边的渠道里潜伏了三个晚上,才等到这个人和他的羊群。
案子顺利地破了,按说,该赔的赔,该罚的罚,事情就完了。但谁也想不到,余波远没有结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最后是马蛋。被高度怀疑的事情,很快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感到这是一种不能承受的耻辱,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和怀疑他的人大干一场,以正视听,捍卫清白;要么卖掉羊群另谋出路,结束这段没有尊严的生活,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对于村庄来说,马蛋一家的离开,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不过,事物都是有因果的,马蛋的离去也是如此。人们一时半会儿是感觉不到没有马蛋和羊群日子的重要,但这只是时间问题。村庄毕竟是村庄,不会像城市一样,是一群人的世界,村庄应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每天没有一群牲畜和人一起进出村庄,村头巷尾见不到几头跑散的牛或几只不听话的羊,听不到鸡鸣狗叫,村庄就像失去了眼睛和耳朵。这是村庄的残缺,也是生活的残缺,会让村里人感到遗憾和失落,人们只能在往事中寻找安慰——可以肯定,要不了多久,马蛋的口哨声和羊群的乱叫声,还有它们细碎的脚步卷起的呛人灰尘,便会成为村里人美好的回忆和念想,这是一定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