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1483)
1 引 言
数字图书馆经历了将传统文献转化为数字文献初级阶段,建立集成分布式的数字图书馆的中级阶段和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高级阶段,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逐步从数字化图书馆转向智能化图书馆和智慧化图书馆方向发展。那些对图书馆曾产生深远影响的缩微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等也转变为Web 2.0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多种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世界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行业翘首基于传统文化心理和实践需要提出一个崭新的名词:“互联网+”,完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表述。该名词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研究高潮。
在“互联网+”时代,作为图书馆从业人员,应该基于“互联网+”思维,去思考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变革。
2 “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的理念提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其概念也有众多说法。腾讯CEO马化腾的观点:“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与传统的各行业的跨界融合,在全新的各种领域中创造一种“连接一切”的新生态,以此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与协作创新;百度CEO李彦宏则认为“互联网+”是互联网和传统的各行业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小米CEO雷军认为“互联网+”是把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相结合,从而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增值和提效。也有学者认为,所谓“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一种跨界、融合与创新,即借助互联网颠覆传统的思维理念,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方式。同时“互联网+”思维体现了开放获取、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对个人创造力的激发和对人性的尊重。基于以上认识,“互联网+”其实是一个深度融合的过程,即以互联网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等各行业的深层次融合,大范围地广泛扩散及其应用的过程。它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产品、资源和服务等进行数据化和在线化,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和向前发展。
3 培养图书馆行业的“互联网+”思维
3.1 具有“互联网+”思维意识
“互联网+”思维,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与行业融合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互联网+”思维具有发散性,目的在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在不断变化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其中,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对图书馆而言是异常重要的。因此,对于图书馆而言,就是需要具有“互联网+”的思维意识,以“互联网+”与图书馆各类业务融合的角度重新去思考、认识和定位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结合读者需求打造全新的服务方式,将跨界融合理念充分体现在图书馆的传统业务、资源推广、参考咨询、读者服务等诸多服务项目之中。3.2 依据“互联网+”特征重新思考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连接一切等几个主要特征。其实在“互联网+”概念提出来之前,各行业就已有一些应用,当前大众熟悉的电子商务、网络电视、在线旅游等都是能体现出“互联网+”一些特征的杰作。当前各行业都有“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如慕课、微课等是“互联网+教育”的典型应用;滴滴打车、百度导航等是“互联网+交通”的典型应用;而网上挂号、在线询诊是“互联网+医疗”的典型应用等,因此,怎么找到自己所在行业的“互联网+”,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要去思考的问题,无论你今天从事的是哪一个行业,图书馆行业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思维的大环境下,图书馆要从新的理念和思维出发,对未来可提供的服务进行设计和规划,从未来的角度对现在进行审视,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依据“互联网+”特征重新思考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向智慧互联服务模式转变,这体现的是“互联网+”的创新驱动、重塑结构的特征;二是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向跨界融合服务模式转变,这体现的是“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的特征。由此可见,图书馆要实现“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就要结合“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理论和应用实际,将二者有机结合,发掘新方向、新目标。
3.3 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信息思维方式
“互联网+”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引擎,国务院、各省市、各行业都相继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同样也在深刻影响着图书馆,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有专家认为,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信息思维”,也就是站在信息的视角看问题。图书馆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从图书馆资源角度思考的信息思维,极具行业特色,我们需要培养这种思维方式。站在图书馆信息视角看问题,就是需要从用户切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考虑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如何与读者的需求融合,使文献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图书馆应立足于互联网、大数据背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强调跨界融合,使图书馆服务更加个性化,资源更加丰富,合作主体更加多元化,强调以人为本,尽可能地贴近用户,为用户带来极致体验,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果断破旧立新,实现对图书馆传统业务的创新发展,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依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各类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4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
4.1 顺应阅读方式的转变,改变管理与服务模式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发布一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据第12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以58.1%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的比例0.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微信阅读的增长速度最为明显,数字化阅读比例首次超过传统阅读标志着国民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而今年最新公布的第14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则显示,2016年我国的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达到了58.8%,总体上升了0.8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接触率则上升到68.2%,整整上升了10.1个百分点,增长速度非常惊人。数字化阅读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传统的纸本阅读方式,可以解读为现代人更加倾向数字化阅读,这种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且已不可阻挡。当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的今天,图书馆从业者需要思考如何改变管理与服务模式。正如初景利教授所说的,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求图书馆员走出物理的图书馆,融入到用户的环境和场景,嵌入用户的科研与教学过程。从以机构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从以资源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从简单粗放型的服务转变为深入精细型服务,从用户走进图书馆转变为图书馆员走近用户。既然读者的阅读方式已经转变,数字化阅读需求更加强烈,在管理与服务模式上要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的数字化阅读措施。从传统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角度,推进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互联化,同时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信息技术融入其中,构建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在“互联网+”时代,有更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可以将传统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而读者的数字化阅读正好飞速发展,两者的契合要求我们只有通过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相应转变,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4.2 加快实体图书馆转型升级,促使传统服务上线
在“互联网+”环境下,需要变革原有的服务模式,思考如何加快实体图书馆转型升级,促使传统服务上线,整合图书馆的线上和线下同时提供服务的O2O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O2O服务模式是通过将图书馆线下服务与互联网结合,使互联网成为图书馆线下服务的前端,通过技术手段促使线上虚拟服务和线下实体服务相融合。该模式正是基于开放、互动、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变革图书馆服务链中的低效率环节,是对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有效拓展。当前国内图书馆O2O服务模式主要体现为通过APP应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等提供馆藏查询、座位查询预约、图书续借预约、在线咨询、在线办证、讲座等服务。但大多图书馆线上服务功能仍很单一,线上和线下服务尚未有效融合,甚至互不相干。将O2O模式引入图书馆的各类服务项目中,既可以挖掘潜在读者,特别是已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读者,又可以拓展服务范围,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数字化资源的服务质量。
创建“互联网+”与用户阅读习惯相适应的全新服务模式,加快对各种传统服务逐步上线服务,是图书馆的必由之路。例如提供“互联网+借阅流程”的服务,可以在原有传统借阅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互联网的自助借还服务,也可增加二维码借书服务,使读者只带手机不用携带借书证即可完成借书手续,甚至还可以通过APP应用或微信方式实现图书在读者间的“移动传书”借还模式,让热门图书在读者间完成借还,减少图书必须经过图书馆才能完成借阅的环节,既方便读者,又可减少图书馆的工作量。当然,传统服务上线远不止这些,还有如“互联网+知识服务”“互联网+终身教育”等系列服务,甚至还可以运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提升图书馆精准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向用户提供交互式服务,如实现图书定位功能,帮助读者不必理解复杂的图书馆分类体系而能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等。
4.3 紧跟发展趋势与潮流,深挖数字阅读
图书馆需顺应发展趋势与潮流,利用“互联网+”相关的物联网等技术,推动相关部门或行业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对图书馆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完整的数字化资源库。通过挖掘数据潜力,建设具有各馆特色的专业资源库、专业数据库或专业导航平台,深层次挖掘数字阅读模式。在将传统文献加工并数字化的基础上,图书馆还需要紧跟发展趋势与潮流,引进现成的方便读者数字化阅读的资源,如当前流行的移动图书馆、掌上图书馆、电子借阅机、移动书刊、书刊APP、微刊等各类数字资源库及相关设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方位地促进传统纸质阅读到现代数字阅读转化,从纸本阅读向移动阅读转化,促使数字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便利化,让读者感受到数字阅读无处不在。还可以借助APP、微信等平台,利用其使用便捷的优势,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服务,享受便捷的指尖上的阅读和服务。
4.4 加强相关技术研究,探索最新技术运用
根据前文的概念所知,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图书馆要不断变革管理与服务模式,也需要对这些最新技术进行研究探索,以了解其最新应用,研究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变革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对图书馆而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是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技术。如图书馆可采集读者阅读活动中产生的大数据,或借助网站服务器等专业设备,用户阅读终端等采集图书馆的其他相关大数据,根据大数据掌握每位读者的阅读爱好、习惯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研究这些技术和数据,可以提供高品质的精准服务,极大地增加图书馆的服务价值。此外,在当前空间再造研究与实践热情极高的环境下,还需探索“互联网+”与智慧空间融合的问题。
当然,要在“互联网+”环境下研究相关技术,提供精准服务,就需要专业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馆员,这也需要加强图书馆员业务知识培训,特别是开展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图书馆员尽快掌握与“互联网+”相关的各种技术,熟悉国际上先进的情报应用技术和检索语言,并且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固有服务方式,迅速与知识经济接轨,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5 问题与思考
在“互联网+”与各行业高度融合的今天,通过基于“互联网+”思维转变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数字化阅读迎合了读者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需求,但也将加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趋势。如果人们长期习惯网上或手机阅读,会使读书成为一种被动和强制行为,长期如此,对人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因而被动的阅读行为会使人成为信息的奴隶而不是主人。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图书馆来说,一方面需要努力创造条件提供时下读者乐于接受和广受欢迎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另一方面也有责任引导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深阅读和系统性阅读,比如说经常性开展读书沙龙、经典阅读,开设优秀著作选读课程等,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要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好几年的大学时光,多读几本好书,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1]杨晓农.“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行动与服务新模式刍议[J].现代情报,2016(7):30—33,40.
[2]马化腾,张晓峰,杜 军.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18.
[3]吴小花.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1):80-83.
[4]张纪雄.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5-07-07(1).
[5]边国尧.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J].图书馆学刊,2016(1):85—87.
[6]郝建军,刘 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5—8.
[7]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EB/OL].[2017-05-20].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708/c172318-27273824.html.
[8]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5(2):16,25—30.
[9]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解读[EB/OL].[2017-05-28]。http:∥book.ifeng.com/a/20150504/14604_0.shtml.
[10]《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出炉[EB/OL].[2017-05-28].http:∥mt.sohu.com/20170419/n489547524.shtml.
[11]初景利.数字化网络化与图书馆服务的战略转型[J].图书与情报,2017(1):98—104.
[12]王世伟.构建面向未来的国际大都市图书馆互联网:关于大都市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4(1):17—22.
[13]陶功美.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意识探讨[J].新世纪图书馆,2015(12):30—32.
[14]吴宇芬.“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182—185.
[15]马晓亭.图书馆思维的变革:从小数据思维到大数据思维[J].图书馆,2016(5):61—65.
[16]邬贺铨.大数据思维[J].科学与社会,2014(1):1—1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