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古籍研究·张元济与《茗斋集》钩沉
吕广生
(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
《茗斋集》是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彭孙贻的诗文集,张元济出于对同邑先贤为人的仰慕及其诗文的喜好,并欲继承本族祖未竟之遗愿,获得众亲友的助力,长期搜访彭氏诗文稿本、刻本、抄本,经同好之间的切磋、鉴别、考证,影印而成,彰显了他集出版家、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于一身的综合素养和精益求精的行事风格。
张元济;《茗斋集》;搜访;考校;影印
彭孙贻(1615—1673),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人,诗人、学者。著《茗斋诗》《平寇志》《茗斋诗余》《茗斋杂记》《彭氏旧闻录》《客舍偶闻》《方士外纪》《国恩家乘录》《明朝纪事本末补编》《虔台逸史》《甲申以后亡臣表》《靖海志》《太仆行略》等十余种。
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著名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曾主持整理出版《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被誉为“近代学者整理文献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张元济在长期整理古籍的过程中,兼及乡贤文献,前人或有论及,而较少深究。本文拟以其搜辑乡贤彭孙贻《茗斋集》为例,既可一窥其精益求精的行事风格,又可为当下乡贤文献整理出版工作提供资鉴。
1 私好续成祖愿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元济潜心访求彭孙贻诗文集,“频岁搜讨,时遇散帙,且得先生手书稿数种”。究其初衷,是出于敬仰彭氏为人且喜好其诗文,并欲赓续本族祖未竟之遗愿。张元济早年乡居时,最先读到的是彭孙贻从弟彭孙遹的《松桂堂全集》。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清初进士,历任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明史》总裁,词人,工小令,多香艳之作,人称“吹气如兰彭十郎”。张元济第一次从父老口中得知彭孙贻“其诗远出羡门右”之后,开始留心他。
张元济读了清代乡贤、诗人学者朱琰的《明人诗钞》后,加深了对彭孙贻的认知。《明人诗钞》是清乾隆中期一部重要的明代诗歌选集,张元济从中得知彭孙贻撰有《史论》《平寇志》《亡臣表》《方士外纪》《彭氏旧闻录》《客舍偶闻》《茗斋杂记》《历代诗钞》《五言妙境》《茗斋四韵合编》,及纂辑天文、地理、阴阳、佛老、稗官、野史等书数十种。此外,彭孙贻有诗集数十卷,明末战乱后散佚,搜访犹得数千首,诸体皆擅场;乐府古诗,“皆直造汉魏晋宋人堂奥”;七言歌行,“闲作初唐体,有时学温、李,大抵宗法唐人”,这更激发了张元济的好奇心,“余心益向往”。
张元济先从朱琰提到的陈世佶《盐邑艺文续编》存有彭氏诗577首开始搜起,“不可得”。后读到本族先祖张春溪在甘肃做官时所刊《茗斋诗初集》1卷,然“传写讹夺,不可卒读”,但从该书《后序》中,得知彭孙贻诗已有抄本传世,且有客勉励先祖续刻彭氏诗集,惜“卒未有成”,张元济“因发续成全集之愿”。
浙江海盐张氏,“世业耕读”,明中叶后,以“能文章掇科第”显世,但多无意仕进,潜心筑屋蓄书、读书、刻书,谓“涉园”。然而,“家乘所纪先人遗著凡数十种”,经太平天国之乱后,“大半散佚”。张元济寓居上海,“搜求数十年,所获仅什二三”。辑成《茗斋集》23卷,除张元济努力之外,还得到一些亲友的协助。
2 得众亲友襄助
张元济访求彭孙贻诗文集,得到朱希祖、金兆蕃、葛嗣浵、徐恕等亲友帮助。2.1 朱希祖用力最勤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浙江海盐人,著名历史学家、藏书家。考《朱希祖文集》《张元济文集》,为搜辑彭孙贻诗文集,二人在15年(1921—1935)里,通信46封(朱希祖26封,张元济20封),谱写了一段民国书林佳话。朱希祖多年访求彭氏诗集,“未曾获睹,间尝辑其遗诗,仅得一百五十首,录为一册,藏之箧中。”获悉张元济藏彭氏诗集4厚册,“快慰之至,他日若能为其刊刻,尤为厚幸”。称彭氏“著述宏富,学问高出于羡门先生之上,宜将其全集汇齐集资刊刻,亦邑后学之责任无可旁贷者”,它“不特为吾一邑增光,吾国文学、史学亦将有所裨益也”。朱希祖自认所购得《客舍偶闻》、张元济所得《平寇志》12卷、金兆蕃所得《山中见闻录》2卷,均系彭孙贻所著。朱希祖还高价购得《茗斋百花诗》1册、《茗斋诗初集》1册,后者系张元济先祖所刊,见诸张氏家乘,而张元济“未之见”,特致函朱希祖“乞借阅,拟印入《涉园丛刻》中”。朱希祖“决意奉赠”,以“续张、朱旧交”。另有《彭茗斋杂著》3册,因索价“太昂”,朱希祖“故未购得”。张元济托他“谐价”代购,因“乡贤遗著断不可交臂失之”。朱希祖遂“约定银三十元”购得。张元济常年搜访,“竟得到”彭孙贻诗多本,“集成全璧”,朱希祖“甚为欣悦”。朱希祖向张元济函询“是否拟刊于《续四部丛刊》?”称“新购得”《茗斋百花诗》刻本1部,又抄得彭家书一封数千字,“可补《海盐县志》之缺,且述彭氏家事甚详,不日当过录一分奉赠”。朱希祖还在《明诗综》中,“辑得”彭孙贻诗110余首。1934年12月,《茗斋集》影印出版,张元济寄给朱希祖一部“莞存”,回馈他多年之助。
2.2 金兆蕃之助
金兆蕃(1868—1951),字篯孙,号药梦老人,浙江嘉兴人,曾参与修《清史稿》,助徐世昌编纂《晚晴簃诗汇》,著《安乐乡人诗》《药梦词》。张元济致函金兆蕃,“已购到”管葛山人《平寇志》,搜集了海盐人诗文集数十种,“颇有在志书之外者”,但“所阙尚多”,请金兆藩“在都中如有所见望相告”。金兆藩回函称,抄得彭氏《山中见闻录》2卷,“一述建如,一述海西,叙事简洁而曲尽”。在金兆藩看来,张元济“收书甚博,必能得其全稿,乃大快事”。张元济“甚感”金兆藩“承允代觅”海盐先贤著作,也应允“留意”管葛山人《山中闻见录》。后来,金兆藩“检出”所藏《茗斋诗》抄本,先是拟“寄”后是“托恂侯世兄带回”给张元济,以“备”其“参斠”。
2.3 徐恕“割爱见让”
徐恕(1890—1959),字行可,小字六一,湖北武昌人,著名藏书家。据张元济称,徐恕“友余有年,喜蓄书”,听说自己搜辑彭孙贻诗作,“乃以其手稿十二巨册至,则正余族祖所欲借钞而不得者”。徐恕告其手稿“是由海宁羊复礼携至鄂中,辗转归于其家”。张元济“久识先生书,信为真迹,喜可偿续成全集之愿”。恳请徐恕出让,徐恕认为“可与”,遂“以其书归于余”。待《茗斋集》影印后,张元济送徐恕一部。在张元济看来,“茗斋先生行谊卓绝,其诗词尤极美富。赖贤者护持,得不湮没”。徐恕“倘蒙赐序,尤得阐扬”。晚年,张元济仍念念不忘徐恕早年让书一事:“每展阅《彭茗斋集》,未尝不眷怀左右也。”
2.4 葛嗣浵“慨然相假”
葛嗣浵(1867—1935),字稚威、词蔚,浙江平湖人,藏书家,张元济亲家,两人合刻《槜李文系》。张元济频年搜讨,获彭孙贻诗文多种,仍有残缺。葛嗣浵将所藏《茗斋诗》十余册,“慨然相假”,声称“必可配合”。张元济认为,葛嗣浵本优劣相间,“顾皆分体,间亦有出余所得外者”,可补手稿本阙;但“所佚多,其不相衔接同”。
在众亲友帮助下,张元济尽搜彭孙贻诗文刻本、稿本、抄本,为影印《茗斋集》奠定了基础。
3 精校细考影印
彭孙贻诗文,初无全帙。传世有清顺治三年(1646)刻本,录明天启七年(1627)以来诗;清康熙六年(1667)刻《茗斋诗初集》2卷,亦少时之作,并撰《茗斋初集序》;后刻《百花诗》,凡379首;余稿未刊。民国时,张元济搜求十余年,合刻本、稿本、抄本凡23卷,另录王士祯《彭孙贻传》、徐盛全《孝介先生传》、彭孙贻《茗斋诗初集序》附集前,《明诗钞》9卷附集后。1934年,《茗斋集》收入《四部丛刊续编》集部,由商务印书馆影印。3.1 萃取诸版本
在《茗斋集》中,卷1、卷19为刊(刻)本,卷7、11、20、21为抄本,其他17卷为稿本,诚“世所罕见之本”。其中,《茗斋百花诗》为彭孙贻手定本,“世称罕见,虽有与他卷复出者,不当删改”。稿本中,“无七言摘句,其全篇,具见葛氏藏本中,亦有散见他书者,并诗余辑存若干首,列为《补遗》”。又“痛其诗存而文亡,因取其旧藏杂文数十首,附诗词后”。《彭氏旧闻录》《太仆行略》,“重为先生手稿,亦并录焉”。其他见存者,《平寇志》,北平图书馆有印本;《客舍偶闻》《山中闻见录》,汪康年、罗振玉先后刊行;《虔台逸史》《湖西纪事》《涵芬楼秘笈》有之。张元济家藏彭氏“手写所选明诗,首尾完好”,是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朱琰《明人诗钞》之外,“更树一帜”者,用为附录,“以殿全书”。
3.2 细致校勘
1934年11月23日,张元济致函丁英桂,嘱咐他:“《茗斋集》刻本花淡之字,万万不必加修。一定修不改[好]。不独费时已也。只须去墨污及补缺笔足矣(模胡之字要修,此却不可草率)。”后又提出《茗斋集》校例:“加○者应修。间有要处漏去加○者,仍请代酌,余免。又匡线、行线非甚恶劣者,均免修。凡原批双影者,均请查原板。如原板不好,必须修。污点甚多,不能不修。如是打样不好,则徒然费□,若是照相不□,应亟设法改良。叶次‘百二十’改‘百廿’,‘百二十一’改‘百廿一’,‘百三十’改‘百卅’,‘百四十一’作‘百四一’,以下例推。叶次字太俗劣。以下各册应就本书选整齐者套用。”由此可见,张元济讲究彭氏诗集影印质量,精细到字、线的修补和页次的规范。
3.3 考订正误
一是考订了彭孙贻名号、著作及其生卒年。张元济和朱希祖、金兆蕃等人在收书中,边访求,边考证。他们考订出“管葛山人”即彭孙贻“别号”。《平寇志》《山中见闻录》撰者管葛山人,不是李天植(确),而是彭孙贻。彭孙贻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卒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二是考证了彭孙贻各诗的写作年。1926年7月13日,朱希祖函告张元济,《茗斋诗初集》有崇祯十一年至顺治二年(1638—1645)诗“未见”;抄本《行橇集》,“不著年代”,有顺治十五年至康熙二年(1658—1663)诗“未见”;一抄本诗9册,为康熙六年(1667)丁未作,康熙六年以后之诗“亦未见”;另有一抄本一簿册,大抵与《行橇集》重复,亦“不著年代”。1927年4月6日,张元济致函朱希祖,告知《茗斋诗》“惟尚缺七年”,即:稿本首册缺崇祯十一年(1638)戊寅、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三年,加上顺治十七年庚子至康熙二年癸卯(1660—1663)4年,“倘能觅补,则先生之诗可称大全”。1934年10月,张元济在《茗斋集跋》中,全面厘清了《茗斋诗》编年。《茗斋诗初集》,起于天启七年丁卯迄于崇祯十年丁丑(1627—1637),为彭氏13~23岁之作。此后37年,或1年数集,或数年1集,皆手自编定;最后1集,七律有《壬子除夕诗》5首,后复有《春日过兴善寺禅院》1首,“是必作于”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彭氏“临殁一年”。至此,彭氏诗集“始末固完具”。
4 结 语
张元济因仰慕海盐先贤彭孙贻行谊卓绝,喜好其诗文,一心想要续成其先祖刊刻彭孙贻诗文全集之夙愿,凭借从事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事业之便,兼得交游之广之助,终于促成《茗斋集》影印配刻本、稿本、抄本而传世。张元济感慨地说,《茗斋集》“卒能补缀以成完璧,而其事始终,又成于余之一家,冥冥中若有主宰之者,是可异也!”此举不仅弘扬乡贤,也嘉惠士林,诚如朱希祖所称:“表彰先哲,流布硕著,功至巨也。”[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张元济.影印手稿本配刻本、钞本《名斋集》跋[C]∥张元济全集(第9卷).古籍研究著作.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彭孙遹.夜宿上犹江口[C]∥黄林南.赣南历代诗文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4]张元济.排印本《海盐张氏涉园丛刻》跋[C]∥张元济全集(第10卷)·古籍研究著作.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张元济.排印本《张氏艺文》序[C]∥张元济全集(第10卷)·古籍研究著作.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朱希祖.致张元济[C]∥朱希祖书信集·郦亭诗稿.北京:中华书局,2012.
[7]张元济.致朱希祖[C]∥朱希祖书信集·郦亭诗稿.北京:中华书局,2012.
[8]张元济.致朱希祖[C]∥张元济全集(第1卷)·书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张元济.致金兆蕃[C]∥张元济全集(第2卷)·书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0]金兆蕃.致张元济[C]∥张元济全集(第2卷)·书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1]张元济.致徐恕[C]∥张元济全集(第3卷)·书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2]张元济.致丁英桂[C]∥张元济全集(第1卷)·书信.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G237.9
B
1005-6041(2017)04-0047-03
2017-04-07
吕广生(1964—),男,本科,副研究馆员,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