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路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5743


  (长江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100)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同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这一方案。“双一流”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传统的“985”“211”高校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省属地方高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湖北省为例,2018年1月,湖北省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暨“双一流”建设大会上,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双一流”战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 学科服务开展的必要性

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如何服务于“双一流”高校建设,是近几年来同行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早在1998年,清华大学开始尝试学科服务,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展了学科服务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相比,无论在学校定位、资金支持,还是在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分析地方高校图书馆现状,利用图书馆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研究学科服务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发挥效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其他地方高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

学科馆员对于馆员自身素养有很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图书情报知识,还需要有学科专业背景。然而,由于地方高校非部属高校,且多定位为综合性院校,学科建设力量分散,经费支持相对薄弱,学校对非教学单位的图书馆缺乏足够的重视,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强化。

  通过对部分省属地方高校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普遍在专业人才引进上存在困难,导致拥有专业背景和图情知识的高素质馆员匮乏;资金短缺,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保障、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图书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此外,院系教师对学科馆员缺乏信任,在与用户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所谓的学科服务现状,实际上还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补充,无法进一步深入,没能开展有效的知识服务。

3 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路径

3.1 找准学科服务发展方向

近年来,学科服务已成为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热点,并在大多数重点高校开展。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相比,学科服务是一项开拓性的主动参与式的创新服务。它要求学科馆员深入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强的信息服务。

  在学术层次不高、高素质学科馆员缺乏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应从本馆实际情况出发,不可盲目跟风效仿。以教学为重点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不能把学科化服务等同于只面向教师群体的科研服务,而应是面向教学、科研开展的学科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才刚刚起步,不可能覆盖、服务到全校所有院系,因此首选“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学科作为服务试点开展学科服务需求调研。以长江大学为例,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学科服务应选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作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三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3.2 优化和配置学科馆员

开展学科服务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相应的人员配置,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高质量学科馆员缺乏且无外聘学科馆员的情况下,如何优化当前馆员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优化配置需将服务对象分层、服务内容分层、服务馆员分层。按照服务内容将学科服务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层、教学层、科研层、管理层,具体学科服务分层见表1。

  

  表1 学科服务分层

  基础层由流通馆员、咨询馆员负责;教学层由咨询馆员和采访馆员负责;科研层、管理层由学科馆员负责。由此可见,开展学科服务不仅是信息服务一个部门的事情,不能将服务主体孤立,而应组建学科服务团队。团队的负责人需由一位分管领导负责,该领导最好同时主管信息服务部和采访部,以方便工作中部门间的协调。开展分层次的学科服务可避免大量的人力消耗在常规咨询、入馆教育和信息素质教育等基础工作上,从而可抽调出专职学科馆员从事更深层次的服务,充分体现图书馆的科研学术价值。

3.3 深入服务用户开展调研

3.3.1 分层次调研。一直以来,图书馆被认为是教辅机构、服务部门、闲杂人员的安置单位,没有多少学术性,很多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时举步维艰,想要开展学术交流以及促进学术信息交流工作时无法取得院系老师的信任。因此,在开展深层次学科服务前要准确寻找融入用户的切入点。笔者认为,深入院系、教学一线开展用户需求调研是取得教师信任、双方相互沟通了解的有效途径。

  选择调研对象不可以偏概全,不能把学科服务仅作为教授、高级研究人员的专项服务,偏爱“龙头”教授的服务方式不可取。选取调研群体要分层次、有代表性,使调研更具说服力,这样才有利于今后学科服务工作有的放矢。表2为分层次调研表。

  

  表2 分层次调研

  馆员要主动联系教授作个人访谈;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对信息资源有极大的需求,可根据需求开展交流座谈;科研管理者如科技处、大学生发展研究院等职能处室对学科服务也是有需求的,双方可相互合作;硕士生、博士生作为高学历学生群体的代表,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问卷的方式了解他们对资源的需求。

  3.3.2 学科馆员的自修。调研是开展学科服务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是取得师生信任的第一印象。学科馆员除了要有真诚相待、真心做事的态度,更要在调研内容、问卷设计上反复推敲。学科馆员要对该学科、该领域有所了解,避免盲目调研,才能开展有意义的互动。比如要了解该学科的定位、发展优势、学科带头人,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发展;了解该学科专家获取文献渠道、方式、习惯,常用的纸质、电子资源等;了解该学科相关教师发文倾向,主题分布;以用户研究成果参考文献侧面分析用户研究行为等。只有在做过相关功课后,交流起来才会让用户感觉到学科馆员是在深入了解了学科背景下所做的调研,才会赢得尊重。

  3.3.3 调研的可持续性。调研的开展不是一种形式,更不可昙花一现,将调研常态化,持续性地开展。笔者认为,采取现场办公的形式可提高学科馆员主动服务能力。学科馆员每周利用半天时间深入院系开展现场办公,接受现场咨询、答疑解惑、收集意见。现场办公人员来自信息服务部、采访部、读者服务部,多部门的通力合作有助于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定期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总,为下一步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方向和内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调研的目的是为用户解决他们所提出的实际问题,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只会增加用户的不信任和反感,使学科服务不具可持续性。因此,要将调研结果、完成进度、解决方案及时反馈给相应的用户,让用户切实体会到图书馆是实实在在为老师、学生服务的。

3.4 构建资源保障的学科服务体系

图书馆在支持“双一流”建设中被认为最大贡献的就是保障一流学科的资源建设,包括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建设。因此,在地方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开展诸如学科态势、科研动态分析,学科影响力评估分析、人才引进、科研产出、科研合作分析等相关工作前,最容易实现也最体现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学科服务工作就是对学科建设的资源保障。为此,建立基于资源保障的学科服务体系在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该学科文献资源的有力保障,学科资源建设是学科服务的基础,学科服务反过来也推动学科资源建设,地方高校图书馆可尝试建立“学科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模式。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一流学科的文献建设;一流学科资源建设以保障重点数字资源为主,适应网络环境下用户使用习惯及文献出版特色;在深入调研用户及重点学科团队对学科专著、教参教辅文献,特殊研究领域文献需求基础上,纸质资源建设则以理论性、学术型、研究性文献为主。

  在资源保障的学科服务体系下,采访馆员的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将兼具采访馆员与学科馆员的双重身份。因此,打破学科馆员仅出自一个部门的工作惯例,根据学科知识服务需求重新规划工作职责是图书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4 结 语

学科服务虽已在同行中展开了广泛研究,然而在地方高校图书馆中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学科服务的目的与特点决定了它难以依靠图书馆的“一己之力”来进行,其深入推进与发展离不开学校与院系的政策支持、人才支持与资金保障。一定程度上来说,若学校与院系层面相关的配套体系无法建立健全,部分院校的学科服务发展水平将可能陷于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因此,学科服务关键在于有专业化的学科馆员配置加上学科发展的需求,学科服务要想开展得具有实质效果并能够持久,需从学校层面制定相关激励与评价机制作为保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