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集散地和三大支柱之一,是为大学教学、科研及相关产业提供服务的信息资讯机构,也是高校重要的科研部门,其科研能力反映了图书馆馆员的知识储备与业务能力。科研活动有助于馆员实时了解研究热点与行业发展方向,拓宽知识面,综合提升图书馆软实力。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既是实践性研究,也是学术性研究,因此,既要注重对实践问题的探讨,也要在理论上有所探究,进一步树立现代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管理理念,以工作带动科研,以科研优化服务。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学术论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因此,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评价其科研能力。
本文以广西74所高校(27所普通本科院校、38所高职高专院校和9所独立学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统计各馆学术论文指标,计算科研能力值和h指数,评价各馆科研能力,分析各馆科研现状,并就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科研水平进行讨论。
1 数据采集与分析
1.1 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以广西现有74所各类高校图书馆进行统计。院校名单来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大学—各地大学—广西”。统计方法如下:在检索项中,作者单位检索词为各高校图书馆名,例如“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发表时间选择2000—2016年,文献分类目录选择“信息科技”(检索日期为2017年9月12日)。论文按“被引频次”进行排序,检索结果为此间各馆馆员发表的学术论文,统计发文量(F)、被引量(Y)、作者数(Z)、合作论文数(H)和基金论文数(J)等指标。1.2 数据收集和评价指标计算
张毓晗、黄娟等提出了h指数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测度指标。图书馆的h指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某图书馆的全部作者发表的论文有h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均不低于h次,其余论文的被引频次均不大于h次。国内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的定量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统计年限较短,样本量较小,只关注核心期刊、评价方法单一等,少有采用综合各指标的整体分析。本文综合上述指标评价图书馆科研能力,根据各个指标在科研能力评价研究中重要程度和影响力进行权重计算,赋予一个系数,设计科研能力值计算公式,借此对图书馆科研能力进行排名。本研究以K=F×0.3+Y×0.3+Z×0.2+H×0.1+J×0.1作为科研能力值计算公式。其中,论文发文量(F)是图书馆科研成果产出的直接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馆的科研总量,被引量(Y)涉及发表论文的质量,与论文关注度和影响因子有关。二者分别体现了论文的量和质,是评价科研能力的主要指标,权重系数设定为0.3。作者数(Z)反映的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对科研活动的参与度和图书馆的科研学术氛围,权重系数设定为0.2。合作论文数(H)反映了高校图书馆内或馆际研究者的科研合作情况,基金论文数(J)表示该项研究受基金资助情况,反映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级别和层次,H和J权重系数均设定为0.1。
笔者通过CNKI检索广西高校图书馆发表论文及其被引用量,计算各馆的h指数,并以科研能力值公式计算各馆科研能力(K),结果见表1、表2、表3(表中只列出发表过学术论文的高校图书馆)。
表1 普通本科学校图书馆论文指标及科研能力排名〔按科研能力(K)排序〕
表2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论文指标及科研能力排名〔按科研能力(K)排序〕
续表2
表3 独立院校图书馆论文指标及科研能力排名〔按科研能力(K)排序〕
据统计,广西高校图书馆发表论文量为 3 623 篇,其中,合作发文量为 1 050 篇,低于总发文量的1/3;基金资助论文数为958篇,占总发文量的26.44%;参与发文作者数为 1 002 人,平均每个高校图书馆中有约14人参与科研;论文的被引总频次为 11 090 次,篇均被引3.06次。
从表1可见,广西大学图书馆的发文量和合作论文数最高,分别为358篇和144篇;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论文累计被引和基金资助论文数最高,分别为 1 418 次和105篇;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作者数最多,为62人。
1.3 广西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分析
1.3.1 科研能力值排名分析。将表1—表3中的各指标数据代入科研能力值公式计算出广西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详细见表1至表3中K列的数据。表1显示的是广西区内发表过学术论文的25所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的K值排名,K值高于100的有13所高校图书馆,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的K值居榜首,与第三名广西大学图书馆相比,其发文量略低,但其累计被引频次突出,高出294次,加上基金资助论文亦高出40篇。这可能是因为广西师范大学属于综合型大学,专业分布广,其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较为成熟,各专业学科馆员进行科研活动的氛围相对较浓,因此,总体上比较客观地放映了该馆的科研能力水平处在领先地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发文量位居第四,被引量也仅次于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排名第二。其次是广西大学图书馆、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河池学院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贺州学院图书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钦州学院图书馆。其他12所高校图书馆的K值均低于100,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馆的K值仅为2.9,与最高的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K值相比,仅为其1/189,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的合作和基金资助论文量均为0,说明其缺乏科研团队和课题申报,同时也反映了普通本科高校各馆之间的科研能力差距较大,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和课题申报需要更多的激励和扶持。发文量多的图书馆都是综合性大学,可能与其图书馆的职称评定要求较高有关,而且其合作论文数量多也反映了这些图书馆良好的科研氛围,馆员之间乃至馆外的科研交流比较活跃。
表2列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科研能力排名,排在第一的是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表3列出了独立院校图书馆科研能力排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图书馆排名第一。表2、表3显示的K值较低,均未超过100,与K值排名前十的区内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相比,科研能力差距很大,反映独立院校和专科学校的学术水平较低,且发文量指标上普遍不高。17年间,74所高校图书馆中有14所未发表过论文,包括2所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3所独立院校图书馆、9所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可能与上述馆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低有关。
1.3.2 h指数排名分析。通过检索获得各馆的发文情况和被引量,进行统计排序,计算出2000—2016年各馆的h指数,详细见表1、表2、表3中h指数列的数据。
结合表1至表3可见,在广西高校图书馆中,h指数最高的图书馆是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h指数为17,说明在17年间,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发表的论文中,有17篇论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17次。h指数≥10的高校图书馆有8所,占所研究高校图书馆的10.81%;h指数在5—10区间的高校图书馆有18所,包括13所普通本科院校馆以及5所高职高专院校馆,占所研究高校图书馆的24.32%;h指数1—5区间的高校图书馆有29所,占所研究高校图书馆的39.19%。区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h指数处在1—10的地位区间,平均h指数为4.55,有26所高校的h指数高于均值,占35.14%。h指数最高为17,最低为0,极差为16,说明了各高校图书馆间学术论文质量差距大,科研实力与水平不均衡。
h指数与论文总量和被引频次都有相关性,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更强,体现了科研成果受关注程度和影响力,也是评价图书馆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很重要指标。从表1至表3可见,h指数排名进入前八和通过科研能力值排名进入前八的高校图书馆是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广西大学图书馆、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河池学院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h指数和科研能力值排名结果一致反映此8所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处在广西区内领先地位。
2 结 论
本文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提取长时间的大样本,运用科研能力值和h指数综合评价广西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能力,研究表明:1)广西仅有8所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实力较强,在国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2)广西高校图书馆总体科研实力相对较差,不论是学术论文产量还是影响力都不高,所选研究方向热度和关注度也都不高,且课题生命力不强;3)各馆间科研发展严重失衡,研究实力和水平差距大,馆内和馆际的科研合作程度不高,缺乏科研团队和学术带头人;4)馆员申报课题的科研基金资助申报或获立项率较低,联合申报高级别研究课题少。3 讨论与建议
基于从所列指标研究广西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试图窥见高校的学术活动状况,在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一是仅以CNKI检索到的发文情况作为数据来源,未涉其他数据库,如维普、万方数据库等;二是个别馆员尚有一些未以图书馆为单位发表的论文没有统计在内,在论文数上或许存在遗漏;三是馆员的科研成果应包括论文、专著、专利等,本研究仅以论文情况进行统计,评价某图书馆科研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前期调查中发现广西高校图书馆专利和论著等成果的占比不高,且图书馆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以论文形式展现,故以论文作为统计对象开展研究。广西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不高的现状,尤其体现在论文产量、论文被引量、基金立项、合作论文数等多个指标上。h指数和K值均提示各馆间科研发展存在不均衡,科研实力差距明显。这可能与多数高校图书馆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费不足、科研氛围不浓、学术意识差、馆员积极性低、缺乏学术带头人有关。为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实力,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科研现状,提出以下七点建议:1)图书馆从政策层面为馆员开展科研提供保障。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科研奖励办法,设立青年馆员或无经费人员学术研究启动基金。2)重视图书馆学术队伍建设。馆内领导积极投身科研,培养学术带头人,组建科研合作团队,多吸收高学历青年馆员,通过以老带新、以高职称带低职称馆员的方式,打造一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的馆员研究群体。3)提高业务水平,增长见闻,提升馆员软实力。选派馆员参加图书馆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及业务进修,开展学术宣讲,阶段性进行研究进展汇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4)鼓励申报各类课题。邀请国内外学者来馆进行学术指导,关注与了解科研热点,拓展图书馆事业发展思路,认准图书馆科研发展方向。通过高级职称馆员传授课题申报经验,要求中级或研究生以上人员申报各类课题,如校级、厅级、国家级自然科学或人文社科课题,并对申报和获得立项的课题进行一定资金配套和奖励。5)制定馆内晋升和职称评定制度,将科研课题和论文等科研成果纳入考核指标。6)加强图书馆研究领域与高校各学科的融合交叉。如参考咨询服务与专业学科交叉,专利预警和分析对学科研究的指导等。7)加强馆际合作与交流,实行科研帮扶。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发展不均衡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交流与合作。可整合各馆资源,互通有无,加强区域馆间帮扶,联合申报高级别课题和合作科研,开展多中心研究。
[]
[1]胡曙光.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科学研究服务中的功能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8):129—131.
[2]毛忠云.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科学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0,40(6):106—108.
[3]吴明智,王 红,刘瑞娟.hg指数用于评价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的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2):20—22,51.
[4]张毓晗.h指数视角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测度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1(7):26—32.
[5]黄 娟,赵 星,彭晓东.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的h指数测度[J].图书馆杂志,2009,28(12):46—49.
[6]张毓晗.基于h指数的211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测度与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3):92—96.
[7]李红培,周 悦,陈 兰,等.基于大数据的上海高校图书馆科研能力研究[J].图书馆界,2015(6):58—6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