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一期的《人民论坛》刊载了于建嵘的文章,从精准扶贫角度就留守儿童难题的破解提出了看法。
于建嵘说,根据 2016年民政部摸底排查后的最新官方统计,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为 902万。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也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发展差距(尤其是就业机会、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等方面)促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二是户籍制度及其涉及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福利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对农民工家庭扎根城市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三是祖辈传统观念和传统家族亲情的渐趋淡化,使托付给祖辈或亲戚照料的留守儿童得不到有效监护,“散养”状态造成了留守儿童辍学及其他一些社会问题。
2016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从去年开始,由民政部牵头成立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已经召开了两次会议,在国家层面发起了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于建嵘说,要长效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除了专项行动,还应该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精准帮扶计划和制度。
首先,政府要重视,要有顶层设计的理念。政府要將主要职责放到制定适当可行的政策上来。具体而言,一是要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帮助有能力和意愿的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二是地方政府要加快本地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实现在本乡本土工作;三是发挥现有救助帮扶体系的作用,如利用精准扶贫政策努力阻断贫穷在代际间的传递。
其次,农民工家长必须履行监护责任。不少进城务工人员与留守在家的孩子缺乏沟通,更谈不上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因此,建议农民工家长最好能跟孩子在一起生活,如果非要外出打工,至少要留一名家长在家陪伴、监护孩子成长,让孩子尽量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再次,学校要发挥作用、履行职责。中小学在做好留守儿童返校复学和户口登记工作的同时,应履行对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关爱保护职责,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活动场所,规范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学校的活动中来,努力学习、快乐成长。
最后,从社会层面讲,妇联、村委会、社区组织、公益组织等应持续不断地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弥补他们因父母不在而缺失的关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