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图书馆是国内抗战文献的主要藏书机构之一。本文从国家图书馆珍藏的稀见抗战题材画报中甄选出抗战前期全国出版中心上海出版的《抗战画报》、抗日根据地陕西出版的《工合画报》、抗战大后方四川出版的《抗建通俗画刊》及国统作战区湖北出版的《战地画刊》这四种不同地区发行的画报,对其创办背景、办刊情况、价值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抗战题材画报的整理与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画报;国家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5.2[文献标志码]R[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4-0017-04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在紧张的国内形势下,为最大限度地宣传抗战救国,激励民众加入抗战队伍,在抗战前期全国出版中心上海最先掀起了一阵抗战题材画报的出版热潮。随后,位于抗日根据地、抗战大后方以及国统作战区的军区政治部、民间美术团体、抗敌后援会等也纷纷创办了一批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画报。随着战争的进行,抗战题材画报逐渐成为宣传抗战、动员大众,推动抗战教育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将图片资料视作文字资料之外的史料资源,认为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相比具有同等的学术价值[1]。抗战题材画报因刊载了大量抗战摄影图片和美术作品,其蕴含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正日益凸显。但目前学界对抗战题材画报的研究十分有限,许多画报都是在对抗战美术史或名人传记中有所提及,未见详细的介绍资料,更缺少深入的整理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不同地区出版的具有典型性的抗战题材画报进行介绍,以期举一反三,为抗战题材画报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深入挖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抗战前期全国出版中心上海创办画报——《抗战画报》
1.1 创办背景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作为当时全国出版中心的上海,各界人士纷纷创办抗战报刊,其间涌现出了一股抗战题材画报的出版热,《抗战画报》便在这股热潮中顺势而生。
1.2 画报简介
《抗战画报》创刊于1937年8月,终刊于同年10月,共出版29期[2]。国家图书馆藏有第一至第九期《抗战画报》纸版合订本五册。该刊以“发扬抗战精神,普及抗战教育”为办刊宗旨,由抗战三日刊社编辑出版,邹韬奋任主编,赵定明、杨小梵、杜鳌、夏晓霞、沈振黄、杨凤麟等任摄影记者。该刊为16开本,新闻纸印刷,以刊登摄影图片为主,生活书店总经销,每册6分。
《抗战画报》第一至第五期为六日刊,封面均为摄影图片,如创刊号封面《我前线军官向后方报抗战消息》,且全部刊登关于抗战情形和抗战时事的摄影图片。第六期起因“发见同性质的画报,已有四五种之多;内容上,几个画报也没有多少分别”[3],考虑到“在目前的抗战时期,这样重复的刊物太多了,是力量上的浪费”[3],抗战三日刊社对《抗战画报》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原有抗战摄影图片基础上,增加了以下三方面内容:1)反映抗战时事问题的漫画,如第六期刊美国Ellis创作漫画“把贪馋的侵略者打出去”;2)反映战局形势的地图,如第六期封底《晋北游击队》;3)关于抗战军事常识的图表,如第七期刊《九月份击落敌机图表》,以期除激发抗战精神、暴露日寇罪行外,普及军事知识,推进抗战教育。同时,自第六期起,出版周期由六日调整为五日,逢五日、十日出版。刊物封面也由摄影图片改为抗战漫画,如第九期封面为反映东北时事的漫画“沙滩上的宝塔”。值得一提的是《抗战画报》第五期刊登了我军从击落敌机中搜出敌机长斧田卯之助的一封书信。从该封书信“母亲她们自从你出发以后,天天去拜菩萨,祝祷你平安!”及“祈你早一点回来吧!”等文字[4],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国内妇女对战争的厌恶心理。
1.3 画报价值
由于《抗战画报》以刊登摄影图片为主要内容,其中刊登的大量抗战摄影图片能够真实反映战争情形,故是研究中日战争史实的珍贵资料,特别是其中关于日军在华暴行的照片,更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抗日根据地创办画报——《工合画刊》
2.1 创办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为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对我国进行大肆轰炸,许多工厂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中被严重毁坏,我国工业生产遭受重创,国内军需民用供给十分紧张。与此同时,沿海沦陷区的难民为战争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迁往我国西北地区。为解决抗日救亡的三大问题:1)“利用中国天然资源,增厚国力”[5];2)“重新奠定中国实业基础”,构建经济国防堡垒[5];3)“教难民工业学识,让其有立身之本”[5],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和陈翰生等爱国进步人士,在上海发起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简称“工合运动”)。“工合画刊便是应着这一伟大运动而产生”[6]。
2.2 画报简介
《工合画刊》于194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创刊,次年5月停刊,共出版4期[7]。国家图书馆藏有《工合画刊》全4期纸版合订本一册。该刊以“教育社员大众,扩大工合运动的影响,给予社会及国际人士以更多认识西北区工作的动向”[8]为办刊宗旨,以“配合了劳动生产者的心声,希望与马达的吼声,去建设‘生产艺术的堡垒”[6]为办刊目标,以“工作就是宣传”为宣传态度[8],以西北地区的工人、难民、伤兵、技术者以及知识分子等为阅读对象,其“文字力求通俗,画面力求浅显、生动、逼真,使文化水平较低的社员工友们,能读得来,看得懂”[6]。《工合画刊》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编辑发行,西北印刷合作社承印,西安西北书店总经销,16开本,采用土纸印刷,每册0.4元,以刊登漫画和木刻作品为主。
该刊原计划按月出版,“因印刷和纸张的原因”[9],第四期直至1941年4月15日才得以与读者见面,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办刊条件的艰苦。《工合画刊》以紧扣“工合精神”的漫画作品为封面,第一至第四期封面依次为“建设经济国防”“播种者”“以生产竞赛迎接一九四一”和号召“完成经济国防的伟大使命”的无题漫画。该刊由文字和漫画两版构成。文字版由王亚平任主编,先后设有“文艺”“工合杂著”“工合短论”“文艺短论”等栏目,主要刊登抗战诗歌和工合运动相关论述,如:第三期刊张克伦撰《扩大工合美术运动》。漫画版由晨钟任主编,设有“木刻”和“漫画”两个栏目,分别刊登宣传工合运动的木刻和漫画作品,如第三期刊周克难创作漫画《发展工业打击敌人》。
2.3 画报价值
《工合画刊》是抗战时期罕见的以工合运动为主题的抗战题材画报,它直观反映了中国大后方为抗战需要而采取的生产自救,其中刊登的有关工合运动的论述及漫画木刻作品,是学者研究工合运动和抗战文艺的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十分珍贵。
3抗战大后方创办画报——《抗建通俗画刊》
3.1 创办背景
“为实施伤残军人服务,曾开始各种工作,其中之一,就是由他们向民间推销抗战的通俗读物及通俗图画,进行颇为顺利,通俗图画,更受欢迎。”[10]2在这一背景下抗建通俗画刊社为满足社会对通俗图画的需求在重庆创办了《抗建通俗画刊》。
3.2 画报简介
《抗建通俗画刊》于1940年1月创刊,1942年7月停刊,共出版十二期[11]。国家图书馆藏有《抗建通俗画刊》全12期纸版文献。该刊由王建铎、何惟志、黄子君、艾德榜、房公轶、郑伯清、宋步云、邵恒秋负责编辑,并邀请老舍、王琦、郭沫若、段承泽、张文元等二十余位文艺界名家为特约编辑。第一至第十期由青年书店总经销,自第十一期起改由重庆中华图书公司总经销。除对外销售外,该刊所剩数百册刊物均分赠给指定伤兵医院,供伤残军人阅览。
《抗建通俗画刊》由通俗图画和通俗文字两部分内容组成。通俗图画主要包括时事漫画、连环画、木刻、及抗战建国相关的摄影图片;通俗文字主要包括抗战文艺理论、小说、抗战诗歌、民谣和剧本。该刊“以抗战建国为思想中心”[10]2,以普通民众为阅读对象,为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特别重视表现形式的通俗化。它“希望用高尚的文艺技巧,从事通俗文艺的创作”[10]2,刊有多篇有关通俗文艺的论述,如创刊号刊段承泽撰《通俗图画与抗战建国》、何荣撰《通俗文艺运动的前途》及第四期刊黎锦晖撰《通俗戏剧的型之活用》等。《抗建通俗画刊》的出版发行十分不易,从第八期《编者的话》“脱期并不完全是因为到时候‘编不出来,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凑成的,例如到时候‘印不出来也是原因之一”,第十一期《编者后记》“物价是成倍的往上增,而本刊的经费还是差不多两年前的数儿,以人手来说,从前是七八个人来钉着干,现在只剩两三个人来支持”,及第十二期《编辑后记》“本刊到现在几乎是唱独角戏了,顶多可以说,只有一个半人在这支持”等文字,都可以看出其出版发行承受着来自人力和物力的双重压力。
3.3 画报价值
《抗建通俗画刊》虽然由创办至停刊仅维持了两年零七个月,但至1942年7月1日出版第十二期时,它已是重庆地区硕果仅存的画刊,是了解当时重庆地区抗战美术创作的唯一途径,对于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史的研究十分宝贵。
4国统作战区创办画报——《战地画刊》
4.1 创办背景
随着战事的发展,国民政府第五战区长官部西移至湖北老河口市。老河口市因此逐渐发展成为第五战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聚集了老舍、臧克家、方寄周等全国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文化工作委员会、光河军民俱乐部、五战区艺术协会等文艺团体在第五战区纷纷成立,《新华日报》《阵中日报》《战地画刊》等抗战刊物相继创办。
4.2 画报简介
《战地画刊》于1939年10月在湖北老河口市创刊,次年10月停刊,共出版8期[12]。国家图书馆藏有1939年出版的第二至第八期《战地画刊》纸版合订本一册。该刊原名《抗战画刊》,因当时重庆地区已有同名画刊出版,为避免同名[13],自第二期起更名《战地画刊》,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政治部战地画刊社编辑发行,王寄舟任主编,老河口阵中日报办事处总经销,16开本,每月十日出版,初期每册0.2元,后因物价原因自第七期起改为每册0.3元,以刊登漫画和木刻作品为主。
《战地画刊》主要发表来自第五战区政治部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第五战区分会的漫画木刻作品。常见投稿人有安林、黄丹、段世昭、周聪文、孤鸿等,其中安林为身处延安地区的版画家。该刊主要刊登以下五方面内容的漫画和木刻作品:一是反映战争时事政治,如第三期刊《敌人的“以战养战”政策是什么?》;二是号召民众开展生产,支援抗战,如第七期刊《不到前线去的,到工厂里去!》;三是讽刺画和趣味画,如第八期刊《自掘坟墓》;四是反映抗战将领的英勇,如第八期刊《英勇故事一计骗敌炮》;五是名人肖像,如第七期刊《张自忠将军遗像》。同时,该刊也刊有少量关于漫画和木刻方面的理论短文及抗战诗歌民谣。与抗战时期的许多刊物相似,《战地画刊》的出版也面临着重重压力,一方面因印刷困难出版时间难以保证,如第五期因1940年2月出现的印刷困难,延至3月才得以发行[14];另一方面受纸张印刷等限制[15],该刊未能大量发行,传播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该刊最终因发表延安木刻作品停刊。
4.3 画报价值
《战地画刊》不仅在第五战区的抗日救亡宣传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它也是罕见在国统区创办刊物中发表解放区创作木刻作品的刊物,对研究国统区的抗日宣传和抗战美术活动等都是珍贵的史料。
5结语
本文举隅的国家图书馆藏稀见抗战题材画报不仅刊载了大量能够生动直观再现战役情形,揭露日军在华种种罪行的抗战图片史料,也见证了抗战时期新闻界和美术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和担当,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外,本文介绍的在抗日根据地、抗战大后方及国统作战区出版发行的以漫画和木刻为主要内容的抗战题材画报,一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它们也是对比研究不同地区抗战美术作品视觉表达形态等的重要参考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学通.推动对抗战时期影像史料的搜集与利用[J].抗战史研究,2012(1):8—14.
[2]甘险峰.中国新闻摄影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8:58.
[3]本刊革新出版启事[J].抗战画报,1937(6).
[4]国际社.敌人机师身上的一封信[J].抗战画报1937(5).
[5]生产重于作战“工合”运动[J].天下图画半月刊,1939(18):6.
[6]卢广绵.发刊词[J].工合画刊1940(1).
[7]丁守和.抗战时期期刊介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3.
[8]罗伦.我们的宣传态度[J].工合画刊1940(1).
[9]编后记[J].工合画刊1941(4).
[10]抗建通俗画刊社.发刊词[J].抗建通俗画刊,1940(1)
[11]丁守和.抗战时期期刊介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537.
[12]王洪华,郭汝魁.重庆文化艺术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50.
[13]最后一页[J].战地画刊,1939(1).
[14]编后[J].战地画刊,1940(5).
[15]编后[J].战地画刊,194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