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代》文学拉力赛”2022年第三站读者来信选登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 热度: 20868
本刊已增设网络渠道选登读者留言。本刊微信公众号(ID:dangdaizazhi)将定期组织线上评刊,推动新媒体与纸刊的互动阅读。留言一经采用,均有稿酬及赠刊。我们期待读者鲜活、中肯、丰富多元的短评。

  近日我阅读了阿袁老师的《纵我不往》。其中描写的高校青年教师季尧,淡泊名利,既专注于传业解惑,又具有浪漫情怀,温良如玉。人生本没有好坏之分,无外乎个人的追求不同,有人看重春风得意马蹄疾,衣锦还乡的喜悦;有人追求职称和职务,升迁的喜悦;而季老师内心的丰盈和喜悦是无须言表的,清雅的居所,柔美的爱情,都不请自来,季老师的“不往”,迎来了人生满满的收获!

  《纵我不往》犹如一幅大学校园原生态风情画卷,且疏密有致,浓淡相宜。主人公季尧形象丰满,个性鲜明,以其倾心投入的敬业情怀和坦然无惧的责任担当,凸显出一位不甘媚俗的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活力四射的人物和张力十足的情节之外,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也非同小可,鲜活的文字,轻松的笔调,让校园特有的浓郁书香弥漫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和阿袁一样,我也在大学任教。读《纵我不往》,仿佛是在纸页上欣赏我的同事们和学生们活色生香的生活。季尧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透过纸面可以感受到他的欢乐与忧伤。而通过读懂季尧,我也懂了阿袁的这部作品的悲悯。这是一位高校教育者,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境遇的深沉思考,文末“几介居”的日常大约是这一悲悯的最后的最美好的归宿。当然,这部作品美的地方还不仅限于此,篇中随处可见的诗词锦句,恰到好处地适时地出现在拐角处,让人随时都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纵我不往》写出了为坚持自己的操守、初心而“不识时务”的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季尧。这是一个具有风骨的正直知识分子。他专业基本功扎实,又活得很纯真;他看淡名和利,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学术研究。这样一个人为他所生活的大学所不容,因“非升即走”离开了这所大学。读到这里,震撼是触目惊心的,让人掩卷深思。

  《纵我不往》特别有趣,作为有四十年教龄的高校老师,读来特别“入戏”,不时会心一笑。作品描写高校中文系各类老师、各类学生、各类事情,都在身边出现过,可以“对号入座”找到原型。“青椒”的生活与苦恼,导师修改论文的不堪,师生恋的风波,中文系老师文人相轻的工具和表情,酸醋文字与画面感代入感极强的诗歌借鉴,间或使用几个英语单词的俏皮,从红头文件到微信点赞,桩桩件件都有迹可循。

  我推荐长篇小说《纵我不往》为本期冠军作品。山涧溪水,静水深流,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史促成了一对青葱男女的跨国之恋。这部长篇大作,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里的众多名句,恰如其分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耳目一新。通篇刻画人物鲜活生动,衬托了男女主人公的高尚人品。“薛宝钗”式的女主人公香奈喜,其父母来中国过中秋节看到的景象,反映出蒸蒸日上中国发展的新图景,揭示了天下一家美美与共的大同理想,文章的结尾回应了那句“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美谈。

  阿袁的《纵我不往》是一篇风格独特、好看耐品的长篇力作。且不说作家把高校作为文学故土,通过校园知识分子群像的刻画,寄寓自己浓郁难化的文学乡愁,单说那华丽铺陈、古典雅致、一咏三叹的叙述语言,足见作家的学识和才华,足于让读者惊艳称奇。一是善于引经据典,书中名著名篇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比比皆是、恰到好处,体现了丰富而深厚的学术性和知识性;二是巧于“说文解字”,常将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掌故巧妙解读、条分缕析、反复吟叙,俏皮中闪烁着幽默和智慧,具有《诗经》语言般的韵律美和情趣美;三是精于遣词造句,大量汉语词汇的活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艺术手段的妙用,使小说语言灵动、鲜活、形象,凸显了作家特色鲜明的华丽文笔和凄美文风。

  张惠雯的《县城美人(二题)》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出县城美人让人难忘的美,她们像流星一样在“我”青春的少年时期,留下的刻骨夺目的美。两个美人都曾是县城耀眼如明星般的人物,但她们多舛的命运却令人感叹唏嘘。两个美人情感曲折,她们历经生活的风雷、多舛的命运,她们依然倔强、独立、坚韧地努力生活。作者通过人物的命运变化,写出了时代風云、人间风霜。

  《县城美人(二题)》采用一种回望的书写方式,对过往岁月两位美人的人生与婚姻成败进行追忆和缅怀。这种书写方式表面上看起来冷静、精准、雅致,实际却客观、节制、散淡、抒情,让读者内心深处暗流涌动。叙述者“我”在回忆、幻想、猜测与现实之间流连、折返,追溯、思考,缅怀、抒情,营构了一种虚实相生的景观,使两位美人变得真实和鲜活,也让读者读后夹杂着一种苦涩的回忆与缅怀,很自然地酝酿出一缕淡淡的忧伤。这些忧伤是藏在成年人内心深处永不放弃的梦想和歌声,是成年人对青春、浪漫、自由和美好的怀思与伤悼。

  读着《百花杀》,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早已关闭的动物园批发市场残影来,想起里面利落爽快的售货大姐们,午间插空吃着米线,看人进店总是带起三分笑,招揽着,热闹闹活泼泼。小说中两个女人的纠葛也在类似场景中生发,带着市井气的敞亮,越缠越紧却又互为养料,在名为“百花园”的市场里越长越高、枝繁叶茂,肆意播撒着生命力的种子。

  有些花儿是没法接种和移植的。读罢《百花杀》,深切感受到作家杨知寒对过去批发市场的一种怀念。过去,那是一个注定被淘汰的时期,连带着一种购物方式、生活方式。斗转星移,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购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如今的批发市场,客流稀少,缺少了喧哗吵闹。徐英和顾秀华的互相“攻杀”故事,随着百花园的衰落,只能成为一种记忆。

  刘东黎的《沉睡的地图在动了》读后,使人大开眼界。抗战的连天烽火将西南联大师生困囿于云南一隅,这些原本在北大、清华、南开的“象牙塔”里埋头读书著述的知识群体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博物学思想与文化传统的深度交融,焕发出别样的姿态风华,催生出卓尔不群的学术成果。这当中涌现出来的各个学科门类的大师,至今仍是后侪难以逾越的一座座高峰。其中原委都能从文章中一一细窥。这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俱佳的好文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