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角》杂志2021年第1期刊载了奥丁·朱迪斯针对迈克尔·伯尼努、弗朗斯西·加文纳以及利亚·保拉·雷皮里诺主编的《中国新镇之后的城市:当代都市中国的空间与想象》的书评,该书出版于2019年。
自2000年中期以来,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政策使得城市发展主要聚焦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地区;2006年,上海提出“一城九镇”计划,以松江作为模仿欧洲城市建筑的样板;2007年,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落地,旨在探索低碳环保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2013年,北京市宣布要将通州新城建成为行政副中心;2017年,雄安新区建设计划开始执行。所有这些进展,都涉及政治、行政、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各种议题,而伯尼努等人所编辑的这部著作,也正是围绕这些议题展开。
该书聚焦了三个个案:通州——代表着北京的近郊化和去中心化;郑东新区——代表着郑州增强自身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尝试;肇庆——代表着珠三角大城市集群的边缘地带。该书综合运用了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公共政策研究、城市研究、设计研究等多学科知识,对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比如从1950年代的卫星城发展计划到如今的新城规划,以及欧洲咨询公司在新城建设过程中作用的攀升;比如兰州、洛阳、石家庄、西安等地的新型城镇化,其目的是建成能够连接中亚和欧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口岸;而新型城镇的出现,也在挑战我们既有的分析范畴和概念体系,比如城/乡、中心/边缘等说法是否依然有效,就都需要讨论。该书进而分析了新型城镇的特点:展览馆在其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建成之后便不再可见,但城市地下设施是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部分;城市公园的设计,则力求回应美学标准与生态可持续性的挑战,等等。该书的另外一大特點便是图文并茂:书中的诸多照片、发展规划图、示意图等,都为个案补充了空间、环境和建筑方面的诸多信息,透过这些图片,我们能看到当下中国城市空间美学中驳杂的层级、多样的实践和不同的愿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