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信息素养教育;趋向;变革;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254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7)02-0005-04
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高校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他们具有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具有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1]。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在国内的高校中已普遍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更多软硬件保障和条件支持,在“云教育环境”的新背景下,教育的主体开始趋向泛化和多元化,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和手段亟须创新和变革。信息素养教育部门应将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积极植入信息素养教育中,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不断创新和优化信息素养教育形态,积极探索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有效路径,思考和研究当前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呈现的诸多新特点和新动向,建立起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新思维。
1当前信息素养教育呈现的新特点
11 传统课堂与数字化课堂并存,线上线下融合,形成多线程信息素养教育路径
当下,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与学方式日益凸现,混合式学习也成为信息素养教育新的特色和趋势。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视频、大型在线公开课(MOOC)、虚拟課堂等多种在线学习形式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消除时空障碍,给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和自由性,还帮助学习者有效整合碎片学习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更为明确,使学习成为一种自我持续性的行为[3]。同时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规划,监测学生学习过程,并从线上线下做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MOOC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课程模式和学习方式,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已有很多尝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黄如花教授的信息素养慕课《信息检索》,于2014年9月1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一上线,就受到大批学习者的欢迎,视频、音频、富媒体等多媒体元素的应用,使在线课堂灵活生动,更具吸引力,这门MOOC不但可以实现在线的学习交流,还设置了线下教师辅导及讨论环节,以及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功能,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需求[4],从而实现了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多种维度混合,通过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混合学习[5]。
翻转课堂在此背景下也应运而生,大大提升学生的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先行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讲座、网络课程等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记录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再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分享体会和实践经验等,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加深学习体验。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教与学的流程,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目前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试水阶段,未来这种教学模式将会是一种趋势。
12 知识点模块化与知识关联,使个性化学习、定制化学习和嵌入教学更易于实行
知识点模块化是指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相应地拆解,对知识点进行细分、归纳、精练,做到理论准确,言简意赅,进而可以进行逻辑重组,方便形成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多种教学模块或者教学资源库,有利于学习者灵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易于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知识关联是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实现的将属于同一个知识分类中的知识之间进行相互关联。在线教学环境可以使与该知识在同一分类中的其他知识,作为相关知识被呈现,供用户延伸阅读使用。这样就为知识获取建立便利通道,大大降低知识获取的成本,提高获取效率。知识点模块化与知识关联,为开展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信息素养状况和学习特点,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定制,从教学资源库中匹配出最合适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块与方案[6]。目前,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出现的微课、微视频、微讲座等,正是适应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使他们可以自主、自助、自发地选择学习路径和内容。这些信息素养教育的微模式,微而不微,见微知著,教育内容可扩充性强,易于传播,教育效果显著。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自主开发的“微知·微动力”系列微课,就是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拆分,抽取出相应的概念、知识点、检索技术方法、资源利用方法等百项微主题,制作成微课,在线上供学习者收看。微课程化整为零,以小见大,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知识点模块化还可以使信息素养教育能够灵活嵌入到专业教学或网络教学平台中去,细分的知识单元与短小的视频,承载着精炼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加速与专业教学内容的交织渗透,进而达到与专业教学内容完美融合的教育目标。
13 开放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素养教育日益呈现开放化、社区化和协作化
当前,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各种门户网站、MOOC、
精品课等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众多优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程度较高。在这种云教育开放环境下,受教育者数量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受到限制,学习者可以各取所需,以往传统教学存在的跨地域、跨类型等学习者背景层次差异等教育难题也可轻易化解。此外,各种图情博客、网络社区、论坛、QQ群等更是百花齐放,提供了信息素养方面学习、求助、讨论、交流的社区化空间,汇聚大量的业内人士和学习者,使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更为多元化,形成了学习社区化和协作化等特点。通过这些网络在线平台和社区空间,还易于形成各种学习共同体,大大加强交流和互动性,使学习兴趣相投的人群实现协作化学习。如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图情专业QQ交流群——“圕人堂”,由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图谋老师于2015年5月创建,截至目前群员已达1 500多人,参与者有图书馆员、教师、图情专业学生、研究人员、图情专业出版编辑等,大家在这里进行专业讨论、行业交流、信息分享,资源互通,旨在发挥群体智慧,共同学习,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圕人堂”每周还将群内研讨的议题及内容加以整理,并编辑《圕人堂周讯》,供群员参考学习,同时也对社会公开,如将《周讯》在科学网博客中发布等。“圕人堂”这一网络社群,已成为业界社区化、协作化学习的突出案例。此外,还有零点花园、小木虫这样为业内人士所熟知的网络论坛社区,一直以来都是信息素养协作学习的重要园地。
2未来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思维
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动向已显现出泛在化、数字化、自主化,协作化、融合化等新特点,因此,展望未来的信息素养教育,笔者认为应建立起以下新思维。
21 信息素养教育中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云传播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环境发生了变迁,数字化学习时代已经到来,师生的角色定位需要重新加以审视。无论是电子媒介交互式学习,还是任务参与型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自我规划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正在成为未来信息素养教育倡导的主要方向。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传统课堂的面授时间会被大大压缩。教师无论是利用传统课堂还是通过虚拟课堂,
[HJ1.9mm]
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来安排学习活动,合理规划学生的学习内容,搜集和发布教学资源,管理学生学习进程,提供咨询服务,组织互动讨论,及时掌握教学质量,设计和指导实践活动,制订学习激励方案,设计和实施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教与学会变得更加平等化、多样化、个性化、多选择化。
22 信息素养教育内涵的突破与超越
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学习者不但要熟悉各种在线教育环境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同时还要对多媒体多媒介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获取与利用,他们不仅仅是信息消费者,同时还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自媒体信息發布者,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对各种媒介及信息有较高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亦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日益成为学习者综合素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与信息素养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数据素养也是对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的一种延续和扩展,它包括五个方面的维度:对数据的敏感性;数据的搜集能力;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7]。数据素养同样与信息素养密不可分,与其内涵相互交叠。此外,随着全民阅读运动的开展,阅读素养这一概念也一再被提及。国际学生评价项目认为,阅读素养不仅要强调阅读者能够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意义,还要强调阅读者应具备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以此满足目的需求的能力[8]。可见,阅读素养是信息素养的基础。因此,未来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将被不断拓展延伸,突破现有范畴,与媒介素养、数据素养、阅读素养等多种素养深度交叉融合,最终发展成为多种素养交融在一起的“综合信息素养教育”。
23 信息素养教育的全局合作意识
目前,国内的信息素养教育领域还存在着各自为政,资源分布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未来的信息素养教育,亟须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多方合作,倡导合理使用知识产权,积极促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避免自给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多多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联合培养教育师资,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公共平台建设,如积极组织开发MOOC,打造精品课等。打开地域、机构、校际壁垒,有效整合优质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提供课程资源导航,在师资、课程、平台等方面加大共建共享力度,扩大资源开放水平,尝试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等机制,群策群力,共同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24 信息素养教育可持续生态系统的构建
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未来我们应积极着手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设计,加紧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原则,人才培养目标、方案,评价指标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应时代特点和要求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框架。同时以“互联网+”为驱动,分析构建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管理思维和发展路径,加速创新与开展前瞻性研究,从而形成保障信息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可持续生态系统。
3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传统模式,为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我们要适应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践、思维习惯等为出发点,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高新科技,以“互联网思维”引领信息素养教育思维,建立与新教育环境相匹配的教育模式和手段,让大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查找、评估和利用信息[9],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呼唤更加综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此外,还有“元素养”[10]概念的提出,为下一代信息素养培养提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信息素养教育创新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期待未来业界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创新教育实践研究,来不断推动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任俊霞,曹君.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236—238.
[2]混合式学习[EB/OL][2016-03-1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sxZebSEEX6W_uIaHmXK5YHmZ8QAlMgLPkghpg_-F9pzf47bN9q3NidK0UwhSuJqF43vJp1kH_iIC6CtcZ_4Dq.
[3]舒书.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策略[J/OL].培训,2014(4):120—124.
[4]刘颖.基于学习者和图书馆员双重视角的信息素养MOOC——以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信息检索”MOOC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4):47—4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