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马”在摩登时代

时间:2023/11/9 作者: 天涯 热度: 13341
熊珊珊

  2017年8月19日的《卫报》网站上,刊载了戴维·布莱克伯恩针对乌尔利希·豪尔夫的新著——《马的告别》的文章。

  豪尔夫的著作《马的告别》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文章组成,以从拿破仑(黑格尔所谓“马背上的世界精神”)到二战之后的一个半世纪为时间界限,详细描绘了“马”在文学、艺术、电影、哲学、历史等材料中的相关呈现。他提醒我们注意,在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所谓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中,马其实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矿区和铁路服务的,是马匹;在现代大都会运货载客的,也是马匹。1900年,伦敦有马匹三十万、曼哈顿有马匹十三万。甚至人行道的出现,也是为了将马拉的载具与行人区分开来。只是到了一战前,价格更为便宜的机械动能形式才开始取代马匹,但这一过程在农村地区更晚到来,因为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普遍开始于1945年以后。

  豪尔夫认为,马是“速度的机器”,因此也就成了统治的工具。该书关于美国的一章认为,是马匹,使得美国对于西部的征服以及“西部片”(最初被戏称为“马上的戏”)的发明成为可能。而马匹在大型战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更为复杂,即使在二十世纪的机械化战争中,马匹的使用和滥用也是相当惊人的:一战期间战死沙场的马匹数量,就高达一千六百万——电影《战马》,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二战期间,要将重型装备运往前线——特别是东部前线——的要求,使得人们对于马匹的使用更加频繁,但骑兵部队的辉煌时代,却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便已衰退,因为马匹已经无法胜任负载重炮、机枪和钢刺等重武器的任务。豪尔夫还提到了伊萨克·巴别尔的小说《红色骑兵军》——直到二战结束的1950年代中期,它才被解散。

  根据豪尔夫的观察,从十八世纪开始,关于马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且专门化和系统化。而“马匹学”逐渐成型的基本动力之一,就是十八世纪英国赛马业的体制化;同时,马匹解剖学也随之兴起——曾有一位英国马匹医生,在林肯郡的馬厩里待了十八个月,由此精确描绘出了马匹的肌肉、筋腱和血管。总的说来,这一时期,农场、诊所、艺术家和摄影家的诸多努力,都使得人们对于马匹的“科学”理解愈加复杂。

  马匹当然也与政治有关。正如卡尔·施密特所言:“统治即驾驭。”拿破仑是“坐在马背上的人”,而罗伯斯庇尔则不会骑马;墨索里尼喜欢坐在马上,以彰显自己的权威;还有一些时候,马与暴力、性以及恐惧有着或隐或现的联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