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图书价值研究——兼与档案价值进行比较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7718
苏瑞竹,吴鑫宇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1 引 言

图书,字典上的注释是图书和书本,泛指书籍。在图书馆学领域,图书一般被认为是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的,使用文字、图画或是其他符号记录著录于一定形式材料上的著作物。价值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与基础。我们怎样对待一个事物,前提是必须认识这个事物的价值[1]。认清某个事物的价值,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利用这个事物。研究图书的价值,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把图书与档案、文件等信息载体区分开来,从而对图书有更清楚的认识,并能更好地利用图书,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价值。

2 研究背景

目前,图书馆学界对图书价值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比档案学界对档案价值的研究,如档案价值“双元论”、关系价值论、主体价值论、客体价值论等,其研究数量与成果相较甚远。本文认为,从目前来看,图书的价值并未得到深入探究。

  已有研究认为图书的价值有信息价值[2],即图书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可以承担信息传递的功能,人们可以通过阅读图书获取信息并为之所用,因此图书具有信息价值。还有研究认为图书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3],即从图书的内容出发,认为图书中的排版、装订、字体甚至插画等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让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表达的艺术设计,并培养读者的情操,因此图书具有艺术、审美价值。从图书的流通属性来看,图书具有收藏价值(1)周建昌《试论图书馆图书的价值》,收录于泛珠三角地区图书馆学(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福建卷《福建省图书馆学会会议论文集》第92-96页。。目前大部分图书具有商品的属性,并得以在市面上流通,人们可以通过购买获取自己所需的图书。但一些图书由于历史久远或绝版不再印刷等原因,其价值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不断升高,此外,一些图书还可能因其与其所有者有某些难忘的经历后作为其所有者的心爱之物而收藏,因此图书具有收藏价值。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从图书的价值角度出发,其价值具有独创性、自主性[4]。与其他物质劳动不同,图书是精神劳动的产物,每一本图书的内容与思想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图书的价值具有独创性。并且由于作者在进行图书的写作时,其身心都是自由的,每一本图书都是作者思想上自由的表达,所以图书的价值具有自主性。图书的价值还具有原生性、整体性、增值性[5]等。图书价值的原生性指的是图书记载知识这一价值是图书这一事物本身就具有的特性,是图书与生俱来的。图书价值的整体性指的是图书是由内容与载体两部分构成的,脱离了其中一部分图书的价值都无法实现。而图书价值的增值性指的是一本好书会被世代相传,不断被重新出版,其内容则会被不断解读并赋予其具有时代性的阐释,其价值也会不断增值。

  图书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其信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是档案、文件等信息载体都具备的基本价值。档案的装订、字体等也具备文学、艺术价值[6],而文物的美学价值就更显而易见了。并且,世上许多有价值的物品都具有收藏价值,如珍贵的档案、文件资料、文物等。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对图书价值的研究是不够深入的。本文所讨论的图书价值主要是图书特殊的、具有优势的、与其他相邻事物区分开来的价值,以供人们对图书这项事物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以此更好地利用图书。

  丁海斌将档案价值研究上升到哲学层面,并将经验的概念引入到档案价值的研究中。经验在哲学上通常是指感觉经验,即人们在同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7]。而经验价值是人们从过往的客观事物中获得的种种益处。因此,档案、文物、图书等都是人类经验价值的承载物,档案属于实践经验或原始经验,而图书属于反省经验,为二级经验[8—9]。可见,图书与档案从属于两种不同的经验类型,有着不同的性质与分工,因此二者主要产生的作用和价值也不同。尽管图书与档案都是人类群体思维的重要经验基础,但图书从属的经验类型为反省性经验,因此,本文认为图书的价值主要为反省性经验价值。

3 图书的历史与定义探究

语言与文字产生后,人类开始使用文字来传递信息、记录事情。由于语言具有共时性与历时性,人们不仅可以与他人即时地对目前发生的事件交换信息、记录过去已发生的事件,还可以给将来的自己或他人留下信息并与之交流。然而,当时的人们只能将文字或图画记录在山洞、岩石、动物的骨骼、甲壳等载体上,后来又将字刻在青铜器、泥版上等,但这些载体既不能书写又不容易携带。因此,人们亟需一种轻便易写且易于携带又能够长期保存的载体记录信息,直到纸张的诞生。在纸张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之后,人们开始使用纸张大量地记录信息并保存下来,这便是早期图书的形成。在中国,《史记·萧相国世家》最早出现“图书”一词:“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然而当时的图书主要是记录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人物事件与地形地貌等,在今天,这些“图书”应该被看作是档案、地图等,因此也便有了图书是从档案中由来的这种说法。可以看出,当时的图书与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图书在概念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图书经过了数千年演变,其作为图书内容的知识范围得以扩大,记述和表达的方法越来越多,且使用的物质载体也开始变得丰富多样,因而也就产生了各种类型、各种著作方式、各种载体的图书。目前,图书与档案、文件等还有一定重合的部分,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图书是具有明显反省性性质的图书,即为用以总结经验、传授知识的工具,图书中可能存在的“原始记录性”等属性并不是图书发挥其价值的关键属性。可以说,本文所讨论的图书是纯粹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边界清晰的图书。

4 图书的价值的根本性研究

4.1 总结性经验价值

图书具有反省性经验价值,对比档案、文件等原始性经验,图书主要是人们对已发生事件经验性的总结。图书在本质上是系统知识的结晶,是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现象系统认识研究的结果[10]。图书的本体即是知识。不同于档案、文书等原始性记录,图书是对各种原始性经验的再创作,其将各种分散杂乱的原始经验进行分析、汇总,系统性地形成一条条规律,最后汇总成知识,以供读者获取。就算是童话故事书、小说或是哲学类书籍,其也是以现实世界的经验为基础再通过人类思维创作编写而来,并不是脱离人类社会毫无逻辑的架空生成。而档案主要是由文件与零次文献有意识形成,其生成最主要还是为了当时的生产实践所需,是当时人们生产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原始记录性。因此,可以看出,图书是人们根据现实实践的一条或多条原始经验,通过著作者的智力劳动,系统化归纳总结而成,具有总结性的经验价值。因此,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一本书籍获得多条原始经验汇总凝结成的知识,比起阅读档案类的原始经验,读者阅读图书可以更加快捷、以更加容易接受的形式获取知识。例如,阅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读者就能快速地了解全球古今的大量历史,并能快速地明白作者总结出的历史规律,而不用自己阅读大量的档案、文件,再由自己思考后悟出知识、规律。

4.2 基础性教学价值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教学主要是以人为中心来进行的。人们通过口头教育,将自己所获得的经验传达给他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纸张出现以后,人们开始试着通过阅读纸上的内容获取知识。但如上文所述,当时的图书主要为档案的性质,人们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认字、识字。此时,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记录在纸上的信息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冰岛从未有过书店,也没有过学校,然而到了18世纪末,冰岛几乎所有人口是完全识字的。他们的阅读材料主要是北欧传奇与宗教作品的手抄本,并通过阅读度过漫长的冬季。可以证明,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会不断加强的[11]。在当时,识字是比获取知识更有价值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文本——记忆的内在化和有学问的记忆者的口语表达来完成[12],即以人为中心的传授为主、书本阅读为辅的形式。后来,随着纸张印刷技术不断成熟,阅读不再是贵族或富家子弟的特权,平民百姓也可以获得图书进行阅读,并且,当时的图书的性质开始逐渐由档案向现在的图书转变,不少诗人、作家开始将自己的经验与见解记录并保存下来。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图书的反省性经验价值,教育的中心也开始从人向书本转移。现代的图书都是由正规出版商出版并批量发行,并且图书的内容与形式开始变得丰富多样,在性质上与档案等相邻事物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许多作者开始在书中加入插画来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这些书中的插画有利于激发阅读者的想象力,并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文化与信息[13]。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图书也开始成为人们学习的一种手段。例如,有专家对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化学期刊》进行调查,发现该期刊的电子版平均每月被访问超过1 300次,而该期刊的印刷版则平均每月仅被使用475次[14]。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都使用图书来开展基础教学活动。尽管档案、文件等具有教育价值,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档案与某些科技文件等来获取知识,或是通过互联网来查询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但由于图书内的知识被总结过并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即上文所述的图书具有总结性经验价值,因此,档案、文件内所蕴含的知识相较于图书里的知识是更难以理解的,并且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其真实性与有效性令人担忧,再加上电子产品的价格较为昂贵,开展集中教学时使用图书能够让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都能接受到教育。因此,绝大部分地区都使用图书进行教学而非档案等载体,可见,图书具有基础性教学的价值。

4.3 情感导向价值

图书作为一种人类反省性经验,必然会将作者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作者在真情实感下的创作能够打动读者,使读者“入情”。一部优秀的图书作品能够激起与美化人的性格、意志等积极的心理活动,促进人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读者的接受心理和理解能力对图书价值的实现具有很大的能动性[15],图书所提供给读者的知识可以对读者的参考决策提供引导,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与认知,有着读者决策的价值[16],因此图书具有情感价值、心理价值、认识价值[17]。同样,档案也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改变人们的心理,给读者提供决策。读者在阅读各种历史档案时同样能唤起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和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读者在阅读各类科技档案时,同样也能够获取自身所需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进行各种决策。因此,本文认为仅仅将图书的这些价值笼统地命名为情感价值、心理价值、认识价值是不够贴切的,并没有准确地体现图书的情感导向价值。

  图书聚集了作者经历,读者在阅读了一种或多种原始经验后注入的真情实感,必然会将作者的情感带入其中。这其中包括作者根据自身的喜好与认知对某个人物的评价、对某个事件的评判、对世界或社会乐观或是悲观的认识。作者甚至能够通过创作改变读者对某个人物或是某个事件的认知,引导读者情绪,改变读者心理,甚至引导读者改变自己的行为。一本内容积极向上的图书可以引导读者奋发图强,而一本内容不健康的图书则会影响读者身心健康。阅读红色文献可以激起读者心中救国救亡的真情实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阅读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则有可能使读者产生消极的情绪。而相较于图书,档案作为一种原始经验,则是对一个个历史事件的真实反映,其客观记录了各种事件的真实发生,各种人物的所作所为,而记录者没有根据自身的情感美化、淡化甚至丑化各种事件,揣测人物心理,描绘人物性格。档案向读者给予的是客观的事件与人物,而图书或多或少都会将作者对事件与人物的情感加入其中。因此,档案所带给人情感的改变完全是由于读者根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某个事件的评价而产生的,其给读者带来的情感主要是读者自身心理形成的,对于读者心理情绪的改变是客观的;而图书给人情感的改变则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读者根据作者情感上的引导一步一步地唤醒自己内心中的某种情感,作者根据自身的主观情绪不断引导读者心理情绪的改变。因此,本文认为,图书是由作者根据各种原始经验融入自身的情感,对读者进行主观的情感引导,其导向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最终主观地改变了读者的思维情感,引导读者进行决策。可见,图书对读者有着情感导向的价值。图书出版监督管理单位在进行图书审查时也要警惕图书的情感导向价值,避免读者在阅读图书后根据作者的引导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造成不良的影响。

4.4 全程性长效知识传播价值

图书具有知识传播的价值。图书将作者的反省性经验记录下来,通过某种特定的载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使读者能够获取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但图书与档案、文件等都属于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本身就具有知识传播价值。人们的口头语言、草稿等零次信息,档案、文件类的一次信息,图书类的二次信息,都具有信息的属性,也理所应当具有信息的知识传播价值。因此,单纯地认为图书具有知识传播价值,是无法将图书与其他各类信息区分开来,体现图书在知识传播上的价值优势。档案作为一种原始性的经验记录,其诞生最初还是为了服务于当时的生产生活实践,直至档案归档,并在保密期过后才能向社会公众开放。因此,可以说档案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前期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档案利用上,其知识传播的价值在档案保密期结束之前都无法实现。相较于档案,图书从印刷出版开始就履行其传递信息的责任,只要开始印刷发行,读者就可以阅读。可以说,图书从印刷发行开始直至其生命周期的结束,都具有知识传播价值,可见图书的知识传播价值是具有全程性的。同样,口头信息等零次信息同样从其生命开始到结束也具有传播知识价值。但图书属于使用品,具有实用价值与流通性,人们可以通过购买或借入获取图书,这是其实用价值的流通价值,读者购买的图书既可自己使用,也可转让给他人使用,其利用人次越多,知识传播范围越广[18—19]。相比于没有载体的口头信息、没有副本的草稿、笔记等零次信息,图书的知识传播价值显然是长效的。由于没有受到载体的限制,零次信息往往只能在少数人之间传递知识,无法广泛传播,而图书经过印刷,有大量印刷本向社会公众出售使用,其传播知识的时效性要比零次信息、档案等强得多。因此,图书具有全程性长效知识传播的价值。

5 结 语

本文从经验价值的角度出发,认为图书的价值为反省性经验价值,并以此为基本点,以与档案价值比较为主、与其他信息比较为辅的方式,研究图书根本的、独有的、具有优势的价值。根据研究与对比,本文认为图书的价值主要有总结性经验价值、基础性教学价值、情感导向价值与全程性长效知识传播价值。明晰图书价值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图书这一事物,明白图书与其他信息载体之间的区别,让人们能够目的更明确地使用图书,更好地发挥图书价值,也可以提前规避由图书的某种价值带来的不良影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