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天意,更是天公作美吗?
言及“文山人生命绿洲”的话题,不少人也与笔者一样,十分钟情“国家级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之苍茫山野间,这座被赋以“母亲”内涵,又被喻为“滇东南第一峰”的薄竹山。 一旦提及此山风姿,就有亲历者侃侃而谈,说是在那纵横逶迤、且耸入云霄、常年云蒸霞蔚的高山之巅,分别凸起两座酷似妇女丰乳的山峁,因而古往今来,此山就像一位雍容华美、而且青春永驻的少妇,她与“毗邻姊妹”老君山心照不宣,柔美之性如出一辙,且欣欣然双双联袂,异曲同工似的,以其汩汩而流的甘甜“乳汁”,无私、无畏地泽润着苍穹之下万顷原野中百态千姿之一草一木,乃至四围香稻堪比黄金,三春杨柳凝聚人气。诚然,古往今来,是她以自身那丰硕且卓约的风姿,柔韧又温润的情怀,以及气象盎然的绿意,庇荫着山下苍生,使其方圆近千平方公里的万千生灵,能够一代又一代地生息繁衍,永久性地生存下来,进而人寿年丰,物华天宝,况且无休无止似的,演绎沧桑巨变,使得万千民众总是红运当头,甚感风景这边独好!
更为重要的,她除了具有高耸又丰硕、内敛又博大、同时雍容华美、气象万千的旖旎风姿,还具有不少神秘得几乎让人不可思议的幽幽意象。说到此处,侃侃而谈者竟然像说书人那样,故意“扔包袱”、卖关子似的摔出一言:哥们,信不信由你。
于是,急急地参阅新版《文山县志》,也见到了以下这段描述此山的记载:
伫立山巅,如临半空,瞬时乱云飞渡,风驰电掣;瞬时薄雾缭绕,遍山迷茫;瞬时疾风呼啸,莽林澎湃;瞬时风静景明,天朗气清,上千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当下,笔者因为“未识庐山真面目”,就在心底发出大惑不解的叩问:真有这么神奇吗,是否言过其实呀?
为了见证薄竹山这一“滇东南第一高峰”的风姿,我们一行十数人,沐浴着从西天——即此峰之巅扑面而来的温润春风,乘车前往了。时值癸巳仲春,某日卯时。
有魅力的女人,就是一幅迷人的油画;令人钟情至爱,心驰神往。诚然,被赋予“母亲”内涵的这座神秘之山,就是一位品位极佳的女人。
云里雾里,路转峰回。由于苍穹之下,云与雾、光与影的不确定因素,车窗外的迷离景致令人怦然心动;纵横逶迤且神秘莫测的山野间,就像天公作意似的,虽然质本都是苍茫山野,然而却是这一片亮丽、那一片黯然,东边的金黄、西边的青蓝;况且,一眼望去,山之顶部、腰部与底部,也因光与影、雾与云的作用,其色彩虽然呈现层次迥异以及不同的格调,却又无论哪一片区、哪一种色彩,都具有一种含蓄深沉的油画质感,它们转瞬即逝、也此起彼伏地迎接着我们。
虽然,那苍茫的山谷里萦绕与“积淀”着的,是既洁白又深不可测的雾霭;然而,空中与头顶飘移、飞舞与招摇着的,却是不确定的时而洁白、时而青灰、时而绛黄、时而晦冥的一缕缕、一片片、一层层、一幕幕奇形怪状、变化万端的云彩。汽车越往峰巅驰骋,长风愈之激越,那些潮湿迷离且飞越着的云彩,也越之变幻万千,驱人遐想……况且,都伴随着时阴时阳,时明时暗的天光,它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瞬即逝,幻化万千,不由得我们连声赞叹的同时,无尽的遐思与探幽的急切心情,竟然如潮似水,在胸臆间一浪高过一浪。
2、是苍茫逶迤的群山在呼喊?还是墨绿色的森林因为披着洁白的纱幔而兴奋地回应呀?高天越之迷离,云和雾越之成了苍穹“连接”大地的特殊使者;于是,在清风的搅拌与糅合之下,天与地的“嘴唇”已经若即若离,大有即将相互吻合之势。莫非,颇具神秘意象的女人,其内涵就是一本深邃厚重、甚至于是马尔克斯“魔幻”式的奇书,观之令人慨叹不已,浮想联翩,久久难忘?
作为年近六旬的高原人,我从未到达过如此高海拔的云雾山中。那时那刻,当小车“泊”于海拔2991.79米的巅峰之际,进而车门打开之时,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一阵无形却清冷、甚至于刺骨的飕飕之风,竟然裹挟着若干无形绣花针似的,那风扑入车内,冷得我们不由得“哦哟哟哟”地叫将起来;那一刻,因为有备而来,我们一个个的,急忙分别穿上厚实的毛衣、风衣和皮衣,然后怀着惊异且亢奋的情愫,跳下车去,将自己融入眼前既奇冷、也神秘诡异、还幻化万千、而且十分放肆又无“游戏规则”可言的云雾山中;当时,我们有意将自己的身心,与时阴时阳、时缓时急的“神”风融为一体,与此起彼伏、光与影瞬息万变,因而形状各异的云彩和雾霭“水乳交融”。于是,那种平生难得一见、而且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就让首次登临此山峰巅的我等凡夫俗子,霎时间忘却人间沧桑,更是深感宇宙无穷;也惟在斯时斯地,才真正领教与明白了什么是“妙曼无穷”的深切意象。
紧接着,眼前就像走马灯似的,“幻化”出一幅幅神奇迷离、且意境深幽的绝妙景象:在时急时缓、时东时西、时阴时阳的呼呼呼呼、忽忽忽忽的“神”风推动下,此一时,我们见到了乳白色的云雾,时而激越穿梭于高约三至四米的山顶灌木林中;那些急于奔走着的云雾,居然就像要将灌木林中无数不同颜色与形状的树叶,“卷”至无比苍茫的天之深处一样;惊回首,又见着满眼密匝、似乎密不透风的薄竹莽林,竟然也被激越得毫无章法可言的飓风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地胡乱吹拂,不由得竹之“海洋”浪涛汹涌,白“花”腾起,大有“竹”浪排空的气势。于是,对于飓风的判断,所谓大气魄与肥胆、势如破竹与好大喜功之类相互褒贬的字眼,霎时间就从胸臆间生发而出;紧接着,又对于那些正在苦经狂风与云雾摧残、甚至于被蹂躏着的一草一木,平添了几分伤感的情愫……可是,十几分钟后的彼一时,风力大为减弱了,风速自然也缓慢了许多,此前九分迷蒙晦冥、惟有一分亮色,因而好似山雨欲来的天空,突然间就幻化出一个又一个极不规则的蔚蓝色“窗口”,又见着清丽的天光,映照在那些墨绿色灌木林、微黄色杜鹃花以及翠绿色薄竹林里的同时,那些无比微妙的云和雾,竟然丝丝缕缕、缠绵悱恻、如诉如泣似的,萦回于那些不同树名与风格的树干、树桠、树叶以及看似弱不禁风的薄竹林之中;像无声的音乐,像无言的文字,缠绵缱绻,娓娓低回。哦,这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虽凄迷清漫、也不离不弃的特殊情义展现?还是天之气象与地之植物,它们上下相因,阴阳互补,相互排斥又相互汲取的特殊见证呢?
突然,在随着天之色彩再一次霎时变得晦冥黯然之际,伴随着毫无章法的飓风铺天盖地般刮来,我们的耳际,分明响起了沉闷的轰鸣之声,像遥远而来的飞机之声?像近处密林当中的怪兽之声?但绝对不仅仅是自然而然的风声。哦,你是什么物体?你是何方神圣?你是什么来路哇?你在哪里呀?于是,循着这种奇特的轰鸣之声,我们在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有精通九阴白骨掌、外加北冥神功的旷世侠客即将出现之神秘境界里,兴奋着、也心虚着,向那发出轰鸣之声的神秘场所,迈出了幽境探秘的脚步——
却原来,这种沉闷的轰鸣之声,是从矗立于雾、云、雨交融一体的迷离境界中,一座电视接收塔上生发而出;说白了,是飓风的“手指”将铁塔当乐器,拨响一个个幽幽咽咽、其声如三千年前被称之为“埙”的乐器发出的沉闷之音,这音乐像雨像雾又像风,使我们进一步心境迷离,身心欲飘。与此同时,在那沉闷轰鸣的音乐之中,天光时明时暗,飞越着的云彩此起彼伏,西来东往,像在迎接、更像在有意烘托这么一位——身怀绝世武功的盖世神侠,他即将现出真身似的;斯时,眼前无比奇妙的景观瞬息万变,只见云、雾、草、叶漫天飞舞,各种层次、各种形状、色彩或白色或青灰的云彩,竟然就在眼前、在头顶、在前后左右一、二米之处转瞬即逝,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也无以言表,只能再一次以亢奋的心情,惊叹上苍特别赐予大饱眼福的奇妙景观:哦哟,哦哟哟,哦哟哟哟……继而,大脑里即时跳跃出风啸啸、林涛吼、山谷震荡,以及乱云飞渡 、群山奔涌、斗转星移、乾坤颠倒之类的形容词。哇,这是无穷宇宙之奥秘,还是比宇宙更为复杂含蓄的人性情怀之奥秘呀?
endprint
……为了这一系列瞬息万变的生动景观,几天过去了,我之心情久久不能归于平静,总感觉那种马尔克斯式的奇妙、且魔幻景观与音响,既像创作于近五百年前的琵琶曲《十面埋伏》那般慑人心魄,也像聂耳的《金蛇狂舞》那样悦情亢奋,还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那样,充满着壮烈、博大、激扬,并以其迷离与无尽的意绪,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似的喘不过气来。
终于,那轮很圆满的大太阳,此时已经上升至东南面那一匹骆驼脊背似的山脉之巅,并以其灼灼且晔晔的万道光芒,轻而易举似的,化解了千重迷雾,驱走了万缕流云;一时间,伴随着仍然呼呼忽忽的浩浩长风,只见高天蓝蓝,山野幽幽,山鹰腾起,尤其那满山遍野如碗如钵的高海拔杜鹃之花,以其鸡蛋黄似的鲜活颜色,一树树、一蓬蓬、一片片地,舒展开既不张扬、又笑意含蓄的西施容颜,迎接着我们这些带着探秘之心而来的泛泛俗人。
哦,看见了,看清楚了,当地新版县志中记载“魁伟的山体、磅礴的气势、幽深的密林、繁茂的各色杜鹃”,还有那神奇的“双乳飞云”、“高山林海”、“顶峰观霞”等景致,都一一进入我们的眼帘,大有唐人“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茫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的意象。更为紧要的是:蓦然回首,至高无尚的上苍哇——我们这群凡夫俗子的身躯,竟然是依附于这座风情万种的神奇大山之“丰乳”上!一时之间,一种既惊叹、又欲说还休的情绪溢满全身,暧流充盈着身躯的每一根血管……与此同时,“母亲山”一词,就镌刻在我之心灵深处。
这时这刻,我还想对这座母亲山的景致和情怀表达什么呢?好像一切毋需多言。因为生命的奥秘被探索到一定的深度,也就进入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传神佳境了。
3、高天湛蓝,清风习习,空中飞着流云,林中拥着眷恋。看着眼前以及四周苍茫且幽蓝的景观,想到了昨夜翻阅此山风情的一组文字:薄竹山由盟座山岭、21壑条谷、7条溪流、两个泉潭组成,总面积76平方公里。
此前,也曾有对于谙熟此山风情的高人韵士介绍:山巅之“双乳峰”又称飞云峰。若选择万里晴空时伫立山巅,可将山下近千平方公里之山川尽收眼底;若遇上没有云雾弥漫的晴朗之夜,置身于“乳峰”之巅,还可遥望几十公里处某城某镇星星点点的迷离灯火;若是阳春三月、或者金秋时节选胜登临,则能透过云层观林海,眼下一片苍茫,像天之巨手着意渲染的滚滚云海,更像一幅厚重且深沉的油画呈现眼前;若能顺着苍茫的森林下移至山的中、下部位,还能见到杜鹃红似火,玉兰白如雪,密林深处百鸟唱,数千只蝴蝶舞翩跹……这种亲临实地观景的兴致,能不让人即时萌发悠悠情怀吗?
然而,面对76平方公里的景致,无论如何,即便走马观花,一目十景,我们也无法在之后仅有半天的时间里,领略那浩瀚密林中的森森杂木、奇花异草,尤其难以领略遥远地带那一片片如火如荼的杜鹃、火球跃山之际光芒耀眼的彩霞、奇香扑鼻的茶花岭、兰花谷、以及红绿相间、可意宜人的杨梅坡和“绝壁飞瀑”等绝妙景观,只能憾然择其通往山之中部既定泊车处的另一幽径——从刚刚辟出似径非径的原始森林中穿越而下,以睹一斑而窥全豹的方式,草草结束这次探密之旅罢了。
莫非,树木与碧水,正是母性的象征?我们是沐浴着当顶的阳光进入树林子的。我们脚下所踏行着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而是那种由于悠悠岁月中,无数片落叶变异而成的“腐殖土”;其厚度至少在20厘米以上,所以双脚踩行时,总感觉身子与心境,都有一种松软与轻飘的意味,身子骨也随之放松、甚至达到了一种休闲的境界。于是,感觉有了几分惬意的情愫弥漫心间。然而一转念,又想到一个与生命有关的问题:此前我们所饱览的山巅上,有一株高约四米许、其枝干却奇曲也很沧桑的杜鹃树,说是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考证,此树之龄,已有三千年历程了;三千年,何其漫长哇,这可是滇东南地区森林秘史的特别见证呀!
是的,还想见到更为激发兴致的景观,就得将身躯潜入密林深处。之前根本想不到,作为喀斯特地貌的苍茫山野之巅,其森林竟然也如此绿荫匝地、如此密不透风、苍幽诱人;每一株树木,虽然谈不上高大与伟岸,但我们观其规模与气势,就坚信只要顺着这条林中小径往下走,当进入森林“腹地”抑或“核心地带”时,何愁见不到成千上万株别具风度的树中“伟丈夫”呢?
诚然,作为“母亲山”的心灵深处,其含蓄意象与魅力,远远要比我们主观臆断丰富许多。
4、下山之际,为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情结,自然也为了更加专注地顿悟此山无尽的意绪,我有意与同行者分开,踽踽独行于密不透风的幽境之中。
有修养的女人,就是一幅百看不厌的春光写生图,她因其丰硕又含蓄、雍容又深邃的丰姿与品质,让人崇敬与倾倒。
脚下的“腐殖土”,像茸茸的毛毯,不思量,自难忘。林中的小路有多长,此时有孤人在漫步度量……噫,不远处,传来了不知名的鸟儿婉转的叫声,于是欣然驻足,竖起耳朵倾听的同时,昂首而望,但见五彩的阳光,像彩虹被幻化为无数的五彩流萤一样,从色彩墨绿亦青绿的树叶缝隙间,泻入密林之中,泻在我的身前身后、以及我的身上。于是,心之原野,一时间也“五彩”起来,无限的惬意涌满胸臆之间,几乎独自喊出“爽死了”的言词。却原来,在林中独自漫步,竟然能从心底滋生无比惊喜的情愫呀。良药,绝对是悦情致性的最佳良药。
毋庸置疑,“吞噬”我就像吞噬一滴露珠似的这一方原始森林乃形成于苍茫的高山与峡谷之中。哦,随着越往下行走的散漫步履,我也感觉其峡谷的豁口越大;因为我见着那些直者如巨伞、卧者如螭龙、况且绵延无尽的树木,已然一株胜似一株似的,它们渐渐地挺拔硕壮、高大伟岸起来了;尤其当我越之接近林中那一方“伟丈夫”的同时,我周遭的空间,不仅相应“舒展”与宽阔起来,并且让我通过想象的翅膀,将有形的绿叶与无形的绿意,拼凑与连接在一起,进而让思绪的翅膀,将其意绪带至遥远的大漠孤烟那边,给那些为这样、为那样,总之也想穷尽全身精力与智慧,去探索一个个未知数、以及企望能有良好收获的有志者们,以几分渗入骨髓的绿色阴凉。当然,我一定忘不了对他们说上这么一句话:老少爷们,这可是我们滇东南地区所谓的“空间维生素”和“长寿素”呀!若然,算是从我们的“母亲山”送出的一份福祉了吧?
哦,是一种似有似无的声音吗?这声音好像大音乐家为使音乐情绪控制在极其微弱的紧要关头,从而使用三个“PPP”即最弱符号发出的吧——真有声音吗?声音在哪呢?经过几番搜寻似的举目四望,我终于见着了——是一条传明散彩的小小溪流,它清澈极了,透明极了,也一定甘甜可口极了;于是,我急切地走过去,又踩着一个又一个的、在漫漫历程中被流水“打磨”得既光滑、又形状各异,此时因为仍有一部分“身躯”泡在水中,所以长满翠绿色青苔的石头,去到那一条澄澈溢彩的流水跟前;我蹲下身子,久久地注视着这位无比恬静且秀丽的“水美人”;然后,毫不怜惜地,将随身携带以便解渴之用的大半瓶优质矿泉水倒出,继而用那塑料瓶子装入身下无比澄澈的流水,又很直接、且贪婪地送进肚囊之中。一霎时,那种清凉又甘美的感觉,不仅即时沁人心脾,而且渗入全身每一个毛孔似的。此刻,我因为几十年来这样那样的缘故,终于在斯时斯地,喝上这种久违了的原始森林之清清溪水而庆幸、而动心、而久久难以忘却。
人哇,惟有遇上久违了的、对于身心有极大好处的某种环境和状态,方能从心灵深处彻底悟出“来之不易”、“可遇而不可求”之类词句的真正分量。然而,这里的水哇,它对于方圆近千平方公里的万千生灵来说,惟两个字最适合不过:无价。
endprint
5、哪里有水草,哪里就会繁衍和滋养生命。走着走着,随着眼前的空间视野越之宽朗,我好像感觉,又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声音,很微妙地在深心里萦回。这是什么声音、从哪里发出的呀?在这幽静、安详的原始森林之边缘地带,怎么会传来某种似有似无的声音?渐渐地,这声音越之明晰起来了……哦,是金属性质的声音吗?
我仍然没有驻足,没有等候着继续倾听这种微妙、悦耳、甚至妙曼的隐约之音。因为我看到了前面百多米处,长着茵茵绿草的一片空阔境地;因为两个多小时了,我一直在身前身后尽是绿色浓阴的世界里穿越,此时突然看到这么一片五亩左右的绿色空间,况且高天之上,那个稍为偏西的大太阳,正把谷雨之后比较炽烈的光和热,以一种十分多情的方式,挥洒在这个四周浓阴密布、绿意如海的“ 方寸”之间,除了让漫山遍野的绿洲,像涂上具有太阳神风格的凝重色彩,使这个十分静谧、十分祥和的深山秘境之大大小小空间,成为一幅气势恢宏的巨型油画似的,此外,又让我大老远看见前面这小小空阔地带的另一种景观:一条宽不足两米、面貌无比清亮与含蓄的小溪,或许处于十分难得的平缓地带,它正以一种静态的芳姿,如睡美人似的,静静地“躺”在那里;尤其随着脚步的越之走近,我还看到一群群的蝴蝶,正在那或高或矮、均十分鲜美的芳草之间、以及这条十分静态的小溪边沿漫飞漫舞……哇——一时之间,那种无比安谧、宁静、祥和、与世无争、有容乃大以及得山水之清气、成天地之大观的漫漫情愫,即时在心底升起的同时,也再一次让人不得不对斯时斯境,百感交集,叹羡万端。于是,我尽快走过去,又竟然倒下身子,有意以自己的肌肤,直接亲吻这片让人思之不尽的温馨境地。
哎呀,此前隐隐听到的那种妙曼之音,已然比较清晰地、从没有分享到充足阳光的密林深处传过来了;这时,躺在茵茵草地上正享受温馨阳光的我,已经辨析清楚,这绝对是与“驼铃”如出一辙、挂在家畜脖颈上的声音,继而就很清明地顿悟过来了:哈哈……自两个小时前走入这一方原始秘境之中,自己就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出境神游的心态,当了一回忘却人间沧桑的“山中人”,然而斯时斯刻,全身裹挟着山水清气的我,又被这时隐时现、时起时伏、却又感到离我越来越近、而且十分悦耳的铃铛之声,将思绪“拉”回要食人间烟火的生存状态之中……没多一会儿,我就见着十几只出没于绿阴之中的山羊;此前,在我耳际萦回的铃铛之声,就是从那只既雄壮、又长着长黑胡子的领头羊脖颈上发出的。
哦哟,一群活蹦乱跳的羊!哦哟哟,羊群后、几十步之遥,竟然走着一位身背简易囊包的妇人,她是一位五十岁出头的少数民族妇人;哦哟哟哟,妇人的身前身后,竟然蹦跶着两条壮实得足以撵山的黑狗。妇人离我越之近了,接着就与我邂逅了;她很配合地让我为她照下了留做念想的相片。
妇人的脸貌很淳朴也很端庄;同时,也是一脸的祥和与安详,厚道与温良,很知足也很知趣,就像宠辱不惊、甘于奉献、却又与世无争的薄竹山意象;看样子,她并不急着去追上那些已经走出一截子路的羊群,却是走向那条几近于静态、且十分澄澈的小溪边,从行囊里拿出一只小碗舀水喝下,然后很休闲地坐在树阴下茸茸的绿草上。我因此说了句最没水准的屁话,我问她是否累了要歇一会儿呀;她却说,不是真正累了才想歇下来,而是为了等候一个人,等候她的男人,与她风雨兼程三十几年的老男人;这时候,我的目光也与她的一样,都望着西边百多米处的迷茫森林,企望着与她祸福与共、耳鬓厮磨了大半生岁月的老男人快些出现——真是天意;我和她首先看见了三头牛,继而就看见她的老男人了;这位从林子里悠悠然走出来的老男人,年纪大约六旬;显然,老男人是前面三头肥牛的放牧者。哦哟哟,这两口子一个放牛、一个牧羊;哈哈,既有情趣,也有诗意吧?
哪里有不掺假的爱情,哪里就会有既平常又激动人心的故事;情意虽然无声无息,然而它就像一棵树,虽然悄无声息地伫立着,可是能够读懂它情志的鸟儿,总能够从遥远的天之一方,飞至它的“身上”,与它亲密地相拥着、畅叙着、探究着生活的奥秘。人也和鸟、树一样,只要在心灵深处,为对方留下一个永远的位置,他们就能永不疲倦地依恋下去。莫非悠悠人间万事,都有循环往复的生死过程,却惟爱情始终不死?
于是我就想,永远置身于这种好似仙境的环境之中,或许就会达到人生最大的超脱以及将“有为”当“无为”的化境境界了吧?金钱社会中的我辈俗人哇,是否也当淡化名和利的意绪,让心灵的空间,像眼前这方绿洲和这对老夫妻一样,祥和、宁静下来呢?
6、多天来,我一直将“母亲山”那无比晶莹剔透的活水写在心书的扉页上。
那天那时那刻,我也满怀兴致,将密林中巉崖上那个飞流直下的瀑布风姿,摄下了若干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我知道,这一清丽无比的活水,是要穿越万千灌木与荆棘,从白云深处近三千米海拔高度的苍茫林海中,流向坐落于仅有千余米海拔高度那个名曰“君龙湖”的中型水库之中,在经一些时日的积淀与过滤之后,又像带着上苍特别赋予的神圣使命似的,去滋养君龙湖以下的万千生灵。于是,就从那时起,我就从心底滋生要带着“母亲山”的风姿与感受,再一次走近母亲湖——君龙湖的情愫,我还想,我要久久地伫立于湖畔某一风景别致之地,将这些天来,心中演绎着关于苍茫的大山,幽深的原始森林,以及森林滋生活水、活水流向山下湖中、再又泽润万千生灵的来龙去脉故事,翻来覆去地想一想,然后扪心自问:“饮水思源”的最佳谜底是什么?
湖水恬静,碧绿如翡翠。
几天之后,我已伫立于“君龙湖”之滨。站在湖畔视野较为开阔的树荫里,我把一种遥望与仰止的目光,投向西天方向;因为在我看来,那白云深处蓝幽幽黑黢黢、形状峰丛逶迤的山野之间,蕴藏着无尽的诗情以及丰盈女人一样的雍容意绪。
这时,我已知道了一些确切的情况和数据:西天方向那一片极富内涵的“生命绿洲”,为自然地理性质的老君山系列和薄竹山系列之诸多崇山峻岭组成,总计“9峰16岭21溪谷;山景、密林、清泉、翠竹、花卉、珍禽浑然一体。不仅是滇东南地区惟一亚热带植物宝库,而且是方圆近千平方公里万千生灵的生命源泉……”
我眼前的“君龙湖”,每年实际蓄水4700万立方米左右;姑且不说每天每时,从西天方向“白云深处”娓娓而来的清丽之水,有相当部分是从其它“路径”流往更低海拔的盘龙河之中,仅就积淀于斯湖的存水而言,还要通过口径不一的各类型供水管道,每天以十分充盈的优质水源,流向以文山市区近30万人口为主的芸芸众生之心灵深处。为此,眼前这个碧绿如翡翠的君龙湖,就被冠以“文山人的母亲湖”;而从西天方向“国家级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9峰16岭21溪谷中滋生,点点滴滴成溪流,涓涓细水入斯湖的清丽活水,因为纤尘不染,鲜甜可口,尤其在世界各地各色人等,都对生态环境日益惶恐的今天,斯水就像母亲那甘甜的乳汁,以无可替带的神圣资质与意绪,泽润和滋养着滇东南地区的万千生灵,因而每时每刻,从其“身心”流出斯水的那一方神秘山野,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文山人无可替代的生命绿洲。
因此,也有不少知恩必报的桑梓民众,有感于那方灵性山水的恩赐与泽润,从心底发出了“绿树再高,它也生长在母亲——大山的怀里;长江再长,它也来源于母亲——大山的怀抱”这一饮水思源的心音;进而,又以十分虔诚的情愫,将那一方神圣的绿洲,称为“神山”以及“文山人当之无愧的母亲山”。
至此,拙文止矣。
endpr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