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读者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校园书店荐购平台运行思考——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7465
程梦琦,徐 晓

  (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444)

1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不断增加,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独有性降低[1],更导致高校图书馆的纸本资源利用率逐年降低,借阅量呈现逐年跳崖式下降。对此,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围绕纸本资源馆藏优化建设、阅读推广创新模式和空间功能性创新改革等议题展开了理论探索和实践性开拓。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馆藏建设,高校图书馆以读者需求为基础的读者荐购模式正在被广泛使用[2]。其中,最为普及的线上平台荐购模式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受众面有限,上架周期过长等问题[3],最终成效难以令人满意。上海大学图书馆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读者荐购服务的功能和优势,推行线上和线下双轨读者荐购模式,在馆内打造校园书店读者荐购服务平台,将读者荐购馆藏建设、阅读推广和空间服务有效融合,以期改进纸本图书的采访补充方式,引导读者参与阅读及选书的行为习惯,打造集个性化阅读、校园文化建设、学科交互、知识传递及交流为一体的四维服务创新空间。本文欲通过上海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校园书店读者荐购案例,探索高校图书馆纸本资源建设基于读者需求驱动下的多维度服务职能变革趋向。

2 国内外读者荐购模式及存在问题

2.1 国外荐购模式

传统的图书采购方式主要以书目圈定采购和现场采购为主[4]。馆员依据书商提供的基本信息,根据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及馆藏规则进行筛选订购,由于馆员的专业局限,无法完全保证馆藏图书采购符合读者实际阅读需求。

  为解决此矛盾,国外从1990年起就开始探索使用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采购模式[5]20,以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模式和DDA(Demand Driven Acquisitions)模式为主。

  PDA模式根据提供服务的书商不同有多种运行方式,“主要流程就是图书馆向书商确定适合馆藏标准的预设文档,然后,由书商提供符合要求的图书MARC记录,图书馆再将记录导入自动化图书管理系统,读者通过OPAC系统查询书目记录后,直接点击阅读电子书或者要求图书馆统一购买印刷本”[6]。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中部巴克内尔大学伯特兰图书馆率先使用PDA模式为读者购买馆际互借的纸本图书[5]23;美国密歇根市威拉德公共图书馆从2000年始,每年拿出3.5万美元用于PDA的项目推广[7]。据Publishers Communication Group(出版交流集团)于2010年3月对全美250家图书馆统计[8],其中有32家大学图书馆已使用PDA,42家准备一年内采用,90家计划3年内实施[9]28。

  DDA项目的对象涵盖广,除了电子书还有期刊专利等[10]。操作方式与PDA相似,如2001年美国德雷克大学考尔斯图书馆开展的纸电同步的DDA项目[11],此项目提供书目加急服务。2013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开始实施DDA[12]。除此之外,2012年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实施ILL DDA即纸质图书馆际互借,将馆际互借请求转化为DDA直接购买[13]。

  这些模式很大程度改变了以往图书馆采访工作,实现了将图书采买的主体由馆员转向读者,改善了图书利用率低的问题。但是,不论是PDA还是DDA,主要针对的是电子资源数据库,而国外的电子书商发展的较为完善,根据国内目前情况,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并不可取。因此,国内学者结合实际情况对适用于国内图书馆的读者决策采购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4—23]。

2.2 国内荐购模式

詹德潘[22]在2004年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图书荐购系统。之后,国内对于读者荐购的研究逐渐增多。2011年,张甲等[24]发表论文介绍了“读者决策采购”(PDA)采购模式。

  国内高校图书馆荐购模式目前主要采用线上模式。刘绍荣[9]调查的国内110所高校中图书馆,92%采用了线上荐购系统,但因荐购书籍已存在大量馆藏、信息不全、采购周期过长等一系列原因,线上荐购平台在高校运行效果实际不尽人意。根据调查,国内的荐购平台主要分为四种:

  (1)读者通过进入嵌入图书馆网页中的图书荐购系统填写书名、ISBN号及作者等信息进行荐购,由特定馆员定期整理信息,对推荐的书目进行信息查重、审核后购买,如上海大学图书馆OPAC系统中的荐购模块、福建工程学院使用的汇文系统(虽然与上海大学图书馆的模式相同,但是无法在汇文系统中进行书籍查重)等。

  (2)读者通过登录书商的购书平台向后台直接发送订单到书商合作的荐购系统,在网站中,读者可通过在线阅读部分章节方式或查看专家推荐挑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籍,下单后书商通过合作的物流公司将图书快递到读者手中,读者阅读完成后按规定时间归还图书馆,再由图书馆进行加工,进入馆藏,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使用的“芸台购”等。

  (3)图书馆自主研发的荐购平台。Bookplus是一个图书馆在传统借阅服务基础上,将馆藏书目信息如封面、豆瓣热评、微博分享等服务置入其中的更完善、更贴切用户思维习惯的荐购系统。同时,Bookplus还提供个性化借阅排行查询和新书推荐服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用户信息、用户类型、学科背景等信息进行个性化推送服务。此外,还提供与书评网、网上书店互联互通功能。如武汉大学图书馆荐购系统、南京大学图书馆荐购系统。

  (4)线下纸本荐购平台。这一模式最初由2014年5月内蒙古图书馆推出的“彩云服务”演变而来[25]。2016年,南京图书馆以图书馆内“惠风书堂”为阵地推出了“读者选书,图书馆买单”服务,开启了线下荐购的新模式。一方面,以图书馆内“惠风书堂”为阵地开展服务,图书可阅、可借、可购;另一方面,将图书馆外借业务延伸到馆外,为读者提供多种参与馆藏建设的方式,打造了集馆内馆外为一体的“一馆三店”读者自主采购借阅服务圈[26]。

2.3 现有荐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梳理现有主要荐购模式之后,不难看到,这些荐购模式有其存在的优势,即有效调动了读者阅读积极性,改变了以往仅仅由馆员进行图书决策采购的片面性,针对读者的实际需求,可将有限的购书经费“好钢用在刀刃上”,与此同时,便于操作的荐购方式提高了读者自主荐购的兴趣,新采访的图书更贴合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进而提高了图书利用率。

  国外的线上荐购系统虽然完善,但是,大部分都是以电子资源为主,除了不符合国内实际发展情况,关于第三方版权使用问题也会有很大的局限。

  国内的荐购系统有的文献资源荐购途径单一、查重服务不完善;由书商提供的书目并非完全按照馆藏标准;通过书商的系统荐购对读者荐购信息反馈不及时,给数据统计和图书馆业务管理带来问题,在与书商对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信息泄露,系统安全问题;线上荐购系统有其可操控性,但如果宣传不到位,还是会被读者忽视,同时,线上相对于线下的参与感会削弱,也无法发挥读者荐购平台作为空间利用的职能。上述的荐购模式涉及图书的范围广,即使限定了最大复本数,但如果参与荐购读者人数过多,会导致资源整体结构失衡,无法控制采购经费。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由于技术力量不足、购置经费短缺等问题,线上荐购模式运行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3 上海大学图书馆双轨荐购模式

3.1 上海大学图书馆线上荐购模式及存在问题

3.1.1 上海大学图书馆线上荐购模式。上海大学图书馆于2013年开始使用线上荐购系统,采用的是OPAC系统自带的荐购模块,在图书馆官网主页上方“我的图书馆”服务中设立纸本荐购窗口和电子资源荐购窗口,读者通过提供题名/电子资源名称、语种、出版社、作者、ISBN号等信息进行荐购,由馆员定期收集荐购信息,查重、筛选适合馆藏的图书进行购买。操作完成后,书商根据订单采购后定期发往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接到订单后进行验收、编目、典藏等采编工作,最后上架。

  3.1.2 线上荐购模式存在的问题。以读者需求为目的的线上荐购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吸引了部分读者参与到图书采购中,优化了纸本馆藏建设方式,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入库时间长。这种线上荐购的方式,从读者荐购到编目完成新书上架,平均周期要持续3周到1个月时间,如果遇到书商缺少库存或者出版时间年代久远的书籍,更有可能采买不到,无法满足读者的即时阅读需求,大大降低了读者荐购的热情。

  (2)荐购形式单一,过程过于烦琐。在荐购调研工作中,读者反映官网的线上荐购方式必须要通过电脑端操作,很多情况下的阅读或荐购需求如果身边没有电脑,并不方便。而且,在无法看到图书具体信息的情况下,除了需要填写荐购图书的各种基本信息,还要填写采购的建议和推荐理由,由于步骤烦琐,很多读者填写信息未完成便放弃荐购。

  (3)线上荐购是读者通过填写信息提交,馆员定期后台查看方式,导致馆员和读者交流渠道存在时间、空间壁垒,双方信息获取不及时,则无法达成及时有效的交流。刘晓雁[27]对30所高校进行调查后指出,馆员与读者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交流机制,以致影响用户对图书馆荐购服务的热情,降低了荐购系统的使用率。

  (4)荐购平台宣传不够,参与读者数量不多。由于上海大学图书馆线上荐购模块是通过填写荐购表格以满足读者固定的荐购需求,缺少库存图书展示及选择推荐模块,降低了读者的荐购兴趣。据统计,上海大学图书馆近五年平均每年收到读者荐购条目976种,其中,有效荐购条目815种(查重),采购入馆藏506种,平均参与荐购读者人数175人,这个数据对于实现读者决策的资源采访工作还远远不够。

  罗毅[28]指出,荐购服务在很多高校都没有广泛利用,必须加强宣传力度。上海大学图书馆线上荐购平台位于图书馆官网“我的图书馆”二级页面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图书馆有荐购平台功能。上海大学图书馆针对读者参与线上荐购较少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大学有70%的读者不知道有此项服务;92%的读者表示图书馆对荐购书单信息处理太慢,周期太长;90%的读者希望图书馆能够改进荐购模式,推行高效率的读者荐购新模式。

3.2 校园书店荐购模式及运营优势

虽然,国内高校现场采购的案例很多,但大都是馆员进行采购,忽略了图书馆的最大受众师生的需求,为提升读者决策在馆藏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纸本资源利用率,在借鉴国内外各图书馆荐购平台运行优点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情况,2019年10月,上海大学图书馆推出校园书店读者荐购平台。

  3.2.1 校园书店运行模式。校园书店荐购平台位于图书馆大厅开辟的一个空间内,由专设馆员带领学生志愿者负责管理,上架图书根据具体馆配规则,分社科、科技、排行畅销和经典必读4个类别,主要为十大核心出版社2018—2019年的最新出版图书。书店图书以畅销书为主,同时,兼顾经典学术书籍,在保证上架图书质量的基础上,将采购的主动权交给读者,充分发挥读者对馆藏文献建设的知情权和决策权。与传统馆员采访流程不同,校园书店荐购平台图书由馆员对书商提供书目信息进行查重,导入采访系统,设置专属馆藏地,以保障读者在登入系统后可在OPAC系统上查询到书目信息但不能预约。图书为未登到、系统简编状态,拆包后直接上架供读者借阅。读者在书店内选择所需图书,前往书店服务台完成图书登记及借阅程序,由馆员进行系统登录,粘贴书店专属条码号,与常规馆藏流通书相区分。读者还书时须前往书店服务台完成还书手续,归还的图书统一收集,定期送往编目部进行新书编目再加工程序后,成为常规馆藏流通图书。

  书店上架图书副本为2本,不定期更换书架上的新书(每月至少一次),每次更新不少于平台总体书量的25%,一定周期内无人借阅的图书退回书商。例如,书架上和馆内没有的书籍,读者可进行线下登记或者线上系统荐购的双轨道方式荐购,荐购图书到馆后联系荐购读者按照书店流程进行简加工,即时进行流通。

  3.2.2 校园书店荐购优势。截至2020年1月1日,书店开放两个半月,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试运行期间馆藏读者荐购图书共计 1 136 册,对比官网线上荐购2019年全年馆藏读者荐购图书 1 526 册的数据而言,其读者参与度和荐购馆藏效率都要高于后者。作为线上荐购平台的一个有力补充,校园书店荐购模式优势明显:

  (1)有效引导读者荐购图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校园书店的推行改变了原先单靠图书馆馆员采购的局限,将图书采购的权利交给了读者,成为线上荐购系统的补充。在书店内,师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图书的全方面信息,可以进行试读,满意了再借走,避免网上荐购书仅看图书外观、书名而采买了文题不符图书的缺陷。这种方式提高了读者参与性,一方面,满足了读者的即时阅读需求,提高了图书的借阅效率;另一方面,实体书屋空间的设置,打造舒适的选书及阅读环境,改变了读者有需要才会荐购的心态,让读者更愿意走进来,引导读者参与到荐购环节中。图书馆有针对性地购买读者所需图书,使紧张的图书采购经费投入更为高效,也进一步优化了纸本资源馆藏质量。

  (2)解决了读者获取荐购图书周期长的问题。在图书加工周期方面,以前图书馆荐购书从采买到入馆的加工周期过长,读者往往要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拿到所需的图书,这也极大地打击了读者荐购和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校园书店荐购平台,图书先流通再加工,这样的流程让图书能够第一时间到达读者手里,保证了读者阅读的新鲜感,及时满足需求也提升了师生对于荐购工作的满意度。

  (3)校园书店空间的开发,不仅仅具备荐购选书的空间职能,还可以作为阅读空间、交流空间和展览空间等发挥潜在的宣传和文化传播作用。各种学科的师生在同一个空间内选书,阅读并交流,可以激发不同的读者对于经验及知识的共享和推荐。平台通过各种主题阅读活动和学校各单位或学生社团进行合作,围绕荐购、阅读、知识传递等关键词展开例如读书沙龙、阅读分享会、学科领域新书发布等系列或品牌阅读推广宣传活动,可以广泛的对荐购平台以及荐购工作进行大力宣传,也可以通过各种空间服务及主题活动进行校园的文化创造及传播,进一步打造和发挥图书馆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4)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图书馆以往一直在探索各学科的交流互通,通过这种方式,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前来借阅荐购,可以增加图书馆与各学科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发展。通过馆员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开展问卷调查,能使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近,可及时解答读者存在的问题,加强了信息沟通交流。更开发了荐购平台作为图书馆功能答疑窗口的潜在功能,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4 结 论

馆藏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也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上海大学图书馆结合自身特点推出校园书店荐购平台,缩短了线上荐购图书的加工周期,提高了学生荐购和借阅的兴趣,提升了图书馆的纸质资源流通率、与线上荐购平台互为补充。实体空间的设立,使之前需求性荐购模式转化为触发性荐购模式,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参与积极性。数字化时代,纸本图书资源面对挑战和“危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开拓实体资源优势。校园书店本身由空间承载,在自身服务升级的同时更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挖掘其所蕴藏的服务职能,打破作为荐购平台的单一性,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空间交互职能,将书店荐购平台打造成一个集图书荐购、休闲阅读、文化营造及传播和知识传递与创新为一体的多维度发现空间。读者可以在此发现和推荐好书,也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构造阅读与思维交换的特色阅读空间;书店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职能,在书店内开展如读书角、读书沙龙等各种主题形式的阅读活动,将读者(专家)荐购和阅读推广相结合,建立以满足需求和知识分享为基底的特色阅读空间,形成全校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建设和阅读推广品牌。书店更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支撑职能,邀请作家、出版社等个人或文化机构在此进行新书发布;师生可在此进行作品展示展览,激发校园文化创新和传播。同时,通过书店的多维度创新服务来促进荐购工作的开展,改变以往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相隔绝的工作方式,将图书馆以往的被动性服务有效转化为以读者需求为驱动的主动性服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