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空间设计实践及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1837
鲁楠

  [摘要]介绍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建设项目,从外观设计、动线规划、功能划分、空间体验角度剖析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实践,思考赫尔辛基图书空间设计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空间设计;思考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G258.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5-0069-03

  在面向第三代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之际,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都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变革,也涌现出了众多特色鲜明的建设项目、服务模式。如荣获2014年斯坦福大学研究型图书馆创新奖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James B.Hunt Jr.图书馆,荣获AIA/ALA图书馆建筑设计奖的美国比斯林公共图书馆、芝加哥公共图书馆,以及还未建成就已经引发国际图书馆界及建筑界广泛关注的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赫尔辛基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都市,曾入选欧洲九大文化城市,其濒临波罗的海,城市建设中巧妙地将古典美与现代文明、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被世人亲切地称为“波罗的海的女儿”[1]。在这样一个彰显着文明和活力的城市环境中,如何建立一座反映周边独特地理环境及多元社区活力的城市中心图书馆,因而在国际图书馆界显得备受关注。笔者通过对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建设项目网站(http:∥keskustakirjasto.fi/en/)的访问,检索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进行研究,对国内图书馆而言,对国外建设项目、先进经验的研究和汲取有利于我们把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国际趋势,为国内图书馆探索第三代图书馆建设、构建第三代图书馆服务模式提供重要的参考及借鉴。

  1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简介

  作为教育强国,芬兰奉行教育立国的国策,在推广普及在校优质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为学校提供教育帮助的机构和场所,如科技馆、森林公园、图书馆等。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将在城市的中心开辟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及数字智能仓储,通过多元化的技术支持公众对开放内容的获取,以及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决策。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在建项目由芬兰建筑事务所ALA Architects承建,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作为对芬兰成立100周年的献礼,该项目预计于2018年建成,其中2013年8月至2016年10月为项目规划阶段;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为建筑主体建设阶段;2018年9—11月为室内装修阶段。建成后的中央图书馆项目预计将带来每天1万人次/每年250万人次的访问量[2]。

  2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空间设计实践

  2.1 与外部环境相融合的外观设计

  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外观建筑设计既有着本身独特的文化地标性,又实现了与周边建筑、基础设施及城市构造的完美融合。1)项目通过材料的运用及结构构造,提高并保持了建筑在环境中视觉的连贯性,新建成的中央图书馆将与音乐厅、市政厅、中央火车站钟楼遥相呼应,同时在充分利用临近公园原有道路及停车场的基础上,确保了总体平面布局的一致性和完整性。2)在入口设计方面,项目利用一个新的公共广场实现了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入口、建筑主体与自然的融合,鼓励公众对空间的自由使用,引导公众对建筑内外空间的全面体验,让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生活的中心。3)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项目大量采用木质材料及透明玻璃使得室内室外交接融洽,底层建筑的拱形门厅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宾,顶层的风味明亮而安静,能俯瞰赫尔辛基城市胜景。有弧度的木条组成了建筑外立面和内饰面的一部分,营造温暖亲密的氛围[3]。

  2.2 开放、流畅的动线规划

  开放、流畅的动线规划及空间设计是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设计方案的核心特征。

  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内外广场的开放交融,室外的空间感被延伸带入室内,形成从室内到室外开阔的视野、开放的空间体验,使用户感受到舒适、祥和及与大自然的贴近;2)内部的大空间格局,无阻断及透明的空间设计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视线的通透与连续,形成流动的空间,使用户充分体验到连续、运动的空间特性;3)自然元素的融入,透明、非固定的边界形态使读者即使是在室内同样可以欣赏到周边公园及城市景观,室内同样规划有大量绿色植物和较为低矮的双层书柜,以及各类家具(沙发、圆椅、脚踏、坐垫),营造出空间自由、明亮、开敞、舒畅的心理效果。

  流畅性同样体现在三个方面:1)图书馆建筑直接连接公园便捷的步行道及自行车道,使得建筑外便捷的交通流线自然延伸至室内,同时大大提升了原有道路和停车场的使用率;2)入口空间、走道空间依据用户流量、流速进行合理设计,保证了空间的流畅度;3)室内空间开阔,区域与区域之间流线畅通,有利于人群频繁而快速地流动。

  2.3 井然有序的空间功能规划

  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建筑项目分为三层,一层为用户自由交流的空间,规划有展示厅、电影院、餐厅、咖啡厅;二层被称为小社会,其理念是让读者在体验和制作中学习,有音乐制作室、创客空间、游戏角、研讨室、联合办公空间等,到了三层才是安静的空间,适应于坐下来阅读,而且视野宽阔,站在这里能看到城市景观[4]。由此可见,一层可理解为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的社交空间,用户在这里可以会客、交友,欣赏创意文化作品,享受文化产业发展为用户带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二层可理解为图书馆的众创空间,用户在这里以内容创建、制作、合作研究、办公的实践方式,在体验中成长,在合作中提升;三层可理解为图书馆的冥想空间,用户在这里阅读、独立思考,辽阔的视野和美丽的城市景观可以让用户在闲暇之余得到放松,激发无尽的创意和潜能。

  2.4 宁静愉悦的体验意境构建

  在赫尔辛基图书馆新馆用户参与设计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公众对“将图书馆建成一个能够躲避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放松身心、重新充电的公共空间”的呼声最为强烈,为塑造这种意境和氛围,项目组在Library 10(新馆模拟空间)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和测试。以成功运作的Library 10休闲区Suvanto样板房为例,首先,在室内设计方面,设计师使用柔软、厚重、近似鹅卵石花纹的地毯为用户营造出身处海湾的意境;其次,在家具设计上,为确保用户体验如同在家中的放松感与舒适感,设计师选择了大量诸如懒人沙发豆袋、瑜伽床、带软垫座椅家居用品,同时,所有家具都可自由移动组合,满足用户不同情境下的需求;最后,在技术融合方面,设计师使用光纤艺术装饰,制作出墙体的动感变色效果,使用投影技术呈现动物、森林、云层、秋叶等短片,利用小型扬声器系统播放抚慰和放松、使人进入冥想的音乐,这一切结合起来,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形成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宁静,成功塑造了用户心目中引人入胜、热情而又舒适、休闲而又充实的归属地。根据反馈,用户对Suvanto设计氛围及意境的喜爱,导致其希望该区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功用,体验者表示,“这里既可用作儿童的故事时间区,又可用作城市的办公中心、会议中心,便利的投影设置提供了多媒体作品的展示窗口,因此,艺术创作空间、画廊、适合规模的演出地都是可能的拓展方向”[5]。

  2.5 循证实践、用户参与的空间设计

  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se),即基于证据的实践,其理念起源于医学领域,后逐渐渗透至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循证实践包括四个方面的框架体系:研究者的证据、实践者的实践、用户的主动参与及管理者的协调,并遵循相对固定的实施步骤,即:发现并描述问题、检索并采集证据、证据有用性与效度评估形成最佳证据、用户参与遵循最佳证据进行实践、实践总结评估提出创新型问题解决方案[6]。赫尔辛基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用户广泛参与提供图书馆空间设计方案(证据采集),专家组及项目组对设计方案的分类、整合,共同决策8个试点项目(证据评估及决策),建立图书馆10号(Library 10)与城市办公室(Urban Office),开展项目试运行,在社区图书馆实施与测试提案项目,以及后续的评估、反馈及调整(实践检测、认知、创新)的全过程,正是对循证实践方法的完美诠释。

  3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空间设计实践的思考与启示

  3.1 利用图书馆文化辐射力构建城市文化中心

  随着现代图书馆服务转型、空间再造进程的深入推进,图书馆越来越多扮演着城市文化中心、文化展示平台的角色。从外观建筑而言,图书馆物理空间正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以静态的艺术呈现向人们传递城市的文化底蕴、地方特色和民族精神;从内在空间设计而言,图书馆以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创客空间、新技术体验中心等多种空间形式满足着人们不断发展的知识性需求和文化需求,通过文化的手段和方式将人们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图书馆应以此为发展契机,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辐射力,集合诸如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文化书城的文化发展力,全面打造集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包括:1)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入手,着力打造城市发展的中心文化带,建成融合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富有活力的文化广场,营造城市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价值观和文化氛围;2)完善中心文化带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以阅读活动、各类文化活动为推手,倡导文化生活,为公众创建自由、共享的文化生活空间。

  3.2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空间美好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一直探索应用科技革新阅读、交流、学习空间,将技术与传统的图书馆空间相整合,创建一个能够高效支持人类学习的空间,促使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而促进公众的全面发展。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同样致力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市民创建一个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复合型空间,公众在空间中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知识、技术、服务等,形成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优化决策。图书馆在利用新技术为用户创建支持型环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创建合作学习、高度交互的环境,利用技术强化人与资源、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根据构建主义原理协助促进个体知识网络和社会知识网络的共同发展;2)主动动手操作和实践,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阅读、学习、制作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创新。

  3.3 推动公众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参与

  用户参与式设计是指完整思考用户对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各环节的诉求,培育用户主人翁意识时期参与到产品、服务设计实际操作全流程的设计方式[6]。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中,我们同样可以引入用户参与式设计的理念和模式,以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项目为例,公众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参与更是淋漓尽致。首先,从预算制定的源头开始,项目组就如何使用公共项目预算资金广泛征集民众建议,实现了资金运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其次,在具体的空间规划过程中,项目组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创建了图书馆10号以及联合办公室等数十个样板房,供用户体验,广泛采集公众关于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建筑设计和空间规划中,图书馆应更多地应用用户设计的方法,挖掘用户对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潜在需求,将建筑设计师的空间概念理解与用户的需求、行为模式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充分调动用户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集结公众智慧,形成更加创意、实用的设计方案。

  3.4 贯彻循证实践提高设计水平

  循证实践的优势在于:1)决策过程的规范化及透明化;2)利益相关各方的充分参与,能够从全方位的视角出发,为问题解决提供大量具备相当价值的证据,并以多方资源的整合为基础,形成科学的实践决策;3)将“实践是检验认知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从实践中认知、创新”的理论精髓体现到极致,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我们对复杂性社会问题的解决应当持有更为谨慎、科学的态度,反复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知过程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最为稳妥、可持续化的路径;4)研究者、实践者、用户及管理者共同存续的框架体系及运作程序能够通过统一的目标指向及充分的多向沟通与协作,在最大程度上均衡各方利益,保障目标的达成[7]。正是由于具备多种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循证实践在图书馆空间设计领域亦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和应用,在今后的空间设计及改造项目中,图书馆应当秉承循证实践的理论和方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传播力采集高质量的设计资料,通过整合分析发展为良好的设计证据,更好地指导实践,飞速提升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水平,切实让用户感受到循证实践方法下的空间设计为其带来的全新体验。

  [参考文献]

  [1]杨琳.嗨,请叫我“智慧首府”——芬兰赫尔辛基的城市创新发展[J].中国信息界,2014(11):48—51.

  [2]Key Information[EB/OL].[2016-05-09].http:∥keskustakirjasto.fi/en/key-information/.

  [3]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EB/OL].[2016-05-23].http:∥photo.zhulong.com/proj/detail125711.html.

  [4]吴建中.激进的芬兰赫尔辛基市图书馆新馆[EB/OL].[2016-05-2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w67p.html.

  [5]Tranquil Reading in the Suvanto[EB/OL].[2016-05-22].http:∥keskustakirjasto.fi/en/2015/03/03/tranquil-reading-in-the-suvanto/.

  [6]陈林.基于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服务和空间设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3):59—63.

  [7]Liz Trinder,Shirley Reynolds.The Anatomy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Principles and Methods[M].America:Blackwell Science Ltd,2008:17—3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