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心理咨询视角下的阅读疗法流程梳理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7745
兰 旻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1 引 言

自阅读疗法进入中国后,业内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关于阅读疗法的工作流程讨论较少。以“阅读疗法+流程”“读书疗法+流程”“图书疗法+流程”“图书治疗+流程”“读书治疗+流程”“书目治疗+流程”为检索式,以期刊论文文献类型进行主题、题名、关键词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检索,检索时间为2022年1月5日,共检索出文献368篇。通过去重整理,实际谈及国内阅读疗法流程的相关文献仅有4篇。其中,赵春辉《探求阅读疗法的流程及精髓》是书评,对具体流程并无涉及;薛曼等《阅读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新进展》针对的是重性精神疾病症恢复期的治疗,操作者是具有心理专业背景的心理医生或护士,操作方式以团队治疗为主,与一般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学校教师等从业者所针对的一般发展问题或一般心理问题所进行的阅读疗法有差异。石磊《基于阅读治疗理论的交互设计研究——以阈下抑郁人群网络阅读平台为例》关注的重点是网络阅读平台的交互工作方式,缺少治疗的具体、完整的操作步骤。王景文等《阅读疗法实施的基本流程及其解读》将阅读疗法划分为准备、实施、疗效评估3个阶段9个步骤,对工作流程、操作环节进行了描述。但有些环节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如如何准备书目、如何建立咨访关系等。从业人员如果想以此为参考进行阅读疗法实践,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国内阅读疗法实践的代表人物宫梅玲的专著《读祛心病》虽提供了部分案例和书目,但并未提及具体操作流程。

  本文基于增强可操作性的目的,在心理咨询的框架下,考虑国内阅读疗法背景的特殊性,参考之前国内研究者的研究实践成果,借鉴国外的经验,进一步就操作细节进行补充和完善。对实际操作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如阅读疗法的分类、阅读疗法的书目准备进行探讨,同时就阅读疗法的特殊性如实施场所和实施目的等做补充说明。

2 国内阅读疗法实施的背景

2.1 从业人员群体肩负双重任务且大多缺乏心理专业背景

正如王景文等提道:“阅读疗法是一个大的工程,包括阅读疗法师的确定、场所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书目编制与推荐、心理咨询与阅读指导、宣传推广以及学术研究等一系列环节在内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阅读疗法实践大多兼顾了阅读疗法的研究和理论建设、实践摸索和经验总结。国内研究阅读疗法的绝大多数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其次是医院图书馆馆员、高校信息管理系教师,极少数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的硕士以及少数的精神专科医院的医生、护士。整体缺乏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在理论建设上关注宏观视角,缺乏体系化、细节化的研究,以致在个案操作中缺少方法论的依据,也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法,反过来又制约了理论的发展。

2.2 理论上偏重于精神动力学忽视其他理论

国内阅读疗法在开列书单时包含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内容,但在进行理论解释时更多偏重于精神动力学的“共鸣、净化、领悟”,忽略了认知行为疗法等其他理论。例如,宫梅玲《读祛心病》中列举了《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该书是典型的以认知疗法为理论基础的书籍,但读者在写感受时更强调对其产生的共鸣,而不是根据书本的技术指导进行自我治疗。而在国外,如英国的《阅读疗法》(Sarah McNicol,《Bibliotherapy》,中文名与王波先生《阅读疗法》重名)、美国的《阅读疗法指南》(Pardeck等,《Using Books in Clinical Social Work Practice:A Guide to Bibliotherapy》)认为,根据认知行为疗法(CBT)开列自助书籍和根据精神动力学“共鸣、净化、领悟”开列小说(或虚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疗法书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倾向,区分明晰。

2.3 操作中偏重于读者自助型,咨询师为主导的较少

阅读疗法从咨询师的参与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读者为主导的自助阅读疗法。读者根据咨询师、图书馆或者其他机构开列的书单,自行判断、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进行阅读调节。另一种是以咨询师为主导的治疗。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帮助。目前,国内实践较偏重读者自助型,不利于研究者深入研究阅读疗法发生的机制。

2.4 书目准备上不够充分、本土化不足

目前,国内阅读疗法书目主要分为三类:翻译书目;专家学者、团队相对成熟的推荐书目;单个案例中随意性比较大的随机借鉴组合的书目。各家有自己的书目,但并没有形成业内比较认可的固定使用书目。学者们也普遍认可王景文根据文献计量方法梳理我国阅读疗法书目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一是我国阅读疗法书目研究缺乏突破性成果;二是我国阅读疗法书目实践严重不足。

2.5 对象人群较特殊,应用人群的范围比较狭窄

目前,阅读疗法实践更多在高校图书馆、部分中小学、医院、监狱等场合,其中以高校为主。这些场合决定了对象的特殊性,并决定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并不是单纯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天然具有相对高的依从性。而在公共图书馆等其他场合来访者的组成会更复杂,这对咨询师在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和配合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因为国内阅读疗法本身是不成熟的治疗方式,没有统一的培训和审核标准,所以更需要对咨询师的准备阶段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因为咨询师肩负的双重任务,需要咨询师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审查意识。同时,咨询师应该借鉴、移植之前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内容和国外阅读疗法的工作经验来考核、限定自己的工作行为。另外,咨询师必须在做研究和帮助来访者之间找到平衡。

3 咨询流程

3.1 准备工作

3.1.1 咨询师的准备。考虑到国内没有阅读疗法咨询师的认证,同时也缺乏规范化的培训,咨询师自身的准备尤其重要。首先,咨询师要对一般心理咨询师应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对阅读疗法有所掌握。关于阅读疗法的实际操作可以参考《Bibliotherapy》《阅读疗法指南》等书。咨询师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边界有清晰的认知,诚实面对自己的能力边界,不夸大、不隐瞒、不欺骗。例如,有些情绪异常是由躯体疾病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不属于咨询师的工作范畴;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强迫症等不在咨询师的工作范围之内。另外,咨询师有一个成长过程,必然有些问题暂时无法处理。咨询师应该在准备期间搜集相关的问题、案例,针对问题做模拟性的阅读疗法咨询训练,逐渐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

  3.1.2 书目的准备。咨询师应对治疗书目进行系统准备:了解基本问题分类;选择治疗理论,如认知行为疗法或者心理动力学疗法;准备好相应的书目,换言之,咨询师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书目。咨询师可以参考国内外阅读疗法书目筛选、组建,并作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同时对开列的书籍认真阅读,熟知其内容、操作方法、写作风格、一般读者的获取渠道。这样才能够针对读者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个人需要、经济状况、获得书本的条件等开出相应的书单,并在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

  关于自助类书籍要了解其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方便指导来访者。咨询师甚至需要帮助来访者解决书目和章节的选择,规避书中对来访者的干扰信息,尽量减轻来访者不必要的工作量。

  关于文学类书籍要了解其内容、写作风格。咨询师要明确有些书籍并非涉及与来访者类似遭遇就一定能帮助到来访者,必须使来访者在故事内容、主人公和故事底层逻辑、道德观念上产生认同感,不然可能给来访者带来困扰。

  另外,一定要关注到所选择的书籍在当今社会是否具有适应性。比较具有历史特色的道德训诫或者处世方法未必适合。

  3.1.3 场所的准备及现场、线上咨询的差异。面询比较强调场所的准备。王景文提到要开辟“私密、温馨、舒适、安静”的专门区域。虽然理论上说面询是最佳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咨访双方的信息交流,增强咨询效果。但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也有网络咨询或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建议选择视频或语音。因为文字会丢失许多有效信息,如看不到来访者的表情,不太容易从对方的文字里判断长时间不回复是由于思考还是沉默、阻抗。另外,文字咨询对来访者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并且会延长咨询时间,降低咨询效率。

  3.1.4 设备的准备。在准备设备时除了录音、记录设备等,还应包括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文献载体的准备。咨询师要根据来访者阅读习惯和经济条件等给来访者提供文献或者获取文献的渠道。并且要注意文献的版本等问题。部分来访者可提供有声书等。

3.2 治疗阶段

3.2.1 初诊接待。初诊接待主要任务包括:搜集来访者的资料进行诊断和评估,取得来访者信任,建立咨询关系等。

  (1)初诊阶段在选定的咨询场合,确定谈话的目标、内容及范围。采集来访者的背景资料,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桑德伯格提纲。阅读疗法因为有其特殊性,应增加对来访者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的调查。国内阅读疗法实践的场合以高校为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保障,而学生对老师有天然的信任感,依从性较好,所以很多时候省略了这一步。但如果放在公共图书馆或者社区环境,读者的文化水平、阅读能力、兴趣爱好有较大差异性。这一步更需注意。

  (2)使用心理测验,通过测试判断来访者的情况、辅助诊断。一是如果测试结果与摄入性会谈得到的印象一致,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如果测试结果与临床观察有差异,可以重新进行会谈,重新测评。二是心理咨询前后测试数据可以提供咨询疗效评估的指征。三是目前阅读疗法的实践兼具科研目的,需要搜集数据和证据。

  心理测试的方法使用最多和最简便的是各种量表。比较常用的90项症状清单(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表(MMP)、人格障碍筛查测试(PDQ)等。

  另外,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使用一些心理测试设备,如皮肤电测试仪、生物VR情绪反馈训练系统、心理沙盘管理系统等。这些仪器同时具有其他作用:如增加来访者陌生感、科技感,使其获得进入专业场景的暗示,增加来访者对咨询的兴趣以及对咨询过程专业度、科学度的认可。

  (3)临床资料评估,提出评估报告、作出诊断

  在完成资料搜集和心理测试后,可以对临床资料进行评估,得出初步诊断结论。

  诊断可以参照《DSM-5鉴别诊断手册》。诊断的主要任务包括:

  判断病与非病、判断来访者属于发展性的需求还是治疗性需求、判断来访者问题的实质、判断来访者是否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每个咨询师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暂时不能处理的问题,要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和自身的能力作出判断。刚从事这项工作的咨询师尤其需要注意。如果是试验性的咨询应该跟来访者表明自己的情况,不夸张、不隐瞒。确认来访者是在确实被告知咨询师的情况后作了咨询的决定。

  3.2.2 建立咨询关系。建立咨询关系是咨询工作决定性的一环。一般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1)初诊阶段没有建立咨询关系,咨询宣告结束。

  (2)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中途脱落。即来访者在告知或没有告知咨询师的情况下中断咨询。没有建立咨询关系和脱落两种情况是咨询师在经验积累阶段很容易遇到的问题。

  (3)来访者假意配合。来访者有可能基于咨询之外的其他原因和目的假意配合,但没有建立真正的咨询关系。来访者可能对咨询师或者咨询师所开具的书单又或者是指导的阅读方法始终抱持一种疏离和抗拒的状态。这种情况在不单一的咨询关系中比较容易发生。例如,老师和学生,狱警和服刑人员,尝试做阅读疗法研究的住院医生和患者等。要解决这个问题,整个行业需要逐渐加强宣传和受众教育,建立一定的咨询氛围,而咨询师个人需要对来访者进行教育,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告知来访者阅读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消除来访者的顾虑,让来访者对阅读疗法产生信心,并且对咨询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合理的预期,积极地配合。

  3.2.3 订立咨询方案。在建立咨询关系后针对诊断阶段获得的资料确认来访者面临的困境、想解决的问题,确定治疗目标及咨询师使用的原理、方法。

  确认来访者的问题,与来访者进行讨论确认来访者治疗中要解决的问题及验证方式。

  确认咨询使用的方式是面诊还是网络或者电话等手段。

  根据来访者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条件(每天能够用于阅读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性地提出治疗书目并确定阅读量和阅读进度。《阅读疗法指南》提出,关于自助类书籍的选择标准是:书中内容围绕来访者的需求展开,其技巧是来访者治疗中所必需的;书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便于来访者理解;技术必须标准化,被反复验证适用于不同个体,而不仅是少数案例;采用的技术必须处于相对较低的风险水平;来访者个人被认为有能力选择自助书籍。

  确认治疗是读者自助型还是咨询师主导型或者说确定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合作方式、参与程度。如果以来访者为主,咨询师只是提供问题判断、提供书目、协助进行效果评估。如果是以咨询师为主,需要进行全程的阅读指导,定时进行面谈等。“(来访者)有权参与治疗目标的选择;个人被认为有能力自我指导,而咨询师可以大大促进自我帮助的过程。”

  3.2.4 对来访者进行阅读指导和干预。有些书籍可以在咨询师的指导下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阅读;有些章节可以略过;有些书籍理论性的内容需要跟来访者进行讨论是否理解有偏差;有些认知行为疗法的书籍,如关于呼吸的训练等,光凭文字的描述来访者可能难以掌握,需要咨询师在现场进行指导。另外,咨询师的“在场”可以给来访者带来很好的被支持感。

  文学类书籍的阅读方法也有很多种。例如,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进行视角转换。帮助来访者站出来作为旁观者看待自己的问题。例如,进行故事模拟,引导来访者假设自身与主人公面临同等困境如何处理问题,再对比原故事情节,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自己的长处,帮助在虚拟中获取成长经验。关于阅读指导,王景文也提到复述、角色扮演等技巧,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对于一些自主性不太强的来访者而言,其阅读进度需要咨询师进行监督指导。

  另外,咨询的过程是变化的过程,需要关注变化中的来访者。咨询师需要观察分析来访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对来访者的状态进行干预,了解来访者对提供的书目是否认可,以便来访者在出现不适时及时更换书籍。

  3.2.5 疗效评估及方案修正。疗效评估有五个维度:前后心理测量指征的对比、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观察、来访者的自我评价、对比之前来访者和咨询师所订立的目标、他人对来访者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因素可以包括量表的测试指征;来访者情绪和心境、精神状态的改变;注意力集中度、思维能力的恢复;来访者的言行、穿着的改变;来访者生活功能的改善度(如社交功能的恢复、社交范围的扩大、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和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关系改善等);来访者躯体症状的改善(如失眠、易醒、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等症状得到改善,身体健康恢复等)。疗效的评估不是一过性的,它可以贯穿咨询的整个流程。在咨询中可以通过疗效评估对比之前商定的方案进行适当修改。特别是长程治疗,经过较长时间,来访者自身状态可能发生之前预料不到的进步和变化,来访者的生活也可能产生变化,如毕业、换工作、结婚、离异、家庭成员的变化等,困扰来访者的问题有改变的可能,应根据来访者的需求对方案及时作出相应修改。

  3.2.6 咨询关系的结束和告别。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对咨询师全然信任,甚至多少会对咨询师产生依恋、移情,需要妥善处理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告别。这个过程如果没有操作好,一旦断然告诉来访者治疗结束,有可能会让来访者产生分离焦虑、产生被抛弃感,对来访者造成伤害,甚至一些来访者有可能为了维持跟咨询师的关系导致各项指征和功能的退化。也有来访者试图跟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私人关系,这种行为是不太值得鼓励的。把握好咨询关系结束的时间和方式,可以促进来访者和咨询师关系的长远发展。

  第一,约定结束时间或信号,为告别做好铺垫。

  咨询师应该帮助来访者做好分离的准备,在一开始就提示来访者:咨询关系是一种短暂合作的关系,随着治疗和咨询的推进会有结束的一天。最好在开始的时候约定结束的时间或者目标,如几次之后结束咨询或者达到某个目标之后结束咨询。在咨询结束前的几次就要提醒来访者咨询将要结束,倒计时会让来访者有一个接纳的过程。

  第二,在结束咨询关系的内容中完成告别,建立仪式感。

  布置来访者的告别作业,如阅读有关告别的书籍,回顾咨询的过程,帮助来访者进行内心建设。宫梅玲《读祛心病》中的每个案例都有一个来访者写的“疗愈感悟”,这是比较好的参考。全面回顾咨询过程,让来访者总结咨询和阅读中的收获及他们对将来的计划,这种仪式感的建立能够让来访者更容易接纳告别,而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来访者应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更好地处理未来人生遇到的问题,开始更有勇气和自信的人生征程。

3.3 整理资料、归档

整理来访者的资料和归档以备用于研究,或者对来访者未来在人生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踪和溯源。

4 结 语

以上是从心理咨询视角,在国内阅读疗法的理论和实践背景的基础上对整个阅读疗法的咨询流程进行梳理。这个流程主要针对个体咨询,而团体咨询的流程会稍有差异。理论、实践、书目建设的问题三方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理论需要通过实践验证和推进,书目建设需要理论和实践丰富。我们可能需要更多个案的详细记录,个案概念化的过程可以帮助从业者进行更深入的自我审视,了解和理解阅读疗法,也能为研究者提供更扎实的实证资料。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