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1 引 言
随着5G网络大规模商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智能化革命,即将从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全面迈入智能化时代。“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化趋势正在叠加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快速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幅整体跃升。”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以算法为核心支撑的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深刻改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结构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业态,构建可视听、可创作、可交流的智能化公共数字阅读空间,提高公共阅读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2 我国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的整体态势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与传统实体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相对应的公共数字阅读服务空间,改变了公共阅读资源呈现方式、阅读服务渠道和读者参与方式,形成了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相适应的公共阅读服务新业态。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服务节点的数字资源传输体系,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提供数字阅读服务。2001年以来,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成了内容海量、技术先进、传播快捷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特别是2011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果推广至各级公共图书馆,有效推动了解决版权问题数字资源的大范围共享,促进了基层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与线下阅读服务蓬勃发展的态势相适应,初步形成了以多平台存储、多载体呈现、多渠道传播的公共数字阅读空间,有效拓展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从实践的角度看,过去一个时期,我国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主要把握3个着力点:1)数字阅读服务平台建设。例如,在国家层面或区域层面搭建的数字文献存储系统、统一用户系统、版权管理系统、文献搜索系统、数字资源发布系统等数字化平台;在单一馆层面搭建的网站、公众号、小程序以及依托第三方平台建设的云服务系统等。2)数字阅读资源建设。通过购买、自建、联建、征集等多种方式,开展文献数字化和特色资源库建设,形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论文、音频视频资料在内的多层次数字阅读资源保障体系。3)数字阅读服务推广。通过图书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移动阅读平台、手持阅读设备等多媒体服务渠道,实现实体图书馆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延伸和基于多终端的服务供给,通过多种渠道传输数字阅读资源。以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为主要抓手的公共数字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推动了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转型升级,为迎接智能化时代的挑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技术发展态势看,数字化技术改变的是阅读资源的呈现方式,从纸质化转变为电子化,实现了纸质阅读资源向电子文本音视频数字阅读资源的飞跃。网络化技术改变的是阅读资源的传输方式,从实体空间在场获取阅读资源转变为通过网络空间获取阅读资源。我国已经实现了从数字化到网络化的升级,目前,正在经历从网络化到智能化的跨越。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必将从基础架构上改变公共图书馆的运行管理、资源配置、知识挖掘和阅读服务模式,形成新的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实现基于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精准服务。通过图书馆的智能化升级,打造一个多元参与、互利共赢的知识“集市”,为知识生产者、服务者和消费者的知识活动提供全流程支持与服务。
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服务业态与智能化时代要求相比仍不适应,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水平仍然滞后。例如,业界对智能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缺乏深刻理解和前瞻性研究,对智能化给社会文化生活带来的冲击缺乏深刻认知,尚未形成建设与智能化时代相适应的公共数字阅读空间的高度自觉。在工作机制上,没有从公共图书馆行业发展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缺乏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统筹,与商业数字阅读平台及其他大型公共平台的社会化合作机制不健全。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上,公共数字阅读服务主要停留在数字化、网络化层面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应用严重滞后于商业化数字阅读服务的发展速度。在服务上,群众参与不足,仍停留在单向推送数字资源的阶段,服务的精准性、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获取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公共阅读空间尚存在差距,难以激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潜力。
3 智能化时代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的着力点
现代信息技术是公共阅读服务的重要支撑,建设智能化的公共数字阅读空间,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开展公共阅读服务,是推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当前,应围绕推进公共图书馆运行管理智能化、阅读服务智能化两个方向,突出公共数字阅读服务空间建设的系统性、开放性和参与性。一是突出智能化。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对图书馆服务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广泛应用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术等最新应用,实现基础平台的智能化升级。二是突出系统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图书馆运行管理、服务供给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提升,对读者进行画像,为群众提供高度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在完善信息发布、场地预订、服务预约、资源获取、服务评价、参与管理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对存储的文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为读者提供更加系统、更富有深度、更加权威的知识服务。三是突出开放性。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方式,推动公共文化资源的体制内外交换,是激发事业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牢固树立开放性思维,加强与各类商业阅读平台、大型公共平台的社会化合作,依此推动图书馆领域智能化服务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与市场领域同步,与时俱进更新智能化阅读服务业态,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性大循环。四是突出参与性。运用智能技术搭建群众线上参与平台,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在网络空间培育和集聚一批文化社群,形成群众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线上空间,促进知识供给和知识再生产。从具体任务上看,智能化时代的公共数字阅读服务空间建设要重点把握以下着力点。3.1 构建智能化的公共数字阅读服务平台支撑体系
构建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公共图书馆智能化服务架构与管理系统,推动公共图书馆基础业务实现智能化升级,使图书馆业务决策更多基于服务数据分析、用户精准画像、行业态势研判等,推动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向智慧化转型。特别是应从行业发展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协同,谋划建设国家基础性阅读服务平台,通过联合开发应用,加强数据共享和资源统筹。应用最新技术建设贯穿公共阅读资源整合、共享分发以及资源建设等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基础设施,支持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分众化、个性化公共阅读服务,形成智能化的公共阅读服务生态,开拓新型公共数字阅读服务空间。3.2 建设开放性的公共数字阅读空间标准规范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迭代升级的加快,决定了未来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应坚持基本框架的稳定性与技术更新的开源性相统一。因此,应围绕智慧化图书馆业务要素和工作链条,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为公共图书馆行业的智慧化转型提供标准支撑。特别是要根据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未来发展态势,为智慧图书馆和智能化公共数字阅读空间的功能、特点进行画像,厘清未来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要素和工作链条。以此为逻辑起点,调整完善现有公共图书馆行业的标准规范体系,研制智能化平台标准、核心元数据标准,电子文本及音视频数据等资源呈现标准,绩效评估标准和大数据采集分析标准等,建立基本的标准规范框架。3.3 开发多样化的公共数字阅读服务应用体系
群众阅读需求的差异化、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公共数字阅读服务应用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建设智能化的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在保证基础架构稳定性的同时,应坚持开放的思路,引导开发多样化的终端应用。通过广泛开发多样化的终端应用系统,集合各类公共数字阅读平台的数据,通过的大数据分析对用户进行画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公共数字阅读服务空间,以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式将公共数字阅读资源呈现给读者,实现公共数字阅读服务的精准性。3.4 实施差异化的公共数字阅读服务绩效评价和监管体系
发展“互联网+”公共服务,利用互联网手段实行绩效评价和监管,是提升公益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公共数字阅读服务是个闭环的链条,其中,加强绩效评价是建立需求驱动型数字阅读服务模式的关键环节。与传统公共阅读服务不同,智能化公共数字阅读服务更有条件体现个体化和差异性,从而实现服务的精准性。通过基础应用平台,对各级公共图书馆设施、资源、服务等供给、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提高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结合对用户需求征集、绩效评价、行为偏好等数据采集分析和研究,在馆际之间建立差异化的阅读服务评价和监管机制,为公共数字阅读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4 智能化时代推进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的措施
从历史实践看,以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为特点的公共服务往往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对新技术应用和客户需求缺乏应用的敏感性,由政府主导的各类数字化公共服务发展普遍滞后于高度市场化的商业应用。因此,在智能化时代推进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应以加强统筹规划、实施项目带动、拓展社会合作为手段,强化激励和约束,增强对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的敏锐性、前瞻性,促进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4.1 加强顶层设计和工作统筹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部署,利用制订文化领域“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充分考虑未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对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事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发挥对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空间的引导作用。认真总结过去一个时期我国实施重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项目的经验,分阶段、分步骤提出推动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的重要措施,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加强对行业的统筹协调,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统筹有力的工作机制。4.2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设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大项目,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引导带动各地重视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应把实施重大项目作为工作抓手,总结分析国家层面实施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经验,以及各地开展的“城市书房”“智慧书屋”“24小时图书馆”等数字阅读空间项目建设的经验,策划一批高水平、对行业具有引领力的重点项目,带动各级公共图书馆推进智能化时代的数字阅读空间建设。4.3 强化激励和约束
完善各级财政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设立支持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的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方面长效机制。加强对专项资金项目年度任务的绩效评价,把评价结果作为后续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为各地留足自主创新空间,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发挥项目资金杠杆作用。4.4 广泛开展社会化合作,应用市场机制凝聚合力、激发活力
在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寻找公益性和市场化的结合点,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积极探索与各类大型公共平台、商业平台、技术平台的合作,探索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协作模式。加强与社会化平台在资源建设、平台开发、宣传推广、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拓展数字阅读服务渠道,扩大对不同群体的覆盖,增强数字阅读资源的传播力,扩大数字阅读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4.5 引导和培育地方性创新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引导和鼓励地方特别是基层探索创新,培育一批智能化公共数字阅读空间建设示范馆,重点进行业务指导,引导技术应用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发挥智能化服务的“试验田”作用。及时发现总结各地的创新经验,通过推介创新案例、媒体宣传、论坛研讨、会议推广等方式进行推介,推动各地互学互鉴,激发行业发展活力,协同建设公共数字阅读空间。5 结 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深刻改变大众文化消费习惯,催生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业态。在即将全面到来的智能化时代,应适应技术进步、群众文化需求变化等客观形势要求,以多样化的工作手段,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行业加强智能技术应用,与时俱进升级数字阅读服务平台、丰富数字阅读资源、拓宽服务渠道,形成智慧化的公共数字阅读服务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