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3)
1 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领导力被认为是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宏观意义层面的战略价值,也是年轻人未来自身及群体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格特质的形成。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学者Susan Komives将领导力理论研究运用于田纳西大学、丹尼森大学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项目调研中,并在丹尼森大学专门开设领导学课程,之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重视,相关的培养实践与教育活动等日益丰富。领导力,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综合能力,其突出表现是人际影响力,表现形式为准确把握领导规律,科学合理地运用领导方法及具体实施举措,结合领导艺术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传统观点上的领导力等同于领袖人物的能力及素质,而现代学者则认为诸如高校等组织中,每个个体都受到其他人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组织成员,因此,每个人都具有现实或潜在的领导力。进入21世纪后,国外高校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愈发重视,高校内的各类机构都主动出击,结合机构规模、职能及资源优势等,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工作中系统性地发挥作用。2006年,东华盛顿大学图书馆(East Washington University Library,EWUL)创立了“图书馆学生联络员项目”(Library Students Liaison Program,LSLP),经过15年的发展,LSLP已成为EWUL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实践品牌,在口碑与成效上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起步较晚,对LSLP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在培养理念及培养方式上的先进经验,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有所借鉴,创新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路径,推动大学生教育事业迈向新高度。2 “大学生领导力”概念内涵
领导力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的西方,一直以来都作为与管理学密切关联的理论体系。而以大学生为主体角色进行领导力层面的实践、研究等则是基于已有领导力理论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形成。依托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的学习、活动、生活现状并结合各国面临的现实环境、国策变化等,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众多学者清晰地给出了大学生领导力的类型、来源、产生价值等。在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定义上,当前业界普遍认可美国学者Jim Kouzes与Barry Posner于1983年提出的观点,他们将大学生领导力界定为大学生领导者激励他人自愿在组织中作出卓越成就的能力,领导力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一种关系,Kouzes等还对这一观点进行补充说明: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可能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大学生领导者在激励他人完成任务时经常会遭遇意愿挑战,挑战的解决意味着领导力的提升;领导力并非职位、名声、权威或财富,它不是少数人的权利,任何人都拥有成为领导者的潜质;领导力决定自我发展的方向,它是可观察和可学习的系列技能。20世纪90年代后,大学生领导力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Tucson强调发展大学生的领导技能是高等教育的一项责任,领导力涉及阅读、写作、创造性思维、个人管理、团队效率等,技能的广泛性与领导力呈正向关系;Gallagher等则认为时间管理、深度阅读、公开演讲三项技能是大学生提升领导力的关键,也是他们应在大学生涯中重点培养的技能;Stronge则将智力、判断力、变化预测力及大局观审视能力作为组成大学生领导力的四大要素,他建议高校开设提升这些技能的课程,利用专业知识、工具和社会实践等增强大学生群体的领导才能。2000年以后,利用案例探讨如何切实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水平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成果多聚焦于领导力提升举措方面。Delgado等基于西班牙格拉纳达的实践,发现大学生缺乏领导力往往是由对自身利益代表性的无知及冷漠导致,提升领导力的最佳方式是参与学生团队,制订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任务,通过成功实现目标增加团队信任感;Diedrich等认为在体育运动领域中,大学生个体很容易在团队中成为精神领袖,其在伊利诺伊埃尔赫斯特学院开设体育学领导力课程,以体育环境下的团队竞技运动挖掘成员身上的领导力潜质;约旦扎尔卡哈希姆大学教育科学系的Aieman等针对多所约旦公立大学的学生组织开展领导力成果量表测试,基于测试结果提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改进建议,如成立特殊需求活动社团、开设人际交往专业课程、选派大一新生进入应届毕业生创业公司实习等。3 LSLP概况
2006年,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图书馆(EWUL)制订“图书馆学生联络员项目(LSLP)”,该项目的初衷是以学生馆员角色加强图书馆同学院之间的合作,开展同龄人外联活动,引导更多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LSLP最初的目标便是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鼓励大学生走进图书馆,提升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需求的响应能力。2010年后,美国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又一次掀起青年领导力培养的热潮,领导力教育项目在大学里发展迅速。在这一背景下,EWUL对LSLP进行改革,LSLP逐渐演变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实践项目,该项目宗旨也由“教会学生热爱图书馆”转变成“为国家培养未来的领袖”。在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践中,LSLP实行诸多举措。首先是学生联络员的人选确定。EWUL与学校教育系、商业系教师合作,开设通识性领导力课程,内容涵盖通用技能、管理技能学习及演讲口才训练等,通过选修课程学生的表现及发展意愿等,最终选拔学生组建联络员小组。联络员是在大学生中选出的高校图书馆事务代言人,也是助力高校图书馆渗透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强大力量,小组成员经常开展调研工作,咨询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规章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这一工作任务使成员们掌握更多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成为领导力培养的组成版块。此外,成员之间制订“个人信息气泡”,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参与项目所追求的目标,“信息气泡”帮助陌生的成员之间快速熟悉对方,加快小组凝聚力的形成。
2015年后,LSLP进一步拓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路径。从这一年开始,LSLP每年都会成立“梦之队拓展团队”,团队由联络员成员及其邀请的普通大学生读者共同组成,其工作任务包括开展“LibQual+”调研,旨在评估EWUL学术支持的功能;与学校部门、学生社团、社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对话,推广EWUL的空间、资源及服务,搜集改进建议;策划并举办一系列大型活动,以知识与趣味并重的各类活动吸引大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截至目前,联络员领导的“梦之队拓展团队”主要开展了“门廊上的图书和比萨”(图书馆欢迎新生活动,展示优质图书,提供免费比萨)、“EWUL啤酒节”(图书馆年度筹款活动,包括信息检索比赛环节)、“减压星期”(图书馆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缓解期末考试前的心理压力)、“图书馆熄灯”(图书馆节能活动,提倡节约用电)等。
自2006年建立以来,LSLP已走过15年历程。在接受评估时,EWUL发现LSLP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不但成为东华盛顿大学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实践的知名代表性项目,在美国的高等教育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让高等教育人员及社会民众充分认识到“年轻一代”领导力开发与提升的重要意义。
4 LSLP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实践的特点
4.1 采取社会变革模型七种价值观为理论框架
在领导力科学领域,社会变革模型(Society Change Model,SCM)作为理论框架,一直被用于检验某个项目对成员社会责任领导力的影响,它最初由美国高等教育研究院于1994年提出,专门为大学生设计,作为领导能力的测试工具,为的是展现领导力在促进社会责任进步及共同利益变革方面的价值。LSLP将SCM框架作为项目的理论支持,其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强参与学生的自知力和领导技能;二是促进机构组织的社会变革,优化运作方式,扩大团体利益。LSLP强调领导力培养对树立七种价值观的作用,将领导力视为一个长期过程,而不是个人所处的职位性质。七种价值观具体由个人层面的自我意识、身份认同、自我奉献,团队层面的积极合作、共同目标、文明争论及社会层面的榜样公民组成,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可能发生转化或矛盾,领导力的培养应追求积极的转化。笔者认为,将LSLP的领导力培养路径与社会变革模型结合,七种价值观的树立可以遵循以下内容:个人层面,每个联络员应认同其高校图书馆学生工作者的身份,思考提升工作成效的举措;团队层面,与他人高度合作举办高校图书馆活动,推介资源与服务,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社会层面,持续学习各类技能,发挥优质榜样的力量,鼓励同龄人群体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促进其他大学生领导技能的发展。4.2 建立导师责任制模式,由馆员担任导师
一般来说,领导素质的发展与经验积累及反思频率呈正向关系。考虑到大多数项目团队成员在加入LSLP前并未担任学生干部或社团负责人,EWUL每年都会挑选2—3名馆员担任学年制导师。导师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帮助成员树立“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对自身“学生馆员”的身份认同感,建立二者间平等对话关系,成员以“学生馆员”角色推广图书馆资源、服务,开展活动时更加具有内在动力;二是对部分成员进行引导与监督,一些大学生在加入LSLP后比较茫然,无法客观认清自身优劣势,过于依赖他人辅助完成任务。针对这部分成员,导师需充当引导者与监督者,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如拖延症、言谈用词不当等,挖掘其特殊潜能,分析独立实现指定目标的可能性,并全过程监督、记录、反馈,督促他们按时段、按环节完成工作任务。4.3 重视参与学生的培养成效反馈
持续性反馈意见的获得源于LSLP在每学年项目结束时对参与成员的内部评估。担任导师的馆员利用问卷发放、电话访谈、线下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搜集一手资料,从而掌握LSLP各项版块的实施状态,评估成员小组领导力培养成效。评估内容包括领导力通识课程教育效果、图书馆活动影响力、团队协同合作水平及个人目标达成情况等。通过定期的成效反馈及评估,EWUL能够清晰发现LSLP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纠正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更好地洞察不同成员间的领导力特质及社会背景变化对项目的牵引,如新型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人际关系处理工具的影响,从而对领导力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进一步提升项目实施的整体质量。4.4 持续丰富领导力培养实践活动
LSLP成立之初作为项目组成员充当高校图书馆的联络员开展外联活动而存在,但随着项目的时代化发展,LSLP的性质逐渐发生转变,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外联属性项目,其功能远远大于加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间的双向交流。EWUL邀请学校教育系商业系教师合作开设领导力通识课程以选拔学生成立联络员团队,意味着LSLP已上升为领导力培养项目。LSLP注重结合社会背景不断丰富培养内容,项目组成员过去的工作重点是开展调研,通过与普通读者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所需的图书馆资源、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人际关系处理技能;现阶段,策划与实施高校图书馆活动则成为LSLP领导力培养的核心板块。大型活动的组织举办涉及专业知识、时间管理、集体学习、信心提升等诸多内容,也包含同学校其他部门、校外公益团体的交流合作,从策划到成功实施,小组成员领导力接受了全方位的熏陶与历练,其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5 我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面临的困境
综观国内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除了教育模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观念认知不足等问题,还面临着以下深层次的困境。5.1 缺乏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
领导力是一个具有文化特征的概念,不同属性的文化对领导力有不同的理解与界定。现阶段,国内高校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对其价值及意义的认可达成了共识,但在领导力培养的结构与内容层面却存在较大分歧,“如何培养”“依何培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是以领导科学的课程内容作为领导力培养的依据,还是基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独有的自身体系尚不明确,科学理论支撑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培养实践的千差万别。5.2 大学生培养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领导力的形成机理表明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中必须以大学生本身为主体,切实提升其领导力学习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从国内培养现状来看,当前存在学校与老师热情高、学生热情低,甚至有部分学生敷衍应对培养举措的情形。如果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相应的培养活动便难以提供较为真实的场景倒逼大学生进行领导理论知识感悟。理论知识无法内化为能力,如此将更容易导致大学生对领导力培养实践的错误偏见,打击其参与积极性。5.3 培养方式局限,长效性不足
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的过程,高校应该密切联系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探索,适当提升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投入力度。当前国内高校领导力培养的覆盖面较小,多以对学生干部的短期集中培训为主,面向普通大学生的培养更多是通过领导力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体现,培养方式比较局限于教学环节,能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不多。此外,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周期较短,价值导向总体上呈现功利化特点,未能形成培养实践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6 LSLP给国内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带来的启示
21世纪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在国内逐渐得到重视,不少高校开设领导力教育课程,建立领导力交流平台并实施专门的培养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国内在该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也多局限于学校或校级学生组织层面,其他机构较少涉及。LSLP作为高校图书馆牵头执行的长期项目,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与图书馆价值认知进行关联,其建立的培养体系客观、全面、可操作性强,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提供了实践性的经验参考。6.1 找寻适合国内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实践的指导理论
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的关键目标。高校要将提升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当作重要的实现目标,以科学合理且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领导力教育理论体系,结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领导力培养实践。LSLP将社会变革模型七种价值观框架作为项目开展的理论指导,培养方式多遵循该框架制订,有利于对项目的整体把握。除了社会变革模型,还有一些美国高校主要依据领导特质理论、挑战型领导力发展模型等实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这启示着国内高校组织今后应积极探索不同的领导力发展理论,结合国情国策、地区高等教育现状等找寻适合本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指导文本,助力大学生领导力培养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6.2 全面发展与重点关注相结合
LSLP之所以在大学生读者领导力培养实践层面成效显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对领导力概念的认同及内化。大学生对他们未来适合的社会角色并不十分了解,加之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本身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因此,LSLP每次实施时EWUL都会与学校的教育系、商业系教师合作开展通识性领导力课程,通过选修课程学生的表现及发展意愿等,最终确定读者联络员小组成员人选并进行后续不同主题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如人际关系优化、研究项目负责、活动组织策划等。国内高校图书馆现阶段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教育主要集中在学生干部群体,特别是隶属于高校图书馆的学生组织、社团成员,对于普通读者,高校图书馆极少涉及领导力培养的内容,契合主题的专业讲座、资源推介、专题服务等屈指可数。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学习LSLP的做法,与学校其他单位密切合作,开设相应课程,举办大规模、周期性的领导力培养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在理论课程、动手实践中理解领导力具体含义,内化领导力核心思想,学习具体的领导举措。考虑到对每个个体均执行领导力重点培养的可行性较低,高校图书馆应从中选取有特别需求、表现积极、意愿强烈、价值观正确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遵循榜样示范与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现由决策力、教导力、执行力等单一类型领导力培养向全面化领导力培养的提升。6.3 为领导力项目培训提供实际支持
在LSLP运作过程中,EWUL作为项目制订者及管理机构,在空间、经费、资源及人员等层面均提供了大力支持,学校学院、学生社团及社会组织等合作伙伴的加入扩大了LSLP的辐射面,使其领导力培训实践更加特色化、多元化。未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牵头实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时也应提供全方位支持:在理念上,要认识到学生读者领导力开发对高校图书馆及学校发展的意义;在培养成员的筛选上,要撇清裙带关系,利用领导力课程、社会实践等选拔最合适的培养对象;在经费投入上,为成员学习领导技能、开展主题调研、举办高校图书馆活动等提供资金支持,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成员接力承担领导力教育的职责;在培训方式及内容的设置上,运用科学合理的领导力理论框架体系为成员打造有利于实施其领导潜能的平台,鼓励他们进入与高校图书馆合作的多方机构进行锻炼。通过以上举措,最大化地实现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际成效。6.4 加大图书馆学生社团的建设力度
由于大学生群体所处环境的特征,学生社团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从功能发挥层面来看,“学生联络员小组”便属于高校图书馆学生社团。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结合现实条件,考虑成立自己的学生社团,为兴趣爱好相同且有意愿参与图书馆管理、服务及组织策划阅读推广活动的学生读者搭建平台,通过课程学习及表现考核等,最终确定社团成员,为他们提供参与图书馆更多活动的机会。在高校图书馆学生社团中,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式,不是简单地靠职位权力,组织的职位权力更多的是关于行为制约的规章,要想让工作出色,就必须更多地靠个人影响力来激发团队成员展开工作,这与企业等正式组织中的影响团队的方式有很大区别。参与高校图书馆学生社团,组织计划的制订、方案的完善、目标的完成等多涉及同龄人群体的反馈、支持。因此,大学生的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将得到重点培养,特别是在面对困难时,需要核心人物以身作则、勇于担当,以强大的领导力引导成员共同解决难题,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7 总 结
进入21世纪后,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组织实践中,组织领导力发展已成为继全面质量管理和组织流程再造之后的又一次浪潮,国外图书馆界在领导力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同样取得了很大进展。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学生联络员项目”遵循科学的领导力理论体系,开设大学生领导力专业课程,建立读者自治小组,赋予小组成员策划活动、推广图书馆资源服务的权利并选派馆员担任导师全程指导。该项目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理念及培养方式等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有所借鉴,加强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理解与研究,以切实有效的培养路径不断促进青年群体领导才能的提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