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分享经济”(The Sharing Economy)是争议颇多的新概念,其最早出现在2004年出版的《The Sharing Economy》一书中,其含义为多方参与的合作经济。2015年2月的牛津词典在线将Sharing Economy作为新词收入,将其定义为:主要借助互联网以实现资产或服务在私人之间有偿或免费分享的经济体系。
人类最早的采集狩猎成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部落之间交换礼物,以后又建立起互惠合作关系的商业经济和工业革命为特征的近现代商品交换模式。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信息智慧平台逐渐代替了传统商品的交换模式,并且创新了信息交换的功能,如2008年在美国兴起的Lending Club、Airbnb、Uber三家公司,进一步确定了分享经济在商品/信息交换领域中的地位,由此也成就了分享经济的新模式。分享经济可从更加灵活、便利、及时、安全、经济的方式连接不同用户需求,它突破时空界限为用户提供需要的商品/信息服务,是一种符合信息社会发展趋势的新模式。这为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信息资源共享难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发,可以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建设焕发生机。
1 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1.1 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困境
改革开放之初,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实现了从没有信息基础设施到信息基础设施的基本搭建,其标志为1994年启动的“三金工程”(金关工程和金桥工程已经完成,金农工程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的建设)。面对信息资源建设头绪繁多、情况复杂、点多面广和问题多的困境,信息资源管理经历了从单项系统走向多元多样的发展路径。事实上,大量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对我国信息资源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建设仅靠增加信息系统难以从根本上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同时大量的信息系统建设还形成了功能定位趋同、重复建设率高和对政府扶持的依赖。从这一角度看,信息资源建设之初的从单项系统走向多元多样,以及信息资源建设中产生的多头并进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目前的信息资源建设“痛点”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系统性导致“判断失效”;2)信息资源建设的不协同来自“行政藩篱”;3)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制度上的困境”。这类问题不是某个信息系统建设中独有的问题,而是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普遍性存在的问题。1.1.1 信息系统分散。多元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间如果信息不畅、沟通不畅、协同不灵,就会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局面。信息资源建设碎片化是指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信息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主体利益及偏好不同,造成各个供给主体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组织分散、信息服务供给功能定位趋同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各个供给主体之间有效沟通与协调合作无法共同行动为社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导致信息供给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条块分割等状态。在各信息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中,源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供给的共同目标和统一标准。从系统学角度看,信息资源供给的碎片化原因在于信息系统的无序化,是一个非理想状态。
1.1.2 各个信息系统沟通不畅。我国的信息资源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序,进而对信息资源的协同发展提出要求,即:建设→分散→整合→有序→有效。这是一个复杂过程,也是一项巨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发展的规律,各个信息供给主体之间缺乏有效信息沟通,缺乏信息共享渠道和融合对接,导致各个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也造成信息协同困难重重。
1.1.3 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建立难度较大。信息用户希望尽快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建设主体也期望借用行政或技术手段来改变目前信息资源碎片化状况。但建立这一机制存在较大困难,首先,虽然信息协同是大家普遍希望的,但各个信息供给主体及信息用户都希望别人提供信息,自己能够得到需要的信息,大家都不想拿出自己的信息共别人分享,严重阻碍了信息共享的构建。其次,如何共享仍是一个较为复杂和难解的问题,实质上是信息供给主体缺乏协同责任,大家都只想提供成本低且容易获得的信息,希望通过共享得到回报较高的信息,对于协同责任相互推诿,使得信息协同各方利益失去均衡。当然,从行政层面入手最为理想,但这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合适的时机,从技术角度看,信息推送、信息平台、开放获取等都是可行的选择。
1.2 信息资源建设的出路:分享理念的引入
信息系统自身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同时又是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信息管理理论和协同理论的指导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建设的信息资源有序运行,进一步促进行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信息管理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信息资源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信息保障,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加快转方式和调结构阶段,信息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信息管理的理性“构建”,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构建必须对现实信息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有深刻认识,必须从协同理念对现实制度的设计和制度改造上做探究。1.2.1 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信息系统具有能够与集群外部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属性。对于信息系统来说,不仅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信息要素的交流和知识溢出等形式的相互间的渗透影响,而且在系统内外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如信息服务、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利用等方面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系统开放性特征。同时,各信息子系统之间的运动是一个互动过程。在各信息系统中,信息系统之间及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累加关系,而是一个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过程,各子系统之间及其内部存在复杂的运动,并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延续下去。
1.2.2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是信息资源建设到达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一个全新的信息资源配置机制,这个机制是覆盖各个行业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用户之间链接交互、信息市场有机联系及信息生态圈共同体为基础的。各个信息子系统体现了信息要素的作用,即资源、服务、市场、发展等要素竞争、交换和协调的结果,信息要素作为协同过程的序参量,支配着各非序参量要素的作用,主宰着整个信息系统的演化进程,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协同效应。
2 基于分享理念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思路
从近几十年实践历程看,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信息管理总体上走过了部门型、整合型、平台型三个阶段。全球信息管理已从单一机构管理到跨部门的信息整合与信息协同,再到为用户提供信息协同的平台式形态。目前,正处于由平台型向智能型转型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为3个特征:1)强调信息资源的集约化建设与利用,以及政府管理层面上的统筹规划与高效协同,积极构建“整体信息”。2)强化政府数据开放,着力打造“开放政府”,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3)积极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协同。因此,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论从技术条件,还是用户需求,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根据我国国情,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服务快速转型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各个信息系统自身优势资源与平台,破除地域、行政、体制等的壁垒。整合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实现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泛在连接和信息流动,创造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从信息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向协同服务优势的转变,汇集平台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见图1)。
图1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架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信息资源有了较快发展,从现有的信息体系建设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信息系统架构,但局部系统上的信息系统还处于混沌状态。依据哈肯协同学理论,混沌状态的初始阶段的组织结构也是一个混乱无序的。但信息系统又不是完全混乱的,只是体现出信息资源行业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状态,所以,可以判断整个信息系统正处于一个从混沌到有序的过渡阶段,即从割裂状态到有序发展的状态过程。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受政策影响,相对变化较大,而一些系统与系统间的融合,又必然带来新的发展和变化,由此进入了形成信息资源共享阶段。
2.1 信息资源协同平台的构建内涵
虽然本研究对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尚缺乏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和定义,但就信息资源分享平台构建内涵而言,它应该是一种智能信息平台,包括众多生产、管理、销售等产品生产过程及众多行业的信息都被迁移到云数据中心,并通过一个统一的云操作平台实现远程智能控制(或信息推送)。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人们通常从某个方面的属性去界定,如GE将其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称为“制造业云操作系统”。因此,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需要日益成熟并大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数据支撑。2.2 提升行业生产与管理水平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更加宏大的信息生态系统,试图将涉及各行各业的数据裹挟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上。这种“一站式”平台信息检索服务将大大提高服务用户的便捷度、透明度和亲和度,是主动通过技术手段来适应信息环境变革的探索。平台化将会使得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平台不仅是各个行业的生产与管理进行信息交流与实现远程智能制控制或远程诊断操作的界面,而且也是上下游产业之间与市场之间进行信息协同、信息服务、信息开发和信息保障的虚拟市场。2.3 形成信息资源建设的信息生态链格局
信息资源协同平台建设主体不仅包括不同产业的众多信息机构,也包括行政管理部门;不仅包括科研教育机构,还包括产业链的其他相关企业以及信息服务。网络效应将使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成为组织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网络,与当前的各类信息网络平台相比,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是提供信息资源协同服务,未来可跨越区域、跨越行业界限,成为超级平台,从而全面地配置各方面的信息要素,分享平台构建旨在消除区域间、部门间和行业间的信息壁垒。2.4 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搭建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得信息资源可以跨区域、跨领域、跨层级集成在云平台系统内,在不同技术架构和层级的系统平台间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应按部门间、行业间和单位间不同职能进行分类,把可以公开的信息数据统一到云平台上,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割据。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各个信息数据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实现信息数据的整合。一方面,信息生产方式出现了改变,过去以劳动力、资本、土地为要素,由于信息、知识、大数据在信息系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信息资源由原来的附属品变成为核心资产。另一方面,信息生产模式有了新变化,传统分散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逐渐被协同、共享所代替。一般来说,信息资源建设需要购买基础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服务器及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软件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资金、技术和经验。而目前信息化软件多服务于特定的单位和部门,缺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软件和基础信息资源库。只有在“统一研发、集中共享”的原则下,建立各种基础性、公共性的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软件和共建共享的基础信息库,才能减少成本,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努力建立数据开放机制,部门间、行业间和单位间的信息不仅要内部通,也要上下通,更要横向通。3 结 语
信息资源起着应对市场变化的“末梢神经”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应该具有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应该具有直接向管理层提供决策咨询和运行状态数据的能力,也应该具有向生产经营层提供信息支持的能力。为了保证具有这些能力,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具有跨系统、跨组织、跨区域运行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改进和提升信息资源的建设水平。同时,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已不再是以往自上而下的单向度取向,而是呈现出双向互动、共建共享、市场参与、线上线下融合等态势。“信息平台”是解决现阶段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关键,并且“平台能力”已成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的瓶颈因素,是各信息系统实现转型的核心要素所在。以往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路难以适应新时期创新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平台”来构建(或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使各类信息资源都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聚合到平台上来,以此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力,使得信息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得到最优化的效果。[1]曾 健,张一方.社会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7.
[2](美)H·哈肯.高等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2.
[3]甘国辉,徐 勇.农业信息协同服务—理论、方法与系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