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作为历史画像者的柳青

时间:2023/11/9 作者: 延河 热度: 12019
姚逸仙

  

  我们要认识柳青的赤子之心,感谢吴堡这块皇天厚土,为我们培养出柳青这样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对于柳青这个人,我认为他具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具有典范的为人与为文合二为一的高度统一。他在皇甫村下乡的14年里和皇甫村人民打成一片,当然对作家而言,打成一片不一定非得去劳动,像柳青这样的体力和身板,劳动也创造不了什么价值,他打成一片就是要了解皇甫村,了解人民,和人民一起体验生活写出了他的《创业史》。柳青是皇甫人民忘不掉的人,他也给他们留下了皇甫人民真实的一些生活乃至50年代农民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柳青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师。《创业史》写的是农民进入新时代后,从心理上反映农民从私有制到公有制转变的认识和基础,他就是去研究这块的。那么现在好多人就把这历史的斑驳强加在柳青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创业史》这部他毕尽精力而写的鸿篇巨作,就是写了那一代农民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的变化,也写出了那一代农民的困惑。他的追求以及梁生宝这样一代新农民的成长过程,梁生宝这个人是有原型的,而且柳青反映的这个生活现实是真实存在的。

  《创业史》的文学影响非常大,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都接受了《创业史》丰富的营养滋养。路遥和陈忠实等常把《创业史》的心理描写当做自己创作的榜样和标尺。因为柳青,所以才有陕西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这样的有广泛影响和文学价值的文学巨作。

  现在很多的文学评论家包括文学家,他都以柳青那个时代的历史斑驳来否认柳青,否认《创业史》。他们忽视了50年代人们的现实生活,漠视了那个时代的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否认了当时人的激情和精神面貌,一味地认为《创业史》在歌颂功德,不具备现实性、人民性。柳青不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穿越时代,他当时就想为农民们寻找一条富裕的道路,这种精神是真诚的而不是有些评论家说的那样。当时参加会议的时候听到一些作家的评价,我没有做任何发言,退会后写了这个顺口溜:

  新庐初搭饰盛装,众客得聚话鲜光。

  学苑景清闲气在,终南睫下秋风凉。

  柳翁未惹后生怨,无奈切齿遭中伤。

  可怜吾身迂见愚,聒噪声里觅稻粮。

  柳青不朽,柳青精神永存!我希望这块养育出柳青的伟大厚土更加富强、美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