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详地居于自身之中
安详地居于广大之中
安详于一切劳作中
安详于驴中、马中
风雨中、烈日中
蓬勃和枯萎中
安详于无念中
即使以乌云为命
也是居于无垠的湛蓝中
柳月如镰
与清风、光明为伴
白玉兰
——给心木和扶桑
在玉兰树下双手合十
为这一树的纯白
酥油灯盏般静静、虔诚的燃烧
为它不带一点私欲的盛开
为它四维上下一如的表情
为它白玉般完美的不加分别的五官
一个捡垃圾的老头斜靠着树干
为它的接纳
阳光照耀枝头
白玉兰有了雪的反光
其中一些光斑洒在我和树下的老头身上
还有一些路人
也分享了它的慈悲的馈赠
黎 明
从没见过这样的曙色
往后也没见过
母亲穿着大襟土布白衬衫
梳了辫子
母亲急急地将我唤醒
给我换上干净的衣服
“天快亮了,赶紧走”,母亲说
我们挑着担,去数公里外的集市卖梨
月亮静待空中,云色无声地变幻
透着一丝丝亮光
矮山,牛一样躺卧在田边
空气是多么地清凉
母亲的和气,应对着柔和的曙色
像是离开了生活的煎熬
我的心如脚上的布鞋被露水湿透
一棵恩施的梨树,长在庭园里
母亲小心地摘下它们
拿出其中一个,切成七片
每人一片
它的甜让我惊心,但未产生贪念
它那么庄严、神圣,被我们挑着
去集市换钱
土 地
麦收的喜悦伴随着感恩
在盼望中到来
母亲总是先将最饱满的
还给亲戚和邻居
是他们慷慨的接济
使我们家未曾断炊
又将最饱满的部分奉养奶奶
然后按日子计算,分配续命的口粮
但母亲似乎从不曾觉得亏欠土地
春粮收了,又奉秋果
就是这一亩三分的土地年复一年地
养活着我们全家
现在,父母走了
房子塌了
只有养我长大的土地还在
坐在童年常坐的地头
满目狗尾巴草、塑料袋
几朵稀疏的野菊,羸弱地摇曳
大垛的水泥码在田坎上
小鸟的啁啾声
即将被机器的轰鸣取代
群 母
迎面相逢
她穿着白衬衫
身材矮小,眼角向下塌拉
但眼神安定,略带一丝忧愁
仿佛我的某件事仍悬在她的心上
我们缓慢地擦肩而过
有那么一瞬,她用母親的视角
看了我一眼
拐了角
在另一条街上,远远地
又看见形神像我母亲的母亲
在菜市场、在公园和街头
我看见许多像我母亲的母亲
竟一时愕然,感觉世上走着我的群母
一如经典所示:她们、他们和它们,都是曾经的我的 母亲
浇 水
在知了密集的仿受某种主义煽动的鸣叫中
一个脸上布满地图的阿妈
头戴斗笠、身披塑料布
手持高压水龙头
仰头,往树梢喷射
她的目光所及之处
叶片立马青莹滴翠
在阳光下闪射钻石的光芒
一个慈祥的老阿妈
她正在创造鲜花盛开的未来
据经典所载
储存在记忆里的一切
将再一次翻新为现世或现实
黄昏,湖边小立
——给西湖
站在湖滨向西望去
涟漪从脚下一直涌向
彼岸的山峦
那淡淡的线影,远山的轮廓
只是更高一些的波浪
夕阳又红又大
被紫雾包围,徐徐,不忍下坠
在湖心射出万道金光
各式船舫在光芒间悠游
鸳鸯戏浅湾,白鸽翔船顶
紫的波光、红的波光、白的波光
粼粼不息
柳枝镀上了金边,垂挂四周
有那么几秒钟,我凝思远眺
白垩纪时代,火山喷发的滚滚岩浆
正涌向眼前的地表
以致塌陷下去,接着海潮
涌入、撒退、沉沙成堤
后来白居易筑堤防涝
苏东坡清淤堆堤,一举两功
南宋皇家画院的高士们
正在画布上为山水命名(西湖十景)
柳永酒醒杨柳岸、晓风残月
张岱孤舟一芥,前往雪中的湖心亭
还有革命志士陈英士、秋瑾
……太多太多
再低头凝望时
西湖的涟漪仿佛一张一张
先贤的脸,他们的笑、他们的皱纹
并非鸟过无痕
西湖实则是有记忆的铜镜
历史人物面影的博物馆
湖岸的亭台楼阁、草木瓦石中
埋藏着太多不休的证据
只有平庸如我者,将春朝秋暮
一帖时光的图谱,葬于莲花根底
诗人简介:胡澄,女,1962年生于浙江临海。现居杭州。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