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西山金秋诗会(易海云)
重阳节后来,最爱西山好。露草染新黄,霜叶红于枣。相邀登岭峰,健步随诸老。献此济时心,不让春花早。
(2016,10《中华诗词》)
赵京战点评:西山金秋诗会,是北京诗词学会召开的。当时北京市的诗人词家,慕名前来,一展风采。我也受到了邀请,但我没有去成,错过了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
诗人写西山金秋诗会,是颇具匠心的。诗的首句便写了时令,是重阳节后。到什么地方?到西山,“最爱西山好”。这使重阳节更有风趣,更与全诗格调一致,为全诗做好了一个铺垫。西山好在哪儿呢?“露草染新黄,霜叶红于枣”,一草一枣,一黄一红。西山有物万千,要状秋高气爽,只此二物足矣。
西山的景物如此,紧接着写人物。“相邀登岭峰,健步随诸老”,这是紧接着首句而来,也使全诗成为跃进之态。继续攀登,高不停步。“献此济时心,不让春花早”。比例突变,异军突起,弓响箭鸣,鬼死鹄落。原来作者的胸襟、气魄、胆略、报负,都付于此。
额外一言,如把“时心济”字换一换,西山的景物如此,紧接着写人物。“济时心”改为“赏时心”之类,或能更上一层楼。
看了易海云的诗,使我浮想联翩,心不能已。眼前到处是春山,只要春花在心里,只要我们心里装着春天,我们就会“献此济时心,不让春花早”。
为母亲煎药(风清骨峻)
小火守炉沸,收汤待有时。
儿心添一味,不让老娘知。
(2016.10《中华诗词》)
杨逸明点评:亲情友情爱情是诗词创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题材。歌颂母爱,提倡孝心,又是这个题材作品之中的重中之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让人读来热泪盈眶,感动不已。这首小诗,是这个题材诗词中很感人的作品之一。前两句写一个细节:为母亲煎药,水已沸了,开着小火,收汤还要等一会。第三句忽表心愿,为了母亲的病早日痊愈,儿愿将自己的心也添作一味药煎人其中。至此,前三句已经将全诗的意思表达完毕了。可是偏偏作者还要添上最后一句:儿将自己的心煎到药中,还不能让母亲知道。这就在更深的层面上表述了自己的情感。作为母亲,都是极为爱护自己的儿女的,宁可自己受苦,也都不愿让儿女为自己受累。如果让母亲知道,母亲怎会心安?细致入微的情感描写,合情合理,使人感动。看似淡淡说来,却细致人微,一往情深。袁枚云:“诗有极平浅,而意味深长者。”刘熙载云:“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这首小诗就做到了这一点。
木兰花慢·烟花(月怀玉)
是何人为我,着一袭,紫红绸?过城市边缘,繁华之外,暂做停留。瞳敛霏微夜色,向层云暗黑说优游。几度徘徊呓语,旋飞隔世重楼。去耶住也费绸缪。旧梦不胜愁。叹梦里相逢,幻中相失,谁舍谁收?唯把玲珑心事,化寒灰湮灭料应休。开尽此生妖媚,换君刹那回眸。
(2016.10《中华诗词》)
耿建华点评:这是一阕别开生面的词作。作者以烟花喻所爱,表达出缠绵悱侧的爱。古人有“诗庄词媚”之说,词是最适宜表达爱情的。尤其是慢词,更适宜表现婉曲的情感。上阕表面写紫红烟花在城市上空绽放,内蕴则是写出惊鸿一瞥的爱。尽管这爱很短暂,却足以震撼灵魂了。“瞳敛霏微夜色,向层云暗黑说优游”,这是暗夜里的惊艳,是绚烂和光明的爱。但她却很快消失了,“旋飞隔世重楼”。“隔世”就是阴阳两隔。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很快以悲剧终场,岂不令人痛断肝肠。下阕抒情,过片连接得很自然。所爱已去,只能“叹梦里相逢,幻中相失”,“唯把玲珑心事,化寒灰湮灭料应休”,仍扣住烟花意象抒情。最后两句抒情角度变换了,以所爱人的口吻说出“开尽此生妩媚,换君刹那回眸”。这种刻骨的倾心至爱真如烟花一般绚烂了。这首词语言出自今人之口,描绘意象、传达情感,毫无障碍。是当代之词,这才是酒瓶装新酒。写诗填词,并不一定用古人语,用陈旧象,这也是这首词的启示。此外,假如抛开情爱层面,也可以把烟花作为某种理想去解读,也许是这首词更深一层的象征意蕴了。
故乡(伍礼文)
岂止波翻绿,还多藕着花。
长篙撑柳出,始觉有渔家。
(2016,10《中华诗词》)
孔汝煌点评:小诗以荷塘渔舟的田园画面寄托了乡情、乡愁。其艺术手法以动态、写意与启示见长。诗用“翻”、“着”、“撑”、“出”诸动词,应了莱辛所说“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以写意笔墨勾勒出花叶、渔舟在水波荡漾中的活泼响应,彰显了物态旺盛的生命力;调动诗词语言的启示性特点使荷风、莲叶、渔者、渔家等意象隐于画外而显明在读者的想象中,这与王安石“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以简驭繁、以少总多、力臻凝练的旨趣相通。田园诗向山水诗的发展经历过两个阶段,即从东汉末年的“局于可居”(錢钟书语),到魏晋南北朝的“物物而不物于物”(支道林语),追求逍遥之境的精神自由。小诗忆念了旧时故乡的安于可居,契合新时期的生态审美观,更诠释了造求精神自由的中华美学传统风范。这就是看似拟古一类诗词作品的当代审美价值。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