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
阅读是生活质量的文化生活基础,没有全民阅读就没有文化生活质量现代化,全面实现全民阅读战略,对于实现优质公平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数字化不仅能够空前地拓展民族文化数字化的广度,还能够充分挖掘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价值观等民族文化的精髓,使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保护走出“形似而神异”的困境。
1 数字阅读的影响日益凸显
信息即权力,这种权力在不同社会代表不同的行为主体,个人信息分享的权力基础是群体,通过传递群体价值和规范,体现群体整个偏好。古往今来,不同历史阶段,阅读方式和观念也大有不同,但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颠覆边界”。数字阅读是在原有纸本阅读方式的更新和飞跃,声像俱全、图文并茂,比单纯的文字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界关于数字阅读的讨论中把数字阅读等同于碎片化、浅阅读的论点较多。笔者认为,数字阅读就是在纸本阅读整体下滑大背景下的绝地反击,是试图通过向其他行业渗透重新构造一个以阅读为核心的新型阅读方式的美好愿望。新时代为满足人民的美好阅读生活和阅读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读书会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经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的气场和风度变得不一样,甚至会改变人的性格和精神状态,使人有更宽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阅读方式的改变是多维度的,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对社会生产力、信息传播环境以及人们的阅读需求的一种客观反映(见表1)。表1 人类阅读方式的演进
相比传统纸质阅读,数字阅读始终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到文化的各个领域,将数字化发展嵌入进了人类历史的大视野中。很多人不赞成数字阅读,主要是针对碎片化阅读方式的弊端。不可否认,数字阅读发展中的这个问题确实不容忽视,但不能因此而诋毁甚至彻底否定它。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正成为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数字阅读在信息技术的渗透下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复合方向发展,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全领域、深层次的发展态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数字阅读的多点突破,读者多维度的参与特征明显,彰显了信息技术对数字阅读的重要影响。
2 数字经济进一步促进数字阅读的发展
国家在战略层面的规划积极推动数字阅读的快速有序发展。国务院2014年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媒体融合再次被纳入国家战略发展体系。2.1 数字经济得到国家及社会的倾力支持
在全民阅读首次写入国家五年规划的背景下,数字阅读的发展对于丰富全民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数字出版和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大力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助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信息经济的发展繁荣,将中国的数字阅读推向新的高度。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建设数字内容产业,实现“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是“十三五”时期西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2016年,全国数字出版产业累计用户有16.73亿人(家/个),产业整体收入 5 720.85 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大量时间都在移动设备上阅读,整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未来,数字技术将进一步努力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见图1)。图1 数字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示意图
2.2 数字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传播媒介使用越来越普遍
由于媒介介质不同,传播功能、阅读体验也自然各异,电子介质简单便读;纸质介质更有仪式感,需要静心读。纸质和电子两种介质各有优长,不必厚此薄彼。长期以来,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过程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充满讨论的议题。目前,对数字阅读影响的研究还存在争议。2015年,数字出版行业市场规模为 4 403 亿元,同比增长30%。当前,数字阅读行业呈现的强势发展格局,其中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阿里文学、爱奇艺文学、百度文学等数家阅读平台对数字阅读产生积极影响,如阅文集团的QQ阅读2017年第一季度用户渗透率达到22.48%。2017年,每个微信用户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为65.5分钟,在《今日头条》上的平均耗时为30分钟。北京居民日阅读时长119.46分钟,其中数字阅读时长90.95分钟,纸质书阅读时长28.51分钟,同时在线听书与社群阅读成为北京阅读新时尚。2.3 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阅读方式革新的直接推动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新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微阅读为代表微视频、微直播的微传播,使数字阅读生态焕然一新。2016年,全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95.1%。作为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互联网对于数字阅读的影响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形态)。2017年,我国阅读状况呈现出缓慢上升态势:一是阅读量略有增长。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2016年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2016年为3.21本)。二是阅读时间有增长。成年人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80.43分钟(2016年为74.40分钟),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27.02分(2016年为26.00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0.70分钟(2016年为57.22分钟)。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华夏大地一道风景的全民阅读,迎来了多元化时代的新起点、新征程。跳出数字阅读好与坏的争论,我们应该为数字阅读点赞,并不是说要将数字阅读树为典范,而是其在数字化社会发展处于不同时间段,不同观念、不同阅读方式的产生是有具体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是有现实的需要才能够产生的。2.4 数字时代背景下开启新阅读模式
数字阅读无论从阅读内容还是阅读介质都颠覆了自古及今的阅读方式。一是纸质读物不再一统天下。阅读文本从单一的纸质阅读转向纸质和数字的多样化阅读形式,文本内容从系统化转向碎片化,文本编辑从单文本转向超文本,读者阅读从系统阅读转型微阅读,图书从藏书转向消费。我们处在阅读转型的时代,数字技术改写了信息接收和阅读信息的方式,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的互动和多级传播催生了数字阅读的分享化、智能化、圈层化三大趋势,这对于创造个性、共享、开放、自由的阅读环境具有积极意义。二是每一个公民都在积极参与阅读。以数字阅读为途径保障公民阅读利益,是推进全民阅读战略的有效方式,同时应以新媒体为框架扩展阅读空间。在阅读产品形态上,2016年数字阅读用户突破3亿,年增长12.3%。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媒体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习惯。阅读方式及阅读平台等也都在发生变化,阅读效果“图”“文”“声”三者兼具,更形象生动,日益受到读者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全民阅读号召,有400多个城市设有读书节、读书日、读书月等活动。3 实现数字化阅读的转型升级的对策
数字阅读基地是独特的文化创新载体,是理解民族文化的过去、思考当下发展、启迪未来的文化空间。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内容传播的渠道和终端的类型,以致大多数类型的媒体都会努力争取用户有限的注意力。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以数据动态多元交互传播为核心、能穿越时空的智慧云应运而生,实现图书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的转型升级。把民族文化融入人文数字之中,让民族艺术、文化元素表达出来,改变传统读本“冷冰冰”的表达方式,让读者与民族传统文化“对话”。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挖掘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资源,让数字化走向前台,让非物质文化的标本、展品、展项“活起来”,成为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阅读产品,将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魅力以恰当的方式,更好地展示、诠释给读者。3.1 阅读传播基地建设
全面落实国家和各地相关优惠政策,叠加民族传统文化及文化开发优惠政策。制订出台促进民族数字出版产业专项支持平台所需设备购置及运营费用,主要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基地建设、项目支持、人才培训等,支持鼓励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数字阅读基地在体验方面,结合虚拟现实等科技,不仅建立起读者之间交流的平台,还让他们可以实时分享,实现线上线下参观相结合,将内容“带回家”。数字阅读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深化传统的实体读本的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功能,打造更开放、更具历史厚度和文化温度的生活空间。3.2 政产学研深度对接
通过建设一流的服务体系、营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将民族阅读基地建设成为一流的科技创业研发园区、民族文化项目传承开发区。阅读传播在出版、传媒、文化、创意、咨询等以数字产业为基础的领域具有优势地位,以民族文化为重心,建设智慧型服务基地。以数字企业为基础进行适应性设计规划,园区能面向企业提供孵化、加速多项服务,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创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示范高地,运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以文化艺术、教育培训等文化创意产业内容为主要创新内容,形成一个集传统出版、传媒、文化创意、数字技术等诸多行业为一体的完整产业系统。3.3 传播技术与未来阅读对接
围绕数字技术,聚焦智慧图书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超高清等高新技术,进一步发挥政策解读、信息发布、新品展示、行业研讨、专业科技展览等平台作用。内容可以涵盖阅读内容采集制作、传输覆盖、运营管理、终端服务等各类技术设备和创新应用,以及新媒体、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相关领域创新技术产品与融合应用。为交流媒体融合智能化内容生产、智能化传输覆盖网络、智慧化业态服务和智慧图书馆发展创新成果。同时,发力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智能终端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户、公共阅读新视听业务、互动娱乐解决方案等领域。技术的支持为未来全面展示跨行业新业态、新服务的应用,以及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的阅读和视听节目内容规划更加高的定位,融合手机、电视、广播、互联网、移动等各类终端的阅读和视听内容,有助于打造优秀的阅读内容展示平台,为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以及数字出版科技创新发展奠定技术基础。3.4 搭建平台为数字阅读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读者阅读的实物、空间、距离变得不再至关重要,立体化、深度垂直的内容服务渐渐成为读者阅读的需求,完善的数字生态体系建设正成为现实紧迫的问题。目前,国内主要的移动数字阅读平台有掌阅iReader、QQ阅读、网易蜗牛读书、微信读书等,建设阅读平台适应了这一趋势的发展需要。一是构建智慧阅读平台。包括在线教育平台、泛娱乐(游戏、电影、小说、动漫)、新闻客户端(时政新闻内容多为国家政治、法律法规政策、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等)、社交媒体平台(文字、视频、生活、图片、文字)等。既可以形成一个大众化分享的平台,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平台,让读者展示自我。二是拓展数字化学习平台。数字时代背景下,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整合碎片化知识的过程。整合各种资源“一起建设一所终身学习大学”,可以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整合主流媒体电视、广播和报刊以及图书馆资源,可阅读、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开展,实现“一站式服务”与“价值赋能”。这不仅可实现当下休闲阅读的需求,提高读者的愉悦感和获得感,还可以为构建书香数字阅读奠定基础。4 结 语
目前,数字阅读越来越普遍,且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方式叠加新技术应用、阅读需求碎片化利用和阅读生活体验等的特点,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多样化的保存民族记忆、拓展民族文化“场景再现”,以技术为抓手,打造“文化+技术”的阅读融合平台,和多样化阅读生态圈,应该成为下一阶段数字阅读发展的重要方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