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民国时期阅读指导研究的综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2614


  (西北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127)

1 国内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五光十色的文化交变时期,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伴随着这种转变的过程,文献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的变化。当时的许多学人十分关注这方面的转变,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不仅发表了大量读书指导类论文和书籍,而且开展了全民范围内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

  近些年来对于民国时期阅读指导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研究的内容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以图书馆为研究主体,考察其阅读推广活动。例如2011年河北大学孟凡美的硕士论文《民国时期图书馆宣传推广》,周向华的论文《我国近代阅读推广活动及其启示》,王学贤的论文《1925—193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魏硕的硕士论文《民国时期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以及程彩萍和王琦洋的论文《略论民国时期启蒙与救亡背景下的申报流通图书馆》等。而另一类研究方向是从传播学和出版学的角度,对当时出现的各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读物进行研究。比如许欢的论文《民国时期图书类出版物与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张琳的论文《民国时期读书杂志概述》。另外,对儿童阅读指导的关注也很多,包括江山的论文《民国时期的儿童阅读研究》,李雅的论文《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儿童读物的出版与阅读》,权丽桃的论文《民国时期儿童阅读研究述略》和张慧丽的论文《民国时期图书馆学领域儿童早期阅读研究述略》等。以此为视度考量民国时期阅读指导的实际情况,对于现阶段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2 研究特点

2.1 民国时期阅读理念的梳理

民国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影响着当时人们的阅读理念,换句话说,民国时期的阅读理念也是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思想变化影像的一种投射。于厚海在论文《社会阅读视域下的民国初期图书馆社会教育初探》中,对当时图书馆社会教育中蕴含的现代阅读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平等教育思想中阅读公平理念”,“自主教育思想中的阅读自由理念”,“个性化教育思想中的阅读指导理念”和“诱导性教育思想中的阅读推广理念”。此外围绕着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前提条件下,揭示出社会教育与阅读指导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在“教育对象的平民化保障了民众的阅读权利”,“教育内容的通俗化适应了民众的阅读需求”,“教育场所的生活化增加了民众的阅读机会”,“教育渠道的多元化改善了民众的阅读条件”,“教育指导的人性化提高了民众的阅读能力”等多个方面的体现。并且通过对这些阅读理念的贯彻,促进了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全方位展开,进而增强了民众阅读的信心和引发了民众阅读的积极性,“反过来又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与之类似的研究方向还有关于巡回书库和流通图书馆阅读指导的研究。巡回书库对于图书馆的服务有辅助和延伸的作用,现在已经演变为流动图书馆服务。在魏硕和刘宝瑞的《巡回文库——民国时期阅读推广的引导》论文中,对巡回文库建立的社会背景及其在推广阅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其中“以读者为中心,以变被动为主动,关爱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以及促进读者的参与度”的服务理念仍然值得现代图书馆的借鉴。而在程彩萍和王琦洋的《略论民国时期启蒙与救亡背景下的申报流通图书馆》文章中,从对申报流通图书馆建立的初衷研究出发,对申报流通图书馆的阅读指导理念做了相关的总结,特别是人们在空前国难时代,应读什么样的书,必须读些什么书,使图书馆担负起从“供给读者智识”,到“负有改进社会的责任”的重任加强读书指导。另外在文中还提到,读者指导部在《申报》上用相当的版面开辟了“读书消息”“读书问答”“读书通信”“问题讨论”等版块,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读者对书籍的选择和领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导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公开答复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当时社会上发生的种种问题,帮助读者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提高了读者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而这种与读者互动的方式,与现在网络在线的读者留言板、读者邮箱、图书馆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形式有很多类似之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另辟蹊径的阅读理念研究专题,例如,黄珊在《一篇民国旧文和一次“自由权利”讨论——阅读干预与阅读自由例话》中,通过对1934年《中国出版》登载了浙江流通图书馆馆长陈独醒的《流通图书馆的读者所应有的道德》一文的探讨,对图书馆服务核心价值“服务的价值中立”理念的强调和非干扰性阅读与其阅读推广服务中所施予的阅读干预之间的矛盾,阐发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2.2 民国阅读指导读物的整理

民国时期的刊物种类繁多,在读书类刊物领域,据许欢在论文《民国时期图书类出版物与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中的不完全统计,“和读书指导密切相关的刊物包括出版类、教育类、图书馆学类、文化类刊物不下百余种,而以阅读为名的专业性的读书杂志近30种”。其中既包括古典类书籍的阅读指导也涉及现代类的阅读指导,而且传播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包括书评、书话、书讯、读者问答、栏目推荐、书刊广告和宣传标语。而对当时的阅读指导读物的发展趋势也有相关的研究,“据现在见到的资料来看,现代最早的读书杂志应是1910年7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刊的《图书汇报》”,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三十年代,读书杂志发展进入一个高潮,创刊的读书杂志大约30余种,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读书与出版》、《读书杂志》(上海神州国光社)、《读书生活》、《图书展望》、《书人月刊》、《读书俱乐部》、《读书月报》等等”,之后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家的动荡局面之间导致了“一些杂志被迫暂时停刊,到了四十年代初则又恢复了生机”。所以民国阅读指导读物的兴衰变化与民国时局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

2.3 关于“民国儿童阅读指导”的专题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考察可以看出,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作为一个专题,是民国阅读指导研究的重点之一。江山在论文《民国时期的儿童阅读研究》中,归纳民国时期儿童阅读研究的着力点在三个方面: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指导,儿童阅读能力训练与实践。特别是“儿童阅读指导”主要体现在“儿童阅读材料的选择”“儿童阅读指导原则”和“步骤”。在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的研究中,儿童阅读指导也是其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儿童指导活动中,开展儿童阅读兴趣调查十分必要,不仅可以作为编辑选择儿童读物的参考,更可以作为儿童阅读指导的重要依据,是儿童图书馆以儿童为中心的重要体现。纵观这些著述所提倡的阅读指导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读书环境的布置、儿童读物的审查、新书揭示和提要介绍、阅览及摘录笔记方法的指导、阅览卫生的注意和纠正不良习惯、阅览参考书使用方法的指导、故事讲读、组织儿童读书会的指导、设置儿童巡回文库等。这部分论文占到全部论文(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学研究论文)的10%。

  儿童阅读指导是一项缜密的工作,根据阅读应遵循的原则,对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等的工作都需要周密的安排部署,而民国学人所提出的对阅读后效果的考查,是我们当前儿童阅读指导工作所忽略的,效果考查可以使阅读指导者充分了解儿童个体的阅读状态,从而为调整、制定个性化阅读辅导提供依据。民国学人对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语言能力发展以及成人对其进行阅读指导的相应方法也进行了探讨。不仅涉及分级阅读思想,还有亲子阅读这种儿童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仍在大力研究和推广的内容。

2.4 对民国阅读指导的延伸研究

民国时期读者还自发组织了读书会,在苏全有,李伊波的《民国时期读书会述论》论文中,详细记述了读书会的缘起,类别和特点以及发挥的成效。其中,民国读书会主要分为“以时间或年龄为命名(以业余时间命名、以特定时间命名、以年龄阶段命名);以职业为命名(以教师等教育人员而命名、以其他职业而命名);以书店、报刊或女性为命名等”几个类型。而与“民国读书指导类读物”相类似的发展曲线,“新文化运动后,读书会逐渐兴办起来,在整个20年代,读书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到了30年代其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地创办起来,并在3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因为战争的缘故而逐渐趋于冷寂,抗战胜利后又出现了回升的局面,但发展势头已远不如抗战前的30年代”。

  另外,还要一些学者关注民国时期个人对于阅读推广活动。在姚乐野、唐艳的论文《民国实业家卢作孚阅读推广实践述评》中,详细地描述了“卢作孚领导峡防局人员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创办图书馆、书报室、巡回文库等基础设施为阅读提供场所和读物,通过举办读书会引导阅读、培养阅读兴趣,通过开展民众教育和开办学习班提升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最终使峡区成为时人称赞的乡村建设模范”。关于民国时期实业家资助办学和办馆,发展文化事业的故事很多,他们都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众社会教育,增强民智,最终达到国富民强的理想。

  此外,通过对某些作家作品的读者影响力,来诠释民国时期读者心理的变化。例如,民国时期《故乡》的读者估计达数百万,当时的文学评论家、教科书编撰者以及国语教师对此历代的庞大读者提供了解释,最终成为“一本不断被重新编织的文本”。而《故乡》文本的形成过程不仅反映了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故事,同样投射出读者阅读倾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完成了从五四时期的知识阶级的国民国家的意识形态向以共产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的历史性转变。

3 研究的不足之处

3.1 缺乏对民国读者背景资料的深挖

综其所述,尽管对于民国时期阅读指导的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对于民国时期的读者群的分布和知识背景的研究却十分缺乏。在研究的课题中,没有对民国时期的读者群系统的分析。因此,应多注重对于当时读者具体背景进一步的考证,而其间涉及的问题也非常的庞杂,包括当时读者所处的生存环境(农村、城市),身份(学生、工人、农民),及其所受教育的程度(旧式私塾教育、西方现代教育)。这些都是民国阅读指导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手资料。

3.2 缺乏时代变革背景下阅读方式变化的深究

而对于当时“东西之争”与“古今之辨”在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交变,反映在出版物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变化研究就更加稀少。而这种变化又将如何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旨趣?这些才是“阅读学”研究的关键内容。只有挖掘和归纳出民国与之相对应的阅读指导特点和成因才有可能梳理出民国时期阅读指导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现实意义,这也对于当今传统阅读环境与虚拟网络世界中的阅读媒介转换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民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的变革,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读者的传统阅读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性的影响。

3.3 缺乏对民国学人读书方法的总结

民国时期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曾列出专业的书目以及如何读书的方法。但是在民国阅读指导的研究文章中,很少涉及分类提炼出民国学人的读书方法与治学观念,并总结出其对阅读指导当前的现实意义的论述。更缺乏针对民国时期不同的读者群出现了与之相对应却可能完全不同的阅读指导和多元的阅读推广活动的研究。而汲取民国时期阅读指导的实际经验,正是对于当今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如何处理好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之间的媒介关系,以及更好的发挥图书馆阅读推广作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

  [1]于厚海.社会阅读视域下的民国初期图书馆社会教育初探[J].图书馆,2015(1):85—88.

  [2]魏 硕,刘宝瑞.巡回文库—民国时期阅读推广的引导[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2):187—188.

  [3]程彩萍,王琦洋.略论民国时期启蒙与救亡背景下的申报流通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2):69—71.

  [4]许 欢.民国时期图书类出版物与传播形式的多样性[J].图书馆杂志,2009(3):89—93.

  [5]张 琳.民国时期读书杂志概述[J].津图学刊,1996(3):118—122.

  [6]江 山.民国时期的儿童阅读研究[J].图书馆,2013(2):137—139.

  [7]黄 洁.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服务思想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3(5):48—52.

  [8]黄 洁.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述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3):117—120.

  [9]黄 洁,张 峰.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1):98—103.

  [10]权丽桃.民国时期儿童阅读研究述略[J].图书馆杂志,2015,34(4):41—45.

  [11]张慧丽.民国时期图书馆学领域儿童早期阅读研究述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2(8):137—138.

  [12]苏全有.民国时期读书会述论[J].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13(4):116—119.

  [13]姚乐野,唐 艳.民国实业家卢作孚阅读推广实践述评[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5):60—66.

  [14][日]藤井省三.鲁迅《故乡》的阅读史与中华民国公共圈的成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1):109—12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