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40)·科研项目·“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对MOOC接受与
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侯林丽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40)
为了了解高校大学生对MOOC接受与使用现状,切合实际地提高MOOC在高等教育中的使用效率,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采用统计和关联分析法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当前对MOOC的认识程度、具体需求及影响其能否坚持MOOC学习的因素。并提出了基于用户需求为驱动的资源组织与服务内容,不仅为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MOOC服务提供了科学参考,还能真正发挥MOOC优势,使其为高校创建双一流大学添砖加瓦。
MOOC;大学生;需求;调查
1 引言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界随着互联网应运而生的MOOC将迎来突破性的发展。那么什么是MOOC呢?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众网络公开课,又称慕课)是近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2012年以后,MOOC受到国内外教育行业的广泛关注。MOOC不但有别于传统的电视大学的学习方式,也有别于网易公开课,主要呈现出短视频(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视频)、随堂考试、机器评判与学生互评、实时论坛、大数据分析等特点。MOOC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使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目前,我国的MOOC仍处于发展阶段,虽已建立了一些MOOC平台,但使用效率偏低。为了更好地推动MOOC的发展,让更多的用户接受和使用MOOC资源,了解用户对MOOC接受与使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变得十分必要。现阶段国内外关于MOO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MOOC的现状、发展形式、版权、使用效率等方面研究MOOC的发展与建设;2)研究MOOC对教学、教师、学生、图书馆等相关主体提供的机遇与挑战;3)MOOC的制作、维护及系统研发;4)从技术接受模型(TAM),或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UTAUT)研究影响用户接受网络公开课的行为因素。在已有的研究工作中,笔者发现关于MOOC的实证文章较少,国内有黄如花等和何宇杰基于MOOC学员调查信息需求现状,李新平等调查了大学生对MOOC的需求分析。寥寥的实证调查文献不足以说明中国高校中MOOC的需求现状,导致MOOC对于用户而言,可操作性差,难以推广。据不完全调查显示,MOOC的主体参与者为在校大学生。如果从大学生这个主体入手,让参与MOOC的人更加积极坚持,让未参与MOOC的人踊跃加入,MOOC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将指日可待。那么,如何才能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并坚持呢?以需求为驱动的资源组织与服务理念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消费者角度来把握的新视角。我们知道,学习者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关注和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推动MOOC使用取得成功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将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大学生接受与使用MOOC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为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 调查概况
2.1 问卷设计为了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对MOOC的认知现状、参与MOOC的学习意愿、对MOOC的需求以及影响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因素,问卷内容的设计包含认知MOOC前的现状、认知MOOC后的学习意愿、学习需求、影响MOOC学习的因素以及是否乐意参与MOOC推广五个方面。问卷在大学生对MOOC的认知现状调查之后插入一段关于MOOC的介绍,使不了解MOOC的受调查者对MOOC有个简单的认识,以便对后续的需求调查有所帮助。问卷中还通过设置“在MOOC平台注册过用户吗”和“成为MOOC用户多久了”两个相互验证的问题来判断问卷是否有效。
2.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是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素养课“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学员,采用课堂发放纸质问卷方式。一方面,选择“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学员来自全校多个专业,年级分布广泛,覆盖多种学科,能反映学生真实需求;另一方面,“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学员多数对信息检索方法、信息素养和自身素质培养有需求,主动学习意识强,使用网络学习的行为突出,故以“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学员为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本次调查共发放203份纸质问卷,回收203份,去除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80份,占比88.7%。
2.3 调查统计
采用EXCEL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问卷中部分选项是不定项选择,统计时以“选项被选次数/有效调查问卷总数”作为选择这一选项的学员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故当调查对象多选的情况下,会出现同一题目下各选项所占的比例之和可能大于1,而单选部分不会出现该情况。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认识MOOC前3.1.1 样本基本情况。现场调查的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问卷中男生130人,占总体72%,女生50人,占总体28%,男女生比例接近2.6∶1,符合理工科院校的特征;年级分布方面,大二学生占比88%,是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大一和大四学生占比偏低,仅各占约2%。这与信息素养课定位于中年级学生有关。从表1中参与调查学生的专业来看,工科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建筑等专业偏多,理科和文科专业偏少,可见工科生比较重视信息行为和信息获取方法。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大学生123人,农村大学生57人,城乡大学生比例为2.2∶1,这可能与学生成长环境有关,城市的学生上网方便,网络信息传播广泛,他们较易接受网络学习的模式。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单位:人
3.1.2 对MOOC的认知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仅3%的大学生参与过MOOC学习,31%的大学生只访问过MOOC网站,20%的大学生从没听说过MOOC,其他46%的大学生仅是有所耳闻。大学生对MOOC的了解程度见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对MOOC的了解程度
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MOOC学习的3%的学生来自城市,揭示了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容易接受MOOC学习模式。除去从未听说过MOOC的样本,67%的大学生了解MOOC的途径是老师或同学推荐,可见MOOC的推广工作并不理想,还处于借助老师或同学的口口相授传播。从学生熟悉的MOOC平台(见表1)来看,网易公开课领先于其他平台被学生知悉,这与易网2010年在国内最早开展公开课服务且口碑较好有关。MOOC学院是果壳网2012年MOOC在全球兴起后推出的一个在线平台,集合Coursera、edX、udacity、学堂在线等平台的所有课程,主要侧重于科技板块。MOOC学院被学生知悉程度仅次于网易公开课和新浪公开课,这与果壳网原有的粉丝基数及大力宣传推广有关。Coursera是学生熟悉的前7个MOOC平台中唯一的国外MOOC平台。慕课网简称IMOOC,专注于IT行业,又称程序员的梦工厂,它是学生熟悉的前7个MOOC平台中唯一收费的MOOC平台。通过样本分析发现大三和大四的计算机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中有90%都选择了慕课网,原因是该平台实战课程多,即使收费也没有阻挡学生的学习意愿。
3.2 大学生认识MOOC后
3.2.1 认识MOOC后的学习意愿和目的。针对有些大学生在调查之前对MOOC不太了解,调查时特意在问卷中设计了MOOC的介绍,使被调查者对MOOC能够有初步认识。在认识MOOC后,从图2可以看出90%的学生表示对MOOC学习感兴趣,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MOOC这种学习模式还是认可的。
图2 认识MOOC后大学生的学习意愿
进一步分析发现,对MOOC的了解程度极大影响着大学生参与MOOC学习的意愿。完全没听说过MOOC的样本中有91%的大学生愿意参与MOOC学习,只访问过MOOC的样本中有94%的大学生愿意参与MOOC学习,仅有所耳闻的样本中有86%的大学生愿意参与MOOC学习。这说明宣传推广很重要,当然,让大学生对MOOC有深入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愿意。
认识MOOC后,90%对MOOC感兴趣的大学生中,40%的大学生首选学习目的是基于兴趣爱好/拓宽个人视野,他们认为技多不压身是他们学习的动力。29%的大学生首选学习目的是提高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知识,10%的大学生首选学习目的是感受名校教师风采。但在学习目的的排序(问卷中学习目的的选项设计为一个多选题,并要求被调查者按主次程度进行排序)中,26%的大学生觉得“提高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知识”比“兴趣爱好/拓宽个人视野”重要,18%的大学生觉得“兴趣爱好/拓宽个人视野”比“感受名校教师风采”重要。这些数据都未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MOOC的学习目的呈现多样化,未出现一致性的偏好规律,这将导致高校图书馆馆员难以选择合适的MOOC课程来开展创新服务。同时,首选目的较高的“兴趣爱好/拓宽个人视野”约束力不高,过于松散,将可能导致学生的课程完成率过低。
从学习MOOC目的的调查结果中还发现,MOOC证书不具有吸引力,仅有1%的大学生选择了该目的,且都不是首选目的。原因可能是MOOC证书目前在中国尚不能提供什么用处,对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影响有限。
3.2.2 认识MOOC后的学习需求。按学科分析,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喜欢“文学艺术”类科目,46%的大学生喜欢“工程技术”和“生活百科”类科目,37%的大学生喜欢“职业技能”类科目。由于该项调查是多选题,所占比例之和会大于1。同时对各选项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喜欢“文学艺术”类科目的大学生中90%会选择“哲学历史”类科目,喜欢“生活百科”类科目的大学生中60%会选择“职业技能”类科目。并且发现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都选择了“职业技能”类科目,可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投入较多精力来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按是否选择名师分析,如图3所示,50%的大学生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的课程,46%的大学生会选择名师课程,4%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受名师影响。以上数据说明大学生相对理性,并没有出现唯名师马首是瞻的局面。
按学生期望提高的能力分析,如图4所示,专业知识、兴趣爱好和职能技能各占28%,大学生所期望提高的能力并没有出现一致的偏好性,说明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发展进行恰当选择。
图3 大学生选择名师课程的倾向
图4 学生期望提高的能力分布
按学生期望代替传统课堂教学的科目分析,如图5所示,48%的大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计算机和外语类课程)可以使用MOOC模式代替传统课堂,这个想法很好,高校不妨一试;4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前沿课可以代替传统课堂,仅有1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可以代替传统课堂。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适合传统课堂教学,因为传统课堂中,老师能控制课程进度,快慢适宜,如学生有疑问能和老师面对面交流。传统课堂的这些特点有助于他们打好基础。
图5 适合代替传统课堂的课程分布
3.2.3 影响MOOC学习的因素。调查结果发现,网速、MOOC学习能达到的期望目标、社群环境、交互性、参与MOOC课程的终端是否方便、上课时间、课程视频长短等因素在影响大学生使用MOOC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学生的MOOC使用行为产生作用,即当大学生觉得使用MOOC很有用、使用MOOC方便容易、周围很多人使用MOOC、使用MOOC的氛围很好、MOOC内容很有趣时,他们就比较容易坚持MOOC学习的意愿。利用Ucinet的绘图工具Netdraw呈现出各因素间的可视化共现关系,如图6所示,图6中每个影响因素作为一个网络节点,节点位置越居中,表明地位越核心,节点的大小表示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影响的强弱,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各因素间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表示关系越密切。
从图6可以发现,网速、期望目标是否达到、社群环境和交互性是影响MOOC学习的主要因素,其中,网速和期望目标是否达到处于共现网络的中心位置,对大学生是否能坚持学习MOOC的影响最大。社群环境与网速、网速与期望目标是否达到、期望目标是否达到与交互性、交互性与网速这几组关系的连线最粗,说明它们共现的频率较高,两因素相结合影响大学生是否能坚持MOOC学习的作用力最大。社群环境与使用的移动终端、社群环境与上课时间这两组关系的连线次粗,说明支持MOOC学习的移动设备和上课时间影响着MOOC社群的氛围,当上课时间合适、周围参与MOOC学习者较多时,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坚持完成MOOC课程。此外,还发现网速与其他各因素的连线较粗,说明网速这一客观因素是大学生完成MOOC学习的基础。
图6 影响MOOC学习的各因素间的共现关系
在对“优先选择的使用终端”分析中发现,69%的大学生优先选择使用电脑学习,选择手机和ipad等平板电脑参与MOOC学习的学生各占17%和14%,按能否移动的特点来分,参与MOOC学习的终端是否具有移动的特点对学生学习意愿的影响较小。
在对交互性因素的进一步分析中发现,仅10%的学生选择留言方式提出课程疑问,90%的学生希望得到在线答疑,在线答疑的方式可以包括网页交互窗口、QQ群、微信群等社交媒体。
4 基于用户需求为驱动的资源组织与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参与MOOC服务属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服务,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方法或案例直接参考。但结合上述调查现状,围绕着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宗旨,为高校图书馆开展MOOC服务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1)MOOC推广力度不够,高校图书馆可以做MOOC的推广者。
调查结果显示67%的大学生了解MOOC的途径是老师或同学口口相授,这与老师的精力主要放在MOOC的制作和质量上有关,但老师没有精力推广,这给高校图书馆馆员提供了机会,虽然图书馆馆员不是MOOC的生产者,却可以做MOOC的推广与管理者。在推广方面,图书馆馆员除了选择校务通知、新闻报道、宣传栏、宣传单等传统宣传方式,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也应成为宣传的主流方式。此外,举办有物质奖励的MOOC推广创意大赛也可以起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尽管调查结果显示仅20%的大学生有兴趣参与图书馆举办的推广活动,但有68%的大学生表示不确定是否参与,图书馆馆员还是有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者。
(2)MOOC课程繁多,高校图书馆可以基于用户需求来选择MOOC服务内容。
1)调查结果显示48%的大学生希望思想政治、计算机和外语类公共课能够采用MOOC模式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将该意见反映给教务处,并协助教务处和有意尝试MOOC模式的公共课老师做课程推广和管理工作。
2)调查结果显示,能否达到期望是影响用户是否愿意使用MOOC学习并能否坚持学习的首要主观影响因素。授课老师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来调研学生的真实需求,基于“有需求才能期望”的原则,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MOOC服务,譬如,首先调研本校学生想开设的MOOC课程,并协助高校进行MOOC建设,这样可以避免高校盲目的进行MOOC建设,提高MOOC使用率;其次,可以先分专业、分年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和调查学生的具体需求后,选择现有MOOC平台中的相关MOOC课程,采用学生投票的方式确定图书馆馆员决定参与管理的MOOC课程。
3)在课程选择方面,针对专业前沿或时事前沿,如果本高校设置了相关课程,馆员可以配合授课教师的工作,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或权威专家进行远程授课;如果没有开设相关MOOC课程,可以直接提供相关视频。
(3)MOOC的管理不到位,高校图书馆可以做MOOC的管理者,开展线上学科服务。
MOOC课程学习实际完成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管理,馆员可以参与MOOC课程整个过程的管理工作,开展线上学科服务。如更新开课时间、提醒开课、推送开课进度;除了高校图书馆主页给予相应链接外,要注意类似YY语音、QQ腾讯课堂等通讯软件的辅助应用。馆员除了管理相关课程实务,还可以负责处理版权、文献借阅或传递、信息检索培训等工作。
[1]王烨捷.清华学子调研:中国“慕课”注册率高成功率低[EB/OL].[2016-6-8],http:∥www.cssn.cn/gx/gx_xywh/201511/t20151111_2572944.shtml.
[2]Parslow Graham R.Commentary: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DUCATION,2013,41(4):278—279.
[3]Dylla,H.Frederick.Commentary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and the future of education[J].PHYSICS TODAY,2014,67(6):8—10.
[4]Margaryan Anoush,Bianco Manuela,Littlejohn Allison.Instructional quality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5,80:77—83.
[5]王志军,陈丽,郑勤华.MOOCs的发展脉络及其三种实践形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4(7):25—33.
[6]Beng Soo Ong,Grigoryan A.MOOCs and Universities:Competitors or Partn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2015,5(5):373—376.
[7]Kerry Wu.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age of MOOC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3,41(3):576—587.
[8]Donna Harp Ziegenfuss,Cynthia Furse.Opening Up Collaboration and Partnership Possibilities:Re-valuing Library Resources,Skill Sets,and Expertise[J].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2016,32(2):1—12.
[9]侯林丽.基于信息生态链的高校图书馆本土化MOOC服务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7):63—67.
[10]陈学慧,赵鲁涛,王洪桥等.MOOC类课程影音制作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4(8):69—72.
[11]孙力,钟斯陶.MOOC评价系统中同伴互评概率模型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5):83—90.
[12]钱瑛.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网络公开课用户使用行为研究[J].现代情报,2014(5):50—55.
[13]赵英,杨阁,罗萱.大学生对MOOC接受与使用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8):37—44,80.
[14]黄如花,王春迎.面向学科的数据素养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以《信息检索》MOOC学员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6):99—105.
[15]何宇杰.MOOC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基于MOOC学员需求调查的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4(10):20—23.
[16]李新平,彭玉嫒.大学生对MOOC的了解及需求情况的调查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4(6):66—69.[说
明]本文系2016年广东省文化厅广东图书馆学会科研课题“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转型探索——以MOOC为例”(课题编号:GDTK1625)和2016年广东省图书文化信息协会社会科学项目“互联网+思想下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探索研究——以MOOC服务为例”(项目编号:GDTWKT2016-54)的研究成果之一。G258.6
B
1005-6041(2017)04-0008-06
2017-06-05
侯林丽(1981—),女,硕士,馆员,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