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如此,又或许不是。哲学可以是对一系列大问题的追索,也可以是对一个人具体生活的省思;哲学甚至可以直接表达为一连串试图澄清“我是谁”的努力。任何时候,醒觉都很必要,毕竟——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
尽管《传道书》中有“万事皆空”的预言,但哲学却始终在追求一种价值的绝对性和终极性。无论是生活还是上帝,无论是实在还是真理,抑或是自由、道德、正义和美,它们皆非对某种世界确定性的表达,而是对每一个人的可能性的唤起——与其说,哲学是亘古不变的知识,毋宁说哲学是生生不息的精神和思想。
事实上,思想总是能把波澜壮阔的人生变得意味深长。就像1806年秋的黑格尔,当拿破仑的军队进逼耶拿大学城,枪炮声震动图书馆阶梯的时候,他依然能在混乱中看清未来,用“精神现象学”憧憬了一种令人欢欣鼓舞的未来。就像苏格拉底,尽管他也认为死刑的判决对自己不公,但他依然决心遵守一个城邦的法律,并喝下了那杯致命的毒芹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