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比了国内“211”高校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基于二维码技术开通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的情况,发现在示范性高职院校与“211”本科院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针对两者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分析了其具体的原因,并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基于二维码技术开通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二维码技术;“211”院校;示范性高职;移动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2-0084-04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给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及便捷服务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因而,基于二维码技术的APP、微信等也逐渐在图书馆服务中普及和应用。二维条码是指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经设备扫描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其具体表现形式有PDFF417码、QR码、汉信码等[1]。尽管二维码技术早在1994年得以开发,但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却是在2000年,日本富山大学首先使用[2]。2006年伴随中国移动高调推出手机二维码服务,使得二维码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才开始拉开序幕[3],而真正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始于2009年[4]。因此,二维码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还比较短暂。据赵玉明等[5]2015年统计,国内114所“211”高校中有78所高校运用了二维码技术,开通了图书馆微信或移动图书馆。此外,部分地方图书馆也开始了图书馆微信平台、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如辽宁省图书馆[3]、上海图书馆[6]等。随着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国家也对高职类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专项经费,比如“国家示范校建设”“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等。因此,这类院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及图书馆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然而,针对国内示范性高职院校关于移动图书馆与二维码微信平台的建设情况,以及与国内“211”高校之间的差异状况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因此,本文通过网络调研了国内10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也称“高职211”)的移动图书馆及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微信平台建设情况,结合已报道的“211”高校建设情况,对比了两类高校之间的差距,分析了原因,并针对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我国“示范校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现状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为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启动了被称为“高职211”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院校,除了在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具有良好的建设环境外,还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以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提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我国31个省区市10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主页进行了调研,考察其在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的建设情况,获得如下结果,见表1。
表1的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10月1日,所调研的10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有16个省级行政区的25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已开通了图书馆微信平台或移动图书馆服务,仅占所有示范性高职院校的231%。上述调研结果说明,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尚未在高职院校中普及。
结合已报道的文献数据[4—5][7—8],对比分析了“211”本科院校和示范性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的开通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的结果可以看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开通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科院校各区域开通率基本上在50%以上,其中有4个区域超过65%,说明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在“211”本科院校中发展普及较好。相比之下,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的开通率基本上不超过30%,且有5个区域低于25%。另外,在高职院校,各区域之间的开通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集中于华中和华南地区(见图2),这些区域的院校占据了总开通院校的68%;而东北和西北地区分别仅为1所。可见,开通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平台的院校多集中于经济或教育比较发达的区域。实际上,高职院校中强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在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平台的建设走在了前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3本科“211”和高职“211”的差距原因分析
3.1 两类院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查阅了部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主页,两类院校的定位和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截然不同。高职院校主要定位于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基础理论教学主要针对应用,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而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培养的人才要求“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可见,定位与培养目标的不同,会导致对知识量及面的需求不同。因而,对于定位和培养目标不同的两类院校,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就会存在很大差异。
3.2 国家财政对两类院校的支持力度有显著差别
近几年,随着示范校建设的开展,国家在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逐渐增加,但其总量与本科院校仍然相差甚远。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仅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036%,较2005年仅增长了211%[9]。然而,在2010年时占当年普通高校在校生数57%的本科院校,却获得了16.43%的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10]。高职院校的资金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优秀骨干教师培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几个方面的建设,因而,划拨于图书馆建设的专项资金很少,从而凸显图书馆资金建设不足的问题,以至于图书馆自身无法单独开发移动服务系统。
3.3 高职院校可利用的资源有限
相比“211”本科院校而言,除了几所知名的高职院校外,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起点较低,基础较弱,发展较慢。高职院校图书馆能提供给用户浏览、下载的数字资源太少,难以与“211”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再加上经费缺乏,资源有限,导致现在大部分开通的移动图书馆只能提供少量的在线数字资源供读者阅读,这不符合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任务。
3.4 两类高校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
据王琦[11]和张向[12]的调查发现,图书馆的阅读利用率和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可显著影响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学生和教师(尤其是科研型教师)作为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使用者,其阅读习惯与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相互影响。如前所述,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迥异,对师生的要求也就不同。从教师层面讲,在本科院校,教师不但要进行教学、专业建设,而且还要进行非常重要的工作——科研,因此,他们对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各类专利文献数据库、书籍文献的需求较多;相比之下,绝大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远远弱于“211”本科院校,其教师可能很少利用到上述提及的文献数据库。从学生层面上讲,本科院校的学生对理论基础、专业知识面以及毕业论文的要求相对较高,他们不但需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知识,还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课外资源。因而,本科院校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远大于高职院校,从而促进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4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基于二维码的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是图书馆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是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的一种手段。因此,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思想意识及观念的转变和合作共赢两个方面。
4.1 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观念
移动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形态,随着人们对移动阅读需求的不断增强,图书馆首先要考虑如何才能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因此,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移动图书馆建设,首先需要建设方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传统的观念。实际上,众多的研究者已经提出了这方面的建议[13—15],因此学校领导和图书馆的建设者要解放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移动图书馆建设力度,把移动数字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4.2 结合自身情况,加强与相关机构合作
尽管均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但各自的基础及发展状况差距很大,有的院校可能连图书馆的网站、常用的电子书、期刊数据库都很缺乏。因此,院校本身需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展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建设。毕竟,移动图书馆或微信平台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
实际上,可以借鉴本科院校的做法,就是形成图书馆联盟,如广东建立了广东移动图书馆联盟,北京建立了首都移动图书馆联盟等。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可以和本科院校图书馆、省市图书馆联合,建立或加入移动图书馆联盟。此外,图书馆可以和网络运营商如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合作,以及知名的电子图书或期刊数据库运营商合作,专门建立图书馆信息化的数据包或通信平台[16],能在资费方面有所节约。除了上述手段,还可以与终端机制造、销售公司等合作,建立专门的电子图书馆终端设备,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蓓,张成昱,姜爱蓉,等.二维条码在移动图书馆服务拓展中的应用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3(4):21—24.
[2]王建功.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特色服务中的应用与实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4):96—97.
[3]李欣.手机二维码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3(1):97—98.
[4]王金秀.我国高校图书馆二维码技术应用调查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4):58—63.
[5]赵玉明,明均仁,高凯.“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应用与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15):17—23.
[6]朱雯晶,夏翠娟.二维码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以上海图书馆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Z1):115—120.
[7]叶佩珍.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2):80—84.
[8]曹鹏,明均仁,段欣余.国内图书馆APP移动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16):77—83.
[9]耿洁.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13—19.
[10]田贞训.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高职与本科院校经费投入的差异分析[J].职业时空,2013(11):75—77.
[11]王琦,陈文勇.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4(18):59—63.
[12]张向.就大学生阅读习惯谈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4(S2):126—128.
[13]吕雪冰.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实施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4(36):103—105.
[14]孙革非.我国移动图书馆的现状、服务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1):32—36.
[15]施国洪,夏前龙.移动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78—91.
[16]方胜华,李书宁.走向移动互联时代的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1(23):72—76.
赞(0)
最新评论