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总目录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作家评论 热度: 15195
(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莫言新作评论专辑

  关于新作几句不得不说的话

  莫 言(1·4)

  莫言的反精英之路

  余 华(1·7)

  闪亮的细节及其他

  格 非(1·9)

  归去来,或从故乡的方向看(读莫言新作的旧角度)

  张清华(1·11)

  形式实验的“返乡”与乡土记忆的“当代”意识

  (细读莫言小说新作)

  姜 肖(1·15)

  论莫言戏剧人物塑造的三个倾向

  王梦琪(1·22)

  李敬泽评论专辑

  很多个可能的“我”

  李敬泽(1·25)

  一个现代文人的文、气、象(李敬泽论)

  徐兆寿(1·27)

  立体桥式的写作(从《会饮记》说起)

  申霞艳(1·35)

  “历史”的另一种言说方式(论李敬泽散文对历史

  的“修补”)

  罗小凤(1·40)

  时空的辩证与讲述中国的方法(论李敬泽的文学创作)

  颜水生(1·48)

  刘醒龙《黄冈秘卷》评论专辑

  “我们的父亲”与传统(解读刘醒龙的《黄冈秘卷》)

  李遇春(1·93)

  悬疑其表,隐喻其里(评刘醒龙长篇小说《黄冈秘卷》)

  郭洪雷(1·102)

  家族叙事破译黄冈文化精神密码(论刘醒龙的长篇

  小说《黄冈秘卷》)

  刘 艳(1·108)

  老藤《刀兵过》评论专辑

  “东北—历史—故事”:《刀兵过》阅读札记

  王 尧 牛 煜(1·118)

  历史·成长·信仰:《刀兵过》论

  李晓峰(1·125)

  元现代视野中传统文化的复魅(以《刀兵过》中的

  王克笙、王明鹤父子形象为例)

  王洪岳(1·134)

  罗鹏(CarlosRojas)专辑

  “我叫刘跃进!”(民工、信息、身份的怪圈)

  〔美〕罗鹏(Carlos Rojas)著 盛建杰 尹 林 译(2·106)

  文学分类的语言、族群和政治:黄锦树与马华文学

  〔美〕罗鹏(Carlos Rojas)著 王 振 译(2·115)

  论罗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刘 莹(2·124)

  格非评论小辑

  文化乡愁与乡村的冷峻现实(关于格非长篇小说

  《望春风》)

  王春林(2·166)

  江南故事,如何重续?(读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凤 媛(2·172)

  格非《隐身衣》新论

  张雪蕊(2·179)

  虚幻的线索(论格非小说创作的一贯性)

  陈广通(2·186)

  《应物兄》评论专辑

  应物象形与伟大的文学传统(评李洱的长篇小说

  《应物兄》)

  孟繁华(3·81)

  应物兄的不思之思

  贺绍俊(3·88)

  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蜕变与现实困境(李洱《应物

  兄》对当代学人的代际书写)

  熊 辉(3·94)

  王蒙评论专辑

  1985:王蒙与《人民文学》

  李萌羽 范开红(3·104)

  王蒙与鲁迅

  白 草(3·111)

  阎连科评论专辑

  “后革命”氛围中的“革命+恋爱”(读《坚硬如水》)

  郭冰茹 郭子龙(4·87)

  回溯与预言交叠下的悲歌(《日光流年》的史诗性叙

  事研究)

  王 敏(4·94)

  社会主义的经济学与分心术(论阎连科的《受活》)

  余夏云(4·101)

  《战国红》评论专辑

  新农村的在地性(读滕贞甫的《战国红》)

  陈晓明(4·107)

  文学可以为脱贫攻坚贡献什么?(对长篇小说

  《战国红》的一种解读)

  范玉刚(4·111)

  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表达、新范式(评滕贞甫的

  长篇小说《战国红》)

  周景雷 肖珍珍(4·115)

  《人生海海》评论小辑

  人生海海,传奇不奇

  〔美〕王德威(5·68)

  聊聊《人生海海》

  季 进 麦 家(5·71)

  班宇评论小辑

  离散灵魂的造像(班宇小说论)

  赵 坤(5·78)

  寻梦者的铁西老城故事(班宇小说的溃败叙事)

  马芳芳(5·84)

  梅尔评论小辑

  困境中的飞翔,或“相遇的诗学”(论梅尔的诗)

  何言宏(5·89)

  行吟、“及物”与修辞的乡愁(梅尔诗集《十二背后》

  抒情主体的建构)

  姜 肖(5·96)

  在“永恒”的注视之下(关于梅尔诗集《十二背后》)

  王士强(5·102)

  行走于天空的老虎和漫游于大地的诗人(梅尔诗歌

  读记)

  贺嘉钰(5·107)

  《灭籍记》评论小辑

  范小青《灭籍记》叙事策略解析

  李掖平(6·85)

  “轻”与“重”的巧妙融合(评范小青《灭籍记》)

  贺仲明 李珍妮(6·91)

  身份背后的主体之思(论范小青的长篇小说《灭籍记》)

  王振锋 洪治纲(6·99)

  《灭籍记》:空间的现代性体验

  何 英(6·106)

  共和国文学70年专辑

  中国当代文学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中国当代文

  学70年”高峰论坛会议述评)

  周伟薇(4·41)

  《中国》杂志:考察“晚年丁玲”与80年代文学的一个

  视角

  沈杏培 史倩文(4·48)

  “动员结构”的结构化与改革想象的发生(围绕《上海

  文学》复刊初期的几篇工业题材小说)

  李 阳 张祖立(4·59)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下沉期”

  程光炜(5·32)

  重构传统:台湾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选择

  苏 珊(5·39)

  论郭澄清文学创作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当代性”

  妥 东 张丽军(5·46)

  未知之域的书写与新世纪文学观念的转型

  杨 姿(5·59)

  当代文学的理想主义

  贺绍俊(6·6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卫生改革运动中的政治与

  性别(重读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

  刘传霞(6·68)

  1980年代初期小说文本个人主体的性别想象与确认

  (以《天云山传奇》《月食》《蝴蝶》为代表性文本)

  王 莉(6·79)

  当代文学观察

  “十七年”诗歌选本的编选法则与“强制传播”特征

  巫洪亮(1·79)

  媒介嬗变中中国文学文本样式的延伸、转折与嬗变

  (以“电脑文本”与后现代写作比较为例)

  张斯琦(1·88)

  中国乡土小说理论的百年流变与学术建构

  李兴阳(2·4)

  关于当代作家性别观的问卷调查(十位作家的同题回答)

  张 莉(2·15)

  发现与剖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散文的“母爱”叙事)

  王兆胜(2·24)

  中国现代作家质疑城市的四个甄别

  李运抟(2·35)

  《红旗》杂志与当代文学的“人民性”问题(以“新民

  歌运动”为中心)

  毕文君 韩 锋(2·43)

  新媒体文学批评的可能路径之一(以“腾讯文学评

  论专区”为例)

  刘 巍(2·54)

  语言、文体、梦境(“神实主义”的三个维度)

  宋登安(2·61)

  网络文学“四要素”变迁及其批评标准的空间维度

  韩模永(3·4)

  轻躁的开端(“新诗百年”驳论)

  顾星环(3·12)

  成长小说的叙事困境及突围策略

  张国龙(3·18)

  南下影人、文学改编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20世纪

  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对现代文学经典化的研究)

  金 进(3·25)

  微信媒介对汉语新诗狂欢化的影响

  潘桂林(3·34)

  “抱团取暖”的背后(“90后”作家述论)

  金 鑫 郭颖欣(3·41)

  三界模式与异大陆模式(玄幻小说的两种基本叙事

  模式及其“世界观”比较)

  葛红兵 刘 赛(4·4)

  新时期以来文学现代性的两极走向及症候(以王安

  忆和贾平凹为中心的考察)

  徐 勇(4·11)

  打开语境变异中文学批评的围墙

  石竹青 王丽云(4·21)

  当代小说叙事中的世俗立场

  晓 苏(4·31)

  “中国故事”与文学民族化理论自觉

  丁 琪(5·4)

  论“寻找小说”

  张伯存(5·11)

  “重返八十年代”:语境、方法、问题与可能性

  陈 林(5·17)

  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新历史书写” (以新世纪前

  后中国历史科幻创作为例)

  汪晓慧(5·25)

  媒介融合时代文学经典的价值重构

  韩传喜 黄 慧(6·4)

  市场化语境中的茅盾文学奖多元评审趣味(以《暗算》

  获奖为中心)

  马 炜(6·9)

  失“物”志:为“消逝”的香港形塑与作注(论1980年

  代以来香港小说中的“地志书写”)

  徐诗颖(6·18)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

  主持人的话

  吴 俊 韩春燕(1·57)

  有关《新时期文学的起源》

  黄 平(1·59)

  走出人文主义的执念(谈中国当代科幻文学)

  李松睿(1·62)

  当代小说的情节模式再议(以1960年代中期到1970

  年代中期为中心)

  吴雯雯(1·66)

  私人生活/民族认同的缺失物如何重新可见(重评

  铁凝《大浴女》)

  梁盼盼(1·74)

  主持人的话

  吴 俊 韩春燕(3·47)

  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顶层设计及其领导机制

  斯炎伟(3·49)

  旷野之狼:纪弦的浪荡生命与荒唐诗歌

  郭 枫(3·57)

  1980年代知青文学的意识形态三维特征

  韩春虎(3·69)

  《诗经》新译:百年文本旅行的案例分析

  李 婷(3·74)

  “寻找当代文学经典”专栏

  主持人的话

  王 尧 韩春燕(2·67)

  王安忆小说中两性关系的建构与想象

  王振滔(2·68)

  独立的探索与生长的状态(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王雪瑛(2·76)

  作家词典·王安忆

  李 一(2·85)

  主持人的话

  王 尧 韩春燕(6·25)

  现实批判、浪漫书写与“人性循环”( 对《组织部来了

  个年轻人》的一种理解与分析)

  王春林(6·26)

  镜像怀旧与情感结构的转型(再读王蒙“季节”系列)

  姜 肖(6·34)

  作家词典·王蒙

  蔡 东(6·41)

  当代文学批评家研究

  理论、经验与日常生活(南帆的文学批评实践与生

  活趣味)

  孟繁华(2·88)

  南帆的生动与理性

  毕飞宇(2·93)

  细节:理论的发现与发生(论南帆的细节观念)

  滕翠钦(2·95)

  阐释与意义空间的扩大

  南 帆(2·103)

  主持人的话

  孟繁华(4·66)

  成为王尧的朋友是一种幸运

  阎连科(4·67)

  “90年代学人”:以王尧为对象

  黄 平(4·71)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评批评家王尧的当代文学研究)

  贺 江(4·78)

  关于文学批评的闲言碎语

  王 尧(4·83)

  文章:是追求,是方法,也是生命状态(谢有顺文学批

  评的新变)

  孟繁华(6·44)

  高饱和度色彩的交织错杂(谢有顺印象)

  蔡 东(6·48)

  前方有一片灵魂的旷野(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

  宋 雯(6·51)

  为不理解、不确定而写作

  谢有顺(6·58)

  作家作品评论

  一波三折 意蕴深沉(论《天堂蒜薹之歌》的两次修改)

  贺仲明 马思钰(1·141)

  坚执的勇敢与无尽的情怀(论迟子建新作《候鸟的

  勇敢》)

  盖 光(1·148)

  “荒凉”的情感记忆与美学表达(素素地域文化散文论)

  樊迎春 陈晓明(1·155)

  面对漫天“洪水” 探索中国童话新途(评徐则臣的长

  篇童话《青云谷童话》)

  徐 妍 生媛媛(1·162)

  距离与超越:苦难经验的审美化〔论80年代反思文

  学的苦难审美化(之二)〕

  于慧芬(1·169)

  陈晓明文学批评的学理自觉(以《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为例)

  杨荣昌(2·131)

  论尤凤伟中短篇小说的权力叙事

  李 涵(2·136)

  论潘向黎散文中的趣、情、识

  李晓愚(2·143)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赵大河小说的叙

  事艺术)

  石 雷(2·148)

  以笔摄像:论李舫散文的电影化书写

  王 丽(2·155)

  论里下河小说中的乡村政治书写

  王 慧 柳应明(2·161)

  “无法愈合的疤痕”:启蒙叙事与历史记忆(《一九

  八六年》再解读)

  毕光明(3·120)

  谁的“白鹿原”?(话语的争夺与改编的政治)

  李定通(3·125)

  回到南方(余华小说论)

  韩松刚(3·132)

  诗与真的凝眸(李云雷短篇小说之批评)

  袁盛勇(3·139)

  有根的文学与“精神之岛”的塑造(张炜文学版图中

  的儿童文学创作)

  杜未未 白 杨(3·145)

  论杨绛小说艺术的中和之美

  陈浩文(3·152)

  女性的命运时空:严歌苓创作的成长节点与小说的

  艺术特色

  邱 月 朱瑞鸿(3·159)

  提灯夜巡人(读丁帆《先生素描》系列散文)

  李 冰(4·120)

  启蒙前的时代,启蒙后的遗迹(读王安忆《考工记》)

  刘盟赟(4·124)

  神性、母性、巫性的共存与转换(论莫言戏剧作品中

  的女性形象)

  潘 耕(4·129)

  敏于艺术营构的地方性纪实(读刘国强的报告文学)

  王 晖(4·135)

  词的精神分析(《马桥词典》再解读)

  崔 耕(4·142)

  余华小说:从欧化到中国化

  杜 娟(4·149)

  论王安忆近年来的中篇小说

  程 旸(4·155)

  在平淡中发现崇高(读黄蓓佳《野蜂飞舞》)

  王一典(4·162)

  “雾霾”隐喻,或“构形”城市的方法(《王城如海》的

  “北京叙述”)

  徐 刚(5·112)

  《人世间》的情爱叙事与梁晓声的“世俗化”转向

  于小植(5·119)

  超越时代的思与诗(张炜中篇小说阅读札记)

  顾广梅(5·125)

  米拉日巴的启示(论次仁罗布小说的“西藏叙事”)

  童 娣(5·132)

  意象重构与左翼思想再出发(论陈映真早期创作中

  的鲁迅影响)

  徐纪阳(5·139)

  “物小说”的发生与变异(以贾平凹长篇小说《山本》

  为例)

  唐翰存(5·146)

  个体视角、灵魂深度与“主旋律”写作的可能(谭仲池

  作品叙论)

  马新亚(5·153)

  再造文明的理想与实践(《问道知源》读札)

  程小强(5·160)

  立言的艺术:《一纸情深》的构思原点与传情路径

  吴玉杰 高 桐(5·167)

  风流自在与挣扎救赎(论叶弥《风流图卷》)

  张 英(5·173)

  重识韩少功:以“新批判现实主义”的视域

  杨经建 王 蕾(6·112)

  逻辑决定命运(《三体》中的几种“酸葡萄”论解析)

  马 力(6·119)

  半为欣喜半为忧(读张平新作《重新生活》所想到的)

  傅书华(6·125)

  世俗年代的浪漫与反讽(《艾约堡秘史》细读)

  徐阿兵(6·132)

  文化城镇化与季栋梁小说

  牛学智(6·139)

  存在之痛、爱的回归及其叙事伦理(评王跃文长篇

  小说《爱历元年》)

  罗如春(6·146)

  隐喻叙事与“贱民”视角:现代中国“精神之塔”的建

  构与危机(重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万士端(6·153)

  肉身经验与智性思考的融合:宁肯小说创作论

  刘 臻(6·160)

  亲情秩序的冒犯者(评陈希我小说集《命》)

  高祎博(6·167)

  立足成长,守望乡土(小河丁丁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乡

  土叙事)

  何家欢(6·173)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论毛眉长篇报告文学《社

  区纪事》)

  林超然(6·178)

  心怀广宇的守望(论马克·吐温、塞林格对王怀宇小

  说创作的影响)

  于 健 赵沛林(6·182)

  当代诗歌论坛

  张中海:在逃离中坚守的“地之子”

  吴思敬(1·176)

  从“黑夜”到“白夜”( 论翟永明诗歌中的时间意识)

  牛艳莉(1·181)

  本源诉求及审美化境(论柳沄的诗歌创作)

  芦苇岸(2·193)

  诗意引领下的多重叙述(论周庆荣散文诗集《有温

  度的人》)

  陆孝峰(2·200)

  “情人诗学”的确立与“地域景观”的延展(评雁西

  诗集《致大海》)

  孙晓娅 朱 瑜(3·166)

  当代诗歌“刺点”及“刺点诗”的价值及可能

  董迎春(3·173)

  幻梦与生活的别裁(华清诗歌印象)

  罗振亚 胡清华(4·168)

  两个版本《朦胧诗选》的出版考证

  姜红伟(4·172)

  言辞的幽潭,或坎普美学(《壮游图》与当代纪游诗的

  可能性)

  朱钦运(4·179)

  聚焦新锐力量

  荒诞的叙事史与历史化(从王威廉小说的荒诞叙事

  说起)

  陈培浩(1·187)

  无处安放的肉身(宋小词论)

  于珊珊(1·197)

  主持人的话

  韩春燕(5·186)

  伪恶者赵昌西(曹寇论)

  李 振(5·187)

  痛感叙事的思辨意涵与存在之境(王凯小说论)

  傅逸尘(5·193)

  质朴与开阔(雷默小说论)

  汪广松(5·200)

  国际文学视野

  中国民族经验的世界经典性认同(贾平凹海外接受

  个案考察)

  闫海田(3·180)

  论美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批评回流”

  杨 肖(3·192)

  六个寻找杜甫的现代主义诗人

  〔美〕王德威 著 刘 倩 译(4·183)

  一部“鬼子兵”反战的心灵档案(评日籍华人元山

  里子的“自叙体”)

  林 祁(4·194)

  村上春树长篇小说中的中国叙事经验与中国艺术精神

  邵雪飞(4·200)

  中非文学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以张洁和贝西·黑德

  为例)

  卢 敏(5·178)

  《九月寓言》:人类梦境的另一个维度

  〔罗马尼亚〕阿德里安·丹尼尔·鲁贝安著

  赵祺姝 译(5·183)

  忠实还是叛逆: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研究

  宁 明(6·189)

  守护自己顽强的表达(韩少功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

  启示)

  付筱娜(6·201)

  文学史料

  “本土资源”与“友邦经验” (中央文学研究所创办溯源)

  叶 炜(3·199)

  《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总目录

  (1·202)

  《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优秀论文奖获奖作者与篇目

  (1·6)

  英文要目

  Lily译校

  封面人物

  贺仲明(第1期)

  王兆胜(第2期)

  王 蒙(第3期)

  葛红兵(第4期)

  麦 家(第5期)

  范小青(第6期)

  封三海外“中国眼”专栏

  特邀主持 杨丹丹

  封底人物

  陈培浩(第1期)

  黄 平(第2期)

  岳 雯(第3期)

  张丛皞(第4期)

  丛治辰(第5期)

  黄德海(第6期)

  《作家》目录 《鸭绿江》目录

  主编 宗仁发2020年第1期

  作家走廊

  罗马六章:往事随风飘来

  虹 影

  又二分之一的罗马:新女性的神圣激情

  荒 林 虹 影

  谁为表予心

  南 帆

  班宇小辑

  灭点

  班 宇

  班宇的萌与灵

  马晓丽

  班宇影记

  金短篇

  赏金

  凡一平

  天空

  高 君

  佛系女子

  罗望子

  中篇

  爱好哭泣的窗户

  叶兆言

  新年问候

  张玲玲

  小长篇

  俊友

  荆 歌

  诗人空间

  【张洪波小辑】

  生活需要一条音乐轨道

  张洪波

  “抒情的石头”

  何言宏

  我的朋友张洪波

  郁 葱

  我说我在

  在身体欲望与社会禁锢的碰撞中成长

  王春林

  《作家》杂志邮发代号12-1,国外代号M751,每月1日出版,月定价20.00元,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邮购汇款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255号《作家》杂志社,邮编:130021,免收邮资。联系电话:0431-85691416,网址:www.writermagazine.cn,电子邮箱:ccwriter@263.net。

  主编 陈昌平2020年第1期

  小说

  小镇上的英雄(中篇)

  樊健军

  在赫尔辛基巧遇安德森(短篇)

  鲍 十

  1974年的猪(短篇)

  张淑清

  万事可行(短篇)

  贾 颖

  小说技艺

  缘起(主持人语)

  方 岩

  彩票中奖了(文本)

  黄孝阳

  小说技艺,如是我闻(观念)

  黄孝阳

  三哥的“观念事实”和黄孝阳的人间(评论)

  李 振

  新青年·新城市

  从“执拗的低音”到“小说的逻辑”(对谈)

  陈培浩 王威廉 索 耳——关于《池鱼屋》的对话

  池鱼屋(小说)

  索 耳

  走向崩解的自反性写作(评论)

  张登峰——评索耳短篇小说《池鱼屋》

  《鸭绿江》与新中国文学经典

  《鸭绿江》与新中国文学经典·周立波(主持人语)

  宁珍志

  金戒指(小说)

  周立波

  被压抑的“小我”情感(评论)

  薛 冰——论《金戒指》的革命化修辞及局限

  本刊特稿

  一江绿水潺潺流

  金 河——《鸭绿江》1946-1996年小说精选

  《日出江花》序言

  专栏·巨匠与人生

  我们都曾是霍尔顿

  刘嘉陵——为J.D.塞林格逝世10周年而写

  专栏·钻石与铁锈

  琼·贝兹:写在女王谢幕时

  苏兰朵

  诗歌

  时光机(组诗)

  林 雪

  戏楼

  张远伦

  理论

  90后的精神还乡:寻找、救赎与成长史

  王顺天——浅论孙惠芬《寻找张展》

  《鸭绿江》杂志邮发代号8-7,每月1日出版,月定价15.00元。订阅方式: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本社直接订阅(免邮资),订阅电话:024-88501310,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鸭绿江》编辑部,邮编:11003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