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代》文学拉力赛”2021年第六站读者来信选登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 热度: 21226
本刊已增设网络渠道选登读者留言。本刊微信公众号(ID:dangdaizazhi)将定期组织线上评刊,推动新媒体与纸刊的互动阅读。留言一经采用,均有稿酬及赠刊。我们期待读者鲜活、中肯、丰富多元的短评。

  本期冠军作品投给冯骥才《多瑙河峡谷》,作品人物含情脉脉似多瑙河之水悠悠。跨国之恋的空间里,讲述着执子之手生死契阔的快感与伤感故事,令人动容。《多瑙河峡谷》好像是带我走进充满旖旎欧洲风情的命运实验的迷宫,每一扇门窗,都有不同的选择与体验,每一次选择与体验,都在生发出不同的际遇与波动,带我叩问人性的多样性与命运的偶然或必然性。

  冯骥才的新作《多瑙河峡谷》虽然短小,但是打动人心,讲述了一个唯美而凄惨的爱情故事。江晓初是一个有志青年,不幸的身世并未浇灭他的理想之火,为了闯荡世界给爱情找到一个平静的港湾,他只身一人去奥地利打拼,就在一切都顺风顺水,眼看就要把心爱的姑娘接到奥地利的前夕,却不幸受了重伤致残。每个人都努力活着。很多当时的不理解是因为放不下,放下之后一切都会归于平静。

  这一期推荐冯骥才的《多瑙河峡谷》,冯老师的语言自成一派,读来让人很快进入到作者所营造的语境中,故事感扑面而来,人、物、事,趣味横生,从日常琐碎的小细节中,我们置身到一个梦幻的世界维度,感受人物的成长与喜怒哀乐,祝老作家体健笔健,写出更多的好作品!

  我推荐《多瑙河峡谷》为本期冠军作品。冯骥才是当代文坛久享盛誉的著名作家,一直笔耕不辍,近年来更是佳作迭出。《多瑙河峡谷》虽然篇幅不长,但意蕴丰富,回味悠远。作品人物形象的性格素描出神入化,颠覆常态思维的情节设计巧夺天工,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选择和命运结局,足以让读者在融入和震撼当中启动自己的哲理思辨。同时,第一人称叙事的娴熟运用,悄然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为作品平添了不容小觑的亲和度和感染力。

  一个巨大的悬念叱咤在眼前,世间许多死法中,二表哥怎么死的,只我一人知道;《枯井》里的我原先挺佩服二表哥精准的打鸟本事,并且常去他家吃油炸铁雀,跟小酒馆的油炸死铁雀不一样。二表哥太懂鸟道了,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狩猎高手。秋天里,我和他去二十里潮白河西边荒村打雀,两只大鸟在群鸟中出现,二表哥的眼睛放光,一声枪响,他兴冲冲叫了声“我打碎了它的脑袋!”随即没了踪影。我也“咔嚓”一响枪断人栽。黑洞里,我和他摔落在了一口枯井里。故事在这来了个急转弯,二表哥在第一次死亡横至时跟我告知他打小就告密的两件事,一是致班主任老师郁闷而死,二是致穷苦女人无票乘车被扔下车。特别是后来又伤害了自己的表哥表嫂。第二次死亡,他因向我泄漏了他告密往事又像老师一样抑郁而故再次死亡在枯井。难忘冯骥才神墨奇笔的象形破译的人性密码!

  我推荐林那北的长篇小说《每天挖地不止》。小说中对四个女性描写得有血有肉。特别是谢氏(春妹),面对丈夫赵礼成对自己的背叛,她硬是挺直腰杆,活出了自己的风采,一个人运筹帷幄修起了乌瓦大院。何燕贞、于淑钦、李翠月也刻画得栩栩如生,身骨丰满。她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女人味儿。小说的叙述语言简洁流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描写细腻,精致独到。看家狗细米的忠于职守,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每天挖地不止》是林那北的全新力作。小说紧扣福建沿海这一地域环境和历史背景徐徐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以一个生生不息的家族和一个当下的生存故事,来呈现中华文明在沿海地区得以保存并由此走向世界的历史与现实。作品生动而形象地塑造了赵定力、谢玉非、陈小娥等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百态,这是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的别样书写,清新、大气,真实的质感缓缓浮现,读来摇曳生姿。

  林那北长篇小说《每天挖地不止》,小说叙事悠长而动人心弦,语言质朴而细腻灵动,主题厚重而魅力四射!作者深入的生活体验和思考经过艺术的加工编排,使得作品中的小人物、小环境在作品中带有了浓郁厚重的历史时代特征和民族文化思想印记,其人物、故事情节诠释了整个社会、民族对真善美丑恶的认知和理解,有文采、有思想、有内涵,沉重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与性格,环境的变迁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印象中的打工文学,着眼点总是局限于职场和职业的类型,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一篇或者数篇的人物奋斗历程。而《好归》从人物的死亡开始入手,似乎要刻意去忽略人一生中最值得铭记的日子,只通过其后人或者他人对故去之人的生命历程进行记忆倒推式的描述,带来不同的全新视角。“好归”是广东汕尾一带的说法,老人最后的归逝如果毫无痛苦,就是好归,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撇除一定的地域性民俗差异,中国的老人离世还讲究一个叶落归根,但是此篇中老人的葬礼并没有回到家乡去举办,而是就在其后人奋斗的地方进行,这可能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不同于其他的观点:天涯无处不好归。

  《好归》展现了四十年前离家出走来到深圳搵食打拼人王日出的命运变迁和质疑父亲的复杂心情;逆向地反映了参与过宗族间械斗、打过游击的“老兵”父亲王乃凤性情暴烈的生活形象。

  我推荐本期冠军作品为《长勿相忘》。这篇文章讲述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艰难发展过程。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部分资料的引用,让读者了解到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艰难历史,从而让人明白科学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不是一日的奇迹,而是研究人员日积月累付出努力的结果。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尤为艰难,研究人员所经历的苦难令人心痛,然而正是因為他们勤劳的付出,以及共同的理想,使得中国自然科学的研究日益突破,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

  《遗产》文笔细腻,语言生动,题材别致,通过继承遗产(一辆破旧的汽车)展现了一幅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的加拿大艰难生存的画面,切入点虽小,故事却真诚可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