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2023年第三站读者来信选登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 热度: 17396
“《当代》文学拉力赛”2023年第三站读者来信选登

  本刊已增设网络渠道选登读者留言。本刊微信公众号(ID:dangdaizazhi)将定期组织线上评刊,推动新媒体与纸刊的互动阅读。留言一经采用,均有稿酬及赠刊。我们期待读者鲜活、中肯、丰富多元的短评。

  读者:王伟锋

  推荐长篇小说《窑变》为本期冠军。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在这部小说里,不仅能够读出一个家族曲折的发展史,也能领略钧瓷的发展脉络,家族史与钧瓷史交相辉映。围绕钧瓷的复烧与研制,翟姓家族的人物命运浮浮沉沉,因钧瓷而起起落落,既有让人感佩的灵魂救赎与升华,也有令人叹息的人性复杂与嬗变。更多的是前赴后继,为重现钧瓷的华彩窑变而经历的种种磨难与求索。“窑变”的不仅仅是钧瓷,更是国人奋斗进取的民族精神,某种意义上说,“钧魂”亦是国魂。重现钧瓷工艺,亦是为国铸魂。从技术到艺术,艺术上升为道,由此小说也完成了复杂的人性之窑变探索。

  读者:马明高

  推荐李清源长篇小说《窑变》为冠军作品。小说开创了家族百年叙事文本的新结构布局,创造性地采用要年纪事的结构方式,把重要的故事放在历史上几个特定的年份,又将其他时间发生的事情加以补叙、插叙,新颖别致。开头结尾形成独特而引人入胜的探究式大框架,中间将中华钧瓷非遗文化匠人艰难创业、艰辛传承的奇崛故事,置于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再到改革开放等几个大的历史发展节点,叙写得大起大落、有板有眼、慷慨激昂、惊心动魄。小说将革命与匠艺、传奇与日常、大义与小智、大爱与小情等合情合理地熔铸于一体,塑造出一系列性情独特、性格鲜明、时代感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古雅简洁,文白相间,多副笔墨,诗意盎然,也是其文本一大特色,活泼蓬勃,文意绵长。

  读者:罗杰

  读完徐贵祥中篇《老街书楼》之后,我的情绪仿佛还被那永不消逝的马蹄声敲击着,在心底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书是知识的载体,也是老街的孩子们通往外部广阔天地的阶梯,小小书楼,正因为承载着喜爱书籍与探索的孩子们梦想的重量而化成了老街的守护神,给了孩子们一个心灵的容身之所。在守护老街书楼的过程中,少年增长知识,心理世界日益成熟。他们无论走得多远,总会记得老街书楼给他们的那份温暖,总会记得乔主任、陶大伯、启老师等人对于向上向善信念的那份坚守。

  读者:南天

  《老街书楼》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1977、1978年高考者来说,格外亲切。我们中很多人就像作品中描写的孩子们那样,千方百计找书读。这部小说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几个求知欲极强的孩子,他们对于外国文学的一知半解,对于跟大人周旋的经验,加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描述,让我感到那就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回顾!

  读者:周昕

  《纸世界》讲述了对纸的寻找、发现以及造纸的过程,蕴含着神秘的因素、对元艺术的探寻,也包含着再造一个世界的渴望与冲动。作者写来迷离惝恍,颇具艺术神韵。当传统祖传的抄纸业被现代机械化造纸所取代时,作者对手工抄纸匠越来越少、家族独有的传统技艺和纸料秘方都已失传深感痛心,可他始终坚信纸

  不会消亡,数字的虚拟代替不了纸的存在。

  读者:石磊

  《动物痴人》用欢快脱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众打工男女和一只羊在北京郊区上演的人间悲喜剧。章节式的故事,醒目的事物,不论哪个故事段落都热闹生猛,引人入胜。动物世界,一切靠本能行事,可叹的是我们人类也常常如此。人的动物属性在社会属性的掩盖下,表面无痕,但是一旦融入生活深处,则不时暴露。故事里的小人物,改变不了大环境,只能像动物一样逐渐适应社会,但是他们依旧勇敢地去发现、寻找生活的美好与内心的幸福。在这个故事里,不仅有突进的时代,还有个体的命运。

  读者:陈小乾

  推荐《夜奔》为本期冠军,看似冷酷的文字背面其实都是人间温暖。小说写癌症患者的故事,妻子离去,留下两个孩子,“我”每天和生活战斗,却身患重疾。被生活逼入死路的“我”应不应恨世界上伤害“我”的人和事?该不该干点以死相搏的恶事呢?答案怎样都不为过。但是当“我”知道这一切恶果是由自己亲手造成,“我”放弃报复,长途奔袭,连夜返回。小说最令人动容的是善最终战胜了恶,而唤醒、阻止我作恶的,是一个和我毫无血缘关系的十一岁小姑娘,她喊“我”爸爸。一篇小说能让读者感动,这就是《夜奔》的魅力吧!

  读者:唐亮

  当我读到魏冶的小说《渊中》时,不由得感到很亲切。因为他所写的故事,我在小时候也听说过,那时我随父亲下放到一个渔村,经常听说有关潜水打捞的事,也有“水鬼”的说法。不过,那时我还小,还不理解那种职业的人生体验,更不理解从事这种职业的人的内心世界。小说《渊中》弥补了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所留下的空白,让我了解了“水鬼”的心路历程,特别是那种面对生与死的挑战,以及面对爱情、家庭、子女所产生的困惑、烦恼。现实中的烦恼让主人公刘伟汉的情感趋于麻木,而潜水打捞的过程唤醒了他对生活的热望,这给本来属于死亡的“渊中”赋予了生命“苏醒”的内涵,尤为令人感动,也是该小说具有独特意味的地方。

  读者:许亮

  《朝圣》主要讲述了“我”与同伴从南方来到北京闯荡,一起追求理想的故事。“我”在犹豫之中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工作,最终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这篇文章很有现实意义,我们总要在生活和艺术之间做出选择,而我们大部分的选择都不尽如人意。现实中的无奈与残酷令我们疲惫不堪,而艺术的崇高又会让我们觉得它离现实生活太远,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觉得后悔。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我们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机会,而当我们回过头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选择当中包含了我们整个青春。作者用“朝圣”作为题目,既是文中的“我”对艺术的态度,也是作者对整个青春的回望。

  读者:陈军

  丁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苏北下舍甸“插队”六年的知识青年,曾经是“我们的村庄”里的“劳动者和见证者”,经过几十年岁月磨洗,变身为“历史的回望者”。可如今的下舍甸,原生态的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已随风而逝,虫鸣蛙跳只能从影视碟片里去谛听了。先生所熟稔的那清冽小河流过的村庄,那土坯麦秸的草房子,那用圆木棍搭的没有栏杆的木桥和桥上桥下的风景,那饭场上各家碗里的吃食,而今只能从英国女作家米特福德写的《我们的村庄》里去感知,从鲁本斯、兰德的油画里去触摸了。这种难以言说的情感上的落差,先生有,作为读者的我同样有。感谢先生,为“我们的村庄”留下一帧帧“老照片”,也为历史留下一份份“备忘录”。

  读者:吴增堂

  用笔触追随外公的人生。“我”跟着外公回了一趟老家,意外发现了外公坎坷的爱情故事。这是我对程舒颖《小说二题》之一《追隨》的认知。外公从小跟着他姐姐长大,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姐姐给他找了一个对象,可是,外公却在订婚那天不辞而别,带着姐姐不喜欢的一个女知青离家出走,在外漂泊了大半生。而姐姐在乡邻的白眼和指责中,委屈了自己的后半生。在小说中,作者以平静的叙述,不枝不蔓,娓娓道来,层层剥茧一般,剥出了外公为什么到了暮年突然非要回老家看一看的心路历程。这就是人生的沧桑和无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