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黎民谋万世者
——愚公邓英淘
杨松林
三十年前,当中国人放眼世界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是周边几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四小龙、四小虎,为它们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惊。从这时开始,大多数中国人都认定中国只要按四小龙的路子走,投入全球化的圈子里,走市场经济道路,按照西方现代化模式进行改革和发展,一定会实现现代化。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果,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政府发愁的只是投资缺口,山西的煤如何运到东南解决电力缺口问题等。中国按照西方经典现代化模式搞现代化似乎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当时深入参与中国改革研究和政策咨询的发展组和“三所一会”那批中青年学者,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从大学里如饥似渴地读了西方经济学,又出国开了眼界。他们在考虑中国现代化方式的时候,确实曾在“先调后放”和“先放后调”上争个脸红脖子粗,但这无非是对改革的条件和时机估计上有不同,最终目标按市场规则的结论则是一致的。而且后来中国实施的“沿海开放”、“两头在外”等发展政策基本上出自他们。
2012年3月17日,他们中许多人聚集在八宝山殡仪馆菊厅门前,送别一个叫邓英淘的同事当年的一头黑发早已一溜变成白发,脑子里的信念和主张却早已各不相同。他们当年很少有人意识到,就在大家兴冲冲地向全国人民隆重推荐西方经典现代化模式的时候,邓英淘脑子里已经与他们有了差别。
1984年底,邓英淘注意到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情:1980年中国人均消耗能源0.6吨标准煤,当时美国人均消耗能源11吨标煤,日本、德国、法国将近6吨。
一般人看到这些数据会有两个判断:首先,中国能源增长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其次,中国要加快改革开放,在大争之世尽量占有资源。
可邓英淘却从这个不起眼的数据推演出,中国循着四小龙践行的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有两个力量会说不,一个是地球,一个是美国。这就可能让中国要么停滞在现代化的门槛上,要么让子孙陷入万劫不复的噩梦中。这迫使他寻找新的发展方式,一种既不同于西方典型发展方式,也不同于四小龙、四小虎实践过的发展方式。他由此开始了近三十年的研究。
这个差别是方向性的,到死神迫近他的时候,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式的逻辑论证,加上一套中国实现这种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鲜活的探索,放到了我们面前。
邓英淘的几本书包含了对新发展方式必要性的逻辑论述,包含奔波数万公里历时二十多年对新发展方式的可行性的艰辛探索。本文仅对邓英淘二十多年前对我们的警示做一些描述。
2010年5月,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对着电视镜头向全世界说:“如果十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很简单,地球根本承受不了。”
一段话就把两个“不”都说到了,理直气壮而且口气强硬。
奥巴马的忧虑大概来自下面数据的变化(见表 ~1)。起来5.05亿吨,又占了剩余部分的一半左右。其余两百多个国家总计增长5.45亿吨,占14.5%。
这二十年的发展史印证了邓英淘的理论:西方典型发展方式存在的基础是大量消耗一次性能源。根据他推演的广义恩格尔定理,一个国家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一次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会放缓,但是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加入,对一次能源的总需求依然会大幅攀升。尤其最近几年,这个趋势更加突出。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回

表~1:1990~2007年世界能源平衡表(标准煤)
十七年中世界净增长一次能源37.64亿吨,中国净增17.29亿吨,占45.9%,接近世界的一半。西方七国总计增长9.85亿吨,占26.2%,分了剩下部分的一半。印度和巴西加顾2011》资料,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表中公布的2005~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排名大致为(见表~2):

表~2:2005~2010年主要国家和区域一次能源消费(百万吨油当量)
要命的是,中国经济还在以每年7~9%的经济增长速度按照西方经典发展方式突飞猛进,人均一次能源消费与发达国家差距在快速缩小,已经改变了全球能源需求结构(见表~3)。

表~3: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一次能源的变化(亿吨标准煤)
数字表明,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人均一次能源消费翻番用了二十年,第二个能源翻番用了十年,其中最后几年增长更快。显然,中国进入一次能源消费加速度增长时期。同时,中国人均消费能源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到2010年已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强,接近其他发达国家的一半。能源消费量已经是G 7的60%。
按照2005~2010年期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1%,中国每年7.5%,西方七国一次能源消费不是每年-3.7%而是零增长(西方经济不可能在这期间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但继续减少能源消费的空间也很小。而中国增长没有大幅减退迹象),中国也会在2017年超过西方七国一次能源消费总和。而在1990年邓英淘预测的时候,中国仅为西方七国的五分之一。
依然按照这个速度,中国2014年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25%,超过美国1990年占世界比例。到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达到71.7亿吨标准煤,占世界能源消费的34.3%。这时中国人均能源消费大约五吨标准煤,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接近,但离美国还差一半。中国达到美国人均耗能水平会在2030年,届时中国人均耗能10吨,总计耗能150亿吨,占当时全球能源消费的60%!
如果二十多年前邓英淘的警示我们还可与以“存疑”,那么今天就不用再“预测将来”了。因为两年后中国就将达到美国1990年占世界能源消费比例,五年后就超过全部西方七国消费总和。别说奥巴马着急了,整个西方国家甚至全世界都会着急。
更要命的是,正发誓赶超中国的印度2007年人口比中国1980年人口多,而人均消耗一次能源560公斤标准煤比中国1980年的620公斤低。200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加7.5%,而印度达到7.6%,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国!按照这个速度,八年后印度能源消费将占那时世界的10%,2030年占世界比重20.4%,相当于今天中国水平。届时中国加印度就占全球能源消费的80%!2011年全球人口突破70亿,其中57亿是中低收入国家,大部分能源消费比印度还低。孟加拉国人加上尼日利亚人比美国人口还多,人均消耗不足200公斤标准煤,仅为美国人的2%。潜力无限!你说奥巴马慌得没道理吗?
按联合国《能源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世界一次矿产能源中,各种可开采煤大约1.0316万亿吨,石油及液化石油气1408亿吨,天然气141.205万亿立方。这些能源大约折合1.105万亿吨标准煤。而探明储量不足可开采量的两倍(石油、天然气只有可开采储量)。
矿产开采总是先富矿后贫矿,先高品位后低品位。所谓可开采储量是指按现在价格值得开采。需求扩张,能源价格攀升,探明储量中部分将转入可开采储量。同时探明储量也会逐步靠近估计储量。这个过程显示,能源需求扩张,人类利用能源储量的能力和能源价格是同步扩大的,同时会降低一次能源的总储备。如果中国继续按照经典方式发展,对一次能源需求的扩张,对能源价格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会是灾难性的。
即使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停留在2010年水平,现存1.105万亿吨一次能源的可开采量只能支撑60年。随着价格上涨把探明储量都采了,无非用上一百年。问题在于,中国、印度等金砖国家正在按照西方经典发展方式高速现代化,而发达国家能源需求即使较长期处在经济衰退中,也不可能放弃现在的耗能水平支持下的生活方式。世界能源需求量增幅至少会保持近20年来4.2%左右的增速。这意味着到2020年年消费一次能源会达到260亿吨,就只够42年。2030年达到四百亿吨,只够27年。按照这个速度,世界一次能源大约40年就会消耗完。必须考虑到印度正进入人均能源快速增长时期。1991~2001年印度人均消费一次能源从334公斤增加到430公斤,年均增长2.6%。而2005~2010年年均增长达到7.6%,速度世界第一。因此,就算只有中印两国按照西方典型发展方式现代化,世界一次可开采能源维持到2040年就不错了。
当然,即使如此,不少人依然持乐观态度,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和新能源发现,人类会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很多媒体报道说世界可燃冰储量可以让人类用一千年。还有很多人认为核聚变发电的实现更是会给人类提供无尽的能源。但问题在于,可燃冰开发成本大约是目前油气开发的6~7倍,这意味着只有石油每桶五百多美元时才有商业开采价值。而核聚变发电技术难题至今尚未突破,投入商业运营乐观估计也要30到50年。
换句话说,2030年前世界新的一次能源开放利用如果不能成熟到以现有能源价格进入市场,全球一次能源价格会持续飞涨。
价格随着需求增加而提高,尤其是增加一个总是吃不饱的巨型国家。2000~2009年中国粗钢产量从1.3亿吨增加到5.7亿吨,增加4.4亿吨(主要是内需,出口仅0.25亿吨)。而全球产量从8.4亿吨增加到12亿吨,只增加3.6亿吨。中国按照经典现代化方式的发展,世界铁矿石价格翻了五番。
1990~2009年全球石油消费从31.45亿吨增加到37.82亿吨,年均增长0.98%。而中国从1.13亿吨增加到4.08亿吨,年均增长7%。世界新增的6.37亿吨石油消费中国占了接近一半。中国按照经典方式现代化,世界油价翻了3~4番。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小麦价格甚至高于石油价格。现在芝加哥市场小麦价格每吨110美元上下,而每吨石油在每吨440美元上下,是小麦价格的4倍。世界煤炭价格也大致呈这样比例变化。从目前情况看,石油价格在几年内达到每桶200美元,10年后达到每桶300美元甚至更高,已经不可避免。能源与其他物质财富价格间的剧烈变化会严重冲击整个世界经济。令人担忧的还不仅仅是能源价格抬升会导致全球通胀,更主要的是会让整个世界价值体系发展动荡,从而进一步激化国家、民族、宗教、族群间矛盾。
一方面,不属于能源富有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大部分)会因为能源价格飞涨,农产品价格相对降低造成难以开启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彻底成为“垃圾”。另一方面能源富有国家将面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遭受不测,精确制导武器会更频繁光顾这些地区。而中国这个能源危机的主要制造者,恐怕也不能安生了。
“和平与发展”显然无法成为今后二十年的基本走势。
对于中国的精英们来说,虽然他们早年信心满满地给中国规划的比照四小龙那条路子现在走不通了,但是他们依旧信心满满:中国发展空间还大着呢——第三产业发育水平还很低,城市化还不足,产业技术等级还很低——中国有经济持续增长的足够空间,只要中国及时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OK。
至于西方因为中国这个饕餮客在资源大餐上胡吃海喝“不得不”要对中国“帝国主义”,他们也找到了几种应对方式。
要么是硬的:“凭什么你们能占用资源和市场,我们就不行!”中国不能做羊,也要做狼!《狼图腾》畅销,嫁人要嫁灰太狼。
要么是软的:狼厉害,绵羊们惹不起还能躲不起?祭起孔老夫子旗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韬光养晦不出头。
再不行就投降:遵照世行给中国的建议,干脆把中国命脉行业卖给西方。
邓英淘就没这么浅薄!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在预见将出现今天的局面时,就进行了这样的思考:
老虎狮子在食物链顶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想欺负谁欺负谁。偏偏大象虽然吃草,却从不欺负任何小动物。可是有一条,豺狼虎豹谁也不敢惹它!中国不做绵羊就只能做狼?就不能做个大象?
在要么是狼要么是羊的世界里做个大象,只有伊索寓言的哲学智慧不行,还存在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通常,有哲学高度思考的人最怕掺乎具体事儿,一个“创意”就够吃一辈子了。但对于要实现“多数人的现代化”的邓英淘不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寻找让多数人现代化的资源模式上了。从调研农村沼气、养猪等各种案例,到雅鲁藏布江调水,《再造中国》、《西部大开发方略》、《西部大开发调研实录》之一、之二。《再造中国,走向未来》、《新能源革命与发展方式跃迁》……一路不停,一口气没喘。
他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西线调水上,他认定:“只要少数发达国家把持大部分油气资源,这个国际大环境不改变,中华民族要想现代化,西部调水这件事,一定会有人做!”谁来做?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现在就动手做。找钱正英、汪恕诚等领导请示,请教各地水利专家。后世一定会传为佳话的是他与“长江王”林一山(毛主席叫起来的)连续七年,五十多次的请教和访谈,硬是从一个数学、经济学专家变成个水利专家。与王小强、崔鹤鸣组织的“三老汉战斗队”走遍西南、西北的峡谷、森林和荒原,实地勘察了大西线调水的路线。
如果能从中国西南调水两千亿立方到平坦广阔的西北,就能给中国增加三十亿亩农田、草场和林地,再造一个中国。这样判断异议很少。但能否调出两千亿立方水,用什么方法调水,则异议很多。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他提出一个“高水北调,低水东调,风水互济,提引并重,东西对进,调补兼筹”的方案,让“水量不足”、“工程难度”、“见效过长”、“国际争端”的疑问只能成为一种絮叨。
大西线调水再造一个中国用来干什么?种地、放牧,解决中国农业资源匮乏问题。可邓英淘要解决的是多数人现代化的资源硬约束,因此他不会停留在这儿。二十多年来,他调查了中国人发明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山东人发明的“便宜得一塌糊涂”的太阳能瓦;沼气发电。注意到能够亩产两吨干物质的中国象草,亩产五吨干物质的非洲巨菌草,亩产2.5~3吨干物质、直接海水灌溉的海蓬子。如果北调的水用来在西北和北部四十亿亩土地产出数十亿吨草和秸秆,可以像美国种玉米做甲烷那样“种”出能源来。这种绿色能源是“‘农业’这个概念的一次革命”——农业“长入”工业。这才是真正的、能为所有后期工业化国家提供现代化模式的工业化方式。
当然,西部调水是个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大工程,还要出个大禹王才行。但是他知道:中国人有修都江堰的智慧,“一个长城修了几千年。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把一件事做这么长时间”,“逐次逼进,从最紧迫的眼前问题着手,逐步延伸拓展,最终彻底改变全局”。“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就是靠这种精神”。今天的中国有这种精神的人依然存在,不过不在庙堂。牛玉琴、石光银,一个寡妇、一个劳改释放人员,两个文盲坚持几十年治沙30万亩,植树近亿棵。见到他们,他有了信心。
1956年11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九十诞辰,毛主席写了一篇题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他说:“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他强调:“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2001年过去了,中国确实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但是中国并没有做到“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现在的所谓“中国模式”无非是西方经典发展模式框架中的一部分。
中国持续二十多年的GDP快速增长是一种现代化创新模式吗?不是,改革开放无非是按照西方经典发展方式进行市场化和投入全球化,这个发展方式就是所谓“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阿根廷、巴西实践过,七、八十年代的四小龙四小虎实践过,而且都取得过连续二十多年的GDP高速增长,先后被称为“经济奇迹”。但这种发展方式被证明是失败的,因为这些国家大多数就在“现代化”的门槛上停步了。
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GNP反映了各个国家国民收入实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是最接近实际收入的数字(见表~4)。

表~4:1994~2008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人均GNP(国际元)
发展实践证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按照西方经典发展方式实现过高增长,但几乎毫无例外地在某个时间点被“制止”了。因此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方式不是实现多数人现代化的发展方式。
有人会认为中国不一样,现在的金砖四国不一样。尤其是中国提供的“中国模式”会突破这种宿命。确实,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表~4显示巴西至今未达到二十年前的水平)两个国家无论能源消耗还是按美元计算的经济增长速度都领先世界,已经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应该是有机会的。其实算算数字就知道,中国和印度并没有因此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其他国家就更不要说了(见表~5)。
当然,很多人不注意这些数字,就算知道了也不敢想为什么。
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人均能源消费增加了。但大量制造业产品是消耗能源的,也就是这些制造业产品本身代表这一定量的能源消费。一般情况下,单位价值消耗能源,服务业小于农业,农业小于工业品,越是高端工业品消耗能源越多。200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1.8559万亿美元。出口1.4283万亿美元货物,其中制成品占93.2%(高收入国家为74%),即制造业出口大约为1.3312万亿美元,占4.3262万亿美元GDP的30.8%。也就是说,统计表里中国能源消费提高了,发达国家降低了。但中国人实际享用的能源提高幅度并不大,新增部分很多是送到发达国家手里了,因此发达国家实际享用能源没有减少甚至还可能提高。
这个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和矿产进口国,2008年高达3058亿美元。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在这期间数倍提高,制成品出口价格却基本稳定,这就严重消减了中国出口制成品增加值的价值。同时,发达国家建立的世界金融体系和世界贸易规则有利于实际财富流向发达国家。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中国的GDP就大打折扣,集中表现在中国等国家以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的GDP与美元汇率计算的GDP必然不断缩水。2003年中国按购买力评价法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与美元计算的国民收入为453比100,2008年缩小为205比100。这五年中国按美元计算的经济增长速度实际要缩水55%。也就是美国增长一美元是一美元,中国增长一美元实际是四毛五。

表~5:2003~2005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人均GNP(国际元)
这些年的发展情况表明,在不均匀分布的一次能源为基础的世界里,如果按西方典型发展方式进行现代化,无论后起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有多快,能源和资源消耗水平提高有多高,都不能缩小与先发现代化国家差距,甚至在不断扩大。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发达国家将被彻底被边缘化。
邓英淘的《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成书于22年前。这22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甚至包括西方产业空洞化、世界经济赌博化这样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但世界无论怎么变,都没有脱离邓英淘划的那个圈子。
西方开始的现代化方式走到今天,宿命地到了拿破仑说“雄狮睡醒”的时候了。这个“睡醒”的威胁不是别的,而是中国一旦按照西方经典发展方式发展,不仅这种发展方式岌岌可危了,而且世界都要大乱了。这个“睡醒”还包括中国是个出李冰父子,出牛玉琴、石光银的国家;还是一个出大禹,出毛泽东的国家;也包括是个出愚公、出邓英淘这样人物的国家。
开辟一个能让多数人现代化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也许就落在中国了。也打个比方:
西方现代化殿堂像两侧由岩石构成的一条狭窄的福地,岩壁就是不均匀分布一次能源。西方列强身量小,能通过这个山门,他们进去了。阿根廷、墨西哥、巴西、泰国、马来西亚身量也小,但列强们胳膊腿粗,一脚把他们踹出来了。现在来了个身量巨大的中国,也要往里挤。中国个儿太大推不动踹不走,后面还跟着身量大小一样的印度。现在石壁都挤得往下掉石头,眼看是挤不进去了。后面别说印度,就算身量小点的,中国把谷口卡死了梦都别做了。出路是什么?出路是中国想通了,不走这条路了,再找一条宽点的,够全体地球人都能走得通的路,都能享上福的现代化模式。
这就叫历史机遇——形势比人强!
(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信息网)
杨松林,学者,现居郑州。主要著作有《道说天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