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现状调查及模型构建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7777
胡安琪

  (苏州科技大学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009)

  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平台,设置检索策略为“篇名=信息素养教育OR信息素质教育OR信息素养教学OR信息素质教学,年限=2017-2019”,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21篇。利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配合采用文献调查法,对近三年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内容资料进行阅读研究发现,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素养教育概念、框架、标准、元素养、数据素养等理论基础研究;二是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创新、以文献检索课为代表的课程体系设计等应用实践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上,杨淑珍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定义指以培养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提升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法律水平为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素养教育;广义的定义指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直接相关的各类型教育、实践、培训的统称。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15年颁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下简称《框架》)。NM Foasberg提出《框架》对信息素养问题的反思与发展,包括社会和政治因素对信息素养的影响;秦小燕认为,《框架》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重新界定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性,指导信息素养教育向融入学术、注重能力、促进学术交流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素养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出现了数据素养、元素养等相关概念。黄如花等认为数据素养是一种对数据的理解、创造和使用的能力,是对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的延伸和补充;彭立伟指出元素养是社交媒体环境下进行信息获取、生产、分享、判断、理解、评价的综合性框架,元素养培养分为行为、情感、认知与元认知四个方面。在应用实践研究上,众多学者提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主要集中在MOOC、翻转课堂、嵌入式教学、游戏等方面。例如,温柔提出在信息素养教育MOOC化问题上,可以将MOOC教学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个性化、碎片化教学与集中教学结合、加强身份验证和反作弊、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和助教团队、寻求政策支持和协同发展;沈洋等基于情报学视角提出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游戏化策略,形成以游戏设计服务需求、协同宣传与媒介推广、强化游戏馆员内生动力、优化游戏化学习体验四位一体创新体系。

1 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够充分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信息素养需求。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在宣传方式上大多采用张贴海报、图书馆网站通知公告等形式,在教育内容上以线下课程、讲座等形式为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信息素养教育形式与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用户需要在接收信息素养教育时不受空间约束和时间限制,能够方便快捷锁定目标学习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更加注重自主性。二是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信息素养教育整体水平。高校图书馆拥有专业化的学科资源,尤其是网络数据库资源,对学科专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同时,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学科发展要求,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图书馆员在知识储备、专业技术、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三是能够充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功能、交互等优势。社交媒体凭借用户基数大、信息传播快、互动性强等特点,成为移动端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高校图书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平台交互技术,促进用户间的双向即时交流互动,使接受教育便捷化、自主化。四是推动信息素养教育泛在化发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知识内容具有知识点分散又相对独立的特点,有利于将知识进行分解,转化为信息内容量小且目标明确的教学资源。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是以集中、系统方式向用户传播知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则打破这一思路,凭借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内容特点,让学习变成随时可发生的事,并且能够促进用户持续学习,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泛在化。

2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调查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建设现状,选取“985”高校排名前20所高校图书馆,采用网络调查法搜集数据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度分析。具体做法如下:浏览20所“985”高校图书馆主页,发现其移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扫一扫、平台搜索及下载App客户端等途径,获取20所高校图书馆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信息内容,逐一浏览与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栏目,并针对社交媒体平台类型、栏目名称、栏目层级结构、栏目内容及栏目功能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搜索调研时间段为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20日。

2.2 调查内容

2.2.1 信息素养教育栏目设置与内容。高校图书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宣传与内容建设,相关栏目设置主要体现在微信平台上,微博平台主要实现讲座培训、课程等信息推送,其他小众化社交媒体平台也大多以讲座培训等信息推送、信息素养教育相关问题咨询互动、借还书流程教学小视频发布等形式进行相关宣传教育,目前未进行标准化栏目建设。因此,以下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栏目设置与栏目功能设置调查情况以微信平台为主。

  在社交媒体平台类型上,20所“985”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内容上,依托微信平台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占80%,依托微博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占85%,只有10%的高校图书馆利用小众化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RSS、人人网等,南开大学图书馆利用BBS、哔哩哔哩视频网(又称“B站”,下同)、人人网等,总体来说,小众化社交媒体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建设上普及率并不高。

  在栏目名称设置上,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名称设置应当做到直观,使用户能够一目了然、快速定位。经调查发现,45%的高校图书馆将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名称设置为教学培训、一小时讲座、读者培训等;栏目名称突出培训、讲座、课程教学,虽简明扼要,但不够直观;30%的高校图书馆在栏目名称设置上突出信息素养,如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学、信息素养课程等;还有10%的高校图书馆在栏目名称设置上突出新生入馆教育,将目标用户定位为新生,如新生入馆教育、新生培训、新生攻略等。

  在栏目层级结构上,评价栏目层级结构设置是否合理主要关注从属上级栏目名称是否清晰和便于用户查找,目标栏目设置是否过深,以及下级栏目分类是否全面三个方面。在从属上级栏目名称清晰度上,55%的高校图书馆设置的上级栏目为研究支持、学习支持、教学支持、学科服务、信息服务等,易于用户发现查找相关内容;30%的高校图书馆设置上级栏目名称较为模糊,用户查找便利性较弱。在目标栏目设置深浅上,50%的高校图书馆设置用户点击次数在3次以内;35%的高校图书馆设置栏目层级深度多于3次。在下级栏目分类全面性上,35%的高校图书馆下级栏目分类较为全面;20%的高校图书馆下级栏目分类不全面;还有30%的高校图书馆下级栏目无具体分类。

  在教育内容上,通过微博平台调查数据显示,16所高校图书馆利用微博平台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其中,50%的高校图书馆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被调查的20所“985”高校图书馆中有55%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设置分散,没有统一规制在相关栏目下。具体内容建设大多包含信息资源及数据库资源检索与利用、科研分析及常用应用工具软件使用、开题立项前的文献调研及学术论文写作与核心期刊投稿、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介绍等。其中,个别高校图书馆推出个性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学科发展分析和评价方法、个性化信息获取、订阅和服务利用;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学科发展追踪、分析与评价;天津大学图书馆的科学研究评价和追踪前沿研究工具方法;东南大学图书馆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使用介绍等。整体而言,20所“985”高校图书馆依托移动社交媒体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较为全面,分类明确,但缺乏从专业需求角度出发,无法满足用户专业化、个性化需求。

  2.2.2 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功能设置。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功能设置主要包括基本功能设置和特色功能设置。如表1所示,在基本功能设置方面,20所“985”高校图书馆依托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在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栏目功能设置上提供了标准化的基本功能,包括联系方式、在线学习、讲座培训及课程列表、课件下载、信息素养趣味游戏、在线浏览课程大纲、课程简介、在线报名和选课8项。其中,去除无相关栏目的4所高校图书馆,还有50%的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基本功能设置上不完善,均不足4项。在特色功能设置方面,25%的高校图书馆提供特色功能服务,主要包括课程反馈、嵌入式学科服务、信息素养能力测评与分析、在线交流、多媒体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在线提交作业、学习资料汇集、信息素养网站等。

  

  表1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20所“985”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栏目功能设置

  

  续表1

2.3 存在问题

2.3.1 载体平台选择问题。依托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不够丰富。高校图书馆依托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栏目时普遍利用微信和微博两大主流平台,缺乏对小众化社交媒体平台的利用。小众化社交媒体平台在用户基数和流行度上不及主流社交平台,但其大多主打特色功能,在某一功能领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化、趣味性服务,如B站等视频社交平台。据B站数据显示,2019年,该平台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观看数突破 5 000 万,用户直播学习时长突破200万小时,大批专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官方账号入驻B站。据访谈调查,用户在接收信息素养教育时对小众化社交平台具有一定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未能及时挖掘这部分用户需求,容易造成用户黏性减弱,接收信息素养教育积极性下降。

  2.3.2 栏目名称及层级结构设置问题。被调查高校图书馆在依托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栏目时存在栏目名称不够直观,用户无法精准定位问题。据调查,只有30%的高校图书馆将栏目名称设置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学”等,其他高校图书馆都以“教学培训”“讲座”“课程教学”等代之,用户无法快速锁定目标内容,由此也表明,信息素养教育未能形成高知名度的品牌服务。此外,栏目层级结构设置不合理,具体包括上级栏目名称没有形成统一标准,部分高校在上级栏目名称设置上五花八门。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将上级栏目名称设为“图书馆动态”“资源动态”“首页”“快速链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将上级栏目名称设为“图快讯”“最新消息”“服务”。目标栏目层级结构较深,35%的高校图书馆将栏目深度设为3—6级,用户点击次数超过3次容易降低用户获取目标内容的效率,造成较差体验;下级栏目分类不够全面,分类不全面以及无下级栏目分类的高校图书馆占50%。由此表明,部分高校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资源类别划分不明确,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

  2.3.3 栏目功能设置问题。栏目功能设置上部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基本功能设置不完善,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功能上只设有讲座培训及课程列表;天津大学图书馆则只包含联系方式、讲座培训及课程列表。基本功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图书馆没有充分发挥移动社交平台的技术及管理优势,也没有满足用户在时间、空间上的需求,缺乏对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的深层次认识。另外,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缺乏个性化的特色功能建设,没有与学科专业结合开发面向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侧面反映出部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功能建设上缺乏前期调研与技术开发能力。

  2.3.4 栏目内容建设问题。被调查高校图书馆在依托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内容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栏目内容分散不利于用户集中获取,被调查高校图书馆中大部分高校馆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集中建设在相关栏目下,大多归置在讲座培训、课程教学、新生入馆教育等专栏之下,用户无法通过平台栏目便捷、集中化获取所需内容,缺乏一站式教育体系构建,容易造成用户获取内容不全面等问题;第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图书馆利用微博平台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时,没有做到内容及时更新,最近更新日期显示为2—3年前,且相关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容易造成用户流失,最终影响信息素养教育效果;第三,缺乏特色内容建设,被调查的20所“985”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上普遍包括信息资源检索、分析、利用,文献调研、写作、投稿等,缺乏面向多元化学科、面向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3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模型构建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图书馆在依托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栏目时在载体平台选择、栏目名称及层级结构设置、栏目功能设置、栏目内容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从用户需求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面向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模型十分必要(见图1)。本文构建的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模型是根据20所“985”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平台现状总结得出,但对其他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移动平台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构建的平台模型中,从载体板块、名称及层级结构板块到功能板块、内容板块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的关系,功能板块与内容板块是用户需求实现的关键和核心之处,二者紧密相连。

  

  图1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模型

3.1 载体板块

依托多元化的移动社交媒体平台。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栏目时,考虑到栏目的交互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功能丰富的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成为高校馆关注的对象。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实现在线学习、在线预约报名、在线下载课件资料以及互动交流学习心得等。在被调查的20所“985”高校图书馆当中,大多数馆选择微信和微博两大主流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构建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少数馆如南开大学图书馆利用BBS、B站等平台进行内容宣传。从提升用户体验角度出发,以微信、微博两大主流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为主、其他小众化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为辅宣传打造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可以丰富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增强用户黏度,提高用户受教育积极性,实现信息素养教育深层次化发展目标。

3.2 名称及层级结构板块

栏目名称直观化,层级结构清晰化。经调查20所“985”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名称不够直观、多样化问题。相关栏目大多以“教学培训”“培训讲座”“培训公告”“新生培训”等命名,使用户无法清晰明白高校馆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及理念,为此可以通过直观冠以“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学”等名称的途径,将栏目名称直观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丰富、下级分类众多,在将相关内容整合到信息素养教育一级栏目下时,需要以实现用户获取信息便利性为目标,依照逻辑性强且合理化的分类标准,将平台栏目层级结构清晰化,从而帮助用户快速从栏目中找到目标信息。在栏目导航设计上,应避免将目标内容放置在过深的层级,使用户点击多次才能获取,可以按照总括到具体、低阶到高阶的顺序构建下级类目,层层深入。

3.3 功能板块

从用户需求出发完善栏目基本功能并强化特色功能建设。栏目基本功能的完善程度决定了用户服务体验效果。被调查的20所“985”高校图书馆中部分馆还停留在传统的以发布通知公告为主要呈现模式的阶段,未能充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带来的优势,在宣传、互动及在线教育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高校图书馆在完善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基本功能时,应当对用户需求进行事先调研,建立用户反馈系统和用户行为发现及分析系统,了解用户使用基本功能时的体验,对栏目基本功能设置进行灵活修正和及时完善。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当重视栏目特色功能建设,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可以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用户需求,增加学科服务模块、深度咨询模块、信息素养能力测评模块、培训反馈模块等。

3.4 内容板块

整合并及时更新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内容,加强特色内容建设。20所“985”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分散化问题,在移动社交媒体相关栏目建设上往往是教学培训、信息素养课程、培训课件、新生入馆教育等相关单元零散分布,用户无法集中获取所需内容,同时,对信息素养教育无法产生全面认识。因此,有必要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资源的高度整合,使用户能够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栏目集中获取全部所需信息,产生一站式服务体检,同时,全面掌握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在进行内容整合时,可以事先明确整合思路,制订分类标准,利用分类技术和聚合软件,将相关内容按照层次结构统一安排在相关栏目下。经调查,在20所“985”高校图书馆当中部分高校馆依托移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建设时存在内容滞后现象,缺乏及时更新。例如,依托微博平台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时,相关讲座培训、课程等信息还处在两三年前的状态,因此,多平台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十分重要,有利于用户及时接收目标信息,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施成效。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当重视特色内容建设,可以与学科专业相结合,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及技术资源,借助社交平台交互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个性化服务。

  构建上述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需要高校馆提高平台技术开发水平,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力量相结合,在做好统一规划后,可以与技术方展开合作,不断收集用户需求与反馈,在建设中持续提升改进。构建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能够增强用户对平台的黏度,从而提升整体信息素养教育水平。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基于模型构建的移动社交媒体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小众化社交媒体平台流行度出现变化、用户需求发生改变等。因此,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移动社交媒体平台模型应当依据社会大环境现状及用户需求不断改进、深化。

4 结 语

信息素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在移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当借助其优势将信息素养教育推向创新化发展的高度,以高质量教育内容和新颖性、便捷性教育形式吸引用户参与到信息素养教育中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国内排名靠前的“985”高校图书馆利用移动社交媒体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栏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应当不断优化教育水平,借助移动互联网强化信息素养教育栏目建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