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区域文化内涵及开发利用——由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实践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3450


  (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地方文献是一定区域内历史的记录和反映,所以作为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工作至关重要。2016年、2017年黑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连续两年选取两种新出版的地方文献精品图书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社会反响良好。作为活动的参与者,笔者在工作中也对地方文献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公共图书馆如何在收集、保护本区域地方文献的同时挖掘文化特色和内涵进行了思考。

1 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活动实践回顾

2015年,两种黑龙江地域精品文献《六角街灯》《白云飞渡——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传奇》相继问世。《六角街灯》是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李文方倾情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不仅是百年哈尔滨俄侨生活的写照,而且融入了大量的地方历史文化知识,被媒体誉为首部描写俄侨在哈尔滨生活状态和情感波折的史诗性作品。《白云飞渡》则是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的生平回忆录,书中展现了早期哈尔滨的繁荣与开放,讲述了对俄侨母亲的爱与感激,以及对故乡哈尔滨浓厚的情感和深深思念。2016年1月,我馆特藏部以读者恳谈会的形式举行《六角街灯》阅读推广活动,邀请本土作家李文方老师做客该馆地方文献阅览室,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六角街灯》的创作初衷以及背后故事。活动现场读者反响热烈,互动频繁,特别是作品中反映的哈尔滨历史,更是引起大家的共鸣,换回很多老哈尔滨人的生活记忆。2017年7月,在继“世界读书日”当天全省10所高校图书馆、8所公共图书馆以及读书联盟、读书会、读书社团在同一时间共读《白云飞渡》活动之后,我馆再次邀请张郁廉次子、新加坡著名雕塑家孙宇立亲临现场,与来自社会各界的读者分享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不平凡的一生,共同回忆哈尔滨的历史往昔。两次地方文献推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众对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和城市建筑的认知与了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从地方文献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六角街灯》还是《白云飞渡》都在内容上突出体现地域性的特点,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兴起,同时受俄苏侨民文化渗透影响,逐渐成为一个多语种、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地方文献是地域文化呈现的载体,地域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养料,一个地域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累积而形成的文化会通过地方文献这一载体来体现和传承。

2 地方文献与区域文化的概念

2.1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一种特定的文献类型,是一定区域内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记录载体,它不受载体、形式、出版方式的限制,主要反映某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各方面状况,是研究该地域重要的资讯和知识资源。地方文献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区域性,作为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信息载体,它沉淀区域历史、记录地方人民认知,是非常珍贵的区域精神财富和宝贵资源。由于地方文献所含内容广泛,又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所以针对地方文献的概念在学术界的讨论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也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狭义的地方文献是以文献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征作为划分的唯一标准。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地方文献是一个图书馆馆藏特色的彰显,本地、本区域的机构、团体或个人产出的记录本区域的信息资源,如地方志、地方史、地方专著、地方丛书、地方年鉴,以及党政机关报刊、各机构部门和行业的统计报告、年鉴、专业史志等资料都属于核心和最具特色的地方文献。这些文献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真实地反映和原始的记录,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建设具有指导、参考和分析研究价值,而像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这类文献,从广义角度来讲也是和地方有关的,属于地方文献的大范畴。但目前人们普遍认可的还是它的狭义概念,即地方文献更注重它所含内容的地域性,即以其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征作为划分地方文献的最主要标准。当然,确定某一区域的地方文献,还应突破当今的地方行政区划,结合历史上本地区行政区划的沿革和地理位置,充分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个时代的行政区域设置不同等具体历史情况。

2.2 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也叫地域文化、地方文化,是一个区域数千年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成果的总和。一个区域的文化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文化特征,与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有直接关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我国的地域环境千差万别,文化也各具特色,像东部发达地区有江淮文化、吴越文化,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巴蜀文化、三秦文化,中部地区有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河洛文化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行政区域的设置也使区域文化有了地域的专属称谓,例如桂文化、湘文化、京文化等等,都与行政区域名称一起组成了地域文化的标签。另外,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代代传承中也不断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3 区域文化与地方文献的关联分析

区域文化与地方文献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区域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和源泉,而地方文献作为自然和人类活动的记录载体,通过对知识的生产组织、整理开发、继承传播,也创新了区域文化新的内涵,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3.1 区域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文化是文献的母体,两者有着独特的因果循环关系。一定区域内文献的产生必须以该区域文化的形成为前提,没有文化的支撑,地方文献将无从谈起。地方文献记录了一个区域在文化积累过程中的各种资料,离开了所属区域的文化积淀,地方文献就不可能产生和存在。另外在一定区域内的不同时期,地方文献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容也各不相同,正如《六角街灯》和《白云飞渡》两本书中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六角街灯》一书的作者李文方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六角街灯》背后所体现的侨民对哈尔滨乃至龙江地域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面向世界、包容开放的态度,友善睦邻的心愿以及忠贞不渝的坚守。

3.2 地方文献对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地方文献体现了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沿革、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内容,可谓是“一方之全史”。区域文化是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的记录与传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地方文献这个载体。这些通过书写、印刷、传拓、录音、摄像等方式反映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地方文献是区域文化的积淀者和物化者,它本身不仅成为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对区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发展和创新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地方文献中知识系统的整合和构建,挖掘和重组,能够有效地提升知识体系,构筑新的文化架构,使整个地方文化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生长体。

4 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文化内涵的工作思路

4.1 建立区域地方文献征集的长效机制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建立地方文献的长效征集机制是增加地方文献藏量的关键,也是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前提。区域内的政府机关和文化机构是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生产和收藏部门,如能建立长期有效的征集网络,拓宽地方文献的收藏渠道,形成上下联动,就能确保地方文献收藏的全面和到位。2016年8月开始,我馆特藏部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地方文献普查调研工作,重点走访各地的史志办、党史研究室、统计局、档案局、政协、文联、农垦分局、军分区等单位,不仅征集到大量的地方文献,而且更重要的是与这些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对接关系,大大方便了我们日后对全省范围内地方文献的征集。地方文献工作者由“等书上门”转变为“主动出门”,甚至主动到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征集并建立良好沟通的方式,为公共图书馆获得地方文献提供了另一种渠道。另外,在读者服务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本馆资源优势,帮助一些开展文化项目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地方文献服务,他们也会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捐赠给图书馆。还有利用馆际交换方式也不失为一种增加地方文献藏品,建立区域地方文献征集机制的有效方法。我馆在全省地方文献普查调研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地市级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交换,使一部分地方文献填补了省内有需求的图书馆馆藏空白。

4.2 面向区域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区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可以由本区域内的公共图书馆或其他地方文化机构牵头,目的是在掌握区域地方文献收藏状况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把握地方文化发展脉络,通过协商、协调等方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共建共享区域地方文献资源,体现和创新区域文化价值。我馆在2015年组织召开的全省地方文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共建全省地方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设想,并在近两年时间里着手启动全省地方文献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搭建工作。目前,以普查调研为基础,我馆已对区域内参与单位的地方文献入藏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与相关人员就地方文献的界定、采集、交换以及管理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对各馆提交的地方文献数据也进行了初步核审,为我省联合建设区域共享平台,编制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文化专题目录等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区域共享平台不仅将整合纸质地方文献资源,还将区域内各参与单位已建成的龙江特色数字资源库纳入其中,打造一个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元素的多媒体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

4.3 加强区域口述历史文献的开发和建设

口述历史文献是一种十分珍贵且又极易消逝的资源,地方性口述历史文献更是如此。因此,大力开发地方性口述文献,发挥其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区域文化发展上的功能和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是地方特色民族,他们有着很多的民族技艺,如鱼皮制作、狍皮制作、桦树皮船制作、摩苏昆、赞达仁等,世居的少数民族因为大多没有文字书写的文献传承,所以口述历史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文献资源急需抢救性保护和记录。另外,我省大庆的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传承已久,这些战线上的代表人物如果通过即时采访和摄像记录形成口述历史文献进行保存,也必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我省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4.4 积极推广地方文献阅读

图书馆传统的地方文献工作主要是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的阅读场所以及地方文献的书目查询、参考咨询和课题服务等工作。目前的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尤其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不能只是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保管或只为有需要的读者指引文献的传统工作,而是要做一个有地方文献情怀的工作者,了解文献,近距离接触、阅读和理解文献,同时积极搭建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平台,将本馆的特色馆藏和重点资源向社会公众推介,承担宣传和弘扬地方本土文化的重任。我馆在召开《六角街灯》恳谈会期间,地方文献阅览室适时开展了李文方作品暨俄侨文献展;在《白云飞渡》读书会举办同时开展“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图片展”,这些都是推广地方文献阅读的有效方式。另外,图书馆还可以针对地方文献馆藏特色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举办展览,邀请地方文献作者、学者开展座谈,选取特色馆藏图片制作文创产品等等。

5 结 语

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中的区域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能够揭示地域文化,有效地对区域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开发地方文献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地方文献 知识体系的挖掘和重组,从而促进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所以,作为公共图书馆应当更加注重地方文献与区域文化的关联,开发利用好地方文献的文化内涵,为区域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

  [1]黄淑娥.试论地域文化中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J].商洛学院学报,2008(8):89—90.

  [2]何艳群,魏 伟.论湘西旅游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与特色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58—59.

  [3]刘 燕.地方文献工作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144—145.

  [4]韩金妤.对图书馆与地方文献收藏工作的思考——以随州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为例[J].图书情报论坛,2014(5):45—46.

  [5]林 平.浅谈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与利用[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60—61.

  [6]杨双秀.基于区域系统视角的地方文献对内与对外功能[J].保山学院学报,2014(1):104—108.

  [7]王清香.青海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1(3):189—192.

  [8]周利红.地方文献的区域文化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以衢州市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4):71—7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