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海外看中国建国六十年的经验

时间:2023/11/9 作者: 天涯 热度: 14683
近期的香港《镜报》月刊发表印度尼赫鲁大学汉语系前主任谭中教授的文章,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历程,并与印度相比较,充分肯定了中国“自力更生”的精神传统。

  文章说,近现代两百年来,除了非洲黑人奴隶以外,华人和犹太人曾经是天涯海角最受人歧视与凌辱的民族,犹太人因为没有祖国(现在有了以色列),华人因为祖国不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才彻底改变这一状况。

  谭中说,我觉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这一段历程中,“自力更生”的精神极为宝贵。已退休的纽约市立大学东亚系主任、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教授曾经告诉我,以前纽约的华人经常在公开场合被美国人侮辱,中国有了原子弹以后,情况就改善得多。苏联“老大哥”、联共总书记赫鲁晓夫本来答应派出专家帮助,还供应一个原子弹样品,但后来又撕毁协议。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炸响的那天,恰恰又是赫鲁晓夫倒台之日。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试验氢弹成功,毛主席开玩笑说:“这是赫鲁晓夫帮忙的结果,撤走专家,逼我们走自己的路,要给他发一个一吨重的奖章。”

  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国际上左右逢源,使她对国际援助产生了一种依赖情绪。冷战期间,印度和苏联打得火热,苏联供应印度90%以上的新式武器,表面上看是得了便宜,实际上不然。苏联把新式米格战机卖给印度以后却不供应足够的零部件,飞机要维修,经常由于零部件短缺而受卡。米格飞机的发动机是封死的,稍出毛病就报废。经过一段时间维修以后,原价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苏联飞机也就不便宜了。更有甚者,在五十年代,印度工业制造科技方面比中国先进得多,她在半个世纪内也埋头苦干、力争上游,但现在比中国已经落后一大截了,这主要由于中国“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大超过印度所致。

  许多人议论中国走自己的道路和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比方说,在政治体制上,印度比较符合世界潮流,采纳英国威斯敏斯特多党议会制度,实现全民普选政府,中国缺乏这些。国际评论家比较中印发展,都会自然而然地在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优劣上做文章。一般的结论是:中国的体制行政效率高,便利于全国总动员,因此能高速发展。相比之下,印度要改革、要建设、要拆迁,都遇到顽强的阻力,使得印度基础建设大大落后于中国。另一方面,人们也指出:印度的政治体制不像中国那样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引起突发的群体事件与官民冲突。这样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研究与借鉴印度体制之长,因为两国都是人口超级大国,面临问题相似。

  中国发展走自己的道路,除了“自力更生”以外,还要抵制“崇洋媚外”的风气。我们看到,中国发展“西洋化”的程度要比印度浓厚得多,也就是说印度对民族传统的保存比中国做得好。国际旅游者到印度观光,随便走到哪儿都觉得身在印度,但到了中国就有点莫名其妙了。许多外国人说:“到了北京和到纽约是同样感受。”站在中国传统立场上看,可以说故宫、北海、天安门、天坛、先农坛等是被“崇洋媚外”文化沙漠包围的少得可怜的传统绿洲。

  近世纪以来,日本就是“东施效颦”的恶劣典型。印度诗圣泰戈尔对日本文化一直很钦佩,但也一直担心日本模仿西方的危险。他说:“虽然日本掌握了欧洲的科学使本民族得到安全,同时却必然使她的国际关系失去人格。日本的血液中已经渗透西方帝国主义的毒素。”这是他早就预料到日本会发展军国主义而碰得头破血流的名言。战后日本仍然“东施效颦”,虽然一度名声显赫,最终走不出自己的康庄大道。日本新首相鸠山于2009年8月撰文,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在自民党的右翼政府领导下一直是长期以来“美国领导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与‘金融资本主义’的受害者”。看样子日本也会抛弃“东施效颦”。

  中国的发展牵涉到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首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十三亿多人吃得够、吃得好,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中国从2006年起才停止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无偿援助,但中国还远远没有实现《南泥湾》歌中那“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美景,中国广大农村还有吃不饱的现象。在当今国际和平的大环境中,中国发展的方向主要应该是把农村建设成乐土。第二,应该彻底改变“工业先进、农业落后”的陈腐概念。农业本来就是“工业的综合”,现在更是“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农业不但可以生产粮食,而且可以生产能源。农业可以最科学地利用取之不尽的阳光与越来越少的水资源,使人类从“黑发展”道路转到“绿发展”道路上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