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当前,随着部分高校已进入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的阶段,图书馆作为知识、学习和文化的中心,在配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各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地扩大馆舍规模、加强资源建设,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开拓服务新领域。新的服务模式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师生提供更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无疑也增加了馆员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近几年由于高校图书馆编制紧张,使得人力资源短缺与信息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勤工助学学生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各高校图书馆缓解人力不足的首选,并且人数规模在不断增加。以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自图书馆助学实践中心成立以来,勤工助学生人数由60人增加到200余人,承包两个馆区共10个书库,管理图书100万册。由于人数的增多,图书馆勤工助学生逐渐形成以团队工作的模式——勤工助学分队、项目团队等新生力量在工作中发挥着团队协作的优势,“勤工助学团”这种工作模式也为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视角。
1 勤工助学团队内涵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这个组织应该由团队成员和管理者组成,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勤工助学团队是由参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工作团队为管理理念,以勤工助学学生为主体,以保证工作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读者满意度为共同目标的团队。2 按团队五要素组建勤工助学团队
任何团队的构成都有五个基本要素,简称“5P”,即目标(Purpose)、定位(Place)、职权(Power)、计划(Plan)和人员(People)。这五个要素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团队的整体框架:1)目标。创建一个团队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勤工助学团队应该在图书馆的组织下,以保证工作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读者满意度为共同目标完成团队的工作。2)定位。团队由勤工助学的学生组成,是一个既能帮助学生改善经济困难,又能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组织。3)职权。指团队必须完成的工作职责和相应享有的管理权限。4)计划。团队计划应该在图书馆的组织和管理下有计划地进行,为保障团队目标的实现,团队需制订一些规范,来规范和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5)人员。勤工助学团队成员主要以本科生为主力军,还兼有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大都是来自于不同院系的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工作表现关系到团队目标最终能否获取成功。根据以上分析来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团队具备团队的五要素,目前以工作型的勤工助学团队居多,主要活跃并服务于图书馆各部室的日常工作,还有一些为满足服务和科研的需要而成立的助管、助教和助研团队,以及为解决问题的项目团队、学生顾问团等,均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
3 勤工助学团队的特点
勤工助学团队的成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其受教育水平特别高,拥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来自困难家庭,由于经济地位的脆弱性和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具有一定的特点。3.1 勤工助学团队的优势
3.1.1 积极乐观,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勤工助学团队的成员大多是贫困生,他们虽然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但他们有着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因而他们能积极乐观地正视困难。图书馆的工作虽然单调繁琐,但是可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锻炼他们的生存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对他们学习有帮助,还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所以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心,能较好地完成图书馆老师交给的工作。3.1.2 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现代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是一个知识、智力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由于学历高,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接受新事物能力特别强。他们在图书馆的工作中表现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1.3 敢于追求平等,挑战权威。现代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主张。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你说我做,敢于打破常规,向权威挑战,敢于对他人的意见提出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工作中敢于向管理者和合作者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这对于团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3.2 勤工助学团队的劣势
3.2.1 心理问题:易产生自卑心理过度焦虑。自卑是贫困大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60%的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感到羞愧;22.5%的贫困生感到自卑。由于自卑,缺乏信心,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往往采取冷漠回避的态度,所以常常会给人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有的学生则不能把握学业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在学业和工作之间疲于奔命;还有的学生由于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的分配上挑挑拣拣,互相攀比,不讲团结,把工作环境搞得沉闷紧张。这些都会引发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妨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2.2 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不利于管理。由于勤工助学学生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上课时间和作息时间不同,所以工作时间统筹安排难度较大。其次,工作时间经常因为课时的变动而变化,临时请假会造成无人顶班,尤其是开学初和学期末考试时的工作量特别大,正是用人之时,却有好多学生不能按时来工作,造成岗位空缺现象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日常管理。另外,有的学生上岗后对图书馆工作了解不够,以为图书馆工作轻松,上岗后才知道工作辛苦,往往中途退出,使得勤工助学学生更替频繁。这种流动大,更换人员快的情况造成了图书馆管理培训上的困难,不利于图书馆管理。
3.2.3 不安于现状,易产生工作倦怠现象。团队学生虽然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是勤工助学岗位大多安排在图书馆流通部门,工作繁琐单调,技术含量低,满足不了他们自我才能实现的心理需要。他们对待工作喜欢求新求变,工作时间一长会产生倦怠情绪,从而表现出不安于现状,态度不端正,工作消极被动,不遵守工作纪律,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致使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4 勤工助学团队实施管理的策略
4.1 规范招聘流程,丰富培训内容
图书馆每学期招聘录用学生馆员的流程为:招募—报名—体验—面试—录用。招聘前首先要制定出详细的招聘计划,对招聘对象的要求、招聘的人数、招聘的岗位、录用规则等做出具体说明和规范。学生在报名中可结合各自的特点申报不同的岗位;最后根据学生体验和面试的情况确定最终录用的名单。录用学生过程中,应引入竞争机制,注意不同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差别。录用后的培训工作不容忽视,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图书馆的概况、馆藏分布、职业道德、业务技能、馆员职责、组织纪律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不同范围与深度的培训:如针对团队负责人的管理方法的培训,为负责宣传工作的学生进行微信编辑排版、海报设计、图片美化等培训。4.2 提供多种岗位,满足学生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
目前学生馆员的岗位大多是低技术性的、重复单调的,由于没有考虑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使大学生觉得很难学以致用,无法保持持续参与的热情。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岗位设计,使他们既能发挥专业特长,又能契合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可以考虑在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中引入大学生参与。如设置微课程内容(视频)制作助理、数据库助理、文案写作及编辑助理、专家讲座助理、活动策划及外联助理等勤工助学岗,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组织勤工助学学生开展项目团队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3 针对学生个性特征,进行优势互补管理
合理的人才组合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关键,也是一个团队能否对外发挥最大潜能的关键。在一个团队中,每个队员的个性特征不同,有的人外向,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健谈,有的人寡言;有的人泼辣,有的人宁静;有的人思维活跃,有的人稳重踏实。因此,在管理中要考虑队员的个性差异,还要注意个性、年龄和能力的优势互补,可以将团队成员根据年级、性格特点及能力高低与所负责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匹配并进分级管理:把层级高的学生作为团队的领导者,把责任心强、能力优的学生作为骨干力量重点培养,对思维活跃、敢于挑战的学生可安排一些创新性任务;在日常的工作安排中还可让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老生带领新入职的学生一起工作,工作小组分配中可以让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不仅尊重每位队员的个性,使其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也强调团队精神,使每个人、每个小组协同作战,实现最好的整体功能。因此管理者在考虑人才队伍配置时,一定要注意团队成员的个性互补,使人才个体在总体的引导和激励中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从而产生良好的组织效应。4.4 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团队工作科学规范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勤工助学工作有序开展。1)完善制度:团队制度主要体现在工作职责、工作纪律、考核测评、薪酬发放等一系列事项,图书馆应制订《勤工助学团队招聘录用制度》《勤工助学团队岗位细则》《勤工助学团队考勤管理办法》《勤工助学团队奖励实施办法》等制度,每一项制度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在学生入职培训时提前告知。2)严格落实:为了便于制度的落实,团队可设置“主管领导—团队负责人—工作小组长—组员”进行垂直分级管理机制,大家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实施分层管理,保证工作任务层层落实。3)强化激励:团队可设立纪律检查小组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日常考核的结果可作为学期末评优的依据。对评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图书馆可通过举行表彰会的形式为其颁发证书或奖品,评优结果也可公布在图书馆网站或微信等平台,并记录在勤工助学个人档案中。4)灵活管理:在岗位设置上尝试“一岗多人”的管理方法:即一个岗位可以安排多个人(一般以2—3人为宜)进行轮值。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岗位的每个时间段都不空岗,也尽量少地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还可以增进他们相互之间对工作的探讨和交流。4.5 弘扬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以协同合作为核心,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发扬团队精神要求团队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团队队员要把个人工作与团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为一体,使每一个小组、每一个队员都明白自己在团队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做出的努力。勤工助学团队也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如:组织开展勤工助学学生技能大赛、演讲大赛、读书分享交流会、师生联欢会等。这些活动的策划组织、主持协调、摄像宣传等工作都可交由团队独立完成,活动中大家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不仅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也增进了新老队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4.6 关注学生心理,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勤工助学学生的特殊性,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更要注意并发现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及时对心理有变化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要有更多的耐心、爱心,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排解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应努力营造理解、和谐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观和开放的心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