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石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构成部分。而克拉玛依石油精神又是中国石油精神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传承价值与践行意义。克拉玛依石油精神萌芽、孕育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之后的发展则经过了艰苦创业、迎难而上、改革发展和跨越腾飞四个阶段,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的有着光辉事迹的克拉玛依石油人。新时代继续传承并践行他们展现出的石油精神意义是多方面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有利于做好民族团结,有利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还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石油精神;克拉玛依;文化润疆;立德树人;民族团结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1.06.06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樊宏伟,刘菊泉,高宇飞.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的传承及其在新时代的践行意义[J].克拉玛依学刊,2021(6)40-47.
石油工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石油资源禀赋特殊,大多数油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难度极大。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石油工业十分落后,年产石油仅12万吨[1]。可喜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十年中,我国先后发现了克拉玛依和大庆两个大油田,并进行了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1963年底,我国原油基本实现自给。2020年,我国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1.95亿吨和1 888亿立方米,油气当量是1949年的几千倍[2]。七十余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几代石油人响应国家号召,团结拼搏、无私奉献,不但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石油精神,也演绎出了其愈加丰富的精神内涵,使之成为一种与时俱进且富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要求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3]石油精神是我国石油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为国家石油工业艰苦奋斗过程中所锻造的崇高理想信念、先进价值观念、高尚道德品质、优秀职业素养等精神成果,[4]是克拉玛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玉门精神、长庆油田“磨刀石”精神等各具特色的石油行业精神的总和[5]。当然,从更大范畴上说,石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构成部分。
1955年10月29日,克一号井喜获工业性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翻开了我国石油工业新的一页。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下,全国各地的奉献者來到克拉玛依,开启了建设克拉玛依油田的伟大征程。六十多年来,几代石油人满怀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坚定信念和“誓死拿下大油田”的战斗豪情,以“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崇高情怀和英雄气概,奔赴戈壁荒滩、挺进茫茫沙漠,冬斗冰雪极寒,夏耐烈日酷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找油探气工作,创造了一项项行业第一和一个个人间奇迹,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谱写了一部奉献石油、产业报国的光辉历史,逐步形成了克拉玛依石油精神。[6]
一、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的孕育
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的孕育期,其始可追溯到1906年独山子被确定为试点开采地,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历经近半个世纪,大概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一)晚清政府时期
1906年,王树楠出任新疆布政使。他锐意改革、提倡“新政”,派人勘测普查全省石油资源,最终确定独山子为试点开采地,并倡导从俄国进口钻井、炼油设备,开辟新疆的石油工业,抵制“洋油”倾销。1909年,王树楠从俄国购来挖油机和提油机各一套,随后在独山子钻成第一口油井,由此拉开新疆石油工业的序幕。[7]尽管这两套装置及油井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搁置,但围绕石油的这场事件本身意义重大,在钻井过程中培养的本土技术人员为后来的石油开发提供了人才储备。更重要的是,在独山子一号井的钻探过程中,激发了国人自主开采本土石油的决心和志气,以王树楠为代表的新疆当地官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杨增新治疆时期
1912年,杨增新任新疆省长后,试图振兴新疆实业。1916年,他派矿务局邬铭魁总办率杨庆熙等多名学徒到延长油矿学习。一年多后,他们带回了新的技术和宝贵经验,为新疆石油的开采和炼制起到重大作用。杨增新的鼎立支持、矿务局总办邬铭魁的率先垂范以及一线技术员杨庆熙的学成归来,集中体现了新疆第一代石油人“为祖国争气、为新疆采油”的自强精神。
(三)盛世才治疆时期
在盛世才治理新疆期间,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毛泽民担任新疆财政厅代厅长,他十分关心独山子油矿的发展,不仅在拨款方面大力支持,并且多次指示和批示相关报告,有力促进了独山子油田的开发。[8]1938年3月至1939年5月,赵国元担任独山子炼油厂厂长,任职期间举办了两期训练班,培训工人85名。赵国元还亲自讲授政治课,把抗日战争形势、苏联情况、新疆“六大”政策等内容传授给学员。[9]以毛泽民和赵国元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新疆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推进油田开发、教育石油职工思想进步,为抗战多产石油作出了重大贡献,展示了共产党人爱国、奉献的情怀,成为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的宝贵源泉。
二、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的发展历程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于1955年,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也是大庆油田成功开发之前我国最大的油田。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是在克拉玛依油田发现过程中以及克拉玛依石油大会战过程中形成的,它的具体内涵是: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自形成至今,其内涵不断丰富,经过了艰苦创业、迎难而上、改革发展和跨越腾飞等四个阶段。[10]
(一)艰苦创业阶段(1949-1960年)
1949年,我国石油年产量仅12万吨。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尤其是抗美援朝)急需大量石油。此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石油封锁,企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
在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好传统好作风的号召下,20世纪50年代的克拉玛依石油人战天斗地,焕发出了建设新疆石油工业的万丈豪情。在“国家急需、国内紧缺、人民期待”的大背景下,克拉玛依石油人带着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与大风、缺水、酷暑、极寒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条件作斗争,取得了克拉玛依石油会战的胜利,成功开发了克拉玛依油田。1960年,克拉玛依生产原油163.6万吨,占当年全国天然石油产量的39%。这个时期,四个典型人物的言行把克拉玛依石油人的“艰苦创业”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陆铭宝、杨拯陆、克尤木·买提尼亚孜和吴淑华。
1.冰塔冰人陆铭宝
1955年,陆铭宝带领钻井队来到黑油山脚下。面对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他们发出“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铿锵誓言。他们住着刚挖的地窝子,喝着带有硫化氢气味的苦水,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最后在克一号井打出了工业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当年12月,陆铭宝率队开始钻探黑油山二号井。1956年2月29日,天气异常寒冷,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度,克二井突发井喷,地下的油水混合物喷涌而出。数小时后,30多米高的井架俨然成为一座冰塔。危急关头,陆铭宝带领大家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经过70余小时的鏖战,他们成功制服了井喷。此时,大家被喷出的油水包裹,俨然一个个身穿“冰盔冰甲”的勇士。以陆铭宝为队长的钻井队员们是这个时期克拉玛依人爱国奉献、民族团结、艰苦創业最真实的写照。[11]
2.大漠女儿杨拯陆
杨拯陆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生于1936年3月12日,从小远离父母,由其外婆带着从陕西逃到四川避难,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历练,并常常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情操的熏陶。[12]1955年,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毕业时,杨拯陆可以选择北京、西安等大城市工作。然而,为了践行大一时“从事石油事业,以此来报效祖国”的誓言,她主动选择来到条件异常艰苦的新疆,在新疆石油局地质调查处工作。在新疆茫茫戈壁上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既异常艰苦,又非常危险。在困难和凶险面前,刚刚20岁出头的杨拯陆以乐观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了准噶尔盆地、三塘湖盆地的地质勘探中。1958年9月25日,身为106地质勘探队队长的杨拯陆率队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时,突遇寒流,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英勇献身。[13]她是克拉玛依石油勘探艰苦创业时期最典型的代表,她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一代代克拉玛依石油人。
3.油田铁人克尤木·买提尼牙孜
1953年,19岁的贫穷孤儿克尤木·买提尼牙孜来到新疆石油管理局独山子钻井处工作,成为解放后新疆第一代石油工人。因为有儿时的苦难经历,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始终怀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崇高思想。[14]有一次,钻井现场使用的强碱性重泥浆表面硬化结壳,钻井工作没法正常进行,此时,克尤木不顾自己因关节炎而带来的浑身关节疼痛,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泥浆池,把所有泥浆硬块打捞上来,及时地解决了钻井用料。后来,大家把他称为“硬骨头钻工”。正因为他的坚韧品质,克尤木被人们称为“克拉玛依油田的铁人”[15]。以克尤木为代表的克拉玛依第一代石油人,把建设新中国的全部热情投入到祖国的石油工业中,把对共产党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化作无穷无尽的力量用在钻井、采油工作中,成为克拉玛依石油精神之艰苦创业的典型人物。
4.铁姑娘吴淑华
1958年,新中国第一支由8个民族42名妇女组成的三八女子钻井队在克拉玛依油田成立。[16]面对克拉玛依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钻井队的42名姑娘像男子汉一样,“两人抬着上百公斤的钻杆”“独自上20多米高的井架二层平台”以及“肩上扛一包、怀里再抱一包水泥往搅拌机跟前送”,因此,人们称呼她们为“铁姑娘”。[17]该钻井队在三年多时间里,一共完钻80多口油井,为克拉玛依石油大会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吴淑华为代表的42名“铁姑娘”,克服家庭关、文化关、技术关和体力关,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压倒一切困难的决心,实现了“为国家多打井,为国家多出油”的豪迈誓言,她们的事迹成为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石油精神”注入了光辉的时代内容。
(二)迎难而上阶段(1960-1978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撤走了包括石油开发方面的所有专家。由于苏联断绝了我国特种油品供应,而我军西北、东北应战的坦克、机枪、火车需要耐极寒柴油、润滑油、车轴油等特种油品。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承担着自主研发抗低温油品重担的克拉玛依两个炼油厂迎难而上,推动我国石油工业取得重大突破。
1.克拉玛依炼油厂“三缸加一棒”搅出“争气油”
1960年严冬,我国火车冬用车轴油失去来源,我国北方铁路运输即将停运,石油部命令克拉玛依炼油厂紧急研制此种车轴油。克拉玛依石油人依靠“三缸加一棒”的简陋实验装置,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生产出了冷冻机油、冬季柴油机油和冬用火车车轴油等国家急需的特种油品,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们经济建设和国防需要用油的封锁,成为名副其实的“争气油”。[18]
2.独山子炼油厂研发低温军用油
1969年的严冬,低温天气导致解放军的机枪不能连发、坦克难以启动,情况危急。此时,独山子炼油厂把研发低温军用油的紧急任务承担了下来。炼油厂领导把这项紧急、艰巨又光荣的任务交给了王继谔。王继谔领命出征,带领科研团队立即进入新疆最冷的地方——可可托海,开始废寝忘食地工作。为了获得精确的实验数据,王继谔长时间躺在汽车底盘下工作,全然不顾身体冻僵甚至冻伤。[19]最后,他们成功研发出低温军用油,确保了珍宝岛战役的胜利,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以王继谔为代表的克拉玛依石油人迎难而上,急国家之所急,以不畏牺牲的精神和过人智慧实现了产业报国的宏愿,成为践行克拉玛依石油精神之爱国奉献的典型代表。
(三)改革发展阶段(1978-200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克拉玛依油田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克拉玛依石油人陆续探明了百口泉、红山嘴、乌尔禾、夏子街、火烧山、北三台、彩南、石西和玛湖等一批油气田,克拉玛依油田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连续二十多年稳步增长,这段时期涌现出了王光荣、王延明、谢志强等为典型代表的石油人。
1.“铁人式的共产党员”王光荣
王光荣1971年转业到克拉玛依,在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7015钻井队工作,几年后成长为大班泥浆工。在石油行业,泥浆工作的科学性很强,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在轮南1井的钻井过程中,塔里木油田花高价把该井的泥浆业务承包给某国外公司,而王光荣的任务是严格按照外国专家的指示进行加料,并记录泥浆的各项性能参数。但是,王光荣并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学习外国专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此,他从英文字母开始,学习日常交流英语和泥浆专业术语。短短几个月,他就可以借助手势和外国专家交谈。得益于英语的进步,后来他发现了报表数据的问题,随即向上级和甲方监督反映,及时调整泥浆性能,井下情况很快好转,恢复了正常钻井,维护了国家利益,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20]
1989年4月,塔里木石油会战拉开序幕,他不顾身体不适,又主动随队加入了会战大军。之后,他不幸被诊断出食道癌晚期,医治无效去世。1990年9月,克拉玛依局市党委命名王光荣同志为“铁人式的共产党员”。王光荣表现的出强烈的爱国、敬业、求实、奉献精神,成为石油精神的果敢的践行者和弘扬者。
2.延安精神传承发扬者王延明
在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同一年,王延明从河北承德来到克拉玛依,成为一名石油工人。1985年,王延明因為身体原因从采油二厂领导岗位退下来,他为新中国石油事业奋斗了30多年,但他并没有安享退休后的日子,开始马不停蹄地投身到绿化事业。从那天起,王延明便和大家一起,开始为绿化采油二厂而努力。第二年,王延明从承德老家带回了6公斤适合盐碱地生长的山楂树苗。后来,为了省去买肥料的资金,他带领大家去掏厕所。为了节约浇树用水,他捡来旧水管并焊接成为几公里的水管。1999年,人们将他带领大家建起的园子命名为“延明园”,既表彰以王延明为代表的石油人的贡献,又寓意延安精神在这里大放光明,让奋斗精神遍地开花。王延明正是克拉玛依石油人甘于奉献、艰苦朴素精神的典型代表。[21]
3.克拉玛依河倡修者谢志强
1996年10月初,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了克拉玛依的引水工程,起点是额尔齐斯河,终点是乌尔禾区的风城水库,距克拉玛依区还有100多公里。1997年,大家讨论引水穿城方案。面对大家不同的意见,时任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谢志强从改善克拉玛依的生态环境这个根本点出发,力排众议,坚持修建明河,让克拉玛依城因人工河而富有灵气。他向克拉玛依广大干部和市民解释说,“引水到克拉玛依,是我们四十多年的梦想,就是丢官丢命,也要担起这副担子!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拿下这个工程,干好这个工程!”2000年,克拉玛依河贯通,从此克拉玛依河成为人们的幸福之水。[22]谢志强“丢官丢命”也要把水引到克拉玛依城区的誓言,与铁人王进喜当年“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有着同样的初心,展示的就是克拉玛依新时期的石油精神。
(四)跨越腾飞阶段(2000年至今)
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油气当量首次突破了1 000万吨,标志着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的诞生,截至2020年年底,已经连续十九年保持1 000万吨以上的产量,并朝着“十四五”末达到2 000万吨的目标迈进。二十年间,克拉玛依石油人秉承“科技兴油”的理念,为克拉玛依油田稳产高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时期,涌现出了谭文波、肉孜麦麦提·巴克等典型人物。
1.大国工匠谭文波
谭文波1992年来到新疆石油管理局试油处,成为一名试油工。面对艰苦戈壁滩环境,他深深地思考着“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一石油行业的励志名言,思索着怎样改进技术、提高采油效率。公司领导发现了他爱思考的特点和勤捣鼓的特长,很快把他调整到针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另一个岗位。2008年某天,谭文波在南疆塔河油田施工,一辆电缆车的液压泵发生了故障,供货商详细检查后做出了换泵的计划。从国外发货、更换新泵,需要六个月时间。谭文波盘算了一下:更换新泵需要昂贵的费用,半年时间耽误的费用更是一笔巨额的损失!本着为国家挽回损失的强烈愿望,他利用废旧材料排除故障,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2011年,谭文波发明了利用废旧电缆变废为宝的“铠接技术”,仅一年时间就为公司节约成本130多万元。近年来,谭文波发明了新型桥塞坐封工具,在井场应用上千井次。他还培养出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为企业创收近亿元。[23]谭文波当选为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荒凉的沙漠戈壁滩上成就了毫不荒凉的人生,展示出“奉献石油,为国分忧”的强烈爱国之心。
2.油田好巴郎肉孜麦麦提·巴克
1991年,15岁的肉孜麦麦提·巴克从和田农村考入克拉玛依技工学校,三年之后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但汉语成了他工作中的首要难题。值得欣慰的是,同事们热心地教他,他自己也虚心地学习,汉语水平提高很快。汉语水平上去了,肉孜麦麦提·巴克又把精力集中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1995年,他在单位组织的操作大赛中获得了维修工第一名,随后成为924站的班长。进入21世纪,他又在技术革新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他先后获得16项国家专利成果,有8项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肉孜麦麦提·巴克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他的成长成才,是克拉玛依石油人“艰苦创业、民族团结”精神的具体体现。
三、弘扬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的意义
克拉玛依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大力弘扬克拉玛依石油精神,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国家能源安全直面新挑战。202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和43%[24],再创历史新高,能源安全进一步牵动人心。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在2021年初提出:到十四五末,油气当量达到1 800万吨,力争2 000万吨,最大程度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25]
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是低油价背景下克拉玛依全体石油人艰苦奋斗、苦中作乐的精神动力。只有继承和弘扬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才能更好地保质保量完成油气生产任务,才能更有动力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伟大目标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石油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石油工作者在为祖国石油工业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所创造的行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石油人身上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革命精神在石油行业的传承和弘扬,是时代精神的鲜明体现,是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克拉玛依石油精神实际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石油文化。挖掘与弘扬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是克拉玛依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有利于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新疆“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大准噶尔、吐哈、塔里木三大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新疆油田公司玛湖、吉木萨尔、准噶尔盆地南缘等大型油气田建设,促进油气增储上产。到2025年,新疆油气当量将比2020年增加1 300多万吨。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是行业精神,石油工业是新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新时代,克拉玛依人努力继承和大力弘扬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确保克拉玛依油气产量,在服务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6]
(三)有利于推进文化润疆工程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为新时代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化润疆,就是用中华文化涵养滋润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其具体来说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养润泽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灵,使大家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自信地做既有中国脸、又有中国味、还有中国心、更有中国魂的中国人。[27]
(四)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1955年,陆铭宝队长带领8个民族36人组成的1219青年钻井队开赴克一号井,于当年9月29日打出工业性油流,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克一号井的成功发现,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方针,也得益于各民族队员的团结友爱、通力协作。1958年8月7日,新中国第一支由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达斡尔族8个民族42名妇女组成的三八女子钻井队在克拉玛依油田诞生了。铁姑娘们团结友爱,不分民族、不分职位高低,攻坚克难,不但完成了钻井任务,还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兴盛,离不开成千上万团结友爱的各族群众,离不开一个个的“民汉对子”。今天,我们弘扬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五)有利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在戈壁荒原上横空出世,并由此孕育出克拉玛依这座以石油工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今,工业增加值占克拉玛依地区生产总值的七成以上。作为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如果过度依赖石油资源开发,竭泽而渔,最终将不免如玉门般没落。面对巨大的城市转型升级压力的克拉玛依,已经提出了向综合型城市迈进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对于克拉玛依这座周边资源环境恶劣、人口规模较少、其他产业基础薄弱的城市來说,难度显然要大得多。因此,有必要继续弘扬石油精神,激励克拉玛依人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构建多元化经济体系,让昔日油城不断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摆脱“矿竭城衰”的宿命。
(六)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当前,青年学生易受西方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存在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推崇以自我为中心等价值层面取向的诸多问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克拉玛依石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既是高校开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对大学生进行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教育,是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把克拉玛依石油精神融入大学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程教育的核心部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8]
总之,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是石油精神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挖克拉玛依石油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持续推进石油精神在克拉玛依的弘扬和践行,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要求,将继续激励广大石油人乃至党员干部,凝心聚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为新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增添动力,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筑牢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铱.石油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2]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1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EB/OL].http://www.nea.gov.cn/2021-02/02/c_139715669.htm,2021-02-02.
[3]王志刚,董贵成.“石油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J].中国石油业,2017(8):15-16.
[4]党刘栓.石油精神是石油高校党建工作的宝贵资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13.
[5]喻滨,吴蓉.“互联网”背景下石油精神的继承与弘扬[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9-35.
[6]克拉玛依油田发现60周年[EB/OL].http://www.xj.xinhuanet.com/zhibo/klmyyt60zn/,2015-08-30.
[7]陈延琪.近代新疆石油工业的三次盛衰[J].西域研究,1996(4):38-42.
[8]刘月华.盛世才统治时期的新疆石油工业[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1):39-41.
[9]王连芳,刘宝宏.新疆苏联合办独山子炼油厂始末[J].新疆地方志,1995:42.
[10]蔡晓青.新时代“石油精神”在克拉玛依的传承与践行研讨会在京召开[N].克拉玛依日报,2021-06-21(5).
[11]追寻石油精神——克拉玛依:不出油不死心[EB/OL].http://www.cnpc.com.cn/cnpc/xgdt/201607/2a2c67170e1847369994181f5d89a843.shtml,2016-07-12.
[12]“大漠女儿”杨拯陆——记杨虎城将军的女儿[EB/OL].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038/7402605.html,2019-06-23.
[13]刘杰.杨拯陆:做党的好女儿[N].克拉玛依日报,2021-05-24(8).
[14]谷胜.克尤木·麦提尼牙孜:永远做毛主席的好工人[N].克拉玛依日报,2021-05-20(7).
[15]程高明.克拉玛依铁人克尤木[J].中国石油石化,2020(4):76-78.
[16]沙露.吴淑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N].克拉玛依日报,2021-05-26(8).
[17]新中国第一支女子钻井队[EB/OL].http://www.chinacpc.com.cn/info/2020-08-15/news_4434.html,2020-08-15.
[18]张丽.弘扬红色文化,克石化初心不悔“扬帆远航”[N].克拉玛依日报,2021-05-18(8).
[19]姜蕾.王继谔:是党员,就要迎难而上[N].克拉玛依日报,2021-05-26(7).
[20]姜蕾.王光荣:铁人式的共产党员[N].克拉玛依日报,2021-05-25(8).
[21]屈斌.王延明:将信仰化作行动[N].克拉玛依日报,2021-05-27(10).
[22]李芳.在黨中央的部署下,克拉玛依引来幸福之水[N].克拉玛依日报,2021-05-24(7).
[23]沙露.谭文波:不忘初心在路上[N].克拉玛依日报,2021-06-07(7).
[24]北青网.全国政协委员马永生:2020年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到73%和43%[EB/OL].https://t.ynet.cn/baijia/30474271.html,2021-03-07.
[25]刘亚峰.新疆油田公司“十四五”这样干[EB/OL].http://www.kelamayi.com.cn/xw/bd/2020-11/27/content_1395134.htm,2020-11-27.
[26]人民网.新疆“十四五”规划公布:建成和推进建设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702063589712200944&wfr=spider&for=pc,2021-06-09.
[27]梁玉春.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N].中国民族报,2020-10-13(6).
[28]钱广.石油精神在石油高校文化育人中的实现路径[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8-1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