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经验及新时代要求

时间:2023/11/9 作者: 克拉玛依学刊 热度: 17310
周强伟 李萌

  摘 要: 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造了一个党风正、政风清、社风纯的良好政治生态,这三种因素在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内相互作用,呈现一种生态联动的态势,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总结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经验,对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仍有广泛的借鉴意义,新时代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举措,增加人民的幸福感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良性循环;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1.04.08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周强伟,李萌.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经验及新时代要求[J].克拉玛依学刊,2021(4)58-64.

  “党内政治生态是政党内部政治生活现状,以及外部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执政党组织及其党员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要素的综合,包含执政党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执政党与其他诸如国家、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系统。”[1]因此,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就是执政党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及执政党组织系统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系统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下显现的一种联动生态。一定时期内和谐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是良好社会政治环境的高度映证,是先进纯洁党风、廉洁清明政风、纯正和谐社风的集中体现,而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亦是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和谐健康的保障。

  延安时期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营造了和谐民主的党群关系,营造了外部民主环境的阶级保障,促使根据地人民群众树立起对中共中央及其政策的认同,使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形成了民主和谐的社会风气,保障了党内政治生态的长效和谐。同时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治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体制的高度信任,使得党和政府与广大的人民群众之间建立了和谐友好的互动关系,帮助人民群众树立了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政治理想,凝聚起强大的政治力量,最终成为支撑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党风建设是保障党内政治生态纯正清明的“调节器”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2]党风特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普遍的态度和行为的总称。党风建设是延安时期政治生态建设的先决条件,是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党建工作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毛泽东同志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3]。延安时期营造的良好党风无疑为当下党内政治生态的建设提供了典范,因此将延安时期的党风建设的历史经验作为学习典范,研究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良性循环的基本方法,对于构筑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行为导引

  在党内培育和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赋予的,也是由其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更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符合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手段;团结党内各阶层和革命团体更好的开展革命斗争是目的。

  1943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中进一步指出:“自我批评是马列主义不可缺少的武器,是马列主义方法论中最革命的最有生气的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政党进行两条战线斗争最实用的方法。而在目前是反对错误思想,建立正确作风的最好方法。”[4]进一步强调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对于党员和党组织良好作风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全党必须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在党中央的倡导下,在党内所形成的一种普遍浓厚的风气,加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保障了全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持续推进。总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建设,对于保障党内政治生態建设的正确方向,规范全党的行为作风,使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始终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行动准则

  当时陕甘宁地区长期受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封建残余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导致边区民生凋敝、经济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社会问题十分突出,也使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治理工作十分严峻和棘手。党和边区政府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行动准则,成立了专门的社会机构,颁布相关领域的各项法律。例如针对边区民生凋敝、经济落后的状况,着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救助,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的构建广泛地调动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力量,助推了边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边区的民生状况,稳定了社会秩序的同时净化了社会风气。针对当时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制定颁布相应政策指示,同时积极鼓励党外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客观监督,提出批评建议,这些举措极大地优化了政府的组织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廉洁、民主、高效的政府。这不仅构建了和谐的党政、党群、政群关系,也为党内政治生态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政风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先进廉洁的“压舱石”

  政风建设是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政风建设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实现“政风清”的重要途径。政风是执政主体对于执政客体的行为作风、用权风气的简称,合理的行政组织架构、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形成优良政风的前提和条件。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政府的清明廉政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党风建设的支撑力量,也是社会建设的主导力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着力建设廉洁政风,进一步构筑党内和谐政治生态。

  (一)以优化组织为着力点

  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延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设立的,是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行政机关。边区政府通过转变策略、完善组织机构、细化政府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建立了和谐民主的党、政、群关系,构筑了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当时边区政府下设的各级政府组织不仅细化了政府工作,深入联系群众,满足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工作要求。而且促进了和谐友好的党政、党群、政群关系的构建,推动了党内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通过完善政府组织机构、优化政府公务人员队伍、提高其工作效率,进一步推进了民主政府的构建,促进了党风、政风、社风的和谐联动,也形成党内政治生态的良性循环。当时为了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陕甘宁边区政府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次“精兵简政”,裁减冗余的机构和人员,不仅精简优化政府组织和公务人员队伍,而且还简化了行政程序,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公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对当时政府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进行彻底的思想肃清、作风肃清。因此上述一系列举措的深入实施,都从不同方面推进了和谐民主的政风建设,也助推了党风、政风、社风的和谐联动,保障了党内政治生态的民主性、先进性。

  (二)以转变阶级斗争为抓手

  中国共产党与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政策在不同时期都作出过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在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前,面对当时社会存在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为了维护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开始引导边区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革命的相关政策,对地主阶级、资产大买办阶级进行革命改造。

  1935年,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随着华北事变的爆发,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始转变土地和商业政策,积极缓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边区苏维埃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开始与国民党展开第二次国共合作,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还积极鼓励党外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推进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形成,对政府工作进行客观监督,提出批评建议,深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些都有利于建立廉洁民主、高效的政府,也有利于进一步构建和谐党政、党群、政群关系。

  三、社风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长效和谐发展的“晴雨表”

  和谐纯正的社风是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最终目标。因为和谐纯正的社风能进一步优化党风、政风。优良的党风、政风又能进一步引领带动纯正的社风建设,三者之间就是在这样的和谐互动中共同促进党内政治生态的长效发展。具体来看,党风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统领和先导,政风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良性循环的保障,是党风、政风、社风和谐联动的关键一环。而和谐纯正的社风建设不仅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长效发展的基础,也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最终目标,更是党内政治生态良好的根本体现,所以以改善民生为中心的社风建设是确保党内政治生态和谐发展的“晴雨表”。

  (一)以改善民生为动力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社风建设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因为一定时期内的民生状况直接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风气的纯正与否,而社风的纯正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建设状况。延安时期的社风建设以改善民生为中心,根据民生状况,调整和改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政府和人民通过加强完善民主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加人民的物质福利,不仅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而且极大地改善了民生,进而构筑和谐民主的社会风气。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陕甘宁边区政府面对边区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困难、农业生产落后的严峻形势,提出“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口号,要求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农民增加生产。在这样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边区政府如火如荼的开展了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大生产”运动,不仅保障了边区人民的自给自足,还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了解决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土地问题,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土地政策。1937年2月,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决定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推行“二五减租”即在原来租额的基础上减25%后向地主交租,以此調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积极性。1942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2月4日进一步发布《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将土地问题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起来,不仅改善了民生,还提升了农民的政治地位,也助推了边区民主和谐社风的实现。此外,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颁布相关法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救助。将农、工、学、兵以及公务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旨在保障边区人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使得边区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也使得抗战的大后方得以稳定。这一社会保障的构建广泛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助推了边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边区民生状况,也稳定了社会秩序和净化了社会风气,最终都保障了党内政治生态的长效和谐。

  (二)以完善民主制度为支撑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政府和人民通过实行民主选举、参议会制度①和“三三制”②,加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建立了和谐民主的社会风气。边区政府在民主实践中首先根据人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具体的选举方法和选举形式,以保证民主选举的科学高效。参议会制度是陕甘宁边区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党和政府在民主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边区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能依法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保障了人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三三制”的制定和施行则对民主政权的人员构成进行了具体规定,使得各阶级都能参与议政,行使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专制和腐败问题,巩固了党的民主执政基础,推进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完善民主制度为支撑,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促进了和谐的党民、政民关系,形成了边区纯正清明的社风。

  四、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制度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党的政治建设要有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并通过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强化,才能更好地制定出在一定时期内起关键作用的政治目标和方针,以此确保党内同志能够拥有清晰且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党内同志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有效统一。延安时期的环境较为艰苦,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老一辈革命家们仍始终坚持党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扩大与巩固抗日战线,不断对经验教训进行自我总结,将革命政权紧紧地握在手中,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进步的有益借鉴。

  (二)作风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

  延安时期由于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作风,使我们得以具备良好的政治生态。如果一个政党的党内作风出现了指向性的错误,那么有可能导致党内政治生态出现问题。党在延安时期的长期革命工作中所形成的良好作风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也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党的理论建设在延安时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理论产生与发展的高峰时期。在此期间,我们党不仅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而且掌握了“革命规律”和“党建规律”,并活学活用、现学现用,使我党找寻到一条如何在特殊时期同时兼顾革命和党建这两个重大历史课题的方法路径,即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和党建同时进行的重大历史课题。新时代,对于如何进行政治建设仍然能够从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中获得历史经验,有益于我们参考借鉴。在汲取延安精神财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补充,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继承和发展延安时期的优良作风,培育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精神财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于指导现实发展,破解当下发展所面临的的时代难题。

  (三)组织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

  黨的纪律和规矩是一个政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越来越强大,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改变命运,让人民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这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严格的纪律与规矩是分不开的。

  延安时期党组织始终坚守纪律,一心为群众着想,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非常重视组织纪律,提出对政治纪律和规矩最为明确的政策“四个服从”“即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安排、少数必须要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领导、全党必须服从中央领导”[3]。“四个服从”要求人民群众支持党组织的思想路线指引以及接受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安排,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对话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无条件服从上级党委的绝对领导,能够有效地调动各级组织力量,确保各级党组织接受党中央的领导而且分工明确,对于各级党组织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十分有利,也极大地提高了处理工作事务的效率。“一个政党最重要的便是政治纪律和规矩要严格明确,它是最核心最根本的纪律和规矩”[5],新时代要求党员干部也必须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怀揣理想信念,不走偏路,不走歪路,接受党中央的领导,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四)反腐倡廉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

  “任何国家任何政党,反腐败都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贪腐问题若能够得到有效遏制或解决,对于加强廉政建设,是一件极其有利的事情”[6]。反腐败问题的长期性要求只有将反腐问题放在第一位,才能够不断推动廉政的实施。延安时期党中央非常重视廉政建设,陕甘宁边区政府更是秉持着廉洁的初衷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延安时期党将反腐倡廉作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廉政建设做得具有特色、富有成效。一是通过制定颁布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行廉洁政治,发扬廉洁作风;二是加强个人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三是党员干部要时刻秉承廉政的本心、养成廉洁的风范,要做到无论身居何职都兢兢业业、各司其职,以身作则,不搞区别对待,不对人民群众打官腔耍官威;四是建立法律制度并进行完善,不断加强法治建设。

  五、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对新时代的要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包括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考验以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这些都是弱化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复杂因素。当前我国个别地区和单位仍然存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令群众深恶痛绝、严重违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四风”问题。这些不正之风的盛行和蔓延,根源就在于党内政治生态受到了污染,想要根治就必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7]以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经验为切入口,深挖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伟大成就,对于助推新时代我国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有利于深化和拓展以新的多维度的视角去解读和探析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规律。

  (一)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点工作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社会矛盾凸显。我们党从延安时期通过廉洁的党风与政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通过社风的提升和改善对党风和政风建设进行有益补充的实践中得以证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把长远目标和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消除现实社会中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要立足于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要切实有效地化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潜在风险,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各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化解矛盾、缓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要意识到,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之源,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无从谈起。新时代,党要通过构筑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来净化社会风气,构建民主、诚信、公平的和谐社会,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定祥和、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举措

  延安时期的实践表明党是领导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是指引政治生态建设方向的领路人。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具备严明纪律的政党的领导。只有具备严明纪律的政党才能够做出科学决策、才能始终保持前进、才能不断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加强对各级行政部门以及党员干部的监督。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打造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目前,个别政府部门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问题。比如以权谋私、藐视法律纪律等现象。对于行政机构内部出现的这些问题,党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和制度,以思想教育为抓手,狠抓作风建设。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加强党的建设。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表率、严于律己、脚踏实地,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并将其作为一贯的目标,这样才能让党和国家始终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8]。

  (三)增强人民的幸福感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宗旨

  当下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机遇中也蕴含着挑战。我们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为艰巨的发展任务。100年来,我们党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以人民的幸福作为根本,所有指导思想以及建设方针都要最终落实到基层人民生活中去,并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度作为检验的标准。这也是我们从延安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工作的历史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新时代,需要继续将党这个领导核心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每一位党员都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鞭策自己,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这就要求党必须在收入分配、城镇化建设、社保体系改革尤其是养老体系改革等民生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只有将这些目标准确落实,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为全世界所震撼,这些成就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事情关键在于党,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至关重要的”[9],因此,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与水平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共产党依据疫情蔓延变化的具体态势进行科学决策、精准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每一位中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抗疫之路,率先摆脱了疫情。中国抗疫所取得的胜利归根到底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成为今天我们最大最强的政治优势。

  面对未来,我们仍要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后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全体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新时代更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注释:

  ①参议会制度: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组织形式,由各级参议会、代表会、村民大会组成。

  ②三三制: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三分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敬青.破除党内潜规则重构政治生态——基于执政党建设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5(8):82-86.

  [2]刘云山.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N].学习时报,2015-05-18(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6、45.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

  [5]李萌,周强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J].西部学刊,2021(1):26-28.

  [6]韩松洋.延安时期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深邃见解[J].人民论坛,2017(10):1-2.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8]张振,张美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实践探索与当代价值[J].学术探索,2017(8):4.

  [9]韩庆祥,陈曙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8(1):5-1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