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4年第二站读者来信选登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 热度: 14582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4年第二站读者来信选登

读者:陈军

近代历史上任何一个能够让人们铭记的文学时代,必然会有几个能够让人铭记的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往往和那些杰出作家和杰出作品一起,被文学史和有关文学史研究的著作记录,分析,批评。但极不公平的是,这些出版社的编辑们却往往名不见经传,甚至被遗忘。读何启治先生《春风秋雨五十年》,使我对人民文学出版社无数隐身在作家身后的编辑家们满怀感恩和敬意,由于他们不畏风雨霜雪,辛勤耕耘劳作,才会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好书供我们阅读。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推荐其为本期最佳作品。

读者:牛野

读完丁三同志的《精卫填海(二)》,看来要说说读后的感受,与你们的工作是接不上茬的了!不过,就这篇丁三同志的《精卫填海(二)》,读后的确让人深思,我是学过中文在中学教高中语文的,也读过许多历史书,包括反映抗日战争内容的诸多作品,是丁三同志和他呕心沥血十数年的作品《精卫填海》,让我再次感受了抗日战争,也引导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觉去理解抗战,理解共产党、国民党以及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也重新思索抗战中的中国、日本、苏联、德国……也让我再次思考战争、思考和平、更深地思考到人生以及人类!

读者:王兵

冯八飞《爱因斯坦奇迹年》写得争奇斗艳。奇在把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探索研究通过纪实与讲故事的手法深入浅出地演绎出来。艳在讲述了爱因斯坦与贝索、温特勒的友谊故事,撼人心魂,我推荐此文为本期最佳作品。

  在作者画笔挥汗的视线中,爱因斯坦从目中无物到目中无人,一直走,他用狭义相对论、光量子理论,一统惠更斯与牛顿彼此对立的光学理论,走入了我们根本看不到的宇宙深处,即生命的那边。让人读出了他不是一个物质的人,他脱壳于现实功利,置身于生命在科学中的求证与实验。让我们这些科盲读后豁然觉悟;作为进化中的人,我们的存在过程不应是玩自己于镀金物欲中,而应该是一种历史印记与大自然的副本。

读者:沈安南

有幸拜读了《天使》,又一次感受了女性作家清丽、温婉的文笔,为之折服!作家笔下刻画的人物独具个性、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陈述中长歌当笑,道出了人生的无奈、人生的无常!

  冯八飞先生深入浅出的剖析、陈述,以诙谐调侃的文词,让读者对1905年以五篇论文的发表引起一场世界物理革命的26岁青年物理学博士抬起了仰视的目光,表示肃然起敬、感慨之余,我们又见识了19世纪欧洲科学界十分纯正、严谨、求实的人文学风,它理所当然地造就了诸多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好种子只有播撒在肥沃的土地上才能开好花、结好果,使原野一片灿然。冯先生的文采最能体现在说岳、说老爱这类常人难以下笔的特定的题材。

读者:丁气高

《海边一日》让人想到门罗的《逃离》,读来颇受启发。

  张鸣老师的两篇讲古文章继续沿袭以往的诙谐幽默,传达给人轻松愉悦的文史知识。

  想提一下封面背面的绘画作品,以前我只顾得看文,不在意这些,但是我这次无意间翻看到了封面背面的作家盛可以的三幅画作,眼前一亮,原来这里也藏有意蕴,深感杂志办刊的用心和品质。

读者:王西江

《天使》是一部非常别致的小说,简菊和章老大之间既是二奶关系,又有父女的情感,这样的人物生活中有很多存在,但程青能将这样一个人物10多年的命运演绎得如此荡气回肠又惊心动魄实则不易。小说的后四分之一部分程青显然有些把持不住,是故事引领作家,而不是前边大部分作家引领情节。推荐为本期冠军。

  2014年第2期的《当代》我推荐中篇小说《大哥》为最佳。小说贴近生活,语言朴实,富有重庆地方特色,塑造了一个当代农民工“大哥”的形象。小说就像传统农民一样显得自然、本真、淳厚、真实、可信。

  另外,《当代》近年来每期都会发表冯八飞、张鸣谈论古人古事的散文,令人爱读。今年连续读到三篇评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散文,让人们初步了解了深奥的科学之谜,扩大了见识,增长了阅历,提升了对科学的兴趣与向往,令人耳目一新,兴致斐然。

读者:丁邦润

通览第二期,最喜欢陈鹏的《云破处》,这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的中篇。

  小说试图展示当代大学生乃至当代人缤纷芜杂的性爱观,并试图在如此鲜明的对比、衬托中有所倚重有所褒扬。小说无疑做到了,这得益于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架构的叙事,小说没有概念化,没有笼统的概述,也没有忍不住跳出来大发议论,只是冷峻地展示原生态生活面,近乎写实与白描。小说的语言有质感和张力,叙述生动而深刻。

读者:郑新涛

与《最温暖的寒夜》相比,程青的长篇小说《天使》非但没有超越,反而稍逊一筹:缓慢、拖沓的叙述,陈旧、冗长的情节,肤浅、庸俗的立意,都在和读者的耐力较劲儿,最终,竟是阅读的惰性占了上风!

  倒是两个中篇《大哥》和《云破处》,节制、紧凑、蕴藉,饶有趣味。衡量小说成功与否的标准有很多,但能否激发读者潜在的阅读欲望,似乎也是《当代》选稿时所遵循和看重的准则之一吧。

  不光是《折翅的歌唱》,王培元先生的系列文章都分外精彩;《春风秋雨五十年》亦以真实取胜,不过文学性差些,若论二者兼备,则非前者莫属。另外,平心而论,它们与那些凭借插科打诨、胡思乱想来制造噱头以哗众取宠的文章相比,显得更深刻,更有价值,也更为理性。

读者:冯驱

推荐本期长篇小说《天使》为最佳。在金钱为核心的商品潮流中,小说中的人物不管他是资产大鳄还是文化人士,甚至由涉世未深的学生变化成“花瓶”似的人物,在读者看来,他们中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天使”,社会的道德水平要想“修成正果”还要走很长一段的路。

  中篇《大哥》很有“码头文化”的味道,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当代》很长时间没有发表这样的作品了。很喜欢《往事》栏目的内容,能否把发表《往事·166记忆》的作品每期只发一篇,几代文学人的故事让读者慢慢的去品味和体会最好,集中发表后岂不让读者没啥惦记了。

读者:曹雨河

《大哥》是一篇深切关注弱势群体生存困境的小说。小说以白描的手法真切地讲述了弱势人群原本就逼仄的生存空间,加上官商勾结之挤压使他们陷入更大的困境。小说接地气,深感底层人群的痛疼,直击当今社会的病灶,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批判意识是这篇小说的特色。

读者:朱利月

《当代》的作品几乎均是优秀作品,作为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我长期订阅贵刊。粗粗翻阅今年第二期当代,尽管佳作很多,难分伯仲,但我还是非常愿意把“我心中的冠军作品”投给——《天使》。作品语言老到,载量厚重,人物鲜活,思想深邃,带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特征,是一部难得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好作品。

读者:路永春

看了何启治的《春风秋雨五十年》,我感受到了作者在冷静平缓的文字背后的心潮奔涌和对新一代人文人以及整个文学事业的殷殷期望。众所周知,当代经典《白鹿原》是经何启治之手由《当代》首发的,这部作品从发表到获得“茅盾文学奖”历经曲折,何启治从中付出了大量心血,这已是文坛佳话。《白鹿原》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何启治个人和《当代》的里程碑。《当代》的独树一帜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辉煌,何启治功不可没。我作为几十年的《当代》读者借此机会向何启治同志及历任主编、编辑表示深深的敬意。

读者:薛超英

推荐程青长篇小说《天使》为本期冠军。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重压下的生存空间,焦躁的情绪,失范的规则,时时面临重新洗牌的人们,通过程青笔下的人物一一展现在眼前。多元化的社会、多侧面的人物,真是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但人人怀中揣把刀,让人感到经济大潮之下的人们在世上活着真难,表面光鲜亮丽、内心苦苦挣扎,要有突破道德底线的纠结,不要脸不要皮的厚黑,强打硬拼的胆识,老谋深算的智慧,这些都是作品中江湖精英们应具有的人物特质,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感同身受。

读者:陈开宇

把一个一直被世人讨伐、唾骂的“小三”,写成一个处事淡定、淡然的“天使”,实在佩服作家广阔的写作视野及独到的生活洞察力。阅读中伴随着主人翁简菊最终“修成正果”的过程,我的内心有一种无可名状的迷惑与怅然——这或许就是现实?就是生活?就是爱情?

读者:王国强

长篇小说《天使》是一部有探索有创新点的力作。没有宏大的叙事,以通俗的语言描绘当下男女的爱恨情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感经历剑拔弩张极致化的苦难和矛盾,程青这位才气作家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但我不太赞同最后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归宿,太俗。

  王培元《折翅的歌唱》和何启治的《春风秋雨五十年》大放异彩,我被强烈震撼了!何启治饱含深情用人文精髓如数家珍回顾朝内大街166号五十年的点点记忆。

  无论是网络时代,微博时代,还是全民娱乐时代,文学永远留在读者的记忆深处。《当代》值得自豪!

读者:胡树彬

我心目的冠军:《爱因斯坦奇迹年》

  还在读初中时我就开始接触《当代》了,二十多年来,《当代》给我印象最深的文章,首推黄传会的《中国山村教师》。当时的我正在贵州西部一所简陋得无法再简陋的、只有两名教师的山村小学教书,真是看得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后来经济条件和工作环境改变了,我就自己订阅《当代》。最近几年,我每年都要订30多种杂志,也尽量安排时间阅读,但说实话,能够真正打动我并让我有阅读欲望的文章,的确越来越少了。像肖江虹的《百鸟朝凤》,已经属于少之又少。

  但近年来,《当代》上发表的一系列冯八飞的文章,却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真是“八飞说岳飞,血泪满天飞”。这期的《折翅的歌唱》与《春风秋雨五十年》还算有点看头。

读者:王中亚

认真地阅读了程青写的长篇小说《天使》,感触颇深。作者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简菊的话语不多,我们却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她的存在,通过简菊与章老大、吕非老、陆虎等人的关系,故事层层展开,没有唬人眼球的赤裸裸的情欲的描写,我们却能够看肮脏的东西;只有一滴晶莹的泪珠,我们却能够看到一颗真诚、朴实无华的心,把简菊描述得活灵活现。

读者:郭志锋

本期作品,我推曾宪国的中篇小说《大哥》为冠军。该作品视角独特,敏锐地抓住了时代激变中的一个点“人市”,并以此切入,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虽然只是一个中篇,但容量极大,可谓是以小见大,意味深长。人物多,却个个栩栩如生。

  至于长篇小说《天使》,我却不太喜欢。此部作品除了在结构上有所创新之外(开头和结尾为现实,其余部分为回忆),其他实在没有什么突出之处。情节设计拖沓,而且语言上大多着眼于“自言自语式”的叙事。更糟糕的是,所写的这么多人物,可没有几个让人有印象。就算“天使”简菊,也是令人莫名的觉得不太真实,仿佛真是生活在天堂里的“天使”,只是一个想像,并无血肉之躯。

读者:南天

我喜欢《大哥》。

  小说的主人公是山城的“棒棒军”头领毛铁,自己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在城里站稳脚跟,有能力帮助农民弟兄们在城里找工作,并乐在其中。当城里的下岗工人和“地头蛇”要与他争夺人力市场时,他能够识大体顾大局,从双方的利益出发,主动提出让出一半的市场给对方。虽然结局令人感到遗憾,二虎难占一山,两败俱伤,但毛铁的淳朴本质、对女友和兄弟们的情谊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美中不足的是,描写重庆市井的小说,方言不够明显,把方言和普通话并用,反而削弱了风土人情。

读者:郑伟才

朝内166人物之韦君宜《折翅的歌唱》写得传神,让读者了解到一个真实的韦老太。对一件事狂热本身就是一种病,还好老太太在人生接近终了时大彻大悟,一部《思痛录》是对自己以及那个特殊时代的批判否定,“书名不能改,内容也一字不改”,语气坚定掷地有声,这是老太太的凤凰涅槃。文人要有自己的思想,拒绝奴性,敢讲真话,活出自我。“以信仰来代替自己的思想,以上级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这对文人来说是莫大的悲哀。朝内人物要都有一张配套插图就好了。

读者:庭兰

第二期的文章我全看了,最好的要数《天使》,看过之后,觉得后面的都没法看了,特别是《大哥》那篇,个人认为无论文字还是故事,都很无趣。《云破处》尚可,但也不是太突出,希望下期的能有更亮丽的小说。

  《天使》写得真是好,程青对文字的驾驭还有对人物个性的刻化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令人赞不绝口。

读者:夏军红

《爱因斯坦奇迹年》让我们见识了更多的奇迹,慨叹老爱神奇才学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物理科学的种种神奇。冯教授结合贴近普通大众生活的例子,为读者进行了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解析,让我们离天才的科学泰斗和他们神奇发现更近了一步,推荐为本期最佳。

  《天使》读来拖沓,作品中人物形象不够鲜活,缺乏吸引力。

读者:张艳丽

本期作品都真实的反映了我们的生活,非常具有可读性,《天使》中简菊的性格和所走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很难简单地用“是”与“非”来判定;《大哥》中痞子一样的毛铁不但不让人恨,反倒非常让人爱,甚至庆幸有这样的人存在,本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介绍费却成了保护他们的坚强保障,不知是“悲”还是“幸”呢?《海边一日》再次证实纵使有再多的不满意,家永远是每个人心中温馨的港湾。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