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062)
当前,阅读推广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常态”[1]。有关阅读推广空间研究正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举办阅读推广活动需要空间环境的支持,而空间环境直接影响着读者阅读兴趣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发展[2]。因此,“营造富于吸引力的阅读推广空间”是阅读推广的重要方法和任务[3]。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对馆内实体空间进行了一些改造升级[4],或是对主题空间作了创意设计[5],有的论者对空间布局如何进行各种情景化实体的运用做了分析[6],甚至将室内灯光、色彩、装饰等软环境布置纳入空间研究中[7],以提升阅读空间的文化感染力与视觉感染力。但上述阅读推广空间研究多注重图书馆室内空间的设计与优化,强调的是对图书馆内部“物理空间”的转型与升级[8]。
阅读推广不仅需要向读者提供图书馆室内环境,更应向读者提供室外自然环境。和谐健康的外部自然环境对读者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和教育作用。熊静、赵晓[9]注意到外部环境对阅读推广的重要作用,从读书公园的内容规划和主题设计等方面入手,阐释了图书馆阅读推广与读书公园之间的关系。但是,高校读者日常性阅读是在校园内进行,读书公园并不能成为读者日常化的阅读推广活动环境,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传统图书馆阅读推广空间建设面临的困境是肃静、鸦雀无声式的阅览环境有余,而动态、可以发出声响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阅读推广对多元空间环境的需求,单靠室内空间的挖掘与升级已经远远不够,无异于“闭门造车”。如何最大限度地激活图书馆周边现有空间,建设符合读者需求,可促进资源融合、知识流通、思想交流的开放性生态环境[2],如何营造近水楼台式的馆外阅读推广空间环境,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回顾人类文化活动史发现,古代文人在进行群体性活动时,通常喜欢选择私家园林作为活动空间。古代文人雅集活动与空间选择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互动关系。本文拟对古代文人的园林雅集进行考察,指出其足资阅读推广学习借鉴的若干特点,结合华东师范大学“雅集式”阅读推广的案例,在实践层面挖掘大学校园一切可以利用的潜在服务空间,让零散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2],在传承古代雅集园林活动空间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有益于阅读推广景观空间向室外延伸的新路径。
1 古代文人雅集
“雅集”一词源于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西园雅集”,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活动。狭义地讲,雅集是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切磋学问的集会。广义而言,有关文人雅士召集的一切群体性文化交流聚会活动均可以称为雅集[10]。这样的文人聚会因雅韵氤氲、形式活泼、精神自由而广为流传。西晋石崇召集的“金谷园雅集”奠定了后世雅集的基本范式。东晋著名的“兰亭雅集”成就了王羲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及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书法,而“滕王阁雅集”让王勃凭借《滕王阁序》而名噪天下。及至明清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徽州、广州儒商为代表的雅集活动大肆开展,构筑起一道蔚为大观的雅集风景线。如19世纪广州的唐荔园、翠林园、净香园、潘氏听颿楼、总宜楼、伍氏听涛楼、纫香园、万松园、佛山梁园、叶氏风满楼等行商私家园林均成为雅集聚会的重要地点[11]。古代文人雅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征符号,这种活动以追求雅为核心,呈现清逸、清幽、恬淡、无烟火气的审美特征[12]。雅集活动内容涉及各个领域,琴棋书画、博古、事茗、刻贴、收藏出版等几乎无所不包。清初文人施清在《芸窗雅事》一文中列举了当时文人们喜爱的二十一种雅事:“溪下揉琴、听松涛鸟韵、法名人画片、调鹤、临《十七帖》数行、矶头把钓、水边林下得佳句、与英雄评较古今人物、试泉茶、泛舟梅竹屿、卧听钟磬声、注《黄庭》《楞严》《参同解》、焚香著书、栽兰菊蒲芝参苓数本、醉穿花影月影、坐子午、啸、弈、载酒问奇字、放生、同佳客理管弦、试骑射剑术。”[13]
2 古代雅集选择的空间环境
2.1 私家园林
古代文人喜以闲隐园林的方式享受一种风雅的读书生活,私家园林是古代文人精神活动的理想场域,因而,对书斋内外环境的经营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9]。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这样描绘书房外的园林景象:“窗外四壁,薜萝满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旁置洗砚池一,更设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14]古代文人雅集汇聚的场所,大多选择在召集者的私家园林里进行。三国时期曹操父子创设“邺下雅集”、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雅集”,以及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雅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会”,等等,都在古代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盛誉。清代袁枚的私家园林“随园”是当时袁枚召集女性文人的雅集场所,广东的“南园”也都极负盛名。温州还有一个名园叫“且园”,乾隆四十二年(1777)和嘉庆十四年(1814),道台杨漌和韩克均都曾修葺过且园。且园首先是士大夫们写诗、撰文的题材,也是勒刻诗文的场所,他们的修葺总是跟各类艺文活动相伴随[15]。
表1 历史上著名雅集表
这是一种挂一漏万的陈列,不过是为了说明雅集历史的悠久,代有传承。特别是明代中后期到清代,雅集已经是一种文人广泛而普遍的日常文化交流方式。
2.2 私家园林的特点与功能
2.2.1 本身成为审美对象。在古代,私家园林不仅为士大夫的雅致文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时空氛围,其园林本身也是雅士的直接审美对象和书写对象。清代冒襄的水绘园、叶梦龙的风满楼等私家园林无不极尽巧思,茂林修竹、奇花异石、山水清音。清代文人普遍地推重学术文化修养,爱好精细雅致之美,酷爱园林雅集,且不说环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和苏锡常,即便僻处一隅的浙南温州也是如此。温州诸多园林中,最受士大夫称道的是曾氏的怡园。曾佩云、曾矞云兄弟财力雄厚,邀请著名画家为其负责园林的布局设计。参与过怡园雅集的士人如此品评:“循石磴而上绝顶,松台山色,扑人眉宇。……闻园中最胜处,水榭跨沼,逶迤而南,奇石环列,杂植奇花灌木,春夏之交,灿若锦绣,山光树色,与绿波相掩映。”[16]在私家园林里雅集,主宾们因置身园林美景而灵感大发,园林因文人墨客对诗意山水的描绘而人文气息更加浓郁。2.2.2 契合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为什么古代士大夫都不约而同将雅集场所安排在室外露天园林之中,而不是在室内书斋里呢?“山光悦鸟性”,私家园林中的奇山异石、珍花贵木、虫鸣鸟啾、清泉水瀑等自然之物,雅集者徜徉其间,心旷神怡,唤起美好的情绪体验和主观感受。文人士大夫在园林中以文会友、切磋文艺、书画遣兴、诗酒流连,获得了身心的愉悦。一方面,是因为和一群志趣相投的同仁一起雅集;另一方面,是园林空间给人感官带来的愉悦感。在室外露天绿意盎然的园林环境里雅集,使雅集参与者可以头顶蓝天、脚踩绿地、耳聆水瀑,在鸟语花香的世界里,弥漫着自由、宽松的人文气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精神上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元代文人李祁在《寓娄江寄梧竹主人》诗中有如下生动描绘:“翳翳林木交,肃肃檐宇静。于焉脱尘鞅,偶坐惬所性。初忻景物佳,稍觉缘想净。一与梧竹亲,宁忘五君咏。”[17]
3 高校阅读推广空间现状
与传统图书馆阅读空间肃静、鸦雀无声的环境特点不同,阅读推广活动一般是有声活动,如有主持者的声音、嘉宾发言交流的声音,活动过程中有人员流动,有时还有配合活动而设的背景音乐。传统图书馆阅读环境一般是单个人的阅读活动,而现今的阅读推广则大多侧重于群体的文化互动与交流。阅读推广的活动特点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空间的布局,要求室内结合室外,由静态空间向动态空间转化。3.1 空间囿于室内
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活动空间尚局限于图书馆馆舍内部进行,显然不足以支撑名目繁多的阅读推广活动。因为阅读推广工作几乎包含了文化范畴内的一切方面。范并思[18]概括图书馆阅读推广至少有七大类型,在讲到手工制作型阅读推广时甚至列举了剪纸、种养活动和厨艺烹饪等。显然,上述有关种养活动及厨艺烹饪等阅读推广活动不宜且也难以在图书馆馆舍内部开展。3.2 空间索然乏趣
阅读推广活动在空间选择上与古代雅集差异显著,因而,活动满意度也就有限。雅集所汇聚的私家园林场所呈现的是色彩斑斓的活化生态环境。而当前阅读推广空间环境一般呈现的是固定、静态、一成不变的场所,缺乏大自然环境独有的蓬勃生机。4 高校阅读推广馆外空间延伸新路径
根据阅读推广多元空间的需求,高校阅读推广部可以积极挖掘校园现成的园林环境,设计与阅读推广主题相关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环境资源整合,引导在校读者从图书馆室内走向室外,以惬意愉悦的心情在空气清新的校园园林环境中开展形式活泼的阅读推广活动,是一种可操作性的空间发展模式。4.1 因地制宜地利用校园现成园林环境
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海最早的高等教会学府——圣约翰大学[19]。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园林风貌、生态优势十分明显,被誉为上海的“花园大学”。仅中北校区就有八大著名景点,分别是:古木清晖、荷塘挹翠、石径花光、水榭观虹、书海辍英、夏雨飞烟、园丁小筑。这些历史悠久的校园景点,构成了华东师范大学师生的共同记忆。在这些共同记忆的背后,并不只是校园风景,还有独特的人文底蕴。校园诗意的景观空间赋予了“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人文色彩,因此,校园现成的园林环境是华东师范大学师生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极佳场所。4.2 结合地缘环境实现环境资源科学整合
“古木清晖”位于华东师范大学群贤堂南侧,园内植有数十棵新栽银杏树和成群的栀子花、海棠花,及五株树龄已过百年的银杏。群贤堂用来纪念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前辈学者。古银杏与群贤堂交相辉映,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感,该处有石桌4张,每张配有4个石凳,适用于小型棋艺赛事;“荷塘挹翠”位于文科大楼北端,河岸曲池萦环,绿树绕园,繁花盛开,矶石汲水,洞石宛变,垂柳嬉水,小桥飞泓,石鹤涉波,仲夏时节,满塘荷花亭亭玉立,青翠欲滴,此处适用于戏曲赏鉴。“石径花光”位于校办公楼东南侧,湖石错落有致,千姿百态,红亭点缀,石径小道曲径通幽,园内空间层层深入,繁花在美丽的校河中浮光掠影,给人以“鸟鸣林愈静”之感,此处适合品读古诗词;“水榭观虹”位于丽虹桥畔,岸边杉林耸天,又有造型新颖的“激流亭”立于碧水之上,簇簇花木、峭壁劈石与剔透的太湖石浑然一体,从亭中南眺,秀丽的丽虹桥横跨校河两岸、宛若彩虹飞架,特别适合在此演奏古筝、洞箫等民族乐器;“书海辍英”位于老图书馆正南方,是学校名贵花木的主要群落地,此景把规则式和自然式的绿化融为一体,路径均有植物镶边,宛转曲折,错落有致,名贵花木四季斗艳,五彩缤纷,清香飘逸,情趣盎然,此处适合举办读书会;“夏雨飞烟”位于夏雨岛,小岛三面环水,三座桥涵脉脉相通,石径贴水环行,岛上亭阁、小桥、花木、山水融为一体,或攀山,或临水,或幽深曲径,或开阔明朗,岛上的亭阁可以用来举办画展、书法作品展;“园丁小筑”位于教工俱乐部内,各种花草树木疏密相间,湖石巧置,劈石陡立,装饰性的花坛造型别致,整齐划一的棕榈树下,用石板镶嵌的冰梅路有如南国湖滨小道,景色秀丽,石凳放置期间,以供读者休憩茗饮,此处适用于茶道表演;“丽娃水榭”位于学术交流中心咖啡座河岸,水榭向丽娃河内延伸,犹如一个半岛,伫立水榭河岸两侧繁花和葱郁的林木尽收眼底,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视野十分开阔,特别适合举办古典诗词朗诵会。图1 华东师范大学阅读推广空间构建新路径(中北校区)
表2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户外阅读推广主要活动一览表
续表2
阅读推广的主体活动是以古典文化典籍精读为主的活动,此外,还包括书法展、画展、厨艺展、茶道表演、古筝演奏、昆曲传唱、朗读比赛、棋艺比赛和古诗词创造等多项活动内容。每一项活动都与校园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为一体,大大地激发了读者参与活动的浓厚兴趣,带动了图书馆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借阅率陡升,这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 古诗词创作导引下的作品深度阅读
诗歌创造是传统士人雅集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也是雅集之所以为“雅”的主要原因。2018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阅读推广部发起了用古诗词书写校园生活的活动,号召师生以校园和校园生活作为审美对象,进行古诗词创造,活动反响十分热烈。以下是两首习作:“乙未梅日赠别师弟师妹(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关河渐远尽离箫,数载江南入梦遥。隐隐红墙承玉魄,迢迢绿蚁渡银宵。书中意似山前笋,别处情同雨后蕉。此去五湖风日好,君才四海未轻消。
夜雨步行有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苍茫天暮雨微零,数簇灯黄映叶青。独赏深秋清一片,蛩吟星淡风声泠。”
在活动作品酝酿和创作的过程中,学校图书馆唐宋诗词和格律知识类书籍被借阅一空。以往学生们阅读古诗词多侧重于领略作品所创造的意境和思想内涵,而当出于学习创作的需要不得不精研古典诗词的平仄、韵脚时,对诗词的声调、节奏美才有了切身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古诗词是意境美与形式美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5 结 语
雅集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活动。雅集汇聚的场所,大多选择在召集者的私家园林里进行。文章考察了古代私家园林作为文人雅集活动场域的特点与功能,对华东师范大学阅读推广的实践案例进行了总结,指出借鉴古代士人园林雅集的文化活动方式发展出来的阅读推广模式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把学生的阅读空间从密闭的室内,扩展户外的校园的森林草地、亭台楼阁,在与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融合中阅读经典;第二,阅读推广者对校园景点进行整体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包含文献阅读、琴棋书画和手工制作等多种类型在内的阅读推广活动,力图阅读内容的丰富化和多元化,体现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立体化和全方位化;第三,以校园为审美对象,在大学生中开展书写校园和校园生活的活动,以此促进传统文化经典的深度阅读。华东师范大学“雅集式”阅读推广存在不足之处是没有系统地梳理本校的历史文化积淀,没有很好地把本校的文化传统融入阅读推广活动当中。园林雅集模式的实践使阅读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大范围地拓展,而且具有显而易见的可行性。校园是现成的,雅集式的阅读推广不需要额外的大笔资金投入,只需要推广者的设计和组织。截至2019年6月15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有 2 956 所,如果这些高校都能积极地探索雅集式阅读推广,使这个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有望得到较大改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