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上海 201620)
1 引 言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的颁布实施,都表明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的优先发展战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创新是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全面创新,核心是科技创新。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鉴于高校的人才红利优势,高校要发挥在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具有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不仅可以通过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等间接发挥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其信息服务职能直接服务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中,信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研究机构或个人作为创新的主体在自主创新时,必须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在创新吗?是不是有组织或个人已经做了同样的事情?前人已经在相关领域做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或方法进行创新?换而言之,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创新主体必须清楚创新什么,怎么创新,以及为谁创新等问题。要做到这些,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必须建立在对某一领域具有丰富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另外,创新也不能是闭门造车,必须对社会需求、技术发展的趋势等有着准确把握。创新要成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前提是其本身要具有生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图书馆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成为重要的知识扩散中心。教育部2015年12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在当前环境下,特别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需要研究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高校图书馆公众开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为了服务于科研和教学工作,购进了大量文献信息资源。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发布的《2015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情况》报告,2015年高校图书馆馆均纸质文献资源购置费约为252万元,电子资源购置费约为251万元。一些研究型大学的文献资源购置费高达数千万元。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2015年的文献资源购置费为 4 564.1 万元,中山大学图书馆2015年的文献资源购置费为 4 284.5 万元。毋庸置疑,高校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支撑。事实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建设,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确实形成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虽然高校图书馆之间通过文献传送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基本上还是局限于高校的师生,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辐射效应并不明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状是,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查阅都必须要凭借证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实行门禁刷卡管理,基本不对社会公众开放。部分高校图书馆虽然对校外读者开放,但是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例如,复旦大学图书馆要求校外读者必须是本科以上在校生或高校教师,须凭有效身份证以及工作证或学生证、单位介绍信换取临时阅览证进入图书馆,且有名额限制,每天临时读者文科馆不超过30名,理科馆不超过20名。而且,能够办理阅览证的校外读者还必须是与复旦大学有协作关系的校外读者。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这确实方便了图书馆的管理。但从社会角度来看,无疑是降低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相比较之下,美国有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对社会公众开放的,不仅可以免费查阅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在支付较低的办证费用以后,还可以借阅纸质图书文献等。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为例,每年公众在注册后可以有7天时间免费使用图书馆资源,凭政府签发的带照片的有效证件(例如驾照、护照的等)就可以进入图书馆。另外,还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办期限不同的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卡,例如花费800美元就可以办理12个月期限的卡,既可以访问电子资源,也可以借阅图书等。这既有助于满足社会公众的文献信息需求,也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知识扩散作用。另外,日本高校图书馆也较早实现了对社会公众开放。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5年统计,日本的701家大学图书馆(包括公立和私立)中就有685家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到了97.7%。虽然我国公共图书馆是对社会大众开放的,但在提供专业文献资源方面,其可能无法满足创新主体的信息需求。尤其在当今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主体(特别是个人)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更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信息。而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特别是特色馆藏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公共图书馆在专业信息提供方面存在的不足。
高校图书馆如果仅对学校的师生开放,就像一个个信息资源的孤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造,但会造成各馆馆藏文献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无法更好地实现知识扩散,从而使得图书馆无法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图书馆既定约束条件下,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电子信息资源,边际利用成本是极低的,甚至为零。而文献信息资源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是衰减的,因为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20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而到了20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进入新世纪时,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意味着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价值的加速衰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信息的时效期内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就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主动转变服务理念,探索图书馆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最优路径,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价值最大化。这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信息公平,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3 高校图书馆公众开放面临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是大势所趋。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明确指出,大学图书馆对社会用户应与本校师生一样提供服务,满足其信息需求。在英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剑桥大学,学校图书馆与学院图书馆都对校外读者完全开放。在中国,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就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中国图书馆学会2008年年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也强调了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如前所述,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既是实现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也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但是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3.1 图书馆人力资源压力的增加
提供社会服务,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而是面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目前,由于编制限制等问题,很多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方面仍面临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这种矛盾更加突出。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截至2016年底,该校共有学生 12 329 人,教师988人,而图书馆员工仅有40人,学生服务比为1∶300,教师服务比为1∶20。相比较而言,哈佛大学共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等约 22 000 人,教师 2 400 人,而哈佛图书馆有员工894人,学生服务比为1∶24,教师服务比为1∶2.7。在服务本校师生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图书馆对公众开放,会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导致图书馆在对公众开放方面的主动性意愿不足。同时,面向社会开放所带来的读者群的多层次化,还会带来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方面的压力。3.2 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压力
首先,高校图书馆面对公众开放会增加管理成本,主要包括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成本,证件办理的成本,以及文献资源的管理成本等。目前,图书馆的信息系统主要是针对在校师生设计的,对公众的开放可能需要在系统功能等方面做出改变,从而导致成本增加;图书馆为外来人员办理借书证等证件,本身也会增加成本。特别是,一些高校的图书馆本身可能不具备这种能力,需要委托其他图书馆或机构制作相关证件;另外在公众借阅文献的过程中,从借阅到收回归架,特别是涉及催还时,也会引致额外的成本。其次,高校图书馆面对公众开放还可能会增加硬件资源的占用成本。每年高校招生规模的增加,导致图书馆的硬件资源,例如自习或研讨空间、计算机设备等,本来就比较紧张。对公众的开放,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种硬件资源不足的局面。这可能会导致本校师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进一步加剧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不满情绪等。3.3 高校后勤管理方面的压力
与国外的很多高校相比,我国高校很多还是相对封闭的管理,用围墙把校园与外部隔离开来。这对于保障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安全等,是非常有利等。在相对封闭的管理下,外部人员进入校园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客观上也表明,图书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并不是简单的图书馆自身的开放问题,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整体协调,而这些不同部门的协调联动,本身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例如,面向社会服务所可能诱发的校园安全隐患等问题,就必须予以关注。事实上,如果从高校自身的角度来讲,开放图书馆文献资源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不仅为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提供支持,对国民素质提升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也产生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身也会增加成本,而且这些成本在很多时候可能都是需要内部化的,即无法完全由外部人员、机构或组织承担。换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在这种情况下,事实上是对社会提供了一种公共服务,而这种服务的成本又基本上都要由自己来承担。高校图书馆对公众服务的外部性,可能需要政府补助等方式,实现一定的补偿。
3.4 文献资源版权方面的问题
在纸质文献资源方面,一旦图书馆购置后,就获得了与所有权相关的处置权等,在文献借阅等方面基本不存在版权问题。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大量电子资源(例如各种数据库等),在使用时往往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仅限校内师生查阅或下载,教师远程访问数据库资源时需要通过VPN设置等。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的问题是,图书馆对公众授权使用数据库资源是否引发版权问题。目前,由于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还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在对公众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时,应注意可能会涉及版权等法律风险。4 高校图书馆公众开放的对策建议
尽管高校图书馆在对公众开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在完成文化的积累、传播和运用等精神文明建设基本任务的进程中,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做好以下方面:4.1 改变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往往局限于本校师生,为此进行的一系列服务也是基于这样的服务理念来设计的,例如阅读推广活动等,都是针对本校的师生员工。社会服务理念还没有被高校图书馆普遍接受。要对公众进行开放,高校图书馆首先在服务理念上要做出改变,突破既有的本位主义,从更宏观的背景下思考图书馆应该发挥的作用。而且,如前所述,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文献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在知识更新周期加速缩短的情况下,从整个社会来看,对公众的开放也是实现馆藏文献资源价值最大化的路径之一。如果能从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确定自身定位,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必然会发生转变。4.2 优化图书馆业务管理
如前所述,在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对公众的开放必然会进一步加大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挖掘自身潜力,在不影响或较少影响校内师生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或物理空间的情况下,为公众提供文献资源服务,更好发挥图书馆的知识扩散作用。在优化管理机制方面,图书馆可以考虑从这些方面着手:首先,实现日常工作的智能化。例如,在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方面,进一步加强智能化管理,更多地实现借阅者的自助服务,从而减少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占用。其次,通过勤工助学方式,减少简单重复性工作对人力资源的占用,使馆员更专注于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方面。国外很多高校在归还图书的上架方面,都是有勤工助学的学生来完成的,一些国内高校的图书馆目前也在这么做。这既为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的机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力资源的压力。另外,通过信息化管理,例如在借阅文献到期前一周内自动发送短信或邮件提醒,加快文献资源利用的周转率。4.3 基于阅读行为分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分析读者的借阅行为,对于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更好地把握读者的阅读行为,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等,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例如,我们发现,不同年级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文献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对通识教育方面的书籍借阅较多,而三四年级的学生对专业方面的书籍借阅较多。每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后,获奖学者的著作或相关理论方面的书籍都会有更多的需求。了解校内读者和校外读者的阅读行为或文献利用行为,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错峰配置,在尽可能减少对校内师生影响的情况下,为公众提供服务。4.4 完善校园配套管理措施
在高校校园相对封闭的管理环境下,要实现图书馆对公众的开放,首先是高校校园的开放。目前,很多高校在校园开放方面已经实行了。但在实施图书馆对公众开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私家车停放对校园空间资源的占用,校外人员在校内餐厅就餐的管理以及校内形势对学生人身安全的隐患等。所以,图书馆对公众的开放,涉及的不仅是图书馆本身,需要考虑诸多后勤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对公众开放图书馆之前,需要考虑学校相关方面的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合理、有序地开放。4.5 避免信息资源版权方面的纠纷
高校图书馆在对公众开放前,首先应理清既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权限限制,强化信息管理。然后,基于信息资源权限对公众实施有限制开放。特别是在文献资源的下载、复制等方面,要避免可能导致的版权问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实现馆藏文献资源的有限开放,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例如,斯坦福大学的图书馆允许公众使用无线网络,但是不能访问有授权限制的资源。授权的电子数据库资源可以在图书馆内的计算机上使用。日本高校图书馆在提供公众服务主要以纸媒体为主,而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由于涉及版权问题一般不开放。4.6 适度的财政补助
为激励高校图书馆持久、深入地开展社会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应给予图书馆相应补偿。如前文所述,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一定的成本,鉴于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公共产品性质,不太可能完全通过收费等方式实现成本补充。因此,政府可以根据图书馆对公众提供服务的情况,例如公众读者的数量、文献利用情况等,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这有助于弥补图书馆发生的成本费用,提供图书馆提供公众服务的积极性。5 结 语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从整个社会来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不但是图书馆教育职能与社会职能的体现,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对公众开放服务能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从而有助于发挥图书馆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涵盖各学科专业,能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读者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得馆藏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对公众开放过程中,虽然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但是,如何实现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产生有利的外部效应,是高校图书馆人应该关注的焦点。[]
[1]马德秀.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N].人民政协报,2016-06-08(10).
[2]李笔浪.“双创”与高校图书馆服务[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2):67—71,84.
[3]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EB/OL].[2017-09-25].http:∥www.scal.edu.cn/gczn/sygc.
[4]王 奕.图书馆为众创服务的基本问题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2):47—52,58.
[5]図書館の公開についてSERVICE TO PUBLIC[EB/OL].[2017-09-25].http:∥www.mext.go.jp/b_menu/toukei/001/index20/07012502/001/023.xls.
[6]赵文广.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2):76—79.
[7]魏治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契机——异地校园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城乡之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7(4):92—94.
[8]周亢美.英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新发展[J].图书馆杂志,1996(4):60—61.
[9]万文娟.中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2):73—76.
[10]陈 希,彭一中.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途径与策略[J].图书与情报,2007(5):114—116,133.
[11]宫 平,丁振伟.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之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3(7):23—26.
[12]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87—91.
[13]刘艳红.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比较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1(2):102—105.
[14]余 侠,张文凤,郝 群.高校图书馆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利益驱动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0):42—45,13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