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信息疫情下高校图书馆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7265
代金晶,常秀红

  (贵州师范学院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暴发以后,随之而来的是过多和浑浊的信息流,导致人们难以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与可靠的指导[1]。2020年2月初,世界卫生组织(WHO,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呼吁对新冠疫情出现以来蔓延的“信息疫情”(Infodemic)进行管理,并指出,网上真假不一的各种信息可能导致人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根本找不到正确的指引,反而可能被虚假信息所误导[2]。至此,大规模社交媒介虚假信息的传播成为一个主要的全球关切问题。

  虽然,媒介信息素养长期以来一直是图书馆中心使命的组成部分,但在情报机构披露了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通过互联网在国家间传播的广泛政治虚假信息之后,建立一个更具媒介素养社会的迫切需要受到了更广泛的国家关注。大学生是新媒体影响的主流人群,提高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意识、识别虚假信息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特殊时期如在新冠疫情爆发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作为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主要职能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对于大力提升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 社交媒体“信息疫情”含义及其危害

1.1 社交媒体“信息疫情”的含义

“信息疫情”之所以要跟社交媒体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根据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冠肺炎疫情中网民媒介信息接触与传播行为研究》数据显示,网民接触疫情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微信占比达90%以上[2]。媒商实验室数据平台显示,网络媒体信息供给总量以微博占比最高,占比超过六成。与此同时,各个新闻客户端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纷纷成为人们信息接收的重要渠道。而在突如其来的公共健康危机下,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信息源、人人都是记者的舆论主战场的改变,给世界疫情防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自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关于疫情和防控措施的各种谣言、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并不断蔓延,导致公众真伪难辨、人心惶惶。世卫组织将这种现象称为“信息疫情”(Infordemic),它是英语单词“Infor(mation)+(Epi)demic”的组合缩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第一次世界性传染病大流行。全球化和5G时代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助长了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速度,营造了疫情和舆情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不确定性环境,使得新冠疫情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媒体“信息疫情”[2]。

1.2 社交媒体“信息疫情”的危害

2020年2月13日,“信息疫情”成为世卫组织针对新冠疫情召开的创新研究会中聚焦的一个新名词,被认为是“各种繁杂的信息传播速度远比病毒快得多、普通人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3],这是将新冠病毒与以前的流行病毒区分开来的最大差别。尽管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和Zika(寨卡病毒)都曾引起全球恐慌,但当前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形成信息孤岛,并加剧传播虚假新闻和错误信息,混淆事实和更可靠的信息,尤其加深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担忧。它使虚假信息以空前的速度传播和繁荣,创造了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强化了个人焦虑和种族主义等。最重要的是,在疫情期间提供重要健康信息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而焦虑的最大源头也是在社交媒体上观看新闻的曲折过程,致使公众的恐惧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虽然,世卫组织一直努力与各社交媒体合作来遏制虚假信息,如启动了Google SOS警报,将世卫组织的信息推送到人们对新冠病毒相关查询搜索结果的顶部;与Facebook合作,通过提供重要健康信息的广告来定位特定人群和人口统计;微信的所有者腾讯启用事实查证平台来审查在线传播的新冠疫情谣言,等等,但是,虚假信息内容泛滥的程度已经使消除所有噪音的协调和努力不堪重负。反过来,这为种族主义和仇恨言论创造了温床,一些青少年甚至假装新冠肺炎确诊来获得更多的社交媒体影响力。

  虚假、有害、无序的信息就像病毒一样侵入原本正常的舆论场,使卫生工作者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还转移了决策者的注意力,制造混乱、加深歧视、激起对立、加剧恐慌,向公众传递了恐惧和不安,给疫情防控政策与措施的有效施行带来了巨大的阻碍[2]。

2 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2.1 媒介信息素养的概念

2013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了《全球媒体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Global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Framework),旨在评估国家媒体与信息素养环境和公民媒体与信息素养能力,提倡媒介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MIL)的概念,即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数字素养概念的融合。MIL是一组能力,即公民使用一系列工具,以批判性的、符合伦理的并且有效的方式获取、检索、理解、评估和使用、创造、分享各种格式的信息和媒体内容,以参与和从事个性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活动(1)邓景康.新环境新地标新探索: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意见》的思路[R].镇江: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组,2016.。

  媒介信息素养有许多组成部分,包括确定新闻来源、故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能力、了解社交媒体网站等数字平台的设计和效用的能力以及参与更有成效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对话的意愿。这些组成部分围绕媒介信息素养展开而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新闻发布的主要工具,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了解这些社交平台的运作方式,以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关键技能,而图书馆的使命之一是教育和倡导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1]。

2.2 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于2015年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框架》),其中概述了6个具体的核心概念,并以知识实践和配置为例,更新替代了2000年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这6个核心概念解决了在后真相氛围下传统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不足,一是更强调媒体与信息素养的关联,二是对新环境角度下信息素养教育进行重新审视[4]。

  2017—201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与纽约州石溪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素养中心(CNL)合作开展了《您图书馆的媒体素养》试点计划,旨在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帮助其他成年人成为更有洞察力的新闻消费者。《学习和原型制作报告》描述了美国5个公共图书馆如何使用CNL的媒体素养课程来开发适合其社区的公共信息资源。尽管该计划已经结束,但ALA的公共计划办公室已从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获得了国家领导拨款,以持续召集图书馆员、教育者和新闻工作者,为媒体素养教育设计从业人员指南。这是第一个专注于新闻素养的项目,而随后的项目将侧重于媒体素养的其他方面,如社交媒体素养等[5]。

  目前,国内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还未建立起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而且缺乏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教材。与之相关的课程,如《大学生信息检索》《信息素养和传播学》等课程,一般只为专业学生设为必修课,部分高校将其设为选修课[6]。

3 信息疫情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疫情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高校图书馆能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空间、教学设施及内容资源。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拥有各种文献电子资源、图书报刊,智慧图书馆提供的多种媒体形式和媒介信息资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和内容基础。其次,高校图书馆员是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提供者,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学科馆员、信息检索课教师精通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着丰富的媒介信息素质教育经验,是高校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组织和实施者。再次,高校图书馆具有先天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平台优势。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一条中明确指出: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质教育已经形成体系,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深厚的功底[6]。

3.2 信息疫情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目前高校图书馆在教学设施、教育空间及内容资源方面还未能顺应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特点,如建立专门适用于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智慧教室、研讨室、个性化辅导空间及虚拟社区交流互动等资源服务一体化环境。其次,高校图书馆员在信息疫情下还未能实现甚至是意识到自身角色、职责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如何平衡媒介信息素养教学与其他常规工作成为信息疫情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挑战,且对专业从事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图书馆员缺乏正式培训。再次,高校图书馆这个先天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平台缺乏合作开放的理念。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跨界交融的合作,如对内缺乏教育学者和跨学科专业教师的参与,对外未能打造跨校园、高校和企业的合作联盟等;另一方面,缺乏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与资源共建共享,如没有充分利用其他图书馆与在线网络开放资源开展专题学习及研讨等。

4 信息疫情下高校图书馆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路径

4.1 信息疫情下事实查证及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平台

提升媒介信息素养的第一个路径就是坚持使用值得信赖和经过验证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提供经过衡量的新闻,而不是煽动性的新闻。虽然高校图书馆不能实时开放,但仍然可以利用学校或商业化在线教育平台扩大其数字覆盖范围,随时随地通过权威且来源可靠的网站或社交媒体渠道共享媒体素养资源,以阻止虚假信息。以下是笔者整理的高校图书馆在媒介信息素养教学教育实践中可用的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素材库。

  4.1.1 信息疫情下国内外事实查证平台。

  (1)PolitiFact—http:∥www.politifact.com/

  PolitiFact是一个事实检查网站,使用“真实性测量仪”的图示标识评估当选官员和其他官员等言论的准确性[7]。有关冠状病毒的覆盖范围,请查看《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避免虚假信息的7种方法》和《我们回答了有关冠状病毒季节性,免疫性和传播性的问题》。

  (2)Snopes—http:∥www.snopes.com/

  自1994年以来,Snopes一直在调查城市传说、骗局和民俗,它是至今为止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在线事实检查网站。该网站的调查人员在其详尽的特别报告《冠状病毒集合:事实检查COVID-19》中研究了阴谋论、假冒疗法等。

  (3)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IFLA)—https:∥www.ifla.org/

  IFLA是图书馆和信息行业的全球代表。其可查看和下载的信息图《如何发现虚假新闻》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检测偏见的来源,总结了由安纳博格公共政策中心(Annenberg Public Policy Center)的项目“FactCheck.org”于2016年11月提到的用于评估新闻来源的八种技术,并翻译成多种语言[8]。

  (4)新闻卫士(NewsGuard)—https:∥www.newsguardtech.com/

  新闻卫士利用独立记者团队来评级和打分,对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 4 000 多个网站进行评估,让读者了解他们的新闻来自哪里、是否可信,这些网站约占在线消费和共享新闻信息的95%。他们的“冠状病毒虚假信息跟踪中心”列出了许多已将其识别为发布有关该病毒虚假信息的网站。

  (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世卫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https:∥www.cdc.gov,https:∥www.who.int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一页上的《关于COVID-19的事实》中揭穿了与该疾病有关的几则谣言。另外,查看世卫组织可下载和共享的《神话克星》可以打击网络疫情劣质信息,如《不,洗个热水澡不会阻止您感染COVID-19》等。

  (6)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http:∥www.ala.org

  当谈到冠状病毒时,虚假信息可能与仇外心理密不可分。在《图书馆回应:根据COVID-19打击仇外心理和虚假新闻》中,ALA提供了学习该病毒事实真相的资源,并提供了一些例子。这些例子不仅说明图书馆积极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而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放任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确保团结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7)腾讯新闻旗下事实查证平台“全民较真”

  腾讯新闻“全民较真”是一个致力于新闻查证的国内全民事实查证平台,目标是对各种假新闻、缺陷新闻、谣言、钓鱼贴、营销贴进行查证和快速打击,对人们感兴趣的但缺乏来龙去脉的消息进行溯源和探查真相[9]。微信版腾讯新闻的“全民较真”有专门的肺炎辟谣标签,提供疫情实时辟谣搜索条,分为《提问较真》《实时更新: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动态》和《北京新冠疫情实时较真》3个搜索栏目。

  (8)新华信用疫情辟谣专区

  新华信用是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建设运营的专业信用信息平台。2020年2月7日,新华信用上线疫情辟谣发布专区,依托信息和智库优势,每日发布真实准确的辟谣信息,并梳理汇总互联网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辟谣信息。同时,提供谣言曝光和疑似谣言提交通道,回应社会关注问题,方便社会各界勠力同心及时终结谣言传播[10]。

  4.1.2 信息疫情下其他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平台。

  (1)公民在线推理(Civic Online Reasoning)—https:∥cor.stanford.edu

  谁在提供信息?有什么证据?其他消息来源怎么说?这是斯坦福历史教育集团《在线公民推理课程》中提出的3个问题。公民在线推理在免费在线教案和评估清单的基础上关注探索以上3个问题[7]。

  (2)数据与社会(Data & Society)—https:∥datasociety.net/

  自2014年以来,数据与社会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创造性拓展结合起来,连接、召集专家和从业者网络,用原创研究和编程定义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对劳动和健康的影响以及在线虚假信息等主题,并基于知情的、以证据为基础的公共辩论来打破学科的藩篱。

  (3)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中心(Berkman Klein Center at Harvard University)—https:∥cyber.harvard.edu/

  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中心作为一个跨学科、全校范围的全球性中心,利用卓越的学术严谨性、开放的探索,辩论和实验产生现实世界影响,以推动学术研究的拓展性开展,建立开拓新领域的工具和平台,在不同的社区培育活跃的网络。

  (4)新闻素养项目(News Literacy Project,NLP)—https:∥newslit.org/

  NLP是一个无党派的国家教育非营利组织,为教育工作者和公众提供教育、学习和分享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新闻和其他信息消费者所需的技能的项目和资源。NLP致力于培养下一代人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辨别哪些新闻和其他信息值得信任。

  (5)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CJR)—https:∥www.cjr.org/

  CJR通过监控所有形式的新闻,快速转向分析和深度报道,以确保诚实和负责任的新闻标准,成为快速变化的新闻界的知识领袖和媒体批评中最受尊敬的声音。CJR依赖坚实的媒体行业知识不仅为记者提供了重要场所,还面向数以千计的通信、技术、学术和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

4.2 建立多方合作的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将更全面的媒介信息素养概念拓展和整合到高等教育中,与其他专业学科课程体系融合,与学生学习和学术研究等目标相结合,强调学生作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创造者的双重角色及其与高校学生个人成长的相关性。组织或鼓励开展图书馆、院系、学校不同层面的沟通,促进教师与图书馆员的跨学科合作[11]。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与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其他同行及出版机构合作,建立更大范围的媒介信息素养机构联盟和同行合作关系,分享教育经验,扩大高校图书馆界在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中的影响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媒介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应组织专门的教育团队,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设课程,通过提升教育团队的媒介素养,如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媒介素养专题讲座、与知名媒体合力举办媒介素养培训班、支持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培养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团队提高教育服务能力。

4.3 开发媒介信息素养创新学习项目

高校图书馆可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对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从整体上设计信息素养课程,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成为更有深度、更加系统完整的学习项目,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媒介信息素养,提高其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一位宾州州立大学专门从事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和一位具有媒体素养专业知识的教师合作创建了一个工作坊,通过举办研讨会帮助学生解开虚假新闻的含义,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所需的媒介信息素养,以便他们对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12]。研讨会适用于涉及信息评估、不同来源的价值、个人偏见所起作用的课程,以及思想的起源,包括传播学导论、公共演讲、说服性传播、健康传播和媒体研究。帮助学生比较和对比“假新闻”和错误信息的不同含义,找出影响信息选择和解释的各种偏见,制订一套评估信息质量的准则,并将评估准则应用于当代新闻项目。今后,高校图书馆可尝试开展各种媒介信息素养创新学习项目,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媒介信息素养类课程或活动中,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对外影响力。

5 结 语

随着病毒蔓延,公众对疫情的信息需求快速上升,而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用户,面向大学生的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比以往任何时刻都重要的地位。高校图书馆具备很多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天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更应积极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媒介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共享理念,利用和推广各种事实查证及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和开放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合作理念,通过图书馆与学院或跨行业合作,借助业界经验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共享和服务合作。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推进创新理念,开发媒介信息素养创新学习项目,从传统的以讲座和授课为基础的课程转向更多的动手互动实践活动。总之,通过以上信息疫情下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路径,高校图书馆要继续积极教育和倡导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