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广州教育城图书馆发展战略的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3066
陈小衡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405)

  广州教育城是广州市政府为解决广州市属职业院校办学用地不足、资源分散等问题而规划的一个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实训、研发、职业指导、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教育服务聚集区,一期按“用地集约、设施共享”的设计理念规划为“一轴三带五组团”结构,职业院校按相近专业的办学层次由若干所技工(技师)、中职和高职院校“组团”入驻,组团里设立“校际共享带”,共享图书馆、体育馆、医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各组团分布于中轴线两侧,共享中轴线上的城际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广州教育城一期入驻的13所院校已确定并被规划为4个教学组团,各组团也完成校区功能规划设计,开始进入基建工程招标施工阶段。因此,研究和探讨广州教育城图书馆的发展战略,探讨新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路径以及功能定位,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 融合与共享是广州教育城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

1.1 顶层设计彰显了对图书馆融合与共享的基本要求

根据广州教育城一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的解读,中轴线上的综合服务组团(城际公共服务设施)没有公共图书馆的配置规划,各个校际共享带上配置的图书馆均按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50%标准下调,其不足的配套标准统筹到其他校际共享带共享,下调后各个图书馆的体量均在1.3—1.5万平方米。那么,基于这样的图书馆配套格局,使得城内图书馆群无论如何都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满足各组团的基本办学条件评估指标要求,这也充分彰显了广州教育城顶层设计对图书馆用地集约、融合共享的基本要求,即城内所有组团均共享城内图书馆群的资源。

1.2 融合与共享是国内外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在大数据、全媒体和互联网时代,信息量的几何级数增长,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方式,图书馆文化功能的不断拓展,使得再强大的图书馆也不可能闭关自守独善其身,全球图书馆事业已经步入了区域统筹、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的融合发展新常态,开放、交流、合作是当今国内外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通过开放促进图书馆各种资源的共享和功能的创新,通过交流焕发图书馆的专业活力,通过合作激活和挖掘图书馆内外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图书馆不断增长的信息、功能需求及多元化的需求方式,更有效地履行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使命。因此,广州教育城图书馆的发展必然要顺应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通过融合与共享促进城内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最大化。

1.3 融合与共享是全面提升广州市属职业院校图书馆办馆水平的最佳途径

办馆水平参差不齐、经费短缺、资源重复严重、绩效不高是目前广州市属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普遍现状,广州教育城新图书馆的建设,为广州市属职业院校图书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若能着眼于区域图书馆群的协同发展,创新办馆模式和功能定位,突破围墙开展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目前其他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难的窘境,还可以通过深度融合优化个体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提升广州教育城区域文献信息综合保障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广州市属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办馆水平。

2 联盟发展是广州教育城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路径

2.1 联盟发展是实现区域图书馆群融合与共享的主要模式

融合与共享,从理想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联合办馆或多馆一体,读者凭共同认可的读者身份证件(读者证或身份证)通行城内各个图书馆,享受相同的服务,包括通用通借各馆资源、共享数字化服务、参加读者活动等。但由于在现行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框架下,城内各图书馆均是隶属于不同行政组织的二级单位,在人、财、物的管理和调动上均隶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图书馆间既是平行平等的关系也是具有自主发展权益的个体,要将城内这些原本拥有自主发展权益的个体联合在一起实现深度融合与共享的发展目标必然需要寻求一种经过正式组织、具有明确目标和运行机制、合作紧密协同发展的操作模式,而图书馆联盟正是当今业内采用的主要模式。因此,建立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通过联盟组织达成共识,制订融合与共享的目标和契约,明确技术标准和协作路径,统筹布局和建设图书馆群的资源和服务体系,使各馆在技术路线、应用系统、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协同性,并通过平台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实现广州教育城图书馆群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共享。

2.2 联盟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事实上,近年来广州市属职业院校图书馆同行也在积极探索联盟的模式和途径,但基于技术壁垒、地理分散、合作时机等种种原因,使得联盟与共享始终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广州教育城的建设,为市属职业院校图书馆联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首先是“组团”模式的顶层规划,除了将原来分散发展的13所图书馆整合为全面融合的4所图书馆,还为图书馆联盟提供了政策导向;其次,由于各组团均为公办院校,办馆经费主要来源于广州市教育局统筹安排的财政投资,相同的办学主体和经费来源为图书馆实施联盟提供了良好的决策环境,便于由政府主导通过行政手段和经费杠杆推动图书馆群的联盟发展;再者,作为同城、同类、同质的新馆,不仅在地理环境、网络条件、技术路线和平台设施的选择上具备充分的灵活性和共性,在资源和服务上也明显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协同发展的预期深度和广度明显较大,加上作为同系统的兄弟单位,原来便存在业务交流,也为馆际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协作基础。

2.3 联盟发展应“抓大放小”

联盟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公共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共享实现区域公共教育资源均等化,通过共享改善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条件和环境,通过共享降低图书馆个体办馆成本,而非大包大揽,过分的统一和集权不仅会降低管理效率,还会导致个体图书馆缺乏创新和特色,也可能滋生出其他弊端如利益冲突、资产不均衡等问题,而且也会因建设主体力量不足出现弄巧成拙的局面。因此,联盟发展应“抓大放小”,如为了实现服务场所和读者服务的深度共享,应统一技术路线、管理系统和技术规范,至于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则可由个馆自主规划和建设;再如数字化服务,可统一构建广州教育城数字图书馆服务大平台、购买同质电子资源和应用系统,至于平台上的书荐书评、阅读辅导、网上培训、资源导航、参考咨询等信息服务则可充分调动个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协同开展,包括在大平台下挂接各馆小平台;至于纸质资源,由于涉及采、编、藏及固定资产管理等诸多因素,则宜采用整体布局、统一平台、分布藏书、联合采编的模式,对现有资源通过整合并采用捐赠或剔除的方式进行调剂以优化个馆馆藏,对新增资源则由各馆按照收藏分工利用统一平台自主采编建设,既实现了纸质资源从原来的单馆保障变为多馆保障的融合共享目标,又充分利用各馆的合力提高了资源建设的效率。概括说,“抓大放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也使各馆有竞争的平台,有创新和培育个体特色的机会。

3 文化服务共同体是广州教育城图书馆功能的基本定位

3.1 拓展文化服务功能是国内外图书馆发展的态势

新世纪以来,随着图书馆业务和服务的特殊性逐渐减弱,传统的图书馆职业价值在信息共享链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拓展文化服务功能已成为各类型图书馆应对新常态自我救赎的积极举措和发展态势。从闻名遐迩的英国伦敦“概念店”,到目前风靡全球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和“空间再造”热潮,国内外不少图书馆通过拓展文化服务功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也证明了图书馆在数字信息浪潮和互联网时代不仅不会消亡,反而可以跨越到新的高度,融入到新的领域,承载着更多的期许和使命,职业价值有增无减。以广州图书馆为例,自2013年6月新馆全面开放以来,公众访问量、注册读者量、外借文献量等三大指标便持续刷新国内同类型图书馆记录,显著的社会效益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并逐渐被塑造成为广州文化新地标,究其成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端的硬件设施固然是广大民众走进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推手,但归根结底还是新馆在功能定位特别是文化服务功能上的拓展。纵览如今的广州图书馆,以看书借书为特征的传统图书馆功能仅仅是其基本功能,各式各样的文化主题服务、会展服务、对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网站服务、社区服务等多元化多层面的服务、展示与交流空间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功能,这些文化服务功能除了部分是旧瓶新装展新貌外,更多的是以前根本没有的,但当它们被嵌入到图书馆后却是如此的自然、和谐甚至是不可或缺,充分表明这是时代前进赋予图书馆功能的新需求,图书馆应与时俱进,以积极进取的激情主动应对数字化、全媒体、互联网等新环境新形态的挑战,通过创新驱动功能转型与拓展,推动图书馆职业价值进入新境界。

3.2 文化服务是学校图书馆肩负的基本使命

根据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学校图书馆指南》,学校图书馆的使命是“提供信息与思想,传授给学生终身学习技能,并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也明确规定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和信息服务职能,要求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而且,纵览国内外一流的大学都拥有一所一流的图书馆,无论知识载体和服务形态如何变化,图书馆始终是大学校园里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中心,体现着大学的文化风貌,反映着大学的精神积淀,是校园不可替代的“文化地标”。可见,无论是官方的定位和要求,还是图书馆这一身份所传承的标记,提供信息与思想、育人树人、培植校园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服务都是学校图书馆肩负的基本使命,文化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最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3.3 文化服务共同体是广州教育城图书馆功能的基本定位

广州教育城新图书馆作为从中职、高职图书馆整合过来的“大”学校图书馆,基于广州教育城打造南方职业教育高地的发展目标,基于未来向职业教育类大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新图书馆应以大学图书馆为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虽说在馆藏资源、人力资源、办馆能力等方面与传统大学图书馆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图书馆与生俱来的“学习”“文化”身份和处于校园文化核心的场馆资源则基本没有差异。因此,新图书馆应深刻领会广州教育城顶层设计对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正确把握学校图书馆的定位和使命,顺应国内外图书馆积极拓展文化服务功能的发展态势,大胆突破广州市职业院校图书馆目前以文献收藏与利用为业务主体的功能范式,扬长避短,以馆舍为基地搭建多元化多层面的文化服务平台,依托各个“平台”积极拓展文化服务功能,以服务为抓手汇聚馆内外各方资源构建文化服务共同体,从而提高图书馆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中的价值和位置,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健康发展。

  那么,以场馆为基地可以搭建哪些文化服务平台呢?笔者认为,依托新馆舍的建设,至少可以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用户教育空间、创新创业空间、文化活动空间等多种“空间”,并利用新技术将线上的虚拟空间与线下的实体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营造以人为本、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互联网”学习交流共享空间和文化服务平台,通过优化和创新图书馆资源的配置来提高服务品质和创造新供给,使读者重新认识到图书馆是必要的资源和学习的首选。而依托这些“空间”平台,便可以信息服务、读者教育、文化主题服务、会展服务、咨询服务、新媒体服务等服务为抓手汇聚馆内外各方资源全面拓展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如依托馆藏资源的优势整合配置主题阅览空间、研修空间、创新空间为各式学习者提供知识支撑和个性化信息服务;依托读书节、科技节等主题活动广泛联络校内外文化资源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和知识服务;依托用户教育空间以讲座、读者教育、公选课等形式吸引馆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素质教育和社区教育;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共享服务,充分利用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充实本馆资源;依托文化活动空间引入会展、读书会、音乐鉴赏、“第三空间”、文化交流等各种载体形态的知识流通,丰富和培育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依托创新创业空间为读者提供开放共享的知识交流场所和知识支撑。总之,通过积极拓展文化服务功能,使图书馆不再仅仅是文献信息中心,更是提供知识、富集人文、促进学习与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服务共同体。

4 结 语

广州教育城的建设为广州市属职业院校图书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也为区域图书馆群开展融合与共享提供了天时和地利,依托这个契机,走联盟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身份特征和场所资源优势,搭建多元化多层面的文化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功能以服务为抓手汇聚馆内外各方资源构建文化服务共同体,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广州教育城图书馆群的服务能力和办馆水平,也必将提高职业院校图书馆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从而实现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1]吴 旋,穗规宣.广州教育城一期规划出炉,一期入驻13所学校[EB/OL].[2017-09-20].http:∥gd.sina.com.cn/news/b/2014-06-03/0803103925.html.

  [2]秦 晴,王潇文,马 星.广州教育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5(6):127—132.

  [3]吴建中.开放交流合作:国际图书馆发展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4—8.

  [4]陈小衡.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探讨[J].新世纪图书馆,2015(9):65—68.

  [5]陈小衡.广州市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构想[J].情报探索,2012(12):109—111.

  [6]方家忠.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六个核心理念[J].图书馆论坛,2015(11):57—65.

  [7]广州数字图书馆服务项目[EB/OL].[2017-09-20].http:∥www.gzlib.gov.cn/servitems/index.jhtml.

  [8]吴建中.大学图书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图书馆杂志,2014(12):4—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