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为生命中的煤城吟咏

时间:2023/11/9 作者: 星星·散文诗 热度: 8236
贾文华

  “煤炭”这个名词,在我灵魂深处根深蒂固。可以说,我是闻着它的独特味道长大的,我是看着它的各种形状长大的。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北疆人家唯一富有的就是煤炭,它像雪中送炭的使者,虽说帮不上灶台的忙,却以炽热的火焰,光耀炉膛,温暖家人。

  我家附近的运销处,拥有一座高大的储沙仓。那些深厚的金黄色沙土,是填充矿井采空区用的。那里就好像大海绵,我和小伙伴们常在此玩耍“骑马打仗”的配对游戏。那里的一个个小沙包,又像布置战事的模型区,我们将自制的小红旗插在上面,模仿将军指挥特殊战役。

  上学后,我经常在放学路上,碰到一群刚从西山矿升井的矿工。起初,瞅他们满脸乌黑的样子,我会吓得四处躲藏。后来,听语文老师讲,“我们每家烧的煤块,都是他们不辞辛苦,从八百米深处挖掘上来的。他们奉献了自己,温暖了他人。他们的名字叫——矿工”。

  从此,我不再畏惧与他们接触,而是平添了深深敬意。

  我上中学后,故乡的一座矿井发生矿难,两位冒火抢险的消防队員不幸遇难……

  也许是平素景仰加之文学初心,我突发灵感,马上写出处女作《致矿山救护队员》。这首小诗发表在故乡的《扎赉诺尔矿》报《宝石花》副刊,也开启了我的诗歌写作生涯。

  对于父亲的感受,我是伴着他沾着煤屑的络腮胡子,痒痒地扎我小脸蛋时体验的。在我幼小记忆里,父亲就是战马,就是神箭,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他没黑没白在荒原上探矿。那时,我们姐弟就依偎在妈妈怀中,聆听窗外寒风与屋内摇篮曲的合奏,默想此刻父亲的行踪。他那肩扛测量仪,手提地质锤,翻穿羊皮袄,在蘑菇山与小孤山以及达赉湖畔一带出没的身影,便一次次在我梦中出现。

  正是他与同事们的辛勤劳作,一座座矿山,在蓝图中崛起;一座座井架,于愿景中矗立。

  在矿山的花名册里,父亲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奋斗的标签,北疆变迁的参照。

  就在我家从老宅搬迁到新局址那个夜晚,父亲将多年来积攒的工作日志,报纸剪辑,奋斗心得等宝贵文献的四个布袋,分别搁置在仓房的四个角落。那可是他的定海神针,放弃什么,都不能放弃这些火焰与真谛凝聚的文字;离开什么,都不能离开这些令他魂牵梦萦的煤海今昔。

  于是,在我成为新闻工作者之后,常深入基层,深入八百米地心探寻。我就是想知道,那片神奇的乌黑,为什么会占据父亲的灵魂。

  中年之后,我来到鹤岗,并深深爱上这个仍旧盛产煤炭的地方。“异乡”,已成为第二故乡。那意味深长的人文涵盖,陶冶了我志在四方的男儿情怀。

  岭北铁道线,兴山文艺角,峻德后花园,南山复兴桥……让我在这片赖以生存的黑土地上,自由呼吸,唤我在这个解放区的大后方,放声歌唱。

  于是,《我们的煤城》应运而生。携着我体温问世,伴着我声音前行。那是故乡情,那是三江风,那是矿山梦。

  此生,我注定为生命中的煤城吟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