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50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就我来讲,50岁以后的人生,渐趋出现如下特征和倾向:
面对复杂的世界,我用简单的办法来化解;品性和格局已融入一身,灵魂和身躯合于一体;本能地避开大喜大悲的物事场景;易于原谅卑劣之人和龌龊之事;不把别人的夸耀当回事;做事更认真、更负责;偏好安静,喜与志同道合者交;心软慈善,恻隐之心益增;遇事能自我决断,冷静处之;不拼酒,不惹事;喜读哲学和史书;独自承受苦难而不与外人道也;珍惜亲情,健康为重;不爱花钱,更懂节省;懂得感恩,注重细节;不爱攀比,同情万物;不耽于幻想,更注重当下;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喜欢小孩,更注意换位思考;易怀旧,遗憾没有很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睡眠渐少,皮面越来越薄,不屑掩藏。
102
一个人有本事,是指凭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到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遗憾。既不是当大官、做大事、赚大钱,也不是天赋异禀、才智超人。感谢平常,保持凡庸,尽力而为,就算是有本事了。譬如:
低调谦卑,成熟稳重,性情温和;说话算话,不弄虚作假;不会偏私狭隘,有全局观;有思想,有主见,不会人云亦云;懂得控制自己;有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向上向善;不管有多少阻碍,都会咬牙朝着目标奋进;善于总结和反省。
103
读着他的诗,反复被震荡着。他一直生活于一切体制之外;他是时代的孤儿;他终生拒绝一顶尖利而温存的桂冠;他的诗歌就是最有力的武器;誉为阿克梅诗派“第一小提琴手”的称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俄国诗人之一。他就是奥西姆·艾米里耶维奇·曼杰施塔姆。篇幅所限,本文引其一首我喜爱的一首短诗《你的形象飘浮不定》:你的形象飘浮不定/令人痛苦/我透过迷雾/不能把它清晰地触摸/“上帝!”——我不慎脱口而出/我心里原本并不是想这样说/上帝的名字/如同一只巨大的鸟/从我口中挣脱/飞出我的前胸/我面前/是层层的浓雾缭绕/而我身后/是一只空着的牢笼。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曼氏的诗,雕塑性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
诗人于1938年12月27日,作为一名疯子在饥饿中衰竭而死,被葬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一个集中营转运站,25年后的1963年被“平反”,其尸首墓地却不知何处。
有专家认为,曼杰施塔姆悲剧性的遭遇是世界文化当代命运的象征,同时也典型地体现了诗与政治、文学与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与所谓“现代文明”的冲突。
104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由此,我想到了哲学和理性的意义,它们可以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壁垒时,以最软的方式继续前行。
105
人们为什么会发怒?我总结了13条原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愿望与诉求无法实现;自我优越感膨胀;对结果预测主观性太强;对突发事件缺少预见和准备;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受到挑战;受到陷害或突然打击;把世事人都想得太过完美;公平公正遭到破坏;遭受病痛和窘困;受到嘲弄;习惯性的平衡被打破;遭遇无端的纠缠;心胸狭隘,爱比长较短。
知道原因之后,如何尽量避免发怒,就有方向办法了。
106
一个人只有学会享受孤独,他才会真正成熟起来。把自己置于适当的孤独境地,内心就会经历良好成长,生出哲思,爱和力量。一个人在独处时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真正的自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只有会享受孤独的人才能真正达到。哪里热闹哪里去,或者随时想显摆自己想出人頭地,反而难以成为理想的自己。
107
万事皆有其规律可循,山越高越显安静知识越丰富的人越谦逊。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地方靠卖“资源”支撑,发展起来的地方靠“资本”保增长,发达的地方靠“运营”促增长,最发达的地方用“智慧”来统配。就个人来讲,短期可以拼机遇,中期可要拼能力,长期拼的就是人品修为。出身只决定起点,能力决定发展速度,品行决定了你道路的长度和宽度。就企业来说,短期拼声势,中期拼模式,长期拼品牌;小企业拼支持,中企业拼资源,大企业拼管理,跨国企业拼人才。对一个城市来讲,短期可以拼政策,中短期可以拼人口和土地,中长期拼的就是产业,长期拼的可就是品位和环境了。
108
《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汎汎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首诗,我原来读过多遍,意思也很明白:两人乘一叶孤舟,渐渐向远处漂流。深深思念你们俩,我心中充满忧愁。两人乘一叶小船,渐渐地越行越远。深深思念你们俩,祝愿你们顺利平安。周末看李修文的《诗来见我》散文集,在《唯别而已矣》这篇散文中,李修文提到了这首诗,引起了我的共鸣。这首诗说的是,卫宣公之子朔,因觊觎异母兄弟伋的储君大位,与母合谋,骗伋出使齐国,意欲在路上杀死他,而朔的同母兄弟寿,却与伋情感深厚,当他得知母兄之计后,立即告诉了伋,且阻止他上路。然而,伋却言君命不可违,一意前往齐国。别无他法之后,寿干脆盗走了伋的出使节凭,代替伋乘上了出使的小船,果遭母兄所遣之人击杀于舟中。随后,伋也乘船追了上来,一见寿之既死,悲痛至极,也愤恨至极,径直跟对方说,你们要杀之人,其实是我,既然如此,你们也将我杀了回去复命吧,遂伋与寿,双双被击杀于舟中。
李修文写道:这首诗最迷人也是最让人动情之处,不单在那一对前后赴死的苦命兄弟,更在岸边送行人发出的悲声,读过此诗的人总是忍不住要去猜,岸边的送行人是谁?是二人的生母吗?是剩下的兄弟姊妹吗?我也曾猜测过许多遍,我的答案是:那些送行人,可能是生母,可能是兄弟姊妹,更可能是那些古今以来的无名氏,那些活剥了生离、生吞了死别,且注定一遍一遍要去反复经受这些生吞与活剥的无名氏。
109
人生红利清单:健康。善良。勤奋。谦虚。读书。仁厚。爱心。友谊。助人。理解。思考。宽容。诚信。敬业。孝心。和气。正直。协作。进取心。会分享。好心态。不攀比。
110
读马群林的《人生小记——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李泽厚对俄罗斯的几个作家做了一个比喻:“屠格涅夫的小说像一杯清茶,托尔斯泰像一席佳肴,陀思妥耶夫斯基像一瓶烈酒,契诃夫则如极富余味的涩果。”我认为李泽厚的比喻虽不十分恰切,但俄罗斯文学无疑是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近年来俄罗斯文学作品读多了,越来越感觉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能小觑。
李泽厚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正是因为他年轻时的好学、独立思考、身体羸弱、不爱张扬、不善交际和时常受到些误解打击,才使他能畅游于哲学、美学与历史学研究的瀚海之中并取得巨大成就。看来,不管是哲学研究也好,文学创作也好,太顺遂的生活际遇会使人滑向平庸一边。生活的坎坷和伤痛,如果有强大的耐受力来锻炼,就会打造成人生的无价之宝,给后来善良精进的人们作出方向指引,带来无穷力量。
111
十四五年前,我看到一则资料,说月亮正以每年8厘米的距离离开地球。月亮已经陪伴地球45亿年了,这是什么力量?月亮为何要离开?记得当晚是农历十六,窗外的月亮大又圆。我信步屋外,看着三峰山上的这个“白玉盘”,有眼泪在眼角潮起,一种悲怆袭上心头,不能自已。那晚的情景,经常浮现于脑际。2022年11月8日晚,看着天上挂着的红月亮,特别是朋友发出来的拍摄于恐龙谷的那个红月亮,又一次被全身掏空。人作为现在地球的霸主,许多不良之事是应该避免的,但毁坏地球、损害家园、破坏环境的事还在不断发生。有时我会自问:人类是地球的终结者吗?
太阳系正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在浩渺的宇宙中奔跑,它不知疲倦,按照自己的轨道勇往直前。这是多么让人惊愕和匪夷所思!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近日,中科院科学家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发现了约3.9亿年前的多鳃鱼类化石——东方鱼。
它代表了迄今为止已知鳃囊数目最多的盔甲鱼类,数目最多可达45对,是志留纪时期最原始盔甲鱼类的7倍以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盖志琨研究员认为,东方鱼拥有史上数目最多的鳃囊,可能是它们在因缺氧造成的生物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且延续约两千万年的秘诀所在。
据悉,此次研究的3.9亿年前盔甲鱼类东方鱼化石标本,是一件保存不完整但特征明显的多鳃鱼头甲的一部分,它发现于毗邻禄丰县的武定县城附近,化石保存在橙黄色石英砂岩上。
盖志琨表示,作为盔甲鱼类三大类群之一,最早的多鳃鱼类化石记录可追溯至约4.38亿年前,直到早泥盆世时,多鳃鱼类才迎来辐射演化。
此次化石发现及研究表明,东方鱼也在距今约4亿年左右的生物灭绝事件后幸存下来,一直生存到中泥盆世。
我们对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的恐龙灭绝事件并不陌生,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2.52亿年前二叠纪末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新一轮物种大洗牌中,古生代生物群被现代生物群替代,蕨类植物被带花的裸子植物替代,地球进入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时代。
一日,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说,迄今为止最早的大熊猫化石在云南禄丰被发现,他还讲起大熊猫原来是肉食动物,而现在的大熊猫是以吃竹子为主的,其间的进化过程已渐趋清晰,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之余,我想:面对这个奇妙的世界,我们显得太无知了。
112
人被偶然地抛掷于这个世界之中,走什么路,往往是不由自主的。对物事人的认识、能力水平、机遇际遇、现实条件乃至性格品质,没有哪一样是按照自己欲求来设定的。毁誉由人,自知在我,这指的是对待名的一种极致态度,我认为这句话有高度却没有广度。
龚自珍的词:“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我们认识自己,大多数时候都会高估,而面对失败,则往往过多强调客观因素。人生在世,痛苦、不幸、病侵、冤枉、受害、穷窘乃至辱谪,都是会经历到的。历史上的一些伟人,之所以成为世人的景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强大的耐受力,古今中外都如此。司马迁《报任安书》里的这几句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经常会被遭厄遇难者想到和引用。人要面对来自外界的磨难,也要消纳自身的精神内耗。精神内耗能消磨人们的意志,丑陋人们的灵魂,扭曲人们的品性,消解人的信心,瓦解人的愿景。由于精神内耗的掩蔽性和自否性,让人们忽视了它的存在,导致目光短浅,蛮横自大,胸襟狭窄,正气弥散、暗淡了前程、猥琐了形象、降低了人格、损毁了身心。
113
卡夫卡说:“人们憎恨旧的牢房,请求转入一个新的牢房。在那里人们将开始学会憎恨这新的牢房。”诗人刘川补了一句,“其实人们最先开始的,是怀念旧的牢房。”
114
人能来到世界上,按照现有的进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都有极大的偶然性。
人生短短几十年上百年,一生中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如何与他人合作共事?有的人用其一生也沒有弄明白。
人的一生自有其轨道。该上车时上车,不要误了时辰而坐错车。车上的东西,是自己的就该努力去争取,该自己拥有的就应该好好珍惜。车外的风景,有时间有心情欣赏就不妨羡赏一番。没有永远平直的车道,爬坡过坎,下坡转弯,乃至倒车重来,该来的都会在人生旅途中遇到,没有必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去慕妒座位好的人,车上的人都要下车,有的人还会提前下车。
名也好,利也罢,到头来都将烟消云散,犹如鸟飞天空,了然无痕。当记得你的最后一个人走了,记录你最后的一行字最后一幅照片也模糊不清了,你曾经在人世间的一切也就被彻底抹去了。人世间是这样,整个宇宙亦依然。人世间美好的东西,要去维系;丑恶的东西,要摒弃。
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也不要臆断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坏。对这个世界的过多干預与改变,带来的结果,好只是暂时的,坏则是长远的。不要去追探所谓的真相,尊重万事万物,尊重规律,才能使我们更加彰显人的意义,从而给我们的生活加分。
活在当下,是每个人最大的现实。活好当下,是最明智的人生态度。虚度时光的悔恨就会在余生加剧你的痛苦;拼搏过的苦痛中自有聊以慰藉的东西;作恶多端的则会祸及后人;美善以待的,将增惠家荫;多读书,会更晓以世事;多思考,则会活得更加明白。为众人谋福利者,会在人们心中活得更久;损人利己者,一具行尸走肉而已,活着时就遭人唾弃了。辱没别人的,会加倍被辱没;助人为乐的,自己也会有更多的方便。
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存在的,面对苦艰一直向前,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人活一世,应该有起码的高度,此生值得不值得,只有自己去感知了。
115
近来爱上书法,抽空翻了一些书法家的法帖传记。对“字如其人”趋于认同,练书法就要练人品,这样才会“人书共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日读启功先生的字帖,看到了启功先生的几则逸事,觉得有益有趣,现拾掇几则,以润心得。那天,在妻子去世两年后,66岁的启功先生自撰了生前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无名,一齐臭。”启功先生是名满天下的大书法家,然而他在北师大的书房只有10多平方米。书桌上堆满了书籍,能用来写字的地方只有两尺见方。他的名片上只有两行字。第一行,北京师范大学;第二行,启功。他喜欢用衡水地区一个小笔厂产的廉价羊毫毛笔。
启功出身显赫,他本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但他从不图虚名。有人给启功写信:“爱新觉罗·启功收”。启功见信也不拆封,直接在信封上标注:“查无此人”。旁人不解,启功解释说:“不信你查查我的身份证、户口本,从来就没有‘爱新觉罗·启功这个人。”
有求字者阿谀奉承,一见启功就说,“你老精神真好,一定会长命百岁。”启功立即反问。“你姓阎吗?”来人一时蒙圈。启功接着说,“只有阎王爷知道我的岁数,你怎么知道?”满座皆笑。
某年西泠印社举行例会,启功先生与中国书协某位继任掌门领导共同与会。会上启功先生发言,自然屡屡提及“西泠”如何如何,不料那位书协领导竟然不认识“泠”(拼音:ling,指清凉的风,或声音清越)字,在一旁好心地为启功先生纠错,小声提醒说:“是‘西冷呀。”启功应声道:“你冷,我不冷。”
责任编辑:郭秀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